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2141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荔枝蜜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板书:

总不大喜欢)

3.教者根据学生回答补充或小结:

这一节写过去对蜜蜂总不大喜欢,与后文感情上的变化是一个对比。

五、讲析第二一一四段:

1.启发:

这篇课文写的对象是蜜蜂。

当然应该围绕蜜蜂写,可是接下来的三节并没有直接写蜜蜂,这是为什么呢?

2.学生轻声读二——四段,思考:

这三段各写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者摘要板书):

第二段:

荔枝林

第三段:

荔枝

第四段:

荔枝蜜

3.重点讲作者怎样写出荔枝林的茂密,荔枝的鲜美和荔枝蜜的香甜。

①请一名同学朗读第二节,其余同学看书并圈出描写荔枝林的有关词语。

(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

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密得不透缝)。

②提问:

作者用这样一些词语写出了荔枝林的什么特色?

教者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这两组词语都显示了荔枝林的茂密。

然而它们分别感觉于两个不同亮度的时间:

一个是阴天的晚上,一个是天明时分。

光线不同,感觉自然有异。

作者从黑夜的幻景写到白天的景象,都突出了荔枝林的茂密。

我们要认真体会作者这种笔法的多变和用词的准确。

⑧学生参照注释解释“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并思考作者引用这两句诗突出了荔枝的什么特色?

引用苏东坡的这两句诗,更加突出了荔枝的鲜美。

吃到鲜美的荔枝,以至甘愿留在当时贫瘠僻远的岭南,可见荔枝的吸引力之大了。

可是作者吃到荔枝没有呢?

没有,因为荔枝刚开花。

④学生齐读第四段。

⑤提问:

荔枝蜜的味道怎样?

用课文词语回答:

香甜。

⑧启发思考:

“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甜”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要点):

幸福、美满。

4,教者分析难点,并概括小结:

文章告诉我们:

“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乘着月色采花酿蜜”,从而为人类酿造了最甜的生活。

这就使作者动了情,不觉发生了兴趣,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由此可知,这三段虽没有直接写蜜蜂。

但与写蜜蜂采花酿蜜却有着内在的联系。

作者从荔枝树的茂密,写到荔枝刚开花,从荔枝蜜的香甜,写到生活的甜蜜,描写了蜜蜂的生活环境,突出了尝蜜的感受。

这就为下文写参观蜂场,赞颂蜜蜂的高贵品质作好了铺垫。

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由总不大喜欢到不觉发生了兴趣,这是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一大变化。

5.齐读二——四段,进一步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通过以上教学,完成如下板书:

教学重点

总不大喜欢

第二段荔枝林:

茂密黑黝黝的小山密得不透缝采蜜的环境尝蜜的感受(铺垫)

第三段荔枝:

鲜美刚开花

第四段荔枝蜜:

香甜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不觉发生了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蜜蜂的高贵品质(以第十段和第十七段为重点)。

二、作者赞美蜜蜂的本意。

三、全文以蜜蜂为线索的巧妙构思。

一、总结上文:

文章开头写过去对蜜蜂总不大喜欢,到不觉对蜜蜂发生了兴趣,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二、讲析第六——十七段。

文章从第六一一十七段是写作者参观养蜂场。

1.请一同学朗读第六段,其余同学看书,圈出描写蜜蜂的有关词语(成群结队,出出进进,飞去飞来)并说说“沸沸扬扬”这一词语妙在哪里?

教者小结:

这一词语准确生动地概括了蜜蜂成群结队,出出进进,飞去飞来的那种活动纷繁、非常热闹的情景。

不仅写出了热火朝天的酿蜜场面,而且把那种沸腾的劳动热情反映出来了。

因而不禁使人想到,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这里一个“也”,巧妙地引出下文被比喻的人:

我们劳动人民建设新生活的革命热情,不正和蜜蜂辛勤酿蜜有着相似之处吗?

2.作者在深入了解蜜蜂的生活后就问道:

“象这样一窝蜂,一年割多少蜜?

”请一同学读第十节。

①启发思考:

这段话既是对蜜蜂酿蜜情况的介绍,更是对蜜蜂高贵品质的赞扬。

要求学生圈出有关词语,板书:

最爱劳动,从来不争。

这些词语把蜜蜂那种忘我劳动,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非常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②齐读第十节。

要求:

带着深情的、赞颂的感情朗读。

3.学生看第十二—一十四段,思考:

提防大黄蜂这段话对我们有什么有益的启示?

对待人类社会的侵略者也该这么对付。

4.当作者进一步了解到蜜蜂的寿命很短而对人的贡献却很大时,原先对蜜蜂感情上的疙瘩完全解开了,禁不住心头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齐读第十七段。

①启发:

这一小段,劈头一句,“多可爱的小生灵啊!

”言简而意深,对蜜蜂的深情敬意洋溢其中。

接着从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对蜜蜂的品质作了高度的评价,要求学生圈出句子中表示对立关系的关联词语,教者板书:

不是……而是……

是……却又……

这一组对立关系的复句构成的排比句,集中地赞扬了蜜蜂的高贵品质。

②思考:

这里“渺小”一词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要点):

指的是平凡、普通,这里揭示了平凡中见伟大的真理。

⑧教者小结:

这一段,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既对蜜蜂作了高度的赞颂,又抒发了作者对蜜蜂无比崇敬的心情。

④朗读、背诵第十七段。

感情充沛。

这一部分,作者参观了养蜂场,加深了对蜜蜂的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

这一落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讲析第十八段。

1.学生轻声诵读,思考:

这一段写了什么?

写农民的辛勤劳动。

2.启发思考: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了,文章赞美蜜蜂,实际上是赞颂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这一小段拓开一笔,转写农民的辛勤劳动,赞美他们实际也是在酿蜜。

这是由蜜蜂酿蜜展开的联想,把农民用劳动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和上段“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表明了作者赞美蜜蜂的本意:

通过对蜜蜂的赞美,热情地歌颂劳动人民忘我劳动,建设新生活的高贵品质。

这一段文字简约,画龙点睛,揭示了全文的中心。

四,讲析第十段。

教者朗读,启发思考:

1.结尾写作者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这句话含蓄,耐人寻味。

它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2.这一小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照应开头,首尾一致。

五、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以蜜蜂为线索。

开头写自己过去对蜜蜂总不大喜欢,接着写看到茂密的荔枝林,想到鲜美的荔枝,到尝到香甜的荔枝蜜,不觉对蜜蜂发生了兴趣。

接下去写参观蜂场,了解蜜蜂忘我劳动、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因而由衷赞美这些可爱的小生灵。

并进而联想到辛勤劳动,实际也是酿蜜的农民。

最后梦见自己变成小蜜蜂。

表达了对蜜蜂敬爱的心情。

全文构思巧妙,立意新颖,结构严谨,颇具匠心。

2。

本文托物言志,借赞颂蜜蜂的辛勤酿蜜,实际上赞颂了我国劳动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生活而进行的忘我劳动,抒发了作者愿意象蜜蜂那样辛勤劳动,虚心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感情。

六、作业:

1.背诵第十七小节’

2.注出下边每组斜体字的不同读音:

中间测量分析提倡调查

中看力量养分提防调上半杯

通过以上教学,完成如下板书:

最爱劳动∣

从来不争}高贵品质(重点)

不是……而是……∣

是……却是……∣

农民也是在酿蜜(揭示中心)

变成一只小蜜蜂(照应开头)

课后反思:

这篇教案我是采用“读、划、议、讲”的形式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反复研读、揣摩于漪老师《荔枝蜜》的课堂教学实录后,又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的教学特点而设计的。

我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设计了一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安排了教学程序,引导学生按照一个个问题的要求,去读课文,划出说明这些问题的关键语句,展开议论,再由教师讲析,总结。

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我精心设计的图示和以蜜蜂为线索的“板书提纲”的导游下,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语、句子的鉴赏,漫步在散文的诗情画意中。

这样的教学设计,训练了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而作品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含义,也必然熏陶感染着学生。

范读课文,不仅是对课文的欣赏,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以朗读示范,可惜我的朗读能力太差,如果教师朗读能力强,最好由教师来朗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比较满意。

《荔枝蜜》(1986年)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我国劳动人民象蜜蜂一样辛勤劳动,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生活。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和首尾互相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一、新授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授,概述文章主旨。

《荔枝蜜》是一篇富有诗意和哲理的优美散文。

作者由荔枝蜜的香甜,联想到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美好;

由蜜蜂辛勤酿蜜,联想到为创造社会主义新生活而进行的忘我劳动。

感情细腻,真切,语言朴素自然,文章脍炙人口。

(二)朗读课文,正字、正音、正义。

1.范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圈出文中的生字、词。

2.出示小黑板,读查生字词。

3.学生轻声朗读课文

(三)比较首尾内容,研究表现手法: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第二十两段。

2.小结。

这两段也就是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十段。

1段(即首段)写我不喜欢蜜蜂。

20段(即尾段)写我变成蜜蜂。

作者先写从小不喜欢蜜蜂,最后写自己愿意变成蜜蜂,似乎矛盾,其实不然。

这是作者着意安排的结构,象这样先贬后褒的写法,叫欲扬先抑。

它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这样起笔和收尾,使作品跌宕多姿。

(四)精讲第三段,要求背诵重点章节。

1.指名学生朗读5段-18段,并要求其他学生划出赞美蜜蜂的话,要求以所见、所闻、所想给本段分层。

2.小结:

这段写作者参观养蜂大厦,了解蜜蜂习性并赞美蜜蜂精神。

首先,作者写所见。

(5段—6段)“出出进进”,“沸沸扬扬”,突出了蜜蜂的“多”和“忙”。

接着写所闻。

(7段—17段)三问三答,突出了蜜蜂的勤奋不息的习性和舍身忘我的精神。

一答主要从劳与酬两方面讲,二答主要从善与恶两方面讲,三答主要从对待生与死的态度讲。

最后写所想。

(18段)这是作者由衷的赞歌:

“渺小”的蜜蜂,“高尚”的品格。

3.在精讲过程中,穿插齐读9段和18段。

熟读后当堂齐背。

(五)在精讲中,完成一、三、五段板书演示。

一、新授内容和步骤: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授:

从上节课分析中可知,我从不喜欢蜜蜂到愿意变为蜜蜂的感情变化是参观了养蜂大厦的缘故,通过见、闻、感,产生了思想上的飞跃。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动情”去看看这些“小生灵”的呢?

(二)读讲第二段,讨论本段作用。

1.指名学生朗读2节一一4节。

让学生考虑三个问题:

①这三个小节各写什么?

②怎样写的?

⑧作者为什么要先写荔枝树的茂盛和荔枝蜜的香甜?

作者在第二节写了荔枝树的茂盛,第三节写荔枝果的鲜美,第四节写荔枝蜜的香甜。

都是从不同的两个角度写的。

写树的茂盛,一写“当晚”夜眺,二写“天明”晨观;

赞果的鲜美,一写苏东坡赋诗赞其佳妙,二写我等不及吃而倍觉遗憾;

夸蜜的香甜,一写其嗅觉,二写其味觉。

作者在尝蜜的时候,先闻其气,后品其味,再写其感。

由蜜的香甜联想到生活香甜,经过品尝回味,悟出生活的哲理,升华了意境。

并用第5小节作过渡,引出下文对蜜蜂采花酿蜜的抒写。

第二段写出了“动情”的过程,这样由远及近,逐层铺垫,如同剥春笋,剥去层层外壳后,终于见到鲜、嫩的笋心,同时,洋溢着浓郁的诗情。

(三)讨论第四段,领会作者立意,归纳主题思想。

1.提问:

如果抽掉18节,也就是第四段,把19节紧接17节来写行不行?

(让同学默读思考)。

如抽去这一段从语意上看前后可以连贯,似乎行;

其实有无此段却大不一样。

第4节,作者由蜜蜂的香甜联想到新生活的香甜,此节,作者从蜜蜂采花酿蜜联想到农民的辛勤劳动也是酿蜜,是建设美好的生活。

这样画龙点睛,使意境更升华一步,开掘了主题。

行文至此,作者托物所言之志已明,所探求的人生哲理也昭然若揭了。

(四)完成二、四两段板书演示。

(五)归纳主题:

借赞美蜜蜂的辛勤酿蜜,热情地赞颂了我国劳动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生活而进行的忘我劳动,强烈地抒发了作者愿意象蜜蜂那样辛勤劳动的感情。

(六)齐读并背诵17--19节,领会作者的立意。

(七)串讲全文,体会构思意图:

1.可先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整理层次。

2.扼要串讲。

本文是一篇具有浓厚抒情色彩的记叙性散文。

作者是以蜜蜂和对蜜蜂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来写的。

从表面上看,描写了几件不相关的事:

忆儿时被螫,谈看荔枝园,赞荔枝果,尝荔枝蜜,记参观蜂场,写远眺农民插秧和我的梦境,但这几件事都是围绕着蜜蜂和对蜜蜂情感的变化交织在一起写的。

从内容上看,先写儿时因掐海棠花被螫而讨厌它,但又被它舍身自卫所感动而原谅它,再写因荔枝蜜的香甜而动情去看望它,通过参观蜂场去了解它,听到养蜂员介绍被它的勤奋

不息、忘我无私的精神打动而赞美它,再从赞颂蜜蜂联想过渡到具有蜜蜂精神的劳动人民,最后梦见自己变成它。

换言之,全文由不爱到爱,由爱得浅到爱得深,由爱蜜蜂到爱劳动者,由爱劳动者到做劳动者,一线贯穿,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语断而意连,形散而神不散,一层一层地开掘了主题——做一个象蜜蜂那样不辞劳苦不计报酬的劳动者,去创造象荔枝蜜一样甜美的新生活。

(八)指定学生表情朗读全文,加深体会。

二、布置作业:

(一)造句:

一……就……(表时间紧接)

每……都……(表示无例外)

每……总……(表经常)

(二)整理课堂笔记簿,体会本文的写作线索,鼓励摹写。

(三)完成课后作业练习四、五。

(四)熟读全文,背诵9段、17段、18段、20段。

教学反思

我这篇教案抛弃了前一次的于漪式讲法,采用的是课堂讨论和讲述相配合的教学设计,更适应我的学生,符合我的风格。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这里,我先设计了一组问题,逐次讨论,教师小结,以帮助学生理解和鉴赏散文的每一个“细部”,其中,某些小段还要求当堂背诵。

最后,教师扼要串讲全文,以帮助学生理解全篇散文的意境和体会其构思意图,力图让学生不但学会欣赏散文,还能摹写散文。

教学目的基本达到,比上一次讲课好多了。

《荔枝蜜》(2013年)

1.领会蜜蜂的象征意义。

2.了解本文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写作线索的巧妙构思。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和首尾互相照应的写法。

教学资源

1.课本文本2.多媒体音像资料3.练习册等其它资料。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在教师指导下的“生教生”学习为辅。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1.(多媒体播放唐朝诗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字幕及画面,学生齐读)。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教师导入:

这首诗辛辣的讽刺了唐玄宗和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荔枝极难保鲜,可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让人快马加鞭,从千里之外的广东进贡荔枝,以致马都累死了,由这首诗我们可想见荔枝的鲜美。

但是,今天我们不谈历史人物的对与错,也不谈荔枝,而是谈荔枝蜜。

板书:

荔枝蜜。

(2)朗读课文,正字、正音、正义(7分钟)

1.(教师或多媒体)范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圈出文中的生字、词。

2.出示多媒体,读查生字词。

(3)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品味本文以蜜蜂(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巧妙构思,你能这样巧妙地构思作文线索吗?

2.学习本文首尾互相照应的写法。

(师提要求:

认真看学习目标一分钟)

(4)指导学生自学(观察并占有资料,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分两个板块出示不同的指导题,用时30分钟左右。

1.多媒体出示第一板块自学指导题(8分钟)

比较首尾两段的内容,研究表现手法:

这是文章的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指名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朗读首尾两段。

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结合进行探讨。

提各组的4号同学在黑板上按指导题的要求写答案。

鼓励同组同学补充,其它组同学纠错,然后教师用多媒体给出正确答案(答案要点:

首段写我不喜欢蜜蜂,尾段写我变成蜜蜂。

首尾呼应。

加深学生对首尾互相照应写法的理解,提语文成绩好的学生详细讲解本文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要点:

2.多媒体出示第二板块自学指导题(22分钟)

本文题目是《荔枝蜜》,但是实际赞颂的是谁?

(蜜蜂)

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

(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

作者在养蜂场看到了什么?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突出了什么?

(“出出进进”,“沸沸扬扬”,突出了蜜蜂的“多”和“忙”。

作者与养蜂员的三问三答突出了什么?

养蜂员的每一答都回答了哪两个问题?

(,突出了蜜蜂勤奋不息的习性和舍身忘我的精神。

三问三答后,作者的所想表明了什么?

(表明了作者对蜜蜂由衷的赞美:

3.自学检测——教师引领提升(检验与验证,针对第二板块。

让学生针对指导题的要求认真读课文,并在书上批注。

学生小组讨论后,各组推举成员到黑板上写出答案。

鼓励同组同学补充,其它组同学纠错,然后教师用多媒体依次给出自学指导题的正确答案。

组织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课文。

(5)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背诵9段和18段

2.小组继续探讨:

本课的学习目标会对你们的作文起到什么帮助。

(一)检查旧知(3分钟)。

(1)提学生背诵9段和18段。

(2)提学生回答:

1.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

2.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叫什么写作方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

(三)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领会蜜蜂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法。

认真看学习目标一分钟。

自学后老师要提各组的1号同学回答问题,组内的其他同学补充,然后再提同学做“小老师”进行讲解。

(四)指导学生自学(观察并占有资料,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用时10分钟左右。

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题

1.本文的中心(主题)是什么?

(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借赞美蜜蜂的辛勤酿蜜,热情地赞颂了我国劳动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生活而进行的忘我劳动,强烈地抒发了作者愿意象蜜蜂那样辛勤劳动的感情。

2.本文20个自然段,明显的可分为四个部分,请你分段后回答如下问题:

你分段的依据是什么?

(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依据。

每部分的写作主题是什么?

对全文的中心起什么作用?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作者不喜欢蜜蜂,起“先抑”作用。

第二部分〖2—4自然段〗,写荔枝林的茂盛、荔枝的鲜美和荔枝蜜的甜香,起“铺垫”、“过渡”作用。

第三部分〖5—18自然段〗,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明写蜜蜂菜花酿蜜的情景,暗写作者“动情”的过程,是全文的“主体和高潮”部分。

第四部分〖19—20自然段〗,产生联想,梦见自己变成了蜜蜂,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使意境更升华一步,开掘了主题;

行文至此,作者托物所言之志已明,所探求的人生哲理也昭然若揭了,对全文的中心起“后杨”作用。

3.本文明赞蜜蜂,实颂什么?

蜜蜂在本文中起着什么意义?

(辛勤劳动,象征。

组织学生先自学,后探讨。

(五)自学检测——教师引领提升(检验与验证,用时20分钟左右。

(1)自学结束后,教师立即用多媒体出示自学检测题:

1.第一自然段描写“我”对蜜蜂情感的词语有“我却_____。

”“觉得那蜜蜂__,__它了”。

“可是……感情上____的,______。

2.本文的中心(主题)是________。

3.你分段的依据是________。

4.每部分的写作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明赞蜜蜂,实颂____。

蜜蜂在本文中起着__意义。

(2)教师引领提升:

通过扼要串讲,再次强调本节两个学习目标。

(六)指定学生表情朗读全文(品味涵咏,加深体会,5分钟左右。

(七)作业布置

1.当堂训练

造句:

每……总……(表经常)

2.拓展延伸

整理课堂笔记簿,体会本文的写作线索,鼓励摹写。

完成课后作业练习四、五。

熟读全文,背诵9段、17段、18段、20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