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2849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6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3测量密度 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docx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3测量密度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3测量密度练习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一、单选题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A. ①②③④⑥                    

B. ⑤①②③⑥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⑤①②④③⑥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2.要测金属块的密度需要以下步骤,其中排列顺序科学合理的是(  )

①把金属块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称质量.

②观察记录放入金属块后量筒液面的刻度值.

③观测砝码和游码值并记录.

④观测记录未放入金属块时量筒液面的刻度值.

⑤计算密度.

⑥调节天平.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②①③⑤⑥                  

C. ⑥①③④②⑤                  

D. ⑥⑤④③②①

3.以下各组器材中,不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  )

A. 刻度尺、细线、烧杯、水                                    

B. 天平和砝码、量筒、细线、水

C. 溢水杯、天平和砝码、烧杯、水、细线               

D. 刻度尺、天平和砝码

4.利用下列哪组器材不能区分如图所示的两杯没有标签的水和盐水(  )

A. 

                  

B. 

                  

C. 

                  

D. 

5.春去夏来,教室外的气温节节上升,同学们发现挂在实验室墙壁上的温度计内的液面慢慢升高,液面升高的原因是由于液体的哪个量变大了(  )

A. 体积                                     B. 质量                                     C. 比热                                     D. 密度

6.甲、乙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由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制成合金的密度是(   )

A. 

                        

B. 

                        

C. 

                        

D. 

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  )

A. 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

B. 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m2

C. 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D. 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我们常以密度为依据选取材料,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

A. 用镍铬合金做电炉丝                                           

B. 用塑料做开关的外壳

C. 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倒塌的房屋               

D. 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9.把250cm3的水和250cm3的酒精(ρ酒精=0.8g/cm3)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总体积为480cm3,则混合液体的密度约为( )

A. 0.90g/cm3                        

B. 0.94g/cm3                        

C. 0.98g/cm3                        

D. 1g/cm3

10.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A.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 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 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油的体积

D.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11.社会生活中密度用途很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冬季与夏季煤气的价格不同的原因之一是煤气在两季的密度不同

B. 农民常用一定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

C. 飞船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小,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制造

D. 鉴别物质,只需测出它的密度即可做出准确的判断

12.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产品,各项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强度是钢的十倍.它最适合用于制作(  )

A. 汽车的底盘                      B. 产品包装盒                         C. 打夯的重锤                      D. 航空器部件

13.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产品,各项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强度是钢的十倍.它最不适合用于制作( )

A. 缆绳                             B. 宇宙飞船                             C. 打夯的重锤                             D. 飞机部件

14.有一合金是由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金属质量各占一半进行混合后制成,则合金的密度为(  )

A. ρ1+ρ2                                 B. 

                                 C. 

                                 D. 

15.质量为2019kg的铝球,其体积为1m3时,(铝的密度为2.7g/cm3)则(  )

A. 一定是空心的            

B. 一定是实心的            

C. 可能是空心,也可能是实心的            

D. 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6.小航在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直到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接着小航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测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_cm3.然后小航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然后他将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________g.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17.为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同学找来不间材质的物体A和物体B若干个做实验.

(1)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该同学通过旋转右侧的平衡螺母使得天平平衡(如图甲所示).老师指出这样操作错误,这是因为________ .

(2)该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 g.

(3)经过一系列实验该同学得到了多组数据,很据数据分别画出了物体A和物体B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不同物质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正因为如此,物理学引入了“密度”概念,由图象丙知:

实验所选用物体A的密度为________ kg/m3.

 

18.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图中,利用 ________知识可以方便地估算游泳池中水的质量;用吸管吸饮料利用的是 ________的知识;修筑拦河大坝时要做成上窄下宽,主要是根据 ________的规律.(最后一格选填“固体压强”或“液体压强”)

19.测量大米密度时,小华发现米粒间有空隙,若把空隙的体积也算作大米的体积将使密度的测量结果偏________.于是,她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43g.又测出48g大米,放入瓶中,擦干溢出的水,再测这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总质量为________ g.由此可以算出这种大米的密度为________ kg/m3.

20.制造飞机经常要用铝作为材料,是因为铝的________小的特性;用橡胶做汽车轮胎,主要应用其________好的原因.

21.某同学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_ 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________ 克。

③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

b.先往量筒中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________ 厘米3。

④瓷片的密度ρ为________ 克/厘米3。

三、解答题

22.体积为30cm3的铜球的质量是89g,将它的中空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球的总质量是361g,求注入的液体密度的大小.(ρ铜=8.9×103kg/m3)

23.将一钢球放入盛有10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160mL处.又用天平称出该球质量为234g,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若为空心的,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那么钢球的总质量为多少?

(ρ煤油=0.8×103kg/m3ρ钢(铁)=7.9×103kg/m3)

四、实验探究题

24.小明在实验室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小明先把金属块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水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他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直接放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上,天平平衡时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和右盘砝码如图乙所示,计算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2)小明这种测量方法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小明接着又测定某液体密度.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总跟液体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图象可计算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25.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实验:

(1)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①如图甲,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L型管内水而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人酒精中,u型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________.

②比较乙、丙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有关。

(2)小明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铁块测量一块实一块,复合材料的密度。

他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

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调,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该复合材料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物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的下方悬挂了一个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的顺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是________cm3,则这种复合材料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3)圆圆同学在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流、电阻是否有关”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1、2和3、4导线分别接到电源两端。

①甲图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的关系,通过一段时间,________ (选填“a”或“b”)容器中电流产生的热量较多。

②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一段时间,________(选填“c”或“d”)容器中电流产生的热量多。

(4)某班同学到实验室做“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

已连接的部分电路如图所示,被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电阻约为10Ω。

实验室有如下器材:

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三只:

R1(5Ω  0.5A)、R2(10Ω 0.5A)、R3(500Ω 1A)。

①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________.

②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选填“R1”“R2”“R3”)

③连接实验电路后,合上开关时,同学发现灯泡较暗、两表的示数均较小.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现象不变,其电路故障原因可能是________。

④故障排除后开始实验,当变阻器滑片滑到实物图示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3.0V.接着应将滑片向________(填“左”或“右”)滑动.

⑤下表为某小组的实验记录分析表:

老师认为该小组数据处理过程有误,你认为正确测量结果P额=________W,

实验序号

电压表示数/V

电流表示数/A

功率/W

额定功率/W

1

3.0

0.36

1.08

P额=

=1.50

2

3.8

0.4

1.52

3

4.5

0.42

1.89

26.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铝块进行实验.

(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铝块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为________ g/cm3.

五、综合题

27.小月同学们想测量家中热水瓶中软木塞的密度,于是切下一块干软木,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软木块的质量m,示数如图甲所示;

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如图乙所示      

④读出水的体积V1;

⑤用细线系住软木块和铁块,将铁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丙,读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⑥将软木块和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如图丁所示,读出水、铁块和软木块的总体积V3.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

软木块的质量为     g,软木块的体积为

,软木块的密度为     kg/m3。

(2)小红同学发现在上述步骤中,有一个步骤是多余的,这个步骤是________(填序号).

(3)同学们经过评估交流后,发现干软木具有吸水性,则所测密度应_______(大于/小于)实际密度.

(4)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

(1)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

软木块的质量为________ g,软木块的体积为

,软木块的密度为________ kg/m3。

(2)小红同学发现在上述步骤中,有一个步骤是多余的,这个步骤是________ (填序号).

(3)同学们经过评估交流后,发现干软木具有吸水性,则所测密度应________ (大于/小于)实际密度.

(4)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C

14.【答案】D

15.【答案】A

二、填空题

16.【答案】零刻度线;右;30;63;1.1×103

17.【答案】在称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37.4;不同;1.2×103 

18.【答案】密度;大气压强;液体压强

19.【答案】小;151;1.2×103

20.【答案】密度;弹性

21.【答案】平衡螺母;32;14;2.29

三、解答题

22.【答案】解:

球壳(铜球所含铜)的体积V壳=

=

=10cm3,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心=V球﹣V壳=30cm3﹣10cm3=20cm3,

注入液体的质量m液=m总﹣m球=361g﹣89g=272g

因为空心部分注满液体,则V=V空心,

注入液体的密度ρ液=

=

=13.6g/cm3.

答:

注入的液体密度为13.6g/cm3.

23.【答案】已知:

V1=100mL=100cm3,V2=160mL=160cm3,m钢=234g,ρ钢=7.9×103kg/m3=7.9g/cm3,ρ煤油=0.8×103kg/m3=0.8g/cm3

求:

判断钢球是否空心,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时钢球的总质量m

解:

(1)根据ρ=

可得:

实心钢球的体积V钢=

=

≈29.6cm3,

该球的实际体积V=V2﹣V1=160cm3﹣100cm3=60cm3>29.6cm3,

所以该钢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V空=V球﹣V钢=60cm3﹣29.6cm3=30.4cm3,

空心部分注满煤油时的质量m煤油=ρ煤油V空=0.8g/cm3×30.4cm3=24.32g,

钢球的总质量m=m球+m煤油=234g+24.32g=258.32g.

答:

此钢球是空心的,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时钢球的总质量约为258.32g.

四、实验探究题

24.【答案】

(1)2.6×103

(2)偏大

(3)1×103

25.【答案】

(1)液体内部有压强;密度(或种类)

(2)左;16.4;20;0.82x103

(3)电阻;b;c

(4)

;R2;滑动变阻器同时接了下面两个接线柱;右;1.52

26.【答案】

(1)用手直接拿砝码

(2)2.7

五、综合题

27.【答案】

(1)12;300 

(2)④

(3)大 

(4)排沙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