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公开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典真题).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20413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公开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典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公开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典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公开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典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公开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典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公开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典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公开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典真题).docx

《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公开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典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公开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典真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公开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典真题).docx

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

  公开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

  经典真题)

  1.

  (单选题):

唐朝是丝绸生产的时期,无论产量、质量和种类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丝绸的生产组织分为宫廷手工业、农村副业和独立手工业三种,较前代大大扩大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鼎盛规模

  B.重要范围

  C.繁荣种类

  D.成熟领域、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A。

由“无论产量、质量和种类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可知,唐朝时丝绸生产达到了顶峰,故第一空填“鼎盛”或“繁荣”合适。

第二空中,“种类”一般与“增多”搭配,与“扩大”搭配不当。

故答案选A。

  2.

  (单选题):

伊梅尔特提出:

  “对制造业来讲,越是经济__________的时候,越是我们投资的好时机。

”这与赵小刚“低谷投资”的观点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低迷、不谋而合

  B.繁荣、如出一辙

  C.萧条、不约而同

  D.高涨、大同小异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A。

第二空给出的选项中四个成语都有“一致”的意思,由此可知伊梅尔特的观点应与“低谷投资”相呼应.故第一空只能填“低迷”、“萧条”,排除

  B.D。

  “不谋而合”和“不约而同”意思相近.指事先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但“不谋而合”可以作谓语,“不约而同”则一般只能作状语,故排除C。

因此本题答案为A。

  3.

  (单选题):

某公共汽车从起点开往终点站,途中共有13个停车站。

如果这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开出,除终点站外,每一站上车的乘客中,正好各有一位乘客从这一站到以后的第一站。

为了使每位乘客都有座位,那么,这辆公共汽车至少应有多少个座位?

()

  A.48

  B.52

  C.56

  D.54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C。

本题属于极值问题。

途中有13个停车站,加上起点站和终点站,一共15个站,为了使每一站上车的乘客中,正好各有一位乘客从这一站到以后的第一站,那么起点站就要上14人(因为后面有14个站,每站下一人),到了第二个站,就要上13人,但是第一个站上的要下1人,实际上就只上了12人,到了第三个站,就要上12人,但是第一个站上的要下1人,第二个站上的要下一人,实际上只上了10人,……同理往下推,到某一个站时,上车人数和下车人数相等,再继续就会出现下的人数比上的人数多的情况,所以,座位数:

14+12+10+8+6+4+2+0=56就够了。

故选C。

  4.

  (单选题):

据美国人口普查报告,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1983年中等家庭收入比1982年增加了

  1.6%。

通常情况下,随着家庭收入上升,贫困人数就会减少,然而1983年全国贫困率是18年来的最高水平。

人口普查司提供了两种可能的原因:

影响深、持续时间长的1981-1982年经济衰退的持续影响;由妇女赡养的家庭人口数量和不与亲戚同住的成年人数量的增多,这两种人都比整体人口更加贫困。

这个报告能得出以下哪个结论?

  A.全国贫困率在18年里一直稳步增长

  B.如果早期的经济衰退仍带来持续的影响,那么全国贫困率会升高

  C.即使人口中有些家庭收入下降或未增加,中等家庭收入依然可能增加

  D.中等家庭收入受家庭形式变化的影响比受国民经济扩张或衰退程度的影响更大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C。

根据1983年的全国贫困率为18年来的最高水平,并不能得出贫困率逐年增加,A项错误。

题干只是列出两种贫困率增加的可能原因,经济衰退是其中的一种可能原因,并非一定导致全国贫困率的升高,所以B项错误。

这两个原因是贫困率增加的可能原因,并不是中等家庭收入受到影响的原因。

D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故应选择C。

  5.

  (单选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朝阳比夕阳更刺眼,原因是()。

  A.早晨云层较薄,光线更强烈;而傍晚云层较密,透过的阳光被散射,因此比较柔和

  B.早晨太阳高度角比傍晚太阳高度角要大,因此造成的阳光被散射得较少

  C.早晨射人眼球的阳光较多;而傍晚射人眼球的阳光较少

  D.早晨人的视觉细胞活跃,反应灵敏;晚上人的视觉细胞相对迟钝,对光线反应不强烈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C。

人们普遍会觉得朝阳刺眼而夕阳不刺眼,其实这和太阳光本身无关,而是和人的眼睛特点有关。

人的眼睛中有一层扁圆的薄膜,即虹膜。

虹膜中央的小圆孔就是瞳孔,光线是经由瞳孔进入眼球的。

当外界强光照射眼睛时,瞳孔会立即缩小,不让过多的阳光射进去;相反,外界阳光微弱时,瞳孔就会放大,光线能多进去一些,使眼睛看清东西。

人经过一夜的休息,瞳孔会变得很大。

到了早晨,突然见到阳光,还来不及将瞳孔缩小,光就大量地进入到眼睛里,因此就感到十分刺眼。

由于白天强光照射,瞳孔逐渐缩小,到了晚上,太阳偏西,阳光渐渐减弱,但瞳孔还没开放得很大,进入瞳孔的光线也少,因此就会感到夕阳不刺眼。

故本题答案为C。

  6.

  (单选题):

要普遍推广政务公告栏、“明白卡”等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媒体进行政务公开,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进政府上网工程,达到信息透明、服务便捷和有利监督的目的。

这段文字谈的是政务公开的()。

  A.手段

  B.步骤

  C.时机

  D.必要性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A。

文段主要介绍了政务公开的方法,“政务公开栏”、“媒体”、“电子政务”都是政务公开的手段。

故选A。

  7.

  (单选题):

对儿童少年尤为重要的道德情感是()。

  A.事业感

  B.自尊感

  C.集体主义情感

  D.义务感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D。

义务感是责任感和羞耻感,对儿童少年尤为重要。

  8.

  (单选题):

妈妈:

舅舅:

外婆

  A.姑姑:

叔叔:

奶奶

  B.侄女:

外甥:

外孙

  C.舅妈:

婶婶:

姨夫

  D.表妹:

堂弟:

姐姐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A。

妈妈和舅舅是姐弟(或兄妹关系),且和外婆均为母子关系。

姑姑和叔叔是姐弟(或兄妹关系),且和奶奶均为母子关系。

故答案选A。

  9.

  (单选题):

如果高层管理人员本人不参与薪酬政策的制定,公司最后确定的薪酬政策就不会成功。

另外,如果有更多的管理人员参与薪酬政策的制定,告诉公司他们认为重要的薪酬政策,公司最后确定的薪酬政策将更加有效。

以上陈述如果为真,以下哪项陈述不可能为假?

  A.除非有更多的管理人员参与薪酬政策的制定,否则,公司最后确定的薪酬政策不会成功

  B.或者高层管理人员本人参与薪酬政策的制定,或者公司最后确定的薪酬政策不会成功

  C.如果高层管理人员本人参与薪酬政策的制定,公司最后确定的薪酬政策就会成功

  D.如果有更多的管理人员参与薪酬政策的制定,公司最后确定的薪酬政策将更加有效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题干中“如果高层管理人员本人不参与薪酬政策的制定,公司最后确定的薪酬政策就不会成功”,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当前件假或后件真时为真,即“或者高层管理人员本人参与薪酬政策的制定,或者公司最后确定的薪酬制度不会成功”为真,所以B选项不可能为假。

同时,这个命题等同于“如果公司最后确定的薪酬政策成功,那么高层管理人员本人参与了薪酬政策的制定”,C选项错误。

  选项A显然是错误的。

如果有更多的管理人员参与薪酬政策的制定,但并没有告诉公司他们认为重要的薪酬政策,公司最后确定的薪酬政策也不一定更加有效。

所以D选项也可能为假。

正确答案是B。

  10.

  (单选题):

2012年,北京市居民人均食品支出6941元,同比增长

  9.4%,其中,人均在外饮食支出1884元,同比增长

  8.0%。

  问:

2012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支出占人均食品支出的比重比2011年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A.无法确定

  B.上升了

  C.下降了

  D.不变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C。

是一道典型的比重变化的题目,判断与基期相比,如果部分的增长率大于总体的增长率,那么现期的比重上升;如果部分的增长率小于总体的增长率,那么现期的比重下降。

对于这道题来说由于2012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支出同比增速(

  8.0%)小于人均食品支出同比增速(

  9.4%),因此所占比重下降了,C项。

  11.

  (单选题):

关于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者可以进行职业病诊断的机构包括用人单位所在地和经常居住地两个地方的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

  B.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现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

I=伤保险.若该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

  C.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离岗时,用人单位应当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

  D.职业病诊断过程中,在确认劳动者职业史时,若当事人对在岗时间有争议,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C。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45条规定,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因此A项说法错误。

第60条规定,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该用人单位承担。

B项说法为修改前的法条,因此B项说法错误。

第36条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因此C项说法正确。

第50条规定,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在确认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时当事人对劳动关系、工种、工作岗位或者在岗时间有争议的,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接到申请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并在30日内作出裁决。

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因此D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2.

  (单选题):

退避三舍:

重耳:

晋国()

  A.欺世盗名:

班固:

战国

  B.鹿死谁手:

曹操:

后赵

  C.三令五申:

孙膑:

战国

  D.以卵击石:

墨子:

鲁国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D。

A项欺世盗名应当对应荀况,B项鹿死谁手应当对应石勒,C项三令五中应当对应孙武。

故选D。

  13.

  (单选题):

黄鹤楼:

湖北:

武汉()

  A.岳阳楼:

湖南:

长沙

  B.滕王阁:

江西:

南昌

  C.鹳雀楼:

山西:

太原

  D.大观楼:

云南:

大理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大观楼位于云南省昆明市。

故选B。

  14.

  (单选题):

张某下午六时多外出买菜,出门时看手表,发现表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为110°,七时前回家时又看手表,发现时针和分针的夹角仍是110°.那么张某外出买菜用了多少分钟()

  A.2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50分钟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C。

C。

分针每小时走360°,时针每小时走360°÷12=30°。

第一次分针与时针成110°到第二次时针与分针成110°,分针比时针多走了2×110°,需要用时2×110°÷(360°-30°)=2/3小时=40分钟,这也是他外出的时间。

故答案为C。

  15.

  (单选题):

初税亩:

春秋

  A.一条鞭法:

  B.摊丁入亩:

  C.方田均税法:

  D.租庸调法: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C。

税赋制度与相应朝代的对应关系。

C项对应正确,与题干一致。

A项一条鞭法是明代张居正改革时期所采用的,B项摊丁入亩是清代的赋税制度,D项租庸调法是唐代的赋税制度。

  16.

  (单选题):

老师:

学生

  A.小偷:

警察

  B.医生:

患者

  C.读者:

作者

  D.病人:

护士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老师教育学生,医生治疗患者。

故答案选8。

  17.

  (单选题):

就如同那些古典音乐爱好者批驳ipod播放器在玷污耳朵一样,喜欢闻书香的更___________。

太多人无法想象没有书架的家居环境,无法接受电子文字___________纸质书籍所拥有的心理感情空间,尽管他们都___________电子纸张是一场未来十年注定将要发生的大趋势。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挑剔代替承认

  B.偏执挤占明白

  C.保守填充认为

  D.高雅侵占觉得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

  “批驳ipod播放器玷污耳朵”体现了古典音乐爱好者对播放器的挑剔,后面“更”字则说明“闻书香的人”比古典音乐爱好者“更挑剔”。

  “偏执”指片面而固执,形容以执著的态度怂恿和维持某种错误的认识。

显然“偏执”的程度比“挑剔”更深。

  “挤占”一词与偏执者的心理感受更为契合。

故选B。

  18.

  (单选题):

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完成一项工作的效率为2:

3:

5,甲队先干了10天,之后交给乙丙两队合作完成,工程量完成一半,丙队停工,留下乙队独自完成,在乙队独自工作20天后,该项工作全部完成。

如该项工作自始至终全由丙队独自完成,需要多少天完成?

()

  A.12

  B.24

  C.40

  D.200/3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B。

  19.

  (单选题):

中华文化传统,历来重视价值教育,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在《师说》中就提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他把“传道”放到了先于授业和解惑的位置。

  可如果仔细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有一些反思,就会发现,我们的学校教育里面,大中小学都包括在内,除了知识教育以外,所谓的价值教育微乎其微,即使有,也极其混乱。

这样一种教育,如果说它失败,有些人可能不愿意接受,但说它不成功,相信没有人能够反对。

  对这段文字主旨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背离了传统的教育理念

  B.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价值教育应该受到重视

  C.当前教育的失败性主要体现在价值教育的缺失上

  D.价值标准的混乱使我国的价值教育收效甚微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文段首先指出中华文化传统历来重视价值教育,并以《师说》来说明。

接着以“可”表转折说明我国学校教育中价值教育的缺失,最后指出这种教育是不成功的。

由此可知,作者意在说明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价值教育应该受到重视。

A项未提到“价值教育”,C项“主要体现”的表述在文段中没有依据,D项本身说法有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0.

  (单选题):

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C。

  21.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有()。

  A.教师修养

  B.教师义务

  C.教师良心

  D.教师公正

  E、教师荣誉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C,D,E。

  22.

  (单选题):

在某次税务检查后,4个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

甲:

所有个体户都没纳税。

  乙:

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纳税。

  丙:

个体户不都没纳税。

  丁:

有的个体户没纳税。

如果4个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那么以下哪项是真的?

  A.丁断定属实,陈老板未纳税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

  B.丁断定属实,但陈老板纳了税。

  C.丙断定属实,陈老板纳了税。

  D.丙断定属实,但陈老板没有纳税。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C。

  23.

  (单选题):

生物化学家们宣布,他们已掌握了有效控制植物体内拟南芥酶的技术。

  使用这种技术,人类就可以改变蔬菜和水果的气味,拟南芥酶是两种植物的综合体,包括二烯氧化物和过氧化氢酶,它能产生茉莉味和绿叶挥发物Gl。

V,后者决定了蔬菜和水果的芳香特点。

由此可推出()。

  A.茉莉花中含有的拟南芥酶比其他花多

  B.在掌握这项技术之前,人类无法改变植物的气味

  C.如果去掉了拟南芥酶,蔬菜和水果将改变气味

  D.决定蔬菜和水果气味的是二烯氧化物和过氧化氢酶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C。

根据题干叙述,结合选项可知:

A项没有涉及;B项是“使用这种技术,人类就可以改变蔬菜和水果的气味”的否命题,不一定成立;

  D项由题干最后一句“拟南芥酶…后者决定…芳香特点”可知也是错误的。

  24.

  (单选题):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______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______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藉文字______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______,情感还没有凝炼。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______思想和情感。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必需表示精确调动

  B.所以必需表示透彻调整

  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调动

  D.所以必须表现透彻调整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D。

第一空应该填“所以”和前半句“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构成因果关系;

  “必须”用作副词,“必需”常作动词用,根据题干可知选“必须”,从前两空即可得知正确答案为D项。

此外,“表示”与“表现”,“表示”多指人的言行表现出……“文学借文字”只能是“表现”;形容思想应用“透彻”,而不是“精确”;

  “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后半句“从来没有一句话……”是对前半句的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