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2338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祝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祝福》教案.docx

《《祝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祝福》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祝福》教案.docx

《祝福》教案

《祝福》教案

【篇一:

《祝福》教案】

明德博学笃行创新

教案

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班级:

09级1班

姓名:

学号:

2012年6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清情节,学习运用倒叙的手法,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全面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老师的点拨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全面鉴赏能力。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方法:

点拨法、提问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一、导入(1分钟)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得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鲁迅先生的小说善于通过悲剧性人物的描写来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今天,我们所要学的《祝福》也正是如此。

——《祝福》(板书)

二、作者简介(2分钟)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902年赴日本留学,后弃医从文,目的是改变中国人麻木愚昧的国民精神。

他的主要成就:

领导新文化运动。

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杂文集《且介亭杂文》等。

他的写作风格:

幽默风趣,极具讽刺意味,发人深思,令人深省。

三、背景介绍(3分钟)

《祝福》写于1924年2月,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取而代之的却是

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封建迷信、封建礼教仍然压在人们的头上。

这在我们学习过的鲁迅1920年创作的《故乡》中也可以看出“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闰土像一个木偶人了”,可在“我”临别之际,却还不忘拣上一副香炉和烛台。

《故乡》中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同样也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典型,生活极度贫困。

在这段时期,中国妇女无疑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先生面对这样的情境便不免感到失望、忧愤。

因此写下了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小说《祝福》。

四、解读字音(1分钟)

五、理清情节(12分钟)

1、小说具有哪三要素?

(结合单元目标)

明确:

情节、环境、人物

2、提问:

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几个部分?

(有些同学可能会和小说的三要素等概念混淆,应加以分清。

明确: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要求快速划分出情节结构。

(很多同学会将本道程序和一般的划分层次等同起来,应引导其分清不同。

点拨法、提问法

(1)序幕:

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2)结局:

寂然死去

(3)开端:

初到鲁镇

(4)发展:

被卖改嫁

(5)高潮:

再到鲁镇

(6)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六、提问:

本文在叙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5分钟)

明确:

倒叙(补充倒叙的含义:

根据表达的需要,将某个重要的部分或者文章的结局提到文章的前边,其余的部分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一种叙述方法)

讨论:

这种叙述方法不仅使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于这篇文章而言还具有怎样的作用?

(点拨法)

明确:

1、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悲剧气氛,可是,这样的一个悲惨结局非但没有人同情,竟然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甚至被骂为“谬种”,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悬念:

祥林嫂是什么样的人?

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

她为什么会得罪鲁四老爷?

2、让祝福的景象与此时祥林嫂的凄然死去形成一种对比。

七、思考:

找出文中有关祝福的社会环境描写(“祝福”既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也是一种封建传统习俗,在这里我将主要引导学生关注祝福这一社会背景,将祝福归为社会环境)(7分钟)

社会环境:

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人际关系等。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靠像祥林嫂这样的女人“臂膊都

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

这样,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

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

阶级关系依旧。

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这样,通过祝福的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参与祝福的权利。

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利,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

”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

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

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吃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加完善。

讨论:

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

(3分钟)

明确: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

鲁四老爷正是通过祝福把祥林嫂逼上绝路的。

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

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

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八、研读《祝福》的自然环境(10分钟)

自然环境:

一般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的自然景物。

1、一个巧合的春天(5分钟)

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

初春之时,被迫改嫁(第40段)

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

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

春天是幸福、生机、希望的象征,而祥林嫂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没有人能够帮助她,她的命运注定是以悲剧收场,不会有希望。

作者设置这个巧合是作者一贯文风的体现。

鲁迅的反语色彩是很浓的,在小说中,作者让不幸发生在春天,让命运的转折发生在春天,这正是命运的可悲之处。

祥林嫂:

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2、四场飞雪(4分钟)

第一次是作者初到鲁镇时,小说写道:

“天色愈阴暗了?

?

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

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这里通过对雪的描写,着力写其大而乱,有意渲染祝福前夕鲁镇忙乱的气氛。

第二次描写是在作者听闻祥林嫂死讯后,深夜神伤。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

”这里描写“雪”意在衬托当时“我”孤寂悲愤的心情;同样写雪,传达给读者的感受却不同,这是由作者特定的感情差异引起。

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文中插入“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一句,这是第三次写“雪”。

“微雪点点下来了”一句其实是暗示着下文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最后一次出现在结尾,“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爆竹声联绵不断?

?

夹着团团飞

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这里着力突出雪的大而猛,表达了作者对亡灵的最沉重的哀悼,将其最大的哀痛显示于读者面前,这种感情与祝福时家家户户的欢乐喜庆如此格格不入,带给读者强烈的艺术震憾,而祥林嫂的死正如这些漫天飞舞不知将落何方的雪花,纷纷洒洒,飘飘扬扬,却丝毫不能引起沉浸在幸福中的人们的注意,可见当时社会的冷漠。

《祝福》中有关“雪”的描写给全文抹上浓烈的悲剧色彩,也在读者在心上投下沉重的悲剧阴影,从而大大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九、课堂小结(1分钟)

《祝福》是一篇经典课文,今天我们基本上是抛开了人物,首先对文章的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有了一定的把握,希望大家课后能够进一步仔细阅读原文,去认真分析每一个文句。

十、布置作业(1分钟)

1、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尤其是人物的解读,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附: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从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入手,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一、导入(1分钟)

鲁迅的小说中有三个人物最为出名——孔乙己、阿q、祥林嫂,孔乙己是有姓无名,阿q是有名无姓,祥林嫂是既无名也无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鉴赏一下这个既无名也无姓的人物——祥林嫂。

二、分析祥林嫂的肖像描写(16分钟)

时间

年龄

服饰

面貌

眼睛

初到鲁镇

二十六七岁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脸颊红

顺着眼

再到鲁镇

三十一二岁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脸颊已经失去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有泪痕,眼光没有先前精神

临死之前

四十岁上下

手拄竹竿,手提竹篮

头发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仿佛木刻似的

眼珠间或一轮

明确:

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

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

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总结祥林嫂的形象: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的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

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三、找眼睛(7分钟)

鲁迅说:

“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文中有几处描写祥林嫂眼睛的描写?

从这几处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善良、安分)

讲阿毛故事——没有神采的眼睛(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让祝福——失神、窈陷(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总结:

通过眼睛的描写,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的无声控诉。

四、分析祥林嫂的语言描写(4分钟)

与“我”对话问魂灵的有无——封建迷信毒害下的矛盾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篇二:

祝福教案(详案)】

祝福

鲁迅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后的旧中国);

2.理清小说的情节、明确小说的线索小说倒叙手法的作用;

3.分析小说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动作、语言、细节)

4.着重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祝福的景象,和雪景)

5探讨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第一课时

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

2.了解小说背景。

一导入

如果给你一架时光机,请问你们想用它到哪一个时代,做一个怎样的人?

有人想到科技发达的未来,去看看那不可知的世界,也有人想到神秘而古老的过去,去领略那时的风土人情,可是我发现从古至今这么多的朝代,唯有一个时代,是你们从来都不曾涉及的——清末民初。

为什么你们都不愿意去这样时代,说不定你就是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或者中国的民族魂——鲁迅呢?

原因:

时局动荡、统治腐败、人民生活没有保障、外敌入侵、残酷的统治,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是啊,对于我们今天来说,那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时代,甚至我们都不愿意翻开那一段历史,可是就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就生在那样的时代,逃脱不了命运的折磨。

今天我们就做一位旁观者,去敲开那一个时代的大门,去认识一位生活在那个时代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祥林嫂。

二.检查预习情况

字词:

补充解释:

瓦楞:

瓦陇,亦作瓦垄。

即屋顶上用瓦铺成的凸凹相间的行列。

瑟瑟:

sa象声词。

形容颤抖:

瑟瑟发抖|形容轻微的声音:

秋风瑟瑟。

歆享:

1.神灵享受供物。

蹒跚: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松树底下|步履蹒跚。

也作盘跚。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表达你的读后感

(可以是对人物的感叹,对社会的看法等等)

2.明确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

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太太、我、卫老婆子、婆婆、贺老六、阿毛、柳妈、鲁镇上的人

坏境:

鲁镇上,旧历的年底,一片祝福声中

情节:

(具体分析情节)

序幕:

(1——2)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

(3——33)寂然死去

开端:

(34——53)初到鲁镇

发展:

(54——65)被卖改嫁

高潮:

(66——111)再到鲁镇

尾声:

112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线索:

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以深刻地笔触展现了旧中国劳动妇女祥林嫂生存的社会坏境及其悲剧的一生。

3.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回忆了祥林嫂的一生的遭遇,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1)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

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

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

为什么又会在死之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

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2)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此处可以介绍插叙手法的作用)

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

第33段“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5.小说讲的是祥林嫂的故事,为什么题目不叫《祥林嫂》而叫做《祝福》呢?

①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联系。

(准备祝福的背景开始,以祝福声惊醒结束,是文章的情节线索,贯穿始末)

③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增强了作品的悲剧色彩,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④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也是因为祝福而逼上绝境的。

(反语)

四.小说背景介绍

1.鲁迅先生给我们讲述了一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悲惨的一生,她努力过、坚持过、相信过、放弃过、后悔过,最后绝望的在一个大雪天死去了。

如这样悲惨的生活在社会底层

的人物,鲁迅先生写过很多,比如:

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

鲁迅为什么喜欢写这样的人物?

明确:

他想通过塑造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人读者看到他们悲惨的遭遇,能够清醒的认识到当时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对于人民的迫害。

2.介绍小说写作的背景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现实。

补充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

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第二课时

目标:

1.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2.分析坏境描写及其作用

一导入:

亚里士多德说“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要的一点,性格必须善良”,祥林嫂身上到底有些什么特点,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找出文中对于祥林嫂的描写,明确描写的手法,从描写内容概括出她的特点,总结她的形象。

1.外貌描写(三次)

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纯朴、有青春活力、健壮、能吃苦耐劳、温驯、容易满足

再到鲁镇: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已失去青春活力、遭受沉重打击、极度痛苦

死前的外貌: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苍老不堪、精神完全麻木、毫无生命力

描写外貌主要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简笔勾勒人物的形象,写出了祥林嫂时一位勤劳、善良、纯朴、顽强、能出苦耐劳,极易满足但是却深受命运的打击极度痛苦的农村妇女的形象。

2.行为描写(动作)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从这些行为可以看出,在祥林嫂的内心深处,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他认为“一女不侍二夫”,再嫁是一种耻辱,一种罪无可恕的罪过,所以她有出格的反抗再嫁;而她相信封建迷信,相信自己再嫁后就不干净,相信自己死后会被分身,所以用一年的工钱捐门槛。

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典型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农村妇女的形象。

3.语言描写

重复着“阿毛的故事”

问“到底有没有魂灵呢”

可以看出,她已经麻木、空虚、恐惧的内心了。

4.细节描写

祥林嫂“眼神”的描写

对空碗、破竹竿的描写

可以看出,碗是破的,表明她很穷;碗中是空的,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没有人同情。

5.侧面描写

鲁四老爷对待祥林嫂的态度

鲁镇上人们对待祥林嫂的态度

四太太对待祥林嫂的态度

柳妈对祥林嫂的态度

可以看出,祥林嫂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多么残酷的社会,人民给予她的只有蔑视,轻视、没有丝毫的同情。

总结:

①是旧中国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篇三:

教案祝福】

《祝福》

【教学总目标:

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揭示人物精神面貌的写法,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以及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能力目标)

三、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分析,培养初步的小说审美评价能力。

(人文性)

【教学重点】

1、倒叙的作用

2、对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重点)

对祥林嫂眼睛的刻画(重点)

【教学难点】

1、三次祝福时对雪的描写及作用(即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思想的

作用)

2、各类人物对祥林嫂的死的影响

3、鲁迅作品思想的介绍

【教学手段】

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

三课时

【预习指导】

熟悉课文,掌握课文中有关词语,划分文章段落,总结段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全文,能够具体说出故事的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能说出文章所采用的的倒叙的叙事手法,并能分析并说出这种手法的作用。

(大目标2)

3、能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并能初步感知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原因。

(大目标1)

【重难点】

1、故事六大情节(重点)

2、倒叙的作用(重点、难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鲁迅先生说过: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来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为我们塑造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形象——祥林嫂。

(板书)

二、作者简介(学生收集整理)(ppt)

关于鲁迅先生老师想大家一定是非常熟悉了,老师上节课已经布置了让大家下去预习课文的任务,让大家熟读课文,搜集作者的资料,标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生字词,以及划分文章的段落大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来,老师找位同学给咱们读一下他找到的资料。

不错,看来同学们下去认真预习了课文。

老师的课件上也做了一些补充,大家把它记到课本空白处。

三、介绍背景

同学们,《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写于1924年2月7日。

大家都知道,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四、整体感知

1.解释词语(工具性)

那大家在预习这篇课文时,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词呢,自己查字典解决了吗?

老师在这里将大家可能不认识的一些字词整理出来了,大家看课件。

(ppt)

大家结合课本注释,理解它们的意思。

2.段落分析(工具性)

同学们,既然大家都认真的预习过文章了,那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谁能告诉老师《祝福》全文共有多少自然多段?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每一部分讲述了些什么内容?

(我带领学生疏通文章大意,和同学共同整理出段落大意,以下是梳理过程。

1.开端部分:

①祥林嫂为什么要到鲁家做工?

小说的一开始,祥林嫂就是封建的宗法制度的牺牲品。

因为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她嫁给一个“比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