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能做个简单的介绍吗?
(交流资料)对,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
今天我们再学习关于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板书课题)
3、看看课题,想想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
4、介绍作者及背景。
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录,记叙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5、解题:
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呢?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鲁迅先生”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得文章既具亲属怀念之情,又带有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意。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读提纲,学生自学课文。
⑴认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读读记记,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
⑶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⑷试着用简短的语言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⑴识字学词,理解词义。
①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教师重点指导:
“唁、浒、囫、囵、悼”等的读音,“囫囵”一词的字形。
②理解词语。
殡仪馆:
供办理丧事的地方。
追悼:
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挽联:
哀悼死者的对联。
吊唁:
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
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
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了,比喻颠倒了事实,认错了对象。
冠,读“guān”,帽子。
饱经风霜:
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⑵说说文中作者同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课文共六部分,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五件事)
第一部分主要写伯父去世了,人们在万国殡仪馆追悼鲁迅先生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作者与伯父谈《水浒传》和伯父送书给作者的事。
第三部分写伯父讲“碰壁”的事。
第四部分写伯父与家人一起放烟花。
第五部分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的事。
第六部分写鲁迅先生关心她家的女佣阿三。
⑶按顺序逐个部分再读课文。
用简短的语言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①教师指导拟定小标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是根据每段段意概括出最简短的话和词语作小标题;
二是从每段中摘出最能表达中心的句子或词语作小标题。
拟定小标题必须抓住每段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②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一、沉痛悼念
二、谈读“水浒”
三、笑谈“碰壁”
四、欢度除夕五、救助车夫
六、关心女佣
三、沉痛悼念,深受爱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说说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的崇敬与爱戴。
)
2.交流:
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里?
⑴来吊唁的人多——数量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
⑵送来的花圈挽联多。
⑶来吊唁的人悲痛——失声痛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4.过渡:
当时年幼的“我”知道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吗?
(不知道、不完全明白。
出示句子: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
⑴抓住“呆呆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体会“我”失去伯父时的悲痛心情。
⑵了解“我”对伯父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原来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
参加追悼活动后,觉得伯父跟一般人不一样,而是受人民崇敬与爱戴的伯父。
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我”的悲痛之情。
四、课堂小结
1.谈话:
那么,你们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受这么多人爱戴吗?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引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初步感知鲁迅先生的品质。
从全文内容看,这第一部分是明确地提出问题。
后面各部分是以具体事例做答;
从叙述顺序看,全文是“倒叙”,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明写结果暗写原因。
二、研读二到六部分内容
(一)谈读《水浒传》。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2.理解句子:
“哈哈!
还是我的记忆好。
”
点拨: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3.讨论:
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羞愧”是因为伯父年纪比“我”大,而比“我”记性好。
⑵“悔恨”是后悔自己读书囫圈吞枣,结果张冠李戴。
⑶“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是因为“我”听出了伯父的话中之意,伯父说自己记性好。
实际上是说自己读书比“我”认真。
伯父说这话是在婉转地批评“我”的学习态度。
教育“我”读什么书都不能马马虎虎的——不能那样囫囵吞枣地读书。
4.那么,这次教育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呢?
“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5.临去时伯父为什么要送两本书给“我”?
送书给作者,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包括“我”在内的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关怀与期望。
鲁迅在百忙之中把这两部外国作品翻译成了中文,让更多的儿童阅读欣赏。
5.议议:
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对待学习认真严谨,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6.现在我们回过头再来朗读第一段中这句话:
”再一次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谈“碰壁”。
1.默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
“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当刚黑暗的社会。
⑵“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
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同民党反动派,他的笔是“匕首”,是“投枪”。
同民党反动派非常害怕,不许鲁迅发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
⑶这句话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统治的憎恨和顽强斗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鲁迅先生受到那么多人爱戴的根本原因。
3.说说:
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因为年幼时的“我”天真无知,错误地理解伯父所说的话的含义,以为“碰壁”就是真的“碰了墙壁”,在座的人为“我”天真幼稚的解满丽感到好笑。
4.议议:
作者回忆这个小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
是为了说明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抨击旧社会,和旧社会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了解了“谈碰壁”这件事,我们继续来朗读第一段中这句话:
”体会作者对伯父鲁迅先生感情
(三)欢度除夕
1.默读第四部分内容
2.第
段中伯父放花筒时的表情是怎样的?
这说明了什么?
“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头那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乐来”,“脸上充满着的那种自然而和谐的美”。
这说明鲁迅先生热爱生活,喜欢孩子们。
2.教师小结:
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
从全文内容看,这第一部分是明确地提出问题。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1.研读课文。
了解具体事件,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一至四部分内容,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了解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人,而“我”在伯父去世后,我是怎样想的呢?
(我们看原文,大家把它读出来: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流露出对伯父鲁迅先生深深地怀念,我们说这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
第二、三、四部分分别记叙了“谈读《水浒传》”、“笑谈‘碰壁’”、“欢度除夕”三件小事。
从第一件事“谈读《水浒传》”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认真严谨,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从第二件事“笑谈‘碰壁’”中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抨击旧社会,和旧社会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第三件事是“欢度除夕”,我们从中看到鲁迅先生热爱生活,喜欢孩子们。
这节课我们看另外两件事,即“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也就是课文第五、六两个部分的内容,进一步体会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一)研读“救助车夫”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首先我们重点来研读“救助车夫”这一件事。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五部分内容。
⑴ 创设情境:
① 大家把这件事的开头两句话读一下?
“有一天黄昏,北风呼呼地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
“街上的行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
② 第一句话是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是环境描写,北风“怒吼”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反面烘托了鲁迅帮助车夫的热情。
3行人为什么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呢?
(因为天气十分寒冷。
)冷到什么程度呢?
课文中有一句话最能表现出来,我看谁能把这句话找到了?
“我……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噢!
作者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冻得麻木了。
你看,多冷啊!
作者为什么要写行人的表现呢?
(行人匆忙赶路,没有人去理会车夫,暗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的冷漠、麻木、没有同情心,与文后的鲁迅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了鲁迅的热情助人。
2.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为什么这么冷的天,那位车夫还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⑴体会车夫伤势严重。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两只手捧着脚……地上淌了一摊血”
“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⑵体会:
车夫的生活非常悲惨。
“脚上没穿鞋”光着脚是由于家里穷,连一双鞋子都买不起。
“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是因为他要拼命挣钱来养家糊口。
正因为他伤势这么重,他饱经风霜的脸上才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面对这位车夫,鲁迅先生是怎么做的呢?
3、 品读救护车夫(助)(18——21自然段):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18——21自然段自然段,注意21自然段中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
⑴想想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
找出21自然段中表示动作的词来体会。
动作词:
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给。
这一系列的动词,描写出伯父给车夫细心的包扎的情景,伯父想得多周到啊!
作者就是通过这些动作描写,很细致、很具体、很形象地把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过程写出来了。
鲁迅先生像亲人一样关心救助这个普通的人力车夫,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热爱。
尽显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情。
表面看来,帮人包扎伤口是件很平常的事,然而就在这件很平凡的小事上,却闪烁着鲁迅先生不平凡的品质。
(3) 理解句子含义:
当你做了好事后,心情怎样?
那么伯父帮助了黄包车夫,感到快乐吗?
你怎么知道的?
探究“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出示上述句子。
① 教师引读,问:
这是对鲁迅的什么描写?
(神态和动作。
)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呢?
⑴“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
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的憎恨的思想情绪。
⑵“叹了一口气”是鲁迅先生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带来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1.文中两个“清清楚楚”有什么表达作用?
2.文中对伯父的表情、动作描写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感?
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的印象之深;
他“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
这段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是的,鲁迅先生当时在国内外都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而黄包车夫一个受压迫受剥削、下层社会的人、在贫穷饥饿中挣扎的人。
鲁迅先生和黄包车夫这两个人的身份、地位这样的悬殊,但鲁迅先生给黄包车夫包扎伤口时,却是那样的精心,而且没有一点架子,特别是在那寒冷的环境里,鲁迅先生丝毫没有想到自己,却把温暖送给了别人,这足可见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下面我们再一起把这几个自然段集体朗读一下,体会一下伯父这种崇高的品质──同情劳动人民、憎恨黑暗社会。
学到这里,我不由想起鲁迅的两句诗(出示诗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课上到这儿我们每个人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敬与爱戴,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诵读第一自然段的“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体会作者失去这样一位伯父的无比悲痛之情。
(五)关心女佣。
1.默读课文第六部分内容。
2.说说:
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学生自由回答。
3.通过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劳动人民,平等待人;
还看出他那忘我的战斗精神。
4.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5.体会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既是对文章开头的照应,又是全文的中心句;
既是第五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
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教师小结:
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作为一个长者,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
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为人民说话,为劳苦大众呐喊而四处“碰壁”;
作为一个先生,他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同情劳动人民。
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⑴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⑵前后照应,篇末点明中心。
}这种写法同学们可在写作文时模仿借鉴。
四、作业设计
1.从自己抄写的语句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启发的仿写几句话。
2.抄写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和表情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