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0979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4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

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子式为C5H11Cl的链状有机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6种B.7种C.8种D.9种

2.下列做法科学的是

A.将废电池深埋

B.大量使用化肥

C.开发太阳能、风能和氢能

D.大量开发利用可燃冰

3.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A.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B.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C.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D.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⑤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molN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0.3NA

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为2NA

D.密闭容器中,1 molN2与4molH2 充分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5.下列气体中,溶于水后没有强酸生成的是()

A.Cl2B.SO2C.SO3D.NO2

6.下列化学用语对应正确的是(  )

A.NH4Cl的电子式:

B.甲烷的结构式:

C.H2O2的电子式:

D.CCl4的电子式:

7.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物质是

A.氨气B.液氨C.氨水D.NH4Cl溶液

8.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的是()

①天然气②太阳能③风能④石油⑤煤⑥生物质能⑦氢能

A.②③⑥⑦B.①②③④C.①②⑤⑥⑦D.③④⑤⑥⑦

9.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

10.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常压下,28gN2与CO混合物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目一定为NA

B.标准状况下,17g氨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NA个氢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一定为22.4L

11.据报道,放射性同位素钬(16667Ho)可有效地治疗肝癌,该同位素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166B.67C.99D.32

12.下列对元素周期表说法错误的是(  )

A.7个横行 

B.7个周期C.18纵行D.18个族

13.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

催化剂条件下和氢气,加热

②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

③除去乙醇中少量的H2O:

加入氧化钙,蒸馏

④除去甲烷中少量的乙烯:

通入酸性KMnO4溶液,洗气

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14.有A、B、C、D、E五种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

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极为负极;

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电流由D→导线→C;

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

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⑤用惰性电极电解含B离子、E离子的溶液,E先析出。

据此,判断五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B>D>C>A>EB.C>A>B>D>EC.A>C>D>B>ED.A>B>C>D>E

15.下列物质中,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Ba(OH)2B.CaCl2C.H2SO4D.NH3

16.对于反应A(g)+3B(g)

2C(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

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v(A)=0.2mol/(L•s)B.v(B)=0.2mol/(L•s)

C.v(B)=0.3mol/(L•s)D.v(C)=0.2mol/(L•s)

17.下列实验操作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

溶液分层,上层呈紫色

I2更易溶于有机溶剂

B

铁粉与稀硝酸反应后,加入KSCN

无血红色溶液生成

稀硝酸将铁粉氧化形成铁二价

C

将一小块Na放入酒精中

有气泡产生

酒精中含有水

D

将石蜡油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溶液褪色

气体中含有烯烃

A.AB.BC.CD.D

18.对氢元素的不同微粒描述错误的是:

A.H+只含有质子B.H-的半径比Li+的小

C.2H和1H互为同位素D.H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9.(6分)在20℃,5.05×105Pa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xB(g)

4C(g),达平衡时c(A)=1.00mol•L-1,现将压强减小到1.01×105Pa,建立平衡后,c(A)=0.18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系数x>2

B.若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左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变小

C.若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D.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20.(6分)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

HCl>H2S>PH3B.若离子半径:

R2->M+,则原子序数一定:

R>M

C.酸性强弱:

H2SiO3<H2CO3<CH3COOHD.熔点:

金刚石>食盐>干冰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1.5mol氧分子中含有_________个氧分子,__________mol氧原子,质量为_________g,_________个氧原子,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_L。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原电池原理的发现是储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是化学对人类的项重大贡献。

(1)某课外实验小组欲探究铝和铜的金属性(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实验方案:

A.比较铝和铜的硬度和熔点

B.比较二者在稀硫酸中的表现

C.用铝片、铜片、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比较二者的活动性

D.分别做铝片、铜片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

E.将铝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共同投入稀盐酸中接入电流计,观察电流方向

上述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

(2)现有如下两个反应:

A.NaOH+HCl=NaCl+H2OB.Zn+H2SO4=ZnSO4+H2↑。

上述反应中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作负极的物质发生了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如图所示方式插入100mL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甲、乙均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B.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

C.甲中铜片质量减少、乙中锌片质量减少D.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②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

甲___乙(填“>”、“<”或“=”)。

原因是______。

③当甲中产生1.12L(标准状况)气体时,将锌、铜片取出,再将烧杯中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中c(H+)=0.1mol/L(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试确定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8分)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A元素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B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C、E元素同主族。

(1)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

 

(2)E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由A、B、C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3)C、D、E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4)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A2C的形成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D2C2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合物D2C2与A2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10分)

(1)写出N2的结构式:

______。

(2)写出1,2-二溴乙烷的结构简式:

______。

(3)写出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试题分析:

C5H11Cl实质是C5H12中的一个氢原子被Cl原子取代所得。

分子式为C5H12的有机物,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正戊烷分子中有3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故其一氯代物有3种;异戊烷分子中有4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故其一氯代物有4种;新戊烷分子中有1种环境的氢原子,故其一氯代物有1种,因此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8种。

故答案C。

考点:

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2.C

【解析】

【详解】

A.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废电池要集中处理,不能深埋,A项不科学;

B.适量施用化肥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大量使用会使土地板结硬化,污染环境,B项不科学;

C.开发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洁净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C项科学;

D.可燃冰可作燃料,可燃冰属于非再生能源,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但这不是缓解能源紧缺的唯一途径,开发氢能、地热能、风能等都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D项不科学;

答案选C。

3.A

【解析】

【详解】

A.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分层,应选择装置③,不能利用蒸馏分离,A错误;

B.粗盐提纯,可溶解后过滤、蒸发,则选择装置①和②,B正确;

C.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择萃取装置,即装置③,C正确;

D.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择洗气装置,即装置⑤,导管长进短出,D正确;

答案选A。

4.C

【解析】分析:

A.根据3NO2+H2O=2HNO3+NO反应计算反应转移电子数;B.标准状况下,苯为液态;C.甲烷和乙烯分子中均含有4个氢,因此可以计算出0.5mo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D.N2与H2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100%转化成生成物。

详解:

在3NO2+H2O=2HNO3+NO反应中,+4价氮元素变化到+5价和+2价,所以1molN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A错误;标准状况下,苯为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B错误;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量为0.5mol,甲烷和乙烯中均含有4个氢原子,因此0.5mo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为2NA,C正确;N2与H2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100%转化成生成物,因此密闭容器中,1molN2与4molH2充分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A;D错误;正确选项C。

点睛:

本题是对阿伏加德罗常知识的综合考察,涉及知识面广,注重基础,难度不大,做题时要注意苯的结构中不含碳碳双键、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等易错点。

5.B

【解析】

【详解】

A.Cl2溶于水后生成盐酸、次氯酸,盐酸为强酸,与题意不符,A错误;

B.SO2溶于水后生成亚硫酸,为弱酸,无强酸生成,符合题意,B正确;

C.SO3溶于水后生成硫酸,为强酸,与题意不符,C错误;

D.NO2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NO,硝酸为强酸,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B。

6.B

【解析】分析:

A.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

B.甲烷分子中含有4对C-H键;

C.双氧水分子中含有共价键;

D.四氯化碳分子中含有共价键。

详解:

A.NH4Cl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电子式:

,A错误;

B.甲烷的电子式为

,因此结构式:

,B正确;

C.H2O2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电子式:

,C错误;

D.CCl4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电子式:

,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首先要判断构成物质的化学键类型,即是离子键还是共价键;其次应注意原子间的连接顺序,确定原子间连接顺序的方法是先标出各原子的化合价,然后根据异性微粒相邻,同性微粒相间的原则确定,如HCl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H:

+1、Cl:

+1、O:

-2,其结构式为H—O—Cl,电子式为

7.C

【解析】

【分析】

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该物质应显碱性。

【详解】

A.氨气遇水生成显碱性的氨水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项错误;

B.液氨为氨气的液态形式,也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B项错误;

C.氨水中的一水合氨能部分电离出NH4+和OH-,因而显弱碱性,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C项正确;

D.NH4Cl溶液中NH4+水解使得溶液显酸性,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D项错误;

答案选C。

8.A

【解析】

【分析】

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据此判断。

【详解】

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是新能源,常见新能源有:

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

答案选A。

9.A

【解析】

【详解】

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是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做原料而制得的化学纤维的统称。

它以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为原料,经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合成的线型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腈、聚酯、聚酰胺等。

A、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类合成纤维,故A正确;B、宣纸的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B错误;C、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C错误;D、棉衬衫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D错误。

【点睛】

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合成纤维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羊绒衫和棉衬衣的区别。

10.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化学计算。

A是易错项,温度和压强并不能影响气体的质量。

因为氮气和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28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分子数目一定为NA,A正确。

B项17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分子数目一定为NA,原子数目应为4NA。

C项11.2L氮气的物质的量因不知道常温常压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而无法计算。

D项NA个氢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不一定为22.4L,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是22.4L。

11.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

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该同位素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66-67=99,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99-67=32,D项正确,答案选D。

12.D

【解析】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有7行、18列,分为7个周期和16个族分析解答。

详解:

A.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A正确;

B.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分为7个周期,依次为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等,B正确;

C.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C正确;

D.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分为16个族,其中7个主族、7个副族、1个第Ⅷ族和1个0族,D错误。

答案选D。

13.A

【解析】分析:

①通入H2,可能混有新杂质;

②碳酸氢钠与氯化氢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③水与足量生石灰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

④酸性高锰酸钾能把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

详解:

①通入氢气,可能混有新杂质,不能除杂,应利用溴水和洗气法除杂,错误;

②氯化氢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氯化氢,正确;

③水与足量生石灰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蒸馏可除杂,正确;

④酸性高锰酸钾能把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而引入新杂质,应该用溴水和洗气法除杂,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及选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为解答的关键,侧重除杂的考查,注意除杂的原则,题目难度不大。

14.C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

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极为负极,所以活泼性:

A>B;

②原电池中,电流从正极流经外电路流向负极,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电流由D→导线→C,则活泼性:

C>D;

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说明C极是正极,所以金属活泼性:

A>C;

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说明D极是负极,所以金属活泼性:

D>B;

⑤用惰性电极电解含B离子和E离子的溶液,E先析出,则金属活泼性:

B>E;

综上可知金属活泼性顺序是:

A>C>D>B>E,故答案为C。

【点睛】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判断:

负极:

活泼性相对强的一极;正极:

活泼性相对弱的一极;②根据电子流向或电流的流向判断:

负极:

电子流出或电流流入的一极;正极:

电子流入或电流流出的一极;③根据溶液中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

负极:

阴离子移向的一极;正极:

阳离子移向的一极;④根据两极的反应类型判断:

负极:

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正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⑤根据电极反应的现象判断:

负极:

溶解或减轻的一极;正极:

增重或放出气泡的一极。

15.A

【解析】

【分析】

首先判断该化合物的类型,然后再分析含有化学键的类型;

【详解】

A、Ba(OH)2为离子化合物,含有化学键为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故A符合题意;

B、CaCl2属于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故B不符合题意;

C、H2SO4属于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故C不符合题意;

D、NH3属于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6.A

【解析】

【分析】

全部转化为用B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然后比数值,注意单位要统一。

【详解】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因此可得:

A、v(A)=0.2mol/(L•s),

D、v(C)=0.2mol/(L•s),

因此,反应速率最大的为A。

17.D

【解析】

【详解】

A.现象错误,乙醇与碘水中的水相互溶解,不分层,A错误;

B.结论错误,铁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硝酸铁与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二价铁,溶液无血红色出现,B错误;

C.将一小块Na放入酒精中,Na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C错误;

D.石蜡受热分解生成含有碳碳双键的物质,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褪色,D正确;

答案为D。

18.B

【解析】

【详解】

A项、H+的质量数为1,质子数为1,不含中子和电子,故A正确;

B项、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H-与Li+电子层结构相同,则H-的半径比Li+的大,故B错误;

C项、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2H和1H的质子数都为1,中子数分别为1和0,则两者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

D项、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介于—1和+1之间,为中间价态,即表现氧化性,也表现还原性,故D正确;

故选B。

19.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5.05×105Pa条件下达平衡时c(A)=1.00mol•L-1,现将压强减小到1.01×105Pa,压强为原来是五分之一,若平衡不发生移动,则建立平衡后,A的浓度也应该为原来的五分之一,即c(A)=0.200mol/L.但是却是c(A)=0.18mol•L-1。

说明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所以2+x<4.所以x=1,A错误。

B.若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即向左移动。

但是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也不变。

B错误。

C.若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即向左移动,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C错误。

D.化学平衡常数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生成物幂指数的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幂指数乘积的比,对该反应来说,其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D正确。

答案选D。

20.B

【解析】

【详解】

A.非金属性Cl>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A正确;

B.如R2-、M+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由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可知,可能存在R<M,B错误;

C.非金属性Si<C,则酸性H2SiO3<H2CO3,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C正确;

D.金刚石是原子晶体,食盐为离子晶体,干冰为分子晶体,所以熔点:

金刚石>食盐>干冰,D正确;

答案选B。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9.03×10233481.806×102433.6

【解析】

【详解】

1.5mol氧分子中含有分子数为:

1.5mol×6.02×

=9.03×1023;氧原子为双原子分子,所以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为:

1.5mol×2=3mol;氧原子个数为:

3NA或1.806×1024;质量为:

1.5mol×32g/mol=48g;标况下体积为:

1.5mol×22.4L/mol=33.6L;故答案为:

9.03×1023;3;48;3NA(1.806×1024);33.6。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BCEB氧化BD>甲池锌铜可形成原电池,能加快Zn与硫酸的反应速率1mol·L-1

【解析】分析:

(1)比较金属性强弱,可以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构成原电池的负极等方面分析,而与硬度、熔沸点及氢氧化物的稳定性等无关,据此进行解答;

(2)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

(3)①甲装置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所以是原电池,乙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据此判断;

②构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加快;

③先计算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再计算原来稀硫酸的浓度。

详解:

(1)A.铝和铜的硬度和熔点与金属性强弱无关,A错误;B.金属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可通过比较Cu、Al在稀硫酸中的表现判断其金属性强弱,B正确;C.用铝片、铜片、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根据是否发生置换反应可比较二者的活动性,C正确;D.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铝的化学性质,与金属活泼性无关,不能根据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判断金属性强弱,D错误;E.将铝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共同浸入稀盐酸中,接入电流计,通过观察电流方向可判断金属性强弱,E正确;答案选BCE;

(2)A.NaOH+HCl=NaCl+H2O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B.Zn+H2SO4=ZnSO4+H2↑是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锌失去电子,负极是锌,发生氧化反应;

(3)①甲装置是原电池,乙装置不是原电池,锌与稀硫酸直接发生置换反应。

则A、甲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乙不是,A错误;B、乙装置中铜片不反应,也没构成原电池的正极,所以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B正确;C、甲、乙中锌片均失去电子,质量都减少,甲中铜片质量不变,C错误;D、两个烧杯中都产生氢气,氢离子浓度都降低,所以溶液的pH均增大,D正确。

答案选BD;

②由于甲池锌铜可形成原电池,能加快Zn与硫酸的反应速率,所以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

甲>乙;

③稀释后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L×0.1mol•L-1=0.1mol,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12L÷22.4L/mol=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