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2008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文章以档案资料为文献资料的中坚作前提,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口述史料对国史研究的价值。

D.文章最后一段从研究者视野和观点的角度,进一步阐述口述史料对国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以提供事件详细过程以及细节和场景的口述史料,正好可以弥补有些档案文献的不足。

B.由历史当事人讲述历史,历史会有血有肉和丰满起来,这正是口述历史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C.研究口述史料,可以使研究者拥有学术视野;

用口述方法纂修的国史著作,则更科学合理。

D.通过搜集整理口述史料,国史研究者可探索历史真相,也可对一些史料进行验证、鉴别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文学类),回答4-6题。

(共14分)

南墙根儿北墙根儿(袁省梅)

保斤抓着麻绳要闪出门楼时,儿子的话硬邦邦地追撵了过来,嚷嚷,戏园子门口不让你坐啊,哪个欠你拾那点柴?

保斤听出儿子的话头话脑里满是埋怨,可他没停下脚,心说,我晓得你不欠,做饭有电磁炉,取暖有小锅炉,可拾拾捡捡个柴,不是能省个电吗?

电又不是不要钱。

儿子看保斤没停下脚,就追了出去,喊,今个大嘎子对象来哩,你就不能少去一天地里?

保斤只好转身回来。

儿子又撵着保斤说,戏园子门口堆子爸能坐二孬爸能坐,你就不能坐?

就那二亩地能打几颗粮?

还老去老去,让村里人都笑话我说我养不起你,孙子都要娶媳妇了,还让你去地里。

保斤想说他胳膊腿好好的,坐戏园子门口才是受罪哩。

张开嘴时,却只吐出了一团烟雾,灰白白的罩住了他的脸。

儿子看保斤不言语,嘴软了些,还是劝他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说,有我和大嘎子挣钱哩,咱这光景也好过了,那二亩地能收多少算多少,我和娃一月工资就买咱一年口粮哩,不值顾在庄稼上费心思。

保斤黑着脸,心想挣钱再多,哪能丢了地?

南门前下牛坡那两块地,可都是好地,种啥收啥,分地时多少人眼红哩,现在就都让撂荒了?

保斤没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保斤和儿子在一起,只有儿子一个人说话。

儿子催保斤换上干净衣服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

儿子说,堆子爸不到六十就啥活儿也不干了,一天坐在戏园子门口。

二孬爸不也是?

他都坐个啥意思?

不就是给羊凹岭人看哩嘛?

不就是显摆他娃的光景好过哩嘛?

你也去坐嘛,热了坐南墙根儿,冷了咱挪北墙根儿,让人都瞅瞅,咱这光景也好过哩。

保斤还是不言语,心说大嘎子对象要来,不能灰头土脑的见人家娃,地是去不成了,那就去戏园子门口踅踅去。

戏园子门口坐了好多人,二孬爸堆子爸果然在。

每个人的神情都像这深秋的阳光般慵懒,松散,苍老。

就是二猪爸也是这种模样。

二猪在地里养了几十头猪,整天忙得顾了东顾不了西,却非要叫他爸坐戏园子门口去。

有人扔过来一个硬纸板,保斤挤着坐了。

他们就说老东西你可舍得闲坐啊?

说准备给娃干到死啊你?

说你挣多少是个够啊?

人家娃光景好过了,咱冷了坐这北墙根儿热了坐那南墙根儿,娃脸上光彩了,咱也享了福了,多好的事。

保斤讪讪笑着,可屁股下的硬纸板还没暖热,他就坐不住了。

这么好的天,能拾一大捆柴哩。

前几天说的浇地,也该看看排上了没?

快霜降了,柿子萝卜都该收了。

保斤一下子想起来一大堆活儿,屁股下就觉得烤着火般,坐得难受。

抬屁股要走时,二孬爸说,猴屁股坐不住金鸾殿,受苦的命!

保斤嘎嘎笑笑,一晃一晃地走了。

保斤背着一捆柴从地里回来时,媒人领着给大嘎子介绍的女孩儿刚好也进了门。

儿子把保斤堵在门口,叫他去外面避一避,不耐烦地说,你瞅你你瞅你,叫你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你又去地里了,看你这一身土人家女娃见了不笑话我?

孙子对象没说成,儿子绷起一张黑脸,埋怨保斤,说都是他闹的。

说他一天到晚地里跑,影响了一家人的名声。

最后恼恼地撂下一句话,说,老人就该有个老人样,热了坐南墙根儿冷了坐北墙根儿,叫人都看着多好,娃娃孙子脸上也都跟着光彩。

保斤不明白孙子的对象没说成,咋跟他有关系?

他胳膊腿好好的咋就不能去地里了?

坐南墙根儿北墙根儿等死咋就给娃娃孙子脸上添了光彩了?

想是这么想的,可保斤没有问儿子。

第二天,又是个好天气,羊凹岭的人都看见保斤早早地就坐在戏园子门口的北墙根儿下,袖着手,眯着眼,跟个秃鹫般一动不动。

时间久了,保斤身后的墙上竟磨出了一块黑黑的影子。

细细看去,南墙根儿北墙根儿的墙脚处有好多黑影子,一团一团的。

(选自《21世纪中国最佳小小说》)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语言质朴而传神,如“儿子的话硬邦邦地追撵了过来”用通俗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儿子对保斤的强烈不满和急于劝阻保斤出门的情状。

B.文中二孬爸嘲笑坐不住墙根儿的保斤是“猴屁股坐不住金鸾殿,受苦的命!

”,这说明他很享受这种冷了坐北墙根儿热了坐南墙根儿的闲适生活。

C.保斤原本是不愿意去坐墙根儿的,但孙子没有说成对象一事让他内心深感愧疚,因此他最终顺从儿子的要求,成了戏园子门口南北墙根儿的常客。

D.保斤是个惯于劳作的老农,虽然家里并不需要他去干活儿挣钱,但他仍然坚持拾柴种地,保持着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和对土地、对劳动的热爱。

5.小说多次写到儿子的话,也写了其他人的话,唯独让保斤始终“不言语”,这样安排有何意图?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以“南墙根儿北墙根儿”为题目,可谓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

(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实用类),回答7-9题(12分)

材料一:

今天的儿童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环境之中。

不过,近年来随着儿童用网上网的普及,由于不当使用、缺乏教育引起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前段时间引爆网上的杭州四年级小学生因玩王者荣耀跳楼事件等,都成了社会焦点话题。

在微博及各种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当下,建立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十分重要,对于网络上的违法行为,相关部门介入非常有必要。

为了实地了解当下少年儿童网络使用状况和遇到的安全问题。

今年,来自广州市多所学校的儿童代表组成网络安全调研小分队,去到多家学校进行主题调研。

儿童代表们在调研后,发布《少年儿童网络安全广东倡议》:

网络安全你我有责。

让我们全社会共同携手,一起构建更加安全、文明的网络空间。

同时让我们小手拉大手,和爸爸妈妈一起约定好,集聚网上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摘编自“网易新闻”)

材料二:

图:

14岁儿童与家长网络行为的对比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在第四届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上,一份来自广东省儿童网民网络素养状况研究报告揭示不少最新情况。

本次调研显示,有超过23%的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5岁时网络使用时间超过30分钟的儿童已达到31.9%。

7岁的儿童中,23.5%每日上网时间超过半个小时。

24.2%曾研究过网络游戏攻略;

61.0%在手机或平板上自主下载自己喜欢的游戏、视频和音乐。

8.9%的7岁儿童开始主动加网友、qq群。

儿童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也越来越早。

调研显示:

3岁就已经开始使用QQ和微信,到了7岁,9.9%的儿童使用QQ,15%的儿童使用微信。

在12岁拥有QQ(87.9%)、微信(69.7%)的儿童比例超过一半。

引人注意的是低龄儿童微信的接触率,较以往调查有显著提升。

4~9岁微信比QQ拥有更多的接触。

9岁时儿童微信的接触率已达到38.0%,超过QQ的31.2%接触率。

10岁时,QQ接触率达到52.9%,正式超过微信47.1%,自此之后,QQ成为少年儿童第一社交媒体。

(摘编自“腾讯网”)

材料四:

“应对少年儿童网络安全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各界形成合力。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在论坛上呼吁,学校应该将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的课程,积极推动开展网络安全法制教育。

随机的零敲碎打式的灌输或劝阻,效果恐怕不理想。

在儿童“触网”低龄化的新形势下,不妨让网络素养教育正式走进学校、课堂、课本之中,即使在幼儿园、学前班阶段,都该有这种制度安排和教育“标配”。

这不仅是形势和责任所需,更是社会和家庭的呼唤。

“现在孩子对网络的探索意识和自主意识很强,但自控力依然不强,需要家长引导。

”张海波建议,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上网行为状况,清楚孩子的“数字轨迹”,及时教育。

其次,家长要及早培养孩子的网络安全意识,了解相关知识和法规,并且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辨别力,通过约定的方式和孩子制定上网行为的规则,让孩子养成健康文明的上网习惯。

此外,家长还要加强自身学习,及时了解潮流文化,改善网络时代的亲子关系。

(摘编自“华龙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今的儿童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环境之中,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

B.材料二的图表信息显示,在8种网络行为上,14岁的孩子在与其父母的对比中,总体来看,超越了家长。

C.杭州四年级小学生因玩王者荣耀跳楼事件是引起人们极度关注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并使之成为社会焦点话题。

D.材料三的相关信息显示,9岁时儿童微信的接触率高于QQ的接触率,但10岁时的QQ接触率高于微信的接触率。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广州市多所学校的儿童代表经过调研发布了《少年儿童网络安全广东倡议》,振聋发聩,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B.从材料二来看,在14岁儿童与家长网络行为的对比中,儿童的表现每一项都遥遥领先,特别是“研究过网络游戏”这一项,相差悬殊。

C.材料三列举大量数据,准确具体的揭示了广东儿童网民网络素养状况,总体来看,儿童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令人担忧。

D.从材料三中调查的具体数据来看,7岁儿童接触网络比例最高,范围最广,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所以数据最详。

E.孩子对网络的探索意识和自主意识很强,但自控力不强。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家长的教育和引导不能缺失。

9.我们应如何应对日益严重的少年儿童网络安全问题?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元行钦,幽州人,为刘守光裨将。

与李嗣源战于山北,身中嗣源七矢。

拔矢而战,反中嗣源。

屡败,乃降嗣源。

嗣源谓其壮士,以为养子。

从战,数立功。

庄宗闻其骁勇,取之为散员都部署。

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

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

庄宗持行钦泣曰:

“富贵与卿共之!

”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

行钦以诏书招在礼。

在礼登城谓行钦曰:

“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

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行钦曰:

“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

”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

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①讨之。

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

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

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

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

从璟,明宗子也。

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

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

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

庄宗谓行钦曰:

“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

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

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

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

”行钦泣而对曰:

“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

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

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

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

明宗见之,骂曰:

“我儿何负于尔!

”行钦瞋目直视曰:

“先皇帝何负于尔!

”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

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

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

元行钦传》)

【注】①明宗:

李嗣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B.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C.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D.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

B.“刺史”是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有检核问事之意,主要负责对地方政府进行监察。

C.“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此处指元行钦想保全生命。

D.“先皇帝”是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经去世的父亲,这里用“先”表示对已经亡故君主的尊敬,也用来区别现任皇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行钦作战勇敢,不惧危险。

与李嗣源作战时身中七箭,他拔出箭继续作战,反而射中李嗣源;

庄宗被梁军包围,元行钦匹马击退敌军。

B.元行钦忠心为君,深受宠信。

庄宗曾抱着元行钦哭着说:

“富贵和你共享!

”赵在礼在邺城谋反,元行钦没有攻下,也并未因此受到斥责。

C.元行钦誓死报国,但晚节不保。

形势危急时,他和众大臣断发发誓,以死报主;

唐庄宗遇害后,他却仓皇出逃,后被捉拿,斩于洛阳。

D.元行钦颇有谋略,眼光长远。

在和明宗李嗣源合力讨伐赵在礼时,他预见到李嗣源兵变,率军撤退至卫州,并上奏皇帝李嗣源谋反一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

(2)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

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

②伏波:

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

③翁仲:

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

④濯缨:

洗濯冠缨。

《楚辞·

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

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直以慵疏招物议”,表面说因为官慵懒粗疏而招来非议,实则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心中愤激不平。

E.“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15.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错一字扣一分,扣完为止。

(1)《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要吸取的历史教训是:

(2)《蜀相》中以史实为内容,讴歌诸葛亮雄才大略、衷心报国高洁品格的诗句是:

“,。

(3)《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不吸取别人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走向灭亡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俄罗斯的某条街道上,停下一辆黄色莲花超跑,没过多久,从驾驶位上下来的是一位老奶奶,这让路人看得目不交睫。

②7月30日,在朱日河,新中国成立后我军首次举行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盛大阅兵,展示中国的实战能力,真是大快人心。

③北京大学教授朱良志为完成《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考证了千余件作品,他认为如果没有真伪之辨,其他研究都是空中楼阁。

④广大考生需要注意防范“虚假大学”,这些大学在网上留下的地址,大多语焉不详,无具体位置,比如“番禺大学城”“白云区太和镇”等。

⑤前段时间,河南洛阳王城公园广场舞大爷大妈们和篮球少年的球场之争闹得沸沸扬扬,为防止冲突,公园方暂时关闭了球场。

⑥人们以为世界上每一寸土地都被探索和记录过,没什么新地方可去了。

但也许我们司空见惯了这些地方,尤其我们居住的城市,需要被再次探索。

A.②③⑤B.①②⑥C.①④⑥D.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华春莹强调,努力推动半岛问题和平解决,是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发挥也正在发挥的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和担当。

B.上市的首个周末,iPhoneX在市场份额上就占到了iPhone总份额的0.93%,超过了iPhone8,表现出强劲的消费势头。

C.专家从“科学与人文”的视角指出,柯洁和AlphaGo的对战所带来的社会焦虑,正是人文反思已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

D.父母在面对孩子犯错、不思进取等情况的时候,孩子自己明白错误所在,进而产生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当下,一些中国青年喊出了“慢就业”的口号,有些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

对于这种看法,笔者敬谢不敏。

B.作为陈教授的学生,你却在背后说他的不是,真是忝列门墙!

你让大家怎么说你好呢?

C.看过司徒乔的油画之后,我很想再去拜读一下他的夫人冯伊湄写的一本回忆录——《我的丈夫司徒乔》,以对司徒乔这位艺术天才有更深入的了解。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老话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是常理,但是细究起来,它的意思其实是说①__________,而不是说你付出了劳动就一定有收获。

天有不测风云,假如你不幸遇到了严重的旱涝天灾,那你付出再多的辛劳,也不会有好收成。

所以②__________。

这个“天”可能是天气,也可能是运气,也可能是其它复杂的原因。

总之,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如此一来,我们就面临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③__________?

年轻的朋友,对这一问题,你将如何作答?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是利用技术手段对玩家在线游戏时间予以限制。

这种方式一味对玩家进行强制性限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这类系统的研究开发没有意义。

青少年沉迷网络,都是因为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手机游戏,已经成为我国游戏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产业壮大,行业就不能健康发展。

①这类系统的研究开发不一定没有意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60分)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潜)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⑥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