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0625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器官,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

毫米的微小物体。

2、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物体会(变大),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北广泛使用。

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汇聚光)和(成像)的特点,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5、放大镜是(中间较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

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

(注:

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

6、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7、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眼镜是凹透镜)。

8、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而弯曲,而人以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

9、计算机显示屏和电视机的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10、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可以看清它们的(身体构成),及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

在放大镜下观察会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11、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12、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13、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胸部有三对足)的都属于(昆虫)。

14、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5、昆虫的眼睛分(单眼和复眼),苍蝇的眼睛是(复眼),复眼在头部上方的两侧,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

16、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如(针眼般)的大小,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就可以看清蚜虫的肢体。

17、(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如今,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8、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9、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20、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是物体存在的一种方式,它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21、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但要注意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

22、食盐是(氯化钠)的晶体,黄铜矿的晶体呈(立方体)状。

23、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和(蒸发)两种。

24、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

25、在17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6、(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7、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研制了最先进的显微镜是(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28、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发现了(细胞),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

29、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30、显微镜中的两个透镜的焦距(不相同),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大),叫做(物镜),对着眼睛的透镜焦距(较小),叫做(目镜)。

31、(细胞学说)的建立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32、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细胞)。

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大量的研究事实也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3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34、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璃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用显微镜观察玻璃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没有(显微镜)就不可能发现细胞。

35、在用显微镜观察叶表皮细胞时可以看到(气孔),(气孔)是植物叶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

观察叶肉细胞时可以看到(叶绿体)。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36、(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的绿色扁球状质体。

37、根据实验推测,每平方毫米的蓖麻叶中叶绿体的数量多达(几十万)个。

38、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的人,他发现传染病是有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

3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4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草履虫)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

41、(列文虎克)在雨水、河水、井水中都找到了微生物,微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它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

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现在人们已发现和命名的微生物有(10)万多种。

42、微生物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对于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开始于(显微镜)的发明之后。

而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们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

43、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袁隆平)成功的培育了杂交水稻。

44、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微生物)的缘故,这种微生物就是(绿藻)。

45、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弊)。

如我们吃的馒头内部疏松多孔,吃起来口感很好是因为(馒头当中的酵母菌的作用)。

(酵母菌它可以分解面粉里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46、(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侵染致死。

47、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

48、豆类植物根部的(根瘤)可以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

49、人们利用(细菌)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的优势生产出大量的(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

50、血液中的红细胞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

51、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

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肉眼:

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

纳米技术

5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①人类利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菌和病毒,从而发明和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疾病;如巴斯德的巴氏消毒法、弗莱明的青霉素、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等等。

②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

③在农林业上进行品种改良,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

④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⑤利用微生物进行土壤的改良和净化。

⑥克隆生物;1996年在英格兰诞生的克隆羊多莉。

克隆技术的成功,使人们培养人体器官,用以替换病人的器官使之康复成为可能。

⑦显微技术还促进了微电子仪器的研制。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如:

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二、简答题

14、放大镜有什么作用?

有哪些工作需要经常需要用到放大镜?

答: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地质工作人员在观察岩石时,农业科技人员在观察植物的花时,公安人员在观察现场找到的指纹时,还有精密仪器修理人员在修理仪器时,都需要用到放大镜。

15、应该怎样正确的使用放大镜?

答:

一是观察现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员之间来回移动,直到图像大而清楚。

二是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到图像大而清楚。

16、研究物质晶体有什么意义?

答: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有晶体组成,而各种物质的晶体都具有基本一致的形状,所以,晶体也是研究矿物的依据。

如地质工作者常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岩石中的晶体,判断它的矿物成分,以鉴别岩石。

4、如何制作晶体?

答:

制作一杯浓的食盐、碱或味精的溶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上,待水分子自然蒸发后,玻璃片上就可以看见它们的晶体。

5、怎样制作食盐晶体?

答:

可以用蒸发的方法制作食盐晶体。

先制作食盐的溶液,然后用滴管或玻璃棒滴一至二滴在玻片上。

为了蒸发得快,滴后要轻轻晃一下,让溶液扩散得薄而均匀,放在通风的地方。

也可以用夹子夹住玻片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加热时玻片离酒精灯火焰远一点,慢慢烘干。

等溶液结晶后,就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晶体形态了。

6、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答:

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7、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有什么意义?

答: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看清物质组成的极小微粒原子以及病毒的样子,及可以直接操纵原子或分子。

8、你知道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

答: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9、说一说细胞有哪些共同点?

答:

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衰老和死亡。

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落和死亡引起的。

10、微生物是生物吗?

它们有生命特征?

答:

微生物是生物,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

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比如原生动物能运动、吃食物,还能进行分裂繁殖,如团藻体内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而且微生物也有细胞组成,能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对外界刺激有应激表现等。

11、说说制作供显微镜观察用的生物标本的步骤?

答:

制作生物标本的步骤是①采集标本;②培养;③制片。

12、展示画的洋葱表皮细胞,我们发现了什么?

答:

细胞被放大了,是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方格中间有一个小黑点,还看到一个大液泡。

13、放大镜有什么特点?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

答:

放大镜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凸度越大的放大镜倍数越大。

例如玻璃球、装满水的烧瓶。

14、举例说明微生物对人类利与弊是什么?

答:

①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我们可以生产酒、醋、酸奶、馒头和面包等食品。

②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③在工业生产和医药卫生中也都离不开微生物。

三、实验操作题

1、放大镜的特点

实验器材:

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

我的猜测:

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异。

实验步骤:

①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

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②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③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实验现象:

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实验结论:

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器材:

放大镜2只

我的猜测: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用肉眼看得要清晰,看得要大。

实验步骤:

①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字,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②用放大镜观察钱币上的微缩文字,将放大镜放在钱币的微缩文字上方,可以看到微缩文字为“RMB100”,而不用放大镜却看不清楚。

③用放大镜观察照片:

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一只小鸟的照片,可以看到鸟的羽毛上的小绒羽,而只用肉眼看,却不能发现。

 ④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用10X的放大镜观察屏幕上的图像,发现图像都是由红、蓝、绿三种色点组成的,单看屏幕的一块地方,根本就不是画面。

实验现象: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肉眼看的清晰,原来不能看到的细微之处也能看清了。

结论:

我认为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3、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器材:

放大镜2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套。

我的猜测:

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肉眼观察不清楚的细微部分。

实验步骤:

①观察昆虫的触角:

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

②苍蝇的眼:

发现不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③蝴蝶的鳞片:

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④蟋蟀的外壳:

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

⑤苍蝇的脚:

脚的底端有“吸盘”,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观察到的现象:

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实验结论:

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4、观察美丽的晶体

实验器材:

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30克、碱面20克、味精10克

我的猜测:

晶体的细微颗粒和肉眼观察的形状有不同之处。

实验步骤:

①观察食盐的晶体:

用10X的放大镜观察,它的小颗粒是正方体。

②观察味精的晶体:

味精的晶体是长柱体,长的两端有尖。

③观察白糖的晶体:

白糖的晶体是合起来的两个梯形,类似长方体。

④观察食用碱面的晶体:

碱面的晶体是扁片状的小颗粒。

实验现象:

不同物质的晶体,形状是不同的。

实验结论:

晶体物质都有它们各自的几何形状,物质不同,晶体形状就不同。

5、制作各种晶体

实验器材:

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20克、碱面20克、味精20克、滴管4支、玻璃片4片、100ml烧杯4只。

我的猜测:

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

实验步骤:

①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的清水,

②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搅拌,使其溶化。

③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和溶液,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自然蒸发。

④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

实验现象:

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是不同的。

实验结论:

不同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大小颗粒,晶体的形状是相同的。

6、制作简易显微镜

实验材料:

2个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纸筒、胶带

我的猜测:

用我们自制的显微镜可以观察更细微的物体的细节

实验步骤:

①取2个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②倍数大的在下面,倍数小的在上面,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的距离,直到图像最清楚为止。

③固定镜片,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镜片固定下来。

两个镜片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④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物体。

实验现象: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物体,与放大镜相比,放大倍数增加了好多倍,物体的细微之处更清晰、结构更明确了。

结论:

做成的简易显微镜可以把图像放得更大。

7、观察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实验器材蚜虫标本1片、草蛉标本1片、放大镜2只【3X、5X各一】

我的猜测:

肉眼看不清的蚜虫,身体构造也是完整的,草蛉像螳螂。

实验步骤:

①安装显微镜,对光,调焦。

②观察蚜虫的结构标本将标本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③观察草蛉的结构标本。

实验现象:

蚜虫、草蛉结构和大的昆虫基本相同,只是体形要小。

实验结论:

用放大镜观察极小的昆虫,可以看清它们的外在的形体,越用倍数大的放大镜,观察得越清楚。

8、制作玻片标本:

洋葱上表皮细胞

①在一个干净的载波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②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波片的水滴中央,标本要展平,不能折叠;

③用盖波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中间不要有气泡;

④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波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⑤把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微生物

①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

②把水滴在载波片的中央,用盖波片盖好,中间不要有气泡;

③用吸水纸吸取多余的水分。

9、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器材:

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纸、纱布。

我的猜测:

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和罗伯特·胡克发现的细胞结构应该是相同的。

实验步骤:

①把洋葱从中间纵切两半,取其中一块,在内表皮上,用小刀划“#”字,用镊子撕取“#”字中间的表皮。

②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中央,展平,从一端放置盖玻片,把气泡排出。

③在标本的边缘滴上稀释的碘酒,并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④把标本装片放到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好处于通光孔中央。

⑤调节显微镜的准焦螺旋,使标本图像达到最清晰。

⑥左右移动载玻片,可以观察到标本的各个部分。

实验现象:

洋葱表皮细胞,放大100倍时,好像排列的砖墙,放大400倍时,我们就清晰地看到了细胞的结构,内部的细胞质、液泡等都能看得较清晰。

实验结论:

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包括: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等。

10、观察口腔粘膜细胞

实验题目:

观察口腔粘膜细胞。

实验要求:

说明动物身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实验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食盐水溶液、滴管、牙签、高锰酸钾溶液、镊子、纱布。

实验步骤:

①检查器材: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②擦净载玻片、盖玻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食盐水溶液。

③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的牙签,在口腔壁上轻轻刮几下(牙签上就附着一些口腔粘膜细胞)。

④把牙签上附的口腔细胞在载玻片食盐水中涂一下,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口腔粘膜切片。

⑤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好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⑥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11、生物细胞的观察

实验器材:

显微镜1,玻片标本1套(洋葱表皮细胞、叶表皮细胞、蓖麻叶细胞、血液细胞、口腔上表皮细胞、苔藓类植物细胞)

我的猜测:

不同的生物体,细胞应该是不同的;

实验步骤:

①安放好显微镜,对光,调焦将要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对准镜头调焦,得到清晰的图像;

②将要观察的血液细胞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同样调焦,对光观察血液细胞的结构;

③同样的方法,依次观察叶表皮细胞、口腔细胞等。

实验现象:

不同的组织,细胞结构是形同的,形状有所不同,细胞内的成分有差别。

实验结论:

不同器官的细胞因为功能不同,结构和形状也是不同的。

12、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

显微镜1台、烧杯2只、鱼缸1只、滴管1支、载玻片2片盖玻片2片、医用棉球若干个。

我的猜测:

大自然水域里的水,生活着众多微生物

实验步骤:

①取一烧杯校前东西大沟里的自然水,存放在教室里,由于是不流动的水,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多;

②用滴管吸取一滴池沼水,放在载玻片上;③盖上盖玻片,用棉球吸去多余的水

④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现象:

自然水域里的水里,微生物种类较多,我们观察到的就有草履虫、喇叭虫、绿藻、变形虫等

实验结论:

自然水域的水,微生物较多,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它们都是生命体。

13、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袁隆平 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列文虎克      利用微观技术对水稻进行改良,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罗伯特.胡克     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巴斯德   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培根      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14、将下列实验器材与其用途连起来。

 

15、显微镜的使用

①1663年英国科学家如图装置观察软木薄片发现很多长方形的小格子,命名为。

②填写显微镜的各结构名称。

③在使用纤维镜观察是应该先将观察物制成。

④在显微镜的①和③处分别标有(×2.5)(×100)请问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大约是。

⑤.⑤的作用是。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四、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身边的所有事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有(物质)构成的。

五、所有的物质都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而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4、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新的物质)。

5、物质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和(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有的物质变化得(快),而有的物质变化得比较(慢),甚至(不易)被我们察觉。

6、物质的变化是有(快慢)的,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和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火柴燃烧、铁定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7、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和(炭化)。

8、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水泥的生产过程等。

9、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

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

10、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11、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12、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因为唾液里含有(淀粉酶),它能(消化)淀粉。

13、淀粉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