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1972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4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她写的词独具一格,称“易安体”,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来命名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据说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但已经遗失。

现有《漱玉词》辑本,约五十首左右。

内容

作品

风格

评价

前期

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

《如梦令》

《醉花阴》

善于抒情造境,造语浅显新奇。

居婉约派之首

被梁衡称为“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后期

主要表现她晚年的身世凄凉之感和寂寞愁苦之情

《菩萨蛮》

《声声慢》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定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三十四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

这首词应该作于这一段时间。

这首小令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

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昨夜/雨疏/风

浓睡/不消/残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这首小令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惜花伤春和感慨自己青春易逝的感情。

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

这个子夜,青春已如飞鸟般离去;

绿肥红瘦的时节,我们的灵魂,在阅读中温习着青春的片羽。

一遍又一遍地,阅读着稚嫩的沧桑,欲说还休。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或许,易安居士可解我心。

1.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

“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 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

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

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2.有人评价词中叠词用得好,说“知否,二字,叠得可味”。

请你结合词句的内容,说说这“味”体现在哪里。

【答案】 听到卷帘人漫不经心地回答“海棠依旧”,女主人急于纠正,脱口而出两个“知否”,既含有对“卷帘人”冷漠态度的嗔怪,又反映出她爱花、惜花的急切心情。

3.词中“应是绿肥红瘦”历来被人称道,清代评论家认为,赏其用词新,只得“皮相”,其真正妙处在于“含蓄”,请你说出其中蕴含的深层意思。

【答案】 “绿肥红瘦”表面上是对风雨摧折后春意阑珊、满目狼藉的意象的生动描绘,是伤春之情的表达,实际上是词人对人生和青春的联想,惜花实际上是惜自己。

此句曲折地表达了她深沉细微、难于言表的幽怨。

4.李清照“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构思之巧妙,历来为词论家所称道。

请就此词做赏析。

【答案】 

对应词句

结构

“昨夜”一句

因风雨而惜花

“浓睡”一句

因惜花而酒醉

“试问”两句

酒醒侥幸问“花”

“知否”三句

自问自答、无限伤感

小结

层层转折,步步深入,惜花情深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首词是作者早年的作品,也是词人在重阳节时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著名的相思之作。

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

而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上片描摹了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下片写独自对酒赏菊以及内心的愁绪。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面上写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实际上表现的是词人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薄雾/浓云/愁/永

,瑞脑/销/金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

东篱/把酒/黄昏/

,有/暗香/

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词。

【提示】 这首词表面上写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实际上,它所表现的,是词人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全词诉说闺中重阳佳节的相思,却不曾用一字道破,而是“物皆着我之色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了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

黄花开在东篱,一朵一朵,是彼岸里的烟火,是秋色中的独白。

这样的一片轻寒,有人瘦了下来。

渐渐爱上黄昏,爱上菊花酒,鲜艳开满香腮。

风这样急,天这样宽,渴望和一个人把一生看完,齐飞在舞台。

细品“人似黄花瘦”,与易安交游,会“有暗香盈袖”。

1.作品中,词人是从哪些方面写愁情的?

时令

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倍觉神伤的孤独

时间

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景物

借“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意象来烘托心情

行动

用独坐、孤眠、自斟来渲染心情

2.“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答案】 

(1)“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

“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2)“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属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

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愁情。

3.“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

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 

(1)这说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

(2)表面上:

重阳秋夜,天气转冷。

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深层面:

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3)重阳佳节,是夫妻登高求福的好日子,偏偏丈夫游玩不归,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4.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片却不见一“菊”字。

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藏头隐去了“采菊”二字。

(2)“把酒”二字也是如此,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酒”字之前的“菊花”二字。

(3)“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

(4)“黄花”,也就是“菊花”。

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的韵味无穷。

5.元代伊士珍《琅嬛记》: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

‘只三句绝佳’。

明城诘之。

答曰: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请赏析“人似黄花瘦”的妙处。

【答案】 

(1)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态。

(2)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消瘦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词人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酷似词人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恰切地反映了当时词人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3)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比花瘦,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满江红(怒发冲冠)》

爱国英雄——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谥武穆,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南宋抗金名将。

绍兴十年(1140)统率岳家军大破金兵于郾城,进军朱仙镇,准备渡河收复中原失地。

但南宋朝廷执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

后被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

有《岳武穆遗文》(一作《岳忠武王文集》)。

绍兴六年(1136)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直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黄龙之势。

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退到鄂州。

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唱出了千百年来爱国热血之士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

此词抒发了岳飞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大意。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

靖康/耻,犹未/

臣子恨,何时/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

【提示】 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

开篇六句破空而来,通过刻画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

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

“莫等闲”二句既是激励自己,也是鞭策部下:

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

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

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

“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

“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纸背。

“驾长车”二句表达自己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

“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显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

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

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

全词由民族的深仇大恨转化而来的勇猛无畏的战斗豪情、洗雪国耻的迫切愿望和必胜信念,配合着铿锵有力的语言,激昂雄壮的旋律,凝结成词史上辉煌的乐章,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鹏举空怀报国收复事,不观时局误鸿程。

流了多少英雄泪,风波星陨寒丹心。

奸佞误国终害己,忠良柱厦垂英名。

是士常怀报国志,敢挑日月理昆仑。

志在“直捣黄龙”,冤魂却飘在“风波”。

史册留有岳飞名,今朝犹唱满江红。

1.《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一句的大意是什么?

这一句描绘了词人怎样的形象?

【答案】 大意:

抬眼远望,山河破碎,无数同胞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作为南宋的一军统帅悲愤勃然而发,不禁仰天长啸,啸声里蕴藏着激荡心中的报仇雪恨、抗敌报国的壮志情怀。

形象:

这一句描绘了一个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2.理解分析“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内涵。

【答案】 “三十功名尘与土”是回顾过去:

回首往昔,数十年抗战,艰危险绝,尘满征衣,但对国家的贡献还很小,当下的功名、事业犹如粪土,微不足道。

这是自谦之词。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展望前程:

抗金斗争,任重道远,须披星戴月,日夜奋战,长期斗争才能获得胜利。

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表现了作者的什么精神?

【答案】 这一句把“饥餐渴饮”和“食肉寝皮”两个成语熔铸一联,反映人民对金兵的仇恨。

“壮志”“笑谈”等词语的运用,表现出在战略上对敌人的蔑视,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

一生以恢复北地为己任,百折不挠,临终赋《示儿》诗,犹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陆游和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而推陆游为首,称中兴之冠,人称“小太白”。

他的文章、诗词超万,在南宋诗坛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后人辑有《放翁词》。

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

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

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的词在中年时期逐渐摆脱鲜艳华丽而趋向清新平淡,开始具有了明显的“诗化”倾向。

陆游一贯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

他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

1172年冬,陆游被调离抗金前线,心境抑郁而壮志如故,次年作此词,从中寄寓了词人忧国伤时、坚守节操的情志。

这首词上片着重写梅花孤寂凄凉的境遇以及它的愁苦之情,下片着重表现梅花高尚脱俗、坚贞不二的心志。

全词融情于景,托物言志,陆游借咏梅以表达自己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提示】 这是一首咏物词。

上片着重写梅花孤寂凄凉的境遇以及它的愁苦之情。

下片继续写梅花身受重压的逆境后,“只有香如故”是全词的主旨,是全词的最强音,它一扫前面的孤寂、忧愁、零落、成尘的凄惨气氛。

读时,应坚定、顿挫有力。

你就是那千年古驿道上蜡梅的香魂,一缕香魂的幻化人形,否则你与驿外断桥边的那一株寒梅怎么会那样一见倾心,那样一见如故?

做一位称职的太守,你有何难?

做一位悠游山水的田园诗人,却并非你的初衷!

名姓可以放逐在金榜之外,时光可以交付一只金樽,身躯可以托付一路山水,你的一颗忠心、一腔豪情,又可以托付何处?

何不自号“放翁”?

既然是一株梅树,命运就是只能孤芳自赏,独守高洁;

既然是一株梅树,你就永远只能被春天放逐!

1.《卜算子》(驿外断桥边)上阕描写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表达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意象

意境

品格

驿站 断桥

黄昏 风雨

孤寂凄凉

孤芳高洁

坚强不屈

2.“零落成泥碾作尘”一句,七字四次顿挫,层层推进。

请分析品味。

                                 

   

【答案】 “零落成泥碾作尘”承上片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遭遇。

七字四字顿挫:

(1)“零落”,不堪狂风骤雨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

(2)“成泥”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

(3)“碾”,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

(4)“作尘”,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

短短七个字将梅花的落地陨灭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把梅花的不幸遭遇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3.“只有香如故”,是全词的警句,是全词的词眼。

请具体分析。

【答案】 “只有香如故”,梅花自豪庄严地宣告:

我的形体虽然消失,但我的精神依旧如故!

这石破天惊的宣言,振聋发聩,一扫前文孤寂、忧愁的凄惨气氛,唱出了梅花心中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词人坚贞不屈、爱国不渝的崇高气节,咏物抒怀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有此句,全词的积极主题方喷薄而出,凄楚的氛围才一变而为悲壮。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做具体分析。

【答案】 主要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词人赋予梅花以人的感情色彩,如“寂寞”“愁”“无意”“苦争”等,这些抽象的感情活动,都不是无知的花木所能感受得到或能做得到的,而是在梅花身上寄托着词人强烈的感情和意志。

《扬州慢(淮左名都)》

江湖雅士——姜夔

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为人清苦古雅,耿介孤高,才艺卓绝,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通。

其词作清刚淳雅,词境幽冷悲凉,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他主张严谨的格律和章法,文学上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艳轻靡,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骚雅词派代表作家。

姜夔长于自度曲,其传于后世的《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词作自注有工尺谱,是今存唯一的宋代词乐文献,在音乐史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

有《白石道人歌曲》词集传世。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其时词人才二十一岁。

这时距完颜亮南侵(1161)已有十五年,距符离之败(1163)亦有十三年,但扬州城却依然是四顾萧条,一片残破景象。

作为一个身世孤寒、流落江湖的旅人,一个关心国家前途的词人,当他征途小驻,这座想象之中昔年歌吹极盛的名城,却以残破凄凉的姿态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目击心伤,就在沉重的叹息声中抒发出对战后扬州的伤悼之情,以及由此而生的无限哀时伤乱之感。

在这首词中,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抒发了封建文人身遭离乱之时的“黍离之悲”。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

【提示】 慢词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写词。

故读时吐字宜慢,句后停顿也要长一些,要读得从容不迫。

本词抒发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即“黍离之悲”。

全词真实地再现了战后扬州惨不忍睹的景象,使读者真切地体会到作者胸中不能抑制的悲愤。

夜深了,薄衣禁得住凉风来袭吗?

桥边的姜夔慢慢转身,水银一样的月光轻泻在他脸上,有水珠儿落下,没入波心,无声无息……那“豆蔻词工”的杜郎,如今来到此地,是否还能再“赋深情”?

“桥边红药”也只能空自招摇,不“知为谁生”。

1.很多诗词作品前面都会附有简短的序言,或述背景,或说缘由,或点题旨,或传感情。

一则说明写作的缘由,二则与正文相映成趣。

据此分析《扬州慢》(淮左名都)词前的小序有何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