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2289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6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等级

城市次干路

设计年限

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为15年

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0年

设计车速

Km/h

30

40/30/20

停车视距

m

≥30

道路标准

路幅分配

①K0+000~K0+400段:

5m人行道+7.25m车行道+7.25m车行道+5m人行道=24.5m;

②K0+400~K0+954.418段:

5m人行道(靠居住地块侧)+7.25m车行道+7.25m车行道+4m人行道(靠G75渝武高速侧)=23.5m;

③K0+954.418~K2+064.433段:

5.75m人行道+7.25m车行道+7.25m车行道+5.75m人行道=26m

道路红线宽度

路幅宽度为3种,分别为23.5m、24.5m、26m

最小圆曲线半径

70

不设超高:

150

设超高:

40

最小竖曲线半径

凸曲线:

R=700m

凹曲线:

R=400m;

R=400m。

最大纵坡

%

7.2%

8%(推荐值)

最小纵坡

0.5%

0.30%

最小纵坡长度

18.558

100

路面

标准轴载BZZ-100

2、桥梁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

(2)、设计行车速度:

30km/h

(3)、桥梁设计荷载:

汽车荷载:

城-A级

人群荷载:

4.0kN/m

(4)、桥梁路幅组成:

1#桥路幅组成:

2.5m(人行道)+14.5m(车行道)+2.5m(人行道);

2#桥路幅组成:

5.0m(人行道)+16.0m(车行道)+5.0m(人行道);

(5)、桥梁纵坡:

≤4.4%

(6)、设计水位:

九曲河最高洪水位237.800m(现阶段资料无相关桥位处九曲河设计洪水频率)

(7)、温度荷载:

箱梁体系最高有效温度标准值取40°

,最低有效温度标准值取0°

,箱梁混凝土浇筑、伸缩缝安装等施工温度取20°

日照温度梯度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规定的温度场计算。

(8)、风荷载: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重庆地区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为ω0=0.45kN/m2;

地面粗糙度为B类。

(9)、地震设防类别: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

(7°

构造设防)。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10)、基准期及安全等级:

根据《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桥梁结构的设计基准期:

100年。

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

(11)、钢筋混凝土构件处于Ⅰ类环境,最大裂缝宽度限值Wmax=0.2mm。

三、施工地质条件、周边环境

1、工程气象、水文

气象:

测区属亚热带气候区,具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温差大、多雾、冬暖春早、夏季酷热多旱、主体气候明显等特点,大气降水以降雨为主,雪雹少见。

水文:

拟建道路场地内无常年溪水、河流,分布有少量季节性水沟。

2、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道路沿线大部分为原始地貌区,局部经人类活动改造形成施工区,地形总体较平缓,起伏较小,纵向总体坡角一般5°

~10°

沿线地面高程226~258m,地形相对切割深度一般10~30m。

3、地层岩性

通过对场地的地面地质调绘和综合分析已有区域地质成果,拟建场地内出露地层主要为:

场地表层有第四系素填土(Q4ml)、残坡积层粉质粘土(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的上沙溪庙组(J2s)的砂质泥岩与砂岩。

4、水文地质条件

沿线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沿线大气降水丰沛,地下水补给条件良好。

一般情况下,第四系松散层含孔隙水,砂岩含孔隙裂隙水(主要为裂隙水),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

根据沿线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沿线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5、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

根据现场调查及勘察报告,施工范围内未发现断层、滑坡、泥石流、危岩和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

施工区特殊性岩土主要为素填土。

素填土(Q4ml)局部分布场地内施工区,钻探揭露最大厚度8.0m左右。

6、地震

根据地震烈度区划图,拟建道路沿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一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

7、工程范围及规模

本工程挖方约9.5万m3,填方约52.5万m3,水田换填约4.0万m3,鱼塘抛石挤淤1.1万m3,外运弃方量约为6万m3。

需借土回填约有49万m3。

第二章、编制依据

一、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的本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地质勘查报告(电子版)。

2、业主提供的《控制点成果文件》。

3、业主提供的原始地貌数据及其他资料。

二、主要现行规范、规程和标准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4、《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5、《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68-2008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8、《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14

9、《建筑施工土石方规程安全技术规范》JGJ/T180-2008

10、《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

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三、质量认证标准

1、公司质量手册;

2、程序文件及相关支持性文件;

3、项目质量计划、安全措施计划。

4、通海十九路道路及配套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

5、通海十九路道路及配套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及设计图、相关的标准图、参考图

第三章、测量部署

一、测量人员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道路桩和标高的控制质量,项目部组建以总工(技术负责人)为总负责人,专业测量工程师为负责人,各施工员及质检员配合测量小组的管理模式,用来保证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的测量放样。

负责整个工程的平面及高程施测控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由于工期紧张,施工流水段较多,为更好地配合施工,本工程配备测量人员2人,配合人员4人组成,每个测量人员都须持有上岗证,要求必须熟悉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测量放线任务,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各人有不同的分工,对于轴线控制与高程控制等关键环节,责任到人,强调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便以更好的方法、更高的精度完成测量放线任务。

测量小组组织机构图如下:

与建设单位办理控制桩移交手续,现场交接引测点位,编制“施工测量控制点记录表”。

  根据设计意图、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与施工部署等,确定控制桩并进行内业计算。

  在施工测量实施前,先由测量组长与施工工长共同研究确定测量方案,参照设计施工图及其它技术资料,绘制出放线图,编写放线步骤、测量过程控制的方法及误差控制目标等,形成书面方案,经公司批准,监理审核通过后实施。

测量组长组织施测,施工员、班组组长及质检员参与施测;

若发现主控制线误差偏大,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呈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牵头组织对其进行审核检查,确保主控制线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二、测量仪器的配备

本工程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工程、交通、照明及附属工程。

测量要求精度高,测量误差应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采用苏光全站仪和水准仪作为主要测量控制仪器,配备的主要仪器如下:

测量工具

仪器厂家

型号

精度

数量

GPS

1

全站仪

苏光

RTS632

2秒级

水准仪

塞得

DS32

±

1mm

2

单棱镜

钢卷尺

50m

5m

15

塔尺

4

三、仪器校检、管理与维护

  重点加强测量器具的校检:

技术内业应按有关规定及时把仪器送到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调校和保养,保证仪器的精度,减少系统误差,以满足工程轴线标高施测控制质量的要求。

  注重使用管理和维护管理,减少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全站仪、水准仪、钢卷尺等由测量工长专职保管,并在使用中承担对仪器的管理责任,任何人不得随意乱动或使用仪器。

  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建立健全仪器台帐、检校计划及使用维护管理。

工程所用仪器必须定期送到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校核,并做好日常保养工作,同时做好记录记载。

四、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1、施测原则

(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

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2、准备工作

学习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相应的技术标准,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

根据桥梁的结构形式,跨径,以及设计要求的施工精度,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桥梁施工图,及时校对构筑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标高,对比承台、墩台身及上部结构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测量放样之前,测量人员首先熟悉图纸结构物的总体布置图,细部结构设计图。

根据整体到局部的原则,以控制网作为放样依据,找出道路中线(或桥梁主要轴线)和主要点的设计位置,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几何关系,再结合现场条件和控制点的分布,采取适宜的放样方法。

施工测量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一个方面。

五、测量工艺流程

第四章施工测量方法

一、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系统的建立

(1)、开工前,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的施工区平面控制起始坐标点(应不少于三个点)采用全站仪按多边形导线网或四等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联测复核(此项测量工作进行时,最好与专业监理工程师联合测量以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外业工作量)。

若发现标志不足、不稳妥、被移位或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将进行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校,并通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

联测点复核完成并经内业平差计算,测量精度指标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后,按工程监理部规定报表格式填写联测复检成果报告,报送工程监理部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和项目总监签认,否则不得进行后序测量工作。

通海十九路道路及配套工程控制测量成果表

(重庆市独立坐标系56黄海高程系)

点名

纵坐标

(米)

横坐标

高程

平面等级

高程等级

备注

1BD1967

78992.118

55821.139

254.604

一级

四等

该制

1BD1968

78952.395

56152.149

265.445

1BD1969

79187.877

56063.751

251.740

1BD1970

79322.013

56502.311

273.493

1BD1971

79472.139

55967.059

249.006

埋石

1BD1972

79724.038

55831.734

292.916

1BD1973

80225.199

55401.860

231.449

1BD1974

80448.073

55293.452

224.385

1BD1975

80468.304

55725.873

261.164

(2)、起始平面控制坐标网点经联测复核合格并经工程监理部签认后即可进行平面控制坐标点加密测量。

1)、加密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及布点埋石:

鉴于该工程的特点,其加密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在道路中线与坡脚线。

2)、平面控制点加密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规范中精密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

3)、平面控制加密导线点外业测量完成,并经内业计算满足技术要求后,应填写测量成果报验单,连同加密导线计算表一同报送工程监理部专业监理工程师签证,如监理工程师提出疑议和要求对加密导线进行复核,应密切配合,并提供所需测量设备和相关测量人员。

4)、经工程监理签认的测量成果即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否则应进行补测或重测,并重新进行报验。

5)、在工程施工中,应定期对所布设的加密控制网进行复测,

以防止因施工而引起控制点的位移变形而影响施工放线的质量及精度,复测结果应形成文字资料,报送工程监理部。

2、高程控制系统的建立

(1)、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水准基点(不应少于2个点)进行水准联测复核,测量水准基点时采用S1型精密水准仪配水准尺,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复核测量结果报送监理部签认(此项工作在外业作业时,亦应请专业监理工程师到场监督)。

(2)、水准点加密测量

水准路线的确定按点埋石:

在标段施工区间范围内,沿线路两侧的稳定位置埋水准点标志桩并与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的水准基点形成符合或闭合水准路线,相邻两加密水准点间距离控制在80~120m,以确保在进行施工测量高程放样时能引测高程。

二、施工图审核

工程开工施工放线之前,项目部专业测量工程师应对整个工程施工图中给出所有测量放线起始数据进行认真的复核计算,并以表格或附图的形式形成书面资料,对经过复核计算与施工图不符的测量放样数据,连同原图纸给定的数据以及其所在的施工图的位置记录一起报送工程监理部,以便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处理,这些数据只有在原设计部门有明确答复和确认后才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

三、道路工程测量方法

(一)、工艺流程

(二)、操作方法

1、测量桩位交接

(1)、测量桩位交接工作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或勘测单位向施工单位测量工程师交桩。

交桩要有桩位平面布置图。

桩位交接后办理交接手续。

(2)、交接桩数量应根据工程的大小确定。

如果与另外施工段连接,应在连接处向界外多交至少一个坐标点和水准点。

(3)、接桩时应察看点位是否松动或被移动,若已松动或被移动,应及时向勘测单位提出补桩的申请。

(4)、施工单位应逐一记录现场点位,并做好桩位标记录,桩标不突出的应用钢尺拴桩,做好标记,便于寻找复测。

(5)、接桩后应及时进行标桩保护,采取混凝土加固、砌保护井和钉设标志牌等措施,容易被车撞轧的控制点应钉设防护栏杆。

2、桩位复测

(1)、接桩后依据设计图纸和交桩资料进行内业校核,检查成果表中的各项计算是否正确。

(2)、桩位的坐标复测宜采用附合导线法进行,高程复测宜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测法。

(3)、复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交桩单位联系解决。

复测合格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提交复测报告,以使复测成果得到确认后使用。

3、布设施工控制网

(1)、在桩位交接工作结束后,按照要求的精度等级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鉴于道路线形的特点,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宜采用沿线路方向的附合导线;

高程控制宜采用附合水准线路或三角高程测量。

(2)、外业观测应选在能见度高、无风的清晨或傍晚进行,以减小大气折光及气压、温度的变化对观测的影响。

(3)、水准测量可采用一组往返或两组单程进行,往返测或两组单程测高差不符值在限差以内时采用平均值。

(4)、水准点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可与平面控制测量同时进行。

当采用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时应满足相应测量等级的技术要求,观测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5)、内业计算必须使用监理工程师认可的表式。

计算步骤应清晰、有条理,成果合格后必须报监理工程师确认。

(6)、控制桩必须采取拴桩等有效保护措施。

4、现况调查及原地貌测量

(1)、在施工前,应先放出路基征地线(红线),并调查与记录征地线范围内需拆迁或改移的建(构)筑物、树木、文物古迹、各类地下管线等。

若征地线范围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及建设单位。

(2)、应放出设计图纸中过街箱涵、管涵等结构物的中心线位置,并调查其平面位置与高程是否与现况相符。

若不相符,应及时向监理及建设单位提出,经其确认后再由设计单位进行变更设计。

(3)、在现况调查结束后,应计算每一桩号中心坐标与对应的路基宽度,放出路基中线与边线。

为保证填方段路基边坡的压实度,在每侧路基设计边线外加宽500mm作为填筑边线。

如遇到路基范围内有不适宜材料需挖除、换填,必须在开挖之前与换填之前测量其范围及深度,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

(4)、路基清表前,均应按纵向50m测设一断面,横断方向6~10点测量原地面高程。

若地形复杂,可以按纵向10~20m测设一断面,所有点位及高程数据应记录在册。

在清表后,恢复所有点位并测量此时地面高程作为清表后的地面高程

5、路基施工测量

(1)、线路中边桩测量放样

直线上中桩测设的间距不应大于50m,平曲线上宜为20m;

当地势平坦且曲线半径大于800m时,其中桩间距可为40m。

当公路曲线半径为30~60m、缓和曲线长度为30~50m时,其中桩间距不应大于10m。

当公路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小于30m或采用回头曲线时,中桩间距不应大于5m。

1)、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

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50m。

桩上标明桩号与路中心填挖高,用(+)表示填方,用

(一)表示挖方。

2)、在放完边桩后,应进行边坡放样,对深挖高填地段,挖掘机每换一个座基(2~5米)都要放出该挖方的坡脚处,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坡度并放样线桩开挖点,测定其标高解决下一道开挖坡度要求。

3)、路基施工期间每月复测一次水准点。

4)、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的填挖标志,宜在不大于50m的段落内,距中心桩一定距离处埋设能控制标高的控制桩,进行施工控制。

发现桩被碰倒或丢失时应及时补上。

5)、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放样时,宜先做成样板架检查,也可每隔10~20m在沟内外边缘钉木桩并注明里程及挖深。

6)、施工过程中应保护所有标志,特别是一些原控制点。

7)、根据工作需要,可测设线路起终点桩、百米桩、平曲线控制桩的断链桩,并应根据竖曲线的变化情况加桩。

(2)、填方路段

填方段路基每填一层恢复一次中线、边线并进行高程测设。

在距路床顶1.5m内,应按设计纵、横断面数据控制;

达到路床设计高程后应准确放样路基中心线及两侧边线,并将路基顶设计高程准确测设到中心及两侧桩位上,按设计中线、宽度、坡度、高程控制并自检,自检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清表后,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坡脚线,直线段每20米一个桩,曲线段视曲线半径分别为10米和5米一个桩,并注明填方高度。

2)、施工过程中,每填筑一层,根据坐标法和填方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实际需要宽度,并在桩上标明填方深度。

3)、每填筑到一定的高度,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实际需要宽度,根据此宽度再修整坡面。

(3)、挖方路段

路基挖方段应按设计高程及边坡坡度计算并放出上口开槽线;

每挖深一步恢复一次中线、边线并进行高程测设;

高程点应布设在两侧护壁处或其他稳定可靠的部位。

挖至路床顶1m左右时,高程点应与附后的高程水准点联测。

1)、清表后,根据坐标法和挖方宽度计算法,放出路基挖方的开口线。

2)、施工过程中,当挖方段落开挖至第一级平台位置时,根据坐标放样法,放样出第一级平台内侧宽度,根据平台宽度再刷坡。

其他平台依次采用同样的方法放样,直至到达路面结构层的设计标高。

3)、高边坡的测量放样,根据施工段落桩号,直线段每隔10米(曲线段5米),放样出坡顶和坡脚。

6、路面基层施工测量

(1)、路面基层施工前,应实测所有桥面铺装层高程,并与设计高程对比。

若相差较大,应向监理及建设、设计单位提出,以确定高程调整量。

(2)、路面基层施工测量重点在控制各层厚度与宽度。

平面测设时,应定出该层的中心与边线桩位。

边线桩位放样时应比该层设计宽度大100mm,以保证压实后该层的设计宽度。

(3)、高程测设时,应将设计高程按一定下反数测设到中线与边线高程控制桩上;

在使用摊铺机作业时,此时高程控制桩应采用可调式托盘;

且桩位间距不应大于10m,在匝道处可加密至5m。

高程控制桩上平置铝合金导梁或Φ3钢丝绳;

当采用钢丝绳时,每100m将Φ20以上钢钎砸入牢固的地面,其上固定1t倒链将钢丝绳绷紧,使其平稳置于已测设好高程的可调式托盘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