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0340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9日在南浔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政府区长吴继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浔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7年以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千方百计解难事,尽心尽力做实事,较好地完成了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又好又快建设新南浔”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与2006年相比,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6亿元,按可比价格增长68.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2亿元,增长103.4%;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24.0亿元、12.0亿元,增长110.1%和14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9.2亿元,增长123.0%。

工业经济扩量提质。

201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04.4亿元,年均增长1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9.7亿元,年均增长12.3%。

大力实施“扶大育强”工程,久立集团、巨人控股等10家企业获得“新象新牛”企业称号,“象牛”企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6%,巨人控股税收突破1亿元,久立特材、尤夫股份成功上市。

深入实施“六大产业倍增、工业投资扩量”计划,2011年六大产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6.8%,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性投入276.0亿元。

我区荣获“中国木地板之都”称号,木地板产业列入省级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电梯产业列入首批省级产业示范基地。

现代农业创特增效。

201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1.6亿元,农业增加值23.5亿元。

农业“两区”建设扎实推进,建成以“一方九点”为示范的粮食生产功能区6.4万亩,浔练、菱和两大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22.8万亩,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81个,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0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112只,2011年农产品供沪金额突破18亿元。

现代服务业迈出新步伐。

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5.3亿元,年均增长13.2%。

收回古镇开发经营权,专门成立管理委员会,推进旅游规划编制、景区整治提升、市场宣传营销等工作;商贸流通、现代物流、金融、房地产稳步发展,农村便利店实现全覆盖,南浔国际建材城列入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鑫达物流成为全市首家4A级物流企业,南浔银行成为全省首家农村商业银行,新设立小额贷款公司2家,累计开发商品房300万平方米。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健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实施。

“古镇保护、老城提升、工业西移、新区南建”战略扎实推进,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4.5平方公里。

金象湖公园、文兴公园和年丰公园建成开放,江蒋漾公园和垂虹公园启动建设,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5.5%。

城市新区初具形象,行政中心投入使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南浔中心小学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动工建设,嘉业南路、朝阳路、向阳路等路桥工程基本建成。

老城区改造加快推进,实施泰安路、嘉业路、南林路、人瑞路和嘉业河“四路一河”有机更新,改造旧小区36个,整治背街小巷32条,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5%,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40%。

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南浔镇通过国家卫生镇复评。

中心镇、特色镇发展步伐加快,南浔、练市、双林、菱湖进入省市中心镇培育行列。

“中国魅力水乡”建设有序推进,创建新农村实验示范镇3个、美丽乡村35个、“中国魅力水乡”示范村12个。

区域交通建设取得新突破,申苏浙皖、申嘉湖、练杭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菱新公路、墙莫公路、三新公路双新段建成通车,318国道改线工程(南浔段)启动建设,累计建成农村联网公路280公里,改建低承载桥梁220座,改造航道90公里。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万元GDP能耗下降21.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7.9%和15.0%,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污水处理厂实现建制镇全覆盖,南浔、练市、双林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河道清淤扎实推进,长效保洁初显成效;南浔镇创建为国家级生态镇,8个镇创建为省级生态镇,我区荣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南浔镇、旧馆镇创建为省级森林城镇。

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累计引进合同外资14.3亿美元、实到外资6.2亿美元、市外内资48.2亿元,主动深入参与世博,区域合作有效加强,成功举办两届经贸科技洽谈会和两次接轨上海活动周。

外经外贸较快发展,2011年进出口额达到15亿美元,是2006年的3.3倍,其中出口10.9亿美元,是2006年的3.1倍,恒基光伏、新荣闯木业、久立集团等3家企业进出口额超1亿美元,新增省级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3个、省级出口名牌企业3家,完成境外投资1642万美元。

科技引领作用不断增强,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36.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9.2%,居全市第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04%;科技创业园投入使用,新增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5个;引进中电21所浙江分所,创建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4家、省级农业研发中心11家。

五年累计争取科技项目资金1.02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7家,培育省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9家,成功创建省级科技强区和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期验收。

大力开展“质量强区”建设,世友木业、久盛地板、巨人控股、长城电子等4家企业获市政府质量奖。

工业平台不断拓展,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南浔分区建设全面启动,内河临港产业带、临沪工业区快速推进,全区平台建设累计投入21.5亿元,规划面积由7平方公里扩大到18.8平方公里。

我区先后两次获得“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区)”称号。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9591元和15471元,比2006年增长70.8%和84.3%,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民生工程有效实施,五年累计投入24.5亿元。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硬件设施投入14.6亿元,新建学校8所、改建学校15所,省级教育强镇实现全覆盖,通过省级教育强区复评。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深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3.9亿元,60岁以上农民发放养老金2.0亿元,我区成为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我区创建为省级首批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和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文体事业不断发展,区图书馆、档案馆、文化艺术中心和湖笔文化馆、辑里湖丝馆相继投入使用,8个镇创建为省级体育强镇,农村广电网络实现全覆盖,镇、村(社区)文体设施明显改善。

就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从670元提高到116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

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98%。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三项控制指标实现“零增长”。

食品药品监管水平提升,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和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区。

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累计建成经济适用房1.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5.6万平方米,完成农房改造1.03万户。

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加强,维稳机制不断完善,推广“六老六员”、“四全工作法”、“新居民服务卡”等典型经验,完成“五五”普法教育,“平安南浔”有望实现“七连冠”。

民族宗教、人民武装、台侨、外事、人防、双拥、外宣、统计、档案、老龄、残疾人、法律援助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自身建设扎实推进。

政府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定期向人大、政协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五年来,共办理人大建议283件、政协提案276件,办理满意率达到99%,完成为民办实事45项。

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工青妇等开展工作。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和执法行为;切实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废止、修订文件32件;深化政务公开,推行电子政务。

畅通社情民意诉求渠道,认真开展“区长热线”接听活动,共受理各类投诉建议2.4万件,办结满意率96.6%。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主题活动,主动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年”、“作风建设加强年”和“执行力保障体系建设”等活动,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重大投资、重点领域和专项资金的监管和审计,有效预防腐败产生。

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扩大财政集中支付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开拓奋进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勤奋努力的南浔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老领导、老同志、武警官兵以及关心、支持、参与南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南浔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工作还有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

工业经济发展不快,缺乏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区域经济总量特别是财政收入同兄弟县区相比差距拉大;古镇保护开发做得不够,体制机制不活不优,同周边地区古镇的保护开发相比差距明显;中心城区城市功能亟待完善,城市管理亟待创新提高,新农村建设规划滞后、投入不足,农村面貌特别是农民居住环境亟待改善;公共服务、民生改善与人民群众期待仍有较大差距,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显现;政府作风和效能建设亟待加强,部分工作人员为民服务意识、依法行政能力亟待提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不同程度存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在极个别干部身上还有发生。

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面对日益加剧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竞争压力,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和慢不得的危机感,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华山一条路”,调动、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努力向全区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按照区“十二五”规划和第三次党代会作出的决策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奋战五年、再造南浔”总体目标,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城市兴区”三大战略,更加注重转型升级、提质增量,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更加注重开放合作、改革创新,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突出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古镇文化休闲区、魅力水乡示范区、幸福民生和谐区,全力建设长三角都市圈中清丽富裕乐居的现代化生态型水乡魅力之城!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具体任务是:

第一,经济实力再上新水平。

紧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建设,突出抓好调结构强产业、重投入兴实体、建项目促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再创工业经济新辉煌,再创服务业新亮点,再创现代农业新优势。

  

力争到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五个翻一番:

即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翻一番,突破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翻一番,突破200亿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翻一番,突破50亿元和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五年累计投入突破800亿元。

工业经济再创新辉煌。

全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围绕培育“百亿企业、千亿产业”,打造长三角中特色优势鲜明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到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10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完成工业性投入500亿元。

深入推进“3+3”结构调整,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双倍增计划”,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电梯、电机、农机等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力争新兴产业产值超400亿元;大力实施“优势产业扩量提质计划”,改造提升金属材料、现代木业、新型纺织三大产业,力争增加值翻一番。

聚力推进“新象新牛”企业做强做优,形成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的企业15家,其中“百亿企业”3家,“50亿企业”5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3家以上,完成股改企业10家以上,积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行业“单打冠军”。

现代服务业再创新亮点。

着力提升服务业比重和发展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一番,达到180亿元。

重点做好古镇旅游、城市中心商圈开发和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等工作,全面推进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

加快古镇旅游发展,着力完善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着力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组建高端运作团队,着力整治景区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力争在保护修缮、要素配套、文化展示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成为“长三角有特色、全国有影响”的旅游胜地。

加快推进湖笔之都、含山名胜、荻港古村、凤凰洲等新景区建设,实现古镇文化游与乡村风情游互动发展。

加快开发以頔塘南岸片区、金象湖公园片区为重点的两大城市中心商圈,建成3家五星级标准的酒店。

全力推动以南浔建材市场为重点的市场转型升级,提升发展东迁棉布、双林毛纺、集装箱转关中心等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南浔综合农贸批发市场。

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发展金融业,稳步推进房地产业,扎实拓展研发设计、物流、服务外包和工业主辅分离等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农业再创新优势。

不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以农业“两区”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

优化农业空间布局,着力打造高效生态水产产业带、高效生态畜禽产业带和优质精品蔬果产业带,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推进“三带两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8万亩,建成2个农业综合园区、1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2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力争农产品供沪额年均增长2亿元以上,新增销售额超千万元农业龙头企业10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

第二,城乡建设再上新水平。

围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三大目标,实施城市兴区战略,突出抓好城镇地标、公共设施、区域交通建设和管理创新,加速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着力增强中心城区首位度。

抓规划、抓建设、抓管理,扎实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和低碳生态型城区,着力打造“中国第一水乡名镇、江南商务休闲胜地、长三角乐居宜业之城”,力求五年大变样。

加快完善规划体系,开展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和控规单元编制并实现全覆盖,补充完善专项规划。

构建“一环三纵四横”城市道路网络,到2016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2.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8万以上。

完善城市各项设施和功能,加快建成全市一流的中小学校、人民医院、客运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公共卫生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8%,供水普及率达到100%,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60%,完善农贸市场布局,改造提升农贸市场3个。

着力推进頔塘南岸片区、金象湖公园片区和南林路两侧楼宇街区、甲午塘两侧滨水景观街区、南浔大道景观片区等“两横三纵”精品区块建设,突出抓好金象商贸综合体、总部经济园、大型农民新社区等十大重点新建项目,塑造城市天际线,彰显现代都市特色。

扎实推进中心镇和魅力水乡建设。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协调推进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不断提高中心镇承载发展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有效发挥中心镇在完善现代化城镇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支点作用。

积极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区,完善镇、村建设规划,新增美丽乡村80个、魅力水乡示范村30个,着力串点成线、连线带片,建成浔练线、湖盐线、和新线3条魅力水乡示范带,完成下昂片、重兆片、荃仁片3个重点区域建设。

结合农业“两区”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有序实施农民居住“内聚外迁”工程,每镇建设1个以上统一规划建设、居住环境一流、社区化管理的现代化农民新社区,突出抓好南浔镇城南片新农村试验区建设。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对外加快构筑以南浔主城区为核心,接轨沪杭、对接湖州、互通周边城市的交通体系,对内加快区域交通主干道路建设,建成中心城区与各镇的“半小时交通圈”。

全力实施“11223”工程,五年投资50亿元,构建“三纵四横一连”的区域干线公路网。

力争申苏浙皖-申嘉湖-练杭高速连接线于2014年年底前建成通车、318国道改线工程(南浔段)于2015年年底前建成通车。

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力度,实现公交网络城乡全覆盖。

第三,发展活力再上新水平。

深化“促开放、谋创新、强改革”三大举措,推动开放上水平、创新求突破、发展增动力,努力使南浔成为资本集聚、人才汇聚、平台完善、机制灵活的创业福地。

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四外”联动、内外并举、以企引企,完善尊商、亲商、兴商举措,深化区域合作,推进“浙商回归”、“浔商回家”。

加快招引“大好高”项目,力争引进资金超130亿元,其中实到外资8亿美元、市外内资80亿元;投资超千万美元和内资超亿元项目1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力争超10个。

进一步推动外贸出口主体、市场、产品、方式“四个多元化”,进出口额累计突破100亿美元,其中出口80亿美元以上,实现进出口额、出口额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提前翻一番,新增进出口超亿美元企业5家、省级出口基地2个。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上市、在国内外兼并收购和设立生产基地,新增境外投资项目15个,实现中方投资总额超5000万美元。

着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深化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级科技强区和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保持在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

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和科技孵化平台,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5家、省政府质量奖企业3家。

壮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强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大引智的转化力度。

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高标准建设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南浔分区(含南浔开发区、旧馆、和孚),加快建设练市、南浔、双林、菱湖工业功能区,力争拓展平台空间1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专业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70%以上,形成主导产业鲜明、配套功能完善、集聚效应明显的大平台。

着力加快各项改革步伐,加大行政审批、强镇扩权、医药卫生、新农村建设、国有投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四,生态文明再上新水平。

围绕“节能减排、综合治理、节约利用”三大任务,全面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建成省级生态区,争创国家级生态区,努力使南浔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气更洁。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

坚决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不添新账,多还旧账。

完善节能减排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严格执行新上项目能效和环保标准,加强建筑、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节能。

扎实推进工程减排,突出抓好生活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和重点行业脱硫脱硝改造。

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农业面源污染等综合治理,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与监管;加快淘汰“六小”行业落后产能,加速“停劣上优、腾笼换鸟”;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完成清洁生产企业审核40家、省级绿色企业10家;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生活方式。

强化节地节水节材。

深入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创优工作,完善建设用地投入产出考评机制,妥善处置闲置土地,积极开展低效用地二次开发利用。

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推进节水示范工程建设;加强木业、金属材料等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和循环利用,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措施,探索建立城乡垃圾分类处置管理系统。

以湖州市新农村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着力推进农房改造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办法。

到2016年,土地流转率、工业集聚度、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率分别达到65%、80%、70%以上。

第五,文化繁荣再上新水平。

围绕“建阵地、育人才、抓特色、扶产业”四大任务,着力增强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公共文化的服务力、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文化发展的创新力、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和文化人才队伍的支撑力,大力推进全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发展,争创省级文化强区。

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浔商勇于开拓、实业报国的创业精神。

实施文化阵地领建工程。

整合区级文化设施资源,提升镇级综合文化场馆,深化村级文化“八有”保障工程,加快形成“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实施文化精品领创工程。

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繁荣文化文艺创作,每年完成一批凸显南浔元素的精品力作。

实施文化人才领引工程。

着力培养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高水平专业创作人才和特色基层文化人才,努力打造一支与繁荣文化事业要求相适应的文化人才队伍。

实施传统文化领育工程。

做好大运河(南浔段)保护申遗工作,深入挖掘浔商、园林、湖笔、湖丝、古桥、剪纸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练市“江南船拳之乡”、双林“中国绫绢之乡”、菱湖“灯谜之乡”、善琏“中国湖笔之都、蚕花故里”、千金“湖州剪纸之乡”的知名度。

实施文化产业领跑工程。

注重传统特色与文化创意、休闲娱乐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引进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努力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

到2016年培育产值超亿元的文化企业3家,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以上。

区财政每年安排150万元用于文化产业扶持和优秀文艺作品奖励。

第六,民生和谐再上新水平。

紧扣“富百姓、强保障、优服务”三大重点,着力推进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和谐程度和幸福指数位居全省上游水平。

争创省级教育现代化区、卫生强区、体育强区和创业型县区。

每年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公共财政投入每年增长10%以上。

大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全市一流中小学校,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列全市前列。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药品供应、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等四大体系,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建设一所全市一流水平的综合性医院。

适度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积极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

着力保障百姓安居乐业。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积极推进就业创业,加强劳动力就业培训,强化劳动者权益保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以上。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覆盖范围,提升统筹层次,着力形成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相互衔接的保障网络。

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55平方米,新增廉租房保障300户,建成廉租房1.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17万平方米。

全力维护社会安定有序。

深入开展“平安南浔”创建活动,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维护社会稳定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交通、消防、卫生、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网络,切实消除各类隐患;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探索具有南浔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社会管理新路子。

  

各位代表、同志们,要实现上述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在于各镇、开发区的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开发区要以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力争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打造与中心城区高度融合的现代化工业新城,重点发展节能电梯、电机等先进装备产业,切实发挥好工业强区主阵地的引领作用。

突出抓好巨人控股、世友木业、南方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