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2739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祝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祝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祝福》教案.docx

《《祝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祝福》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祝福》教案.docx

《祝福》教案

《祝福》教案

《祝福》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从而认清旧社会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和压迫;

  二、教学重点:

祥林嫂对命运的抗争和无法摆脱的礼教枷锁。

  三、教学难点:

封建礼教是如何一步步摧残祥林嫂的肉体和心灵的。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开篇所说的话。

  问题:

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

不幸的人——第一印象;

  老师:

还有吗?

  2.祥林嫂的一生是不幸的,她的不幸体现在哪些地方?

  丧夫——被认为不祥之兆

  改嫁——被人看不起

  丧子——失去亲情的依靠

  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除夕夜死祝福里。

  没有人关心她

  3.祥林嫂对命运的抗争与结局(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来分析)

  抗争表现

  结局

  

(1)第一次丧夫来鲁镇:

勤劳

  工资被婆婆拿去,被抓回去强迫改嫁。

  

(2)第二次丧夫:

勤劳,养育儿子。

  儿子死了,被赶出屋。

  (3)失独后来鲁镇:

捐门槛,精神救赎,被视为不洁,不准祭祀,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

  (4)面对别人的嘲笑,她无言抗议,更加孤独。

  4.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

许寿裳说《祝福》的主题是:

“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封建宗法制度:

宗法又以礼教与政权、神权、夫权、族权相结合的形式存在。

  祥林嫂生活的环境——中国农村;

  祥林嫂身边的人——鲁四老爷、婆婆、孩子的大伯、柳妈、卫婆子。

  

(1)封建礼教:

失节者大、从一而终思想,使其处处受到鄙视;

  

(2)封建迷信:

摧残她的精神(死后被锯开来);

  (3)封建家长制:

婆婆领走工钱并被抓回去;孩子大伯来收房,没有了去处;

  (4)封建地主阶级:

经济上盘剥、精神上毒害。

  明确:

封建礼教、神权迷信使得祥林嫂尊严被践踏、被愚弄,最终摧毁她的精神和肉体。

  5.总结:

祥林嫂是一个不幸的人,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压榨迫害的人,又是一个一直努力抗争命运的人,她善良、朴实、淳厚,想用诚实勤恳的劳动换取作为人的生活的基本保证。

  6.拓展思考:

祥林嫂又没有反抗封建礼教呢?

  明确:

祥林嫂的反抗,并没有涉及到封建礼教本身。

她受尽封建礼教与迷信的迫害,却又自觉不自觉地去维护封建礼教与迷信;她一生顺从封建礼教,到头来却被封建礼教活活吞噬,这更能揭露封建礼教道德极端虚伪、极极端残酷的本质。

《祝福》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全文,能够具体说出故事的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能说出__所采用的的倒叙的叙事手法,并能分析并说出这种手法的作用。

  3、能概括出祥林嫂一生所发生的事情。

  4、能能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并能初步感知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原因。

  二、教学内容:

  1、故事六大情节(重点)

  2、倒叙的作用(重点、难点)

  3、祥林嫂的人生阶段(重点、难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绍兴鲁镇发生了一桩命案。

据说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

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

那么,这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夫人到底是谁呢,在他身上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又是谁是这桩命案的始作俑者呢?

而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展现这个故事的呢?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一起去深入了解体会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一)概括故事情节

  快速地浏览这篇__,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求大家:

(展示ppt)

  1、阅读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内容)。

  并且思考:

  2、__的记叙顺序是什么?

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请学生回答:

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一个小问,明确小说采用的是倒叙的修辞手法。

再引导学生进行“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六部分的情节概括

  序幕:

鲁镇准备祝福

  结局:

祝福之夜惨死

  开端:

逃避初到鲁镇

  发展:

被逼卖到贺家

  高潮:

再寡再到鲁镇

  尾声:

鲁镇正在祝福

  请学生回答倒叙在__中的作用

  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二)了解祥林嫂的一生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祥林嫂已经死了,假如现在大家都是大侦探福尔摩斯,我们要来调查侦破这起案件,那么首先我们要做的是不是应该详细了解死者啊?

好的,下面我们就看到文本,从“我”的叙述当中找出祥林嫂每个人生阶段的故事。

  

(1)老师首先进行示范:

看到第二大部分第二自然段,看到揭示时间和年龄的词语。

二十六七岁,明确两个信息,二十六岁之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来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2)快速浏览。

(扫描式阅读,关注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词汇和句子)

  由老师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合作探究,通过阅读文本,查找关键信息,探寻出祥林嫂"二十六七之前;二十六七;二十七八;二十八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岁;三十七八岁"这几个重要的时间点以及祥林嫂所经历的事件。

  明确:

  二十六岁之前:

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

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来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被婆婆抓回去,改嫁。

(为什么会撞破头?

老师补充封建礼教思想: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二十八九:

得到消息,改嫁,年底生小孩,孩子叫阿毛。

这个时候的人生相对平稳。

  三十、三十一岁:

家里出现重大变故,先是丈夫患了风寒而死,然后是自己的孩子被狼给叼走了。

估计两个家庭悲剧的发生不到半年的时间。

然后重新回到鲁镇做短工。

(礼教思想)

  三十二三岁:

在鲁镇做工。

经常说起孩子被狼叼走的情景。

捐门槛。

祭祖事件。

(迷信思想)

  三十七八岁:

最后来到鲁镇,死于鲁镇的大街上。

  四、结语:

  本节课我们主要把握了本篇__的整个故事情节,然后对祥林嫂的几个人生阶段进行了概括,从我们的概括中知道了祥林嫂有三次到了鲁镇。

那么每一次祥林嫂到鲁镇是什么样子呢?

作者是怎样对的外貌进行描绘的呢?

这些内容我们下节课在进行探讨。

  布置作业:

画出李祥林嫂三次到鲁镇时对其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谈谈从这些句子当中你读出了祥林嫂的哪些信息。

《祝福》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挖掘__的主题,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主问题,围绕主问题,思考讨论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进而挖掘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能提高学生尊重他人、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精神素养。

  教学重点

  认识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探究作品的主题。

  文本比较长,给学生阅读分析带来一定困难。

  教学过程

  导入语:

现代作家丁玲说: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那么,祥林嫂为什么非死不可呢?

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呢?

这节课,我们来深入探讨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和__的主题。

  1.(出示主问题)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换句话说,是谁把祥林嫂一步步推向了深渊?

  2.围绕主问题,设计几个小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从祥林嫂的外部生存环境入手,分析悲剧的外因。

思考她身边有哪些人?

把他们分类,他们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命运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2)从祥林嫂的内心环境入手,分析悲剧的内因。

阅读“祥林嫂再嫁”一段,思考她闹得“真出格”,说明了什么?

她的追求是什么?

她为什么追求那样的生活?

她有着怎样的道德观?

她的内心世界与她的遭遇之间的矛盾,给她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3.学生思考,讨论。

  4.学生发表讨论的结果,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师中肯评价,引导发言。

  外因:

  鲁四老爷,四婶,剥削者,政权剥削、鄙视祥林嫂。

  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夫家大伯,族权,卖出祥林嫂,逼迫她赶走她,直接改变了祥林嫂的命运。

  鲁镇人,鲁四老爷家短工等普通群众,夫权,鄙视、奚落、嘲笑祥林嫂。

  柳妈,神权,给祥林嫂沉重的精神负担。

  内因:

祥林嫂

  1)祥林嫂闹得越出格,说明封建思想对她毒害越深,她追求贞节的好女人形象;

  但封建制度却使她被逼再嫁,使她不能维护好女人形象;

  这对矛盾,使她产生强烈的负罪感,给她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使她欲生不能。

  2)死后被分尸等鬼神迷信思想又使她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使她欲死不敢。

  这是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内因。

  结论:

祥林嫂是被封建礼教迫害致死的!

  (给学生时间,概括__主题,交流,演板)

  主题:

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批判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揭露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引起人们对中国封建社会中下层劳动人民的生存权利和生存状态的思考。

  这一主题与鲁迅作品一贯的反封建主题是一致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形象,探究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分析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题。

让我们对妇女解放这一重大问题进行凝重审视,牵起我们对漫长久远的女性生存状态和生存权利的遥远回想。

请思考:

(出示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

  1.祥林嫂式悲剧的解救办法

  2.现代社会中,还有祥林嫂式生存状态的女性吗?

如果有,说明了什么问题?

怎样改变这样的社会环境?

你能为此做些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