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马鞍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21293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宿州马鞍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宿州马鞍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宿州马鞍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徽宿州马鞍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徽宿州马鞍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宿州马鞍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docx

《安徽宿州马鞍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宿州马鞍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宿州马鞍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docx

-安徽宿州马鞍山投资集

  团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

  版

  第1题: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除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还有()。

  A.助人为乐

  B.爱岗敬业

  C.敬业奉献

  D.尊老爱幼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是指: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故本题选C。

  第2题:

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

一日晚,自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

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李某明知私拉电网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在自己的花房周围拉电网,并且未采取任何防止结果出现的措施,对出现的结果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所以是间接故意。

  第3题: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那里去寻找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

一旦找到思想相近之作家,心中必万分痛快,灵魂亦发生剧烈震撼,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于是流连忘返,乐此不疲,如受春风化雨之赐,终获学业大进之益。

这个主张阐发了读书活动中一条基本规律。

最能体现这段文字主题的是()。

  A.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

  B.找到思想相近之作家

  C.寻找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

  D.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文段首先由别人的话引出“去作家那里寻找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然后具体阐述了找到思想相近的作家对个体的巨大影响,最后进行总结,找到思想相近之作家是读书活动中的一条基本规律。

由此可知,文段围绕寻找与自己思想相近的作家展开,与此相关的主题应为B项。

C项的“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范围过大,故排除。

  第4题:

遏制“屡教不改”,需要从多方面人手。

对一再重犯的问题企业,不能简单地整改了事,要对相关负责人依法依规问责,纪委、监察、司法、公安等部门都要依法介入。

  有的企业是“你审你的计,我犯我的规”,甚至怀揣着“犯了再改、改了又犯”的心态,如果仅仅“罚酒三杯”,相关负责人就不可能长记性。

同时要建立事后追究制度,有的负责人违规操作了,但还没审计出来问题,就走人挪新窝,对这样的负责人同样需要追究责任。

这段文字主要表达的是()。

  A.要从根本上遏制问题企业“屡教不改”的现象

  B.建立负责人事后追究制度比依法依规问责更重要

  C.治理问题企业,需要各个部门通力配合,并对相关责任人严惩不贷

  D.问题企业不能简单整改了事,需要依法依规问责和建立负责人事后追究制度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文段首先提出遏制问题企业“屡教不改”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然后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关联词“同时”之前是一方面,“同时”之后是另一方面。

  即既要对相关负责人依法依规问责,又要建立负责人事后追究制度,故D项概括最为全面。

  A项只是概括说明现象本身,未能说明问题的解决方法;B项表述有误,文段未体现二者哪个更重要的问题;C项只提到了前一个方面,不够全面。

本题选D。

  第5题:

某公司有三个部门,第一个部门的人数是其他两个部门人数的三分之一,第二个部门的人数是其他两个部门人数的五分之一,第三个部门有28人,则第一个部门与第二个部门的人数差相差多少()

  A.4人

  B.6人

  C.8人

  D.5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第6题: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健全()的社会管理格局。

  A.党委领导

  B.政府负责

  C.社会协同

  D.公众参与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B,C,D。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第7题:

在美国,学术界、工商界、主管部门和多数消费者倾向于认为用豆浆代替牛奶是一种更健康的选择。

不过,绝大多数西方人很不喜欢豆味,所以美国的豆浆有进一步去除或掩盖豆味的操作,而中国人就会觉得这样一点儿豆浆味也没有。

对奶味的偏好和对豆味的排斥,是豆浆在西方不够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此外,豆浆在保存过程中比牛奶容易发生聚集下沉,这也给豆浆成为牛奶那样的方便食品带来了难度。

保存难度高,加上市场需求量不是那么大,导致美国豆浆的价格远远高于牛奶。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对比中国人和两方人对豆浆口味的不同喜好

  B.剖析豆浆在美国市场上价格偏高的原因

  C.探究豆浆在西方市场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D.指出豆浆打人美国市场所必需的技术手段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概括类题目。

中间两句为文段讨论重点,一句说“豆浆在西方不够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另一句则说次要原因。

  第8题:

下列社会关系属于行政法调整对象的是()。

  A.跨国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

  B.行政机关缔结购买合同而形成的关系

  C.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他人发生的民事关系

  D.行政机关行使某一行政管理权时与行政相对方发生的社会关系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包括行政机关相互之间、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关系。

  第9题:

  “中国能效标识”共分5级,当家电达到()时表示该产品能耗最低。

  A.5级

  B.4级

  C.3级

  D.1级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能效标识又称能源效率标识,是附在耗能产品或其最小、包装物上,表示产品能源效率等级等性能指标的一种信息标签,目的是为用户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以引导和帮助消费者选择高能效节能产品。

中国能效标识为蓝白背景的彩色标识,分为

  1、2、3、4、5共5个等级,等级l表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节电,即能耗最低;等级2表示比较节电;等级3表示产品的能源效率为我国市场的平均水平;等级4表示产品能源效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等级5是市场准入指标,低于该等级要求的产品不允许生产和销售。

故本题选D。

  第10题:

红红、丹丹、阳阳、珍珍和慧慧是同一家公司的同事,因工作的需要,她们不能同时出席公司举办的新产品发布会。

她们的出席情况是:

  

(1)只有红红出席,丹丹、阳阳和珍珍才都出席;

  

(2)红红不能出席;

  (3)如果丹丹不出席,阳阳也不出席;

  (4)如果阳阳不出席,慧慧也不出席;

  (5)已经决定慧慧出席发布会。

根据上述情况。

可以推出?

  A.丹丹出席发布会。

阳阳和珍珍不出席发布会

  B.珍珍出席发布会,丹丹和阳阳不出席发布会

  C.阳阳和珍珍出席发布会,丹丹不出席发布会

  D.丹丹和阳阳出席发布会.珍珍不出席发布会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考查复言命题的推理。

  (5)否定了

  (4)的后件,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所以可推出阳阳出席;同理,由

  (3)可推出,丹丹出席;

  

(2)否定了

  

(1)的前件,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可推出丹丹、阳阳和珍珍不能都出席。

由丹丹和阳阳都出席,可推出珍珍不出席。

即D项正确。

  第11题:

把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水立方摆成如图形状!

从上向下数,摆1层有1个立方体,摆2层共有4个立方体,摆3层共有10个立方体,问摆7层共有多少个立方体?

  A.60

  B.64C.80

  D.84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D。

数量问题,根据规律得出数列:

1+3+6+10+15+21+28=84。

  第12题:

自治区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审批权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第13题:

2020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20年)》,下列关于我国人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人权是指个人权利,人权的主体是个人

  B.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人权

  C.人权高于主权,主权原则不适用于人权

  D.我国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我国人权不仅包括个人权利,还包括集体权利,人权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A项错误;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人权,B项正确;我国人权与主权的关系是:

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主权原则和国际法的不干涉内政原则适用于人权,C。

项错误;2020年,我国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是我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D项错误。

本题选B。

  第14题:

人们步人这些地下街,犹如进入了一个___________的童话世界,除了地面常见的商店、餐馆、酒吧、影剧院外,还有花园、喷泉、群雕等,特别是色彩艳丽的壁画,内容涉及自然风光、历史事件和宗教神话等,成为地下街一道令人___________的风景线。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五彩缤纷赏心悦目

  B.美轮美奂流连忘返

  C.眼花缭乱乐不思蜀

  D.五光十色心旷神怡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五彩缤纷:

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五光十色:

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美轮美奂:

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眼花缭乱:

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根据后文的“童话世界”

  “色彩艳丽的壁画”等可知,此处应用强调色彩好看的“五彩缤纷”或“五光十色”,排除

  B.C项。

赏心悦目:

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心旷神怡: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赏心悦目”侧重视觉,一般指由视觉引起的感觉;

  “心旷神怡”则范围更广,侧重于内心感觉和心境。

前面的文字侧重介绍了地下街的景色,再结合第一个空,可知第二空应选用侧重视觉的“赏心悦目”。

  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15题:

周刊性质的报道,不在乎有多少个________的资讯,更在乎穷尽由一个新闻点能辐射出的________信息。

很多时候,貌似小的线索能挖出大稿子,貌似大的活动却只能发点简讯。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浮光掠影纵深

  B.走马观花横向

  C.浅尝辄止纵向

  D.蜻蜒点水深层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浮光掠影: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走马观花:

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浅尝辄止: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蜻蜓点水:

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根据句意首先排除

  B.D项。

根据“穷尽由一个新闻点能辐射出的”可知,第二个空填“纵深”更合适。

所以选择A项。

  第16题:

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掌握学习法

  B.发现法

  C.头脑风暴法

  D.讲授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第17题:

2000年以前,由于历史原因和对于科技馆的性质、功能存在_______认识,各地建设了许多科普展教功能_______的科技馆。

当时,全国以科技馆为名的场馆达到320多个,但其中以科普展教为主要功能的仅有ll个.,其他大部分场馆称为会馆、办公楼或许更为合适。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错误畸形

  B.模糊薄弱

  C.错位缺失

  D.浅薄混乱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实词辨析题。

本题从第二空入手,“功能”

  “混乱”搭配不当,故排除D项。

  “功能缺失”指的是缺少这一部分功能,而题干兴建的科普场馆中显然不可能完全不具备科普功能。

故排除C项。

由题干“但其中以科普展教为主要功能的仅有ll个,其他大部分场馆称为会馆、办公楼或许更为合适”可知,科普会馆的科普功能不够明显,但“畸形”语意过重。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18题:

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仰而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指的是一种____________。

我们今天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学了什么,而应致力于学会什么;不只是需要明确学什么,更应当知道怎样学,要用___________去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而“俯而学”与“仰而思”的有机结合,正是这样一种____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科学的学习方法常用的学习方法联系实际的方法

  B.常用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联系实际的方法

  C.联系实际的方法常用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

  D.常用的学习方法联系实际的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本题可以先从第二个空和第三个空入手,更容易解题。

根据“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很容易选出第二个空为“联系实际的方法”。

由最后一句“有机结合”一词可知,这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个空和第三个空已确定,第一个空只能填入“常用的学习方法”,据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第19题:

研究人员对四川地区出土的一批恐龙骨骼化石进行分析后发现,骨骼化石内的砷、钡、铬、铀、稀土元素等含量超高,与现代陆生动物相比,其体内的有毒元素要高出几百甚至上千倍。

于是一些古生物学家推测这些恐龙死于慢性中毒。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不能质疑上述推测的是()。

  A.恐龙化石附近土壤中的有毒元素会渗进化石

  B.恐龙化石内还有很多相应的解毒元素

  C.这批恐龙化石都是老年恐龙,属于自然死亡

  D.在恐龙化石附近的植物化石里,有毒元素含量很少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本题属于削弱论证题。

题干中所要质疑的推测是出土的恐龙死于慢性中毒,得到这一结论的前提是化石内有毒元素比现在动物高出几百倍甚至上千倍。

  选项A指出毒素来自死后,质疑了推测;选项B指出恐龙具有解毒元素,也就是说恐龙可能不会中毒,质疑了推测;选项c说明恐龙的死亡原因是年老,而不是中毒,直接否定论点;选项D为无关选项,不具有削弱作用。

所以选择D选项。

  第20题:

一般说来,认知风格中场独立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A文学

  B.数学

  C.历史

  D.法律

  【解析】

  正确答案:

B。

  第21题:

西方学者提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从其产生的客观基础而论,它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物质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人们日益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过渡的前提下而出现的一种理论对现实的回应。

这种回应的出现,一方面是客观现实对理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西方哲学、美学及文学艺术理论发展的必然规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

  A.已获得了各方面的广泛认可

  B.主要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C.出现的时代背景及理论基础考试大♂在线○考试中心♂

  D.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阅读可知,题干材料是并列型结构。

先说“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产生的“客观基础”,接着说“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

由此可知,题干想要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也就是C项“‘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出现的时代背景及理论基础”。

  第22题:

风水在古代其实包含有很深的科学成分,“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面南背北,坐北朝南”几千年流传下来,若非其有着极强的__________价值,到今天也不至于被建筑商和民间如此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用、推崇

  B.应用、尊宠

  C.科学、重视

  D.美学、提倡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句中主要谈的是“风水”的科学性,不涉及美学范畴,故可首先排除D项。

建筑商和民间之所以一直沿用“风水”,并不是因为它有科学价值,而是基于其对现实生活的实际应用价值,由此排除C项。

  “尊宠”意为尊重宠幸,与文意不符,排除B项。

本题答案为A。

  第23题:

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增加而农村人口下降。

一位历史学家推理说,这种变化并不是因为工业比,而是由于人口向城市地区的一系列的迁移。

每次迁移都伴随着农业经济的衰退。

为证实这一假说。

这位历史学家打算比较经济数据与人口普查数据。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最有力地支持这位历史学家的假说?

  A.当农业经济最强劲的时候,城市人口增长较慢

  B.当农业经济最萧条的时候,整个人口的增长也减慢了

  C.当农业经济相对强劲,工业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农村人口会急剧下降

  D.当工、农业经济都比较好的时候,城市人口增长较快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题干断定,农业经济的衰退是城市人口增加的原因。

选项A则说,农业经济强劲时。

城市人口增加就缓慢。

从反面场合加强了题干论证。

故答案是A。

  第24题:

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都江堰的文明却是一种________的生活。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都江堰却卑处一隅,像—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轻盈沉默

  B.灵动贡献

  C.滋润奉献

  D.恬静付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由句意可知,作者是拿长城与都江堰做对比,从而反衬出都江堰的更胜一筹。

第一空所填的词应该与“僵硬”相对,由此排除

  C.D。

而A项中的“轻盈”一般是形容动作的,与“生活”搭配不当,故也排除。

因此本题答案为B。

  第25题:

寄生:

是指一种生物长期或暂时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其生活的一种种间关系。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寄生关系的是:

  A.蘑菇、香菇、木耳、银耳、猴头、灵芝等大都生活在枯死的树枝、树根上或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B.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这些鱼可以使海葵免于被其他鱼类食用,而海葵有刺细的触手,可使小丑鱼免于被掠食,而小丑鱼本身则会分泌一种黏液在身体表面,保护自己不被海葵伤害

  C.印首鱼会利用头部的吸盘状构造,吸附在其他的鱼类表面,但是不造成伤害,藉着被附着的个体的活动而行于水中

  D.赤眼蜂把卵产在螟虫的卵内,孵化出的幼虫以螟虫的卵为食,而导致螟虫死亡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寄生的定义要点为:

①长期或暂时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②从后者吸取营养维持生活。

A项枯死的树木不是生物,故不符合①;

  B.C项不符合②;D项符合要点。

  第26题:

2020年11月16日,我国申报的()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A.中医针灸、昆曲

  B.中医针灸、京剧

  C.古琴艺术、京剧

  D.中医按摩、越剧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202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27题:

在一起行政诉讼案件中,对被告进行处罚的依据是国务院某部制定的一个行政规章,原告认为该规章违反了有关法律。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一机关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规章?

()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根据《宪法》第89条的规定,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

  第28题:

人离开了文化,离开了文化的创造与积累,离开了文化世界的价值和意义,人也就自然丧失了实现文化价值的意义,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的本质。

反之,文化若离开了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A.文化与人的本质实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B.人如没有文化,则其就没有做人资格

  C.文化只能反映人的活动

  D.没有文化。

人也能通过其他途径实现人的本质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由“人离开了文化……反之,文化若离开了人”可知,文化与人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与此论述一致的是A。

  第29题:

随着北京旧城改造不断进入媒体视野,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学家已被大众熟知。

  但少有人知晓的是,从1915年起,北京已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之下,有计划地进行市政工程建设。

同样少有人知晓的是,1925年,25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生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从国内寄来北宋匠人李诚撰写的《营造法式》一书,兴趣大增,由此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

1930年,梁思成加人中国营造学社,在那里撰写了《中国建筑史》,成为建筑学一代宗师。

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正是朱启钤。

假若没有朱启钤,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将会是怎样的图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朱启钤1915年就开始主持北京市政工程建设工作,他才是北京旧城改造的主持者

  B.朱启钤对我国古建筑研究工作的贡献不为人所知

  C.梁思成是受到朱启钤的影响才成为建筑学一代宗师

  D.朱启钤是中国古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一、二句话写人们通常只知道粱思成等人对北京城的贡献,间接说明朱启钤为北京城的改造作出过贡献,但是不为人所知。

  三、四句话以梁思成为例,说明朱启钤对我国古建筑研究工作的奠基作用。

最后一句话反问,也是为了说明朱启钤对中国的古建筑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段叙述梁思成的事迹,实际上是为了直接或间接引出朱启钤的贡献,说明朱启钤是中国古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故本题选D。

A项说法片面,只是朱启钤贡献的一方面。

B项说法错误,文段只说“少有人知晓”。

  C项论述主体有误,文段重点并不在于梁思成的成就。

  第30题:

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A.幼儿期

  B.童年期

  C.青年初期

  D.少年期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