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8091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63测量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某

同学使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为20mL,则实际液体的体积为(  )

A.大于20mLB.小于20mLC.等于20mLD.无法判断

2.如图是标有380mL小瓶装的农夫山泉,小滨想测量其实际装有的水量,则向实验室老师借用量筒最合适的是(  )

A.380mL的量筒B.500mL的量筒

C.1000mL的量筒D.250mL的量筒

3.往量筒里加入一定量的液体,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时为12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时为3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小于9mLB.大于9mLC.等于9mLD.无法判断

4.在实验技能测试时,实验桌上有两个烧杯分别装有盐水和纯水。

其标签已模糊不清,现有天平、量筒、烧杯、刻度尺、小木块,不能把他们区分开的器材组合是(  )

A.量筒、烧杯、刻度尺

B.烧杯小木块刻度尺

C.天平、烧杯、刻度尺

D.天平、量筒、烧杯

5.在用量筒和细线测量一块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往量筒里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俯视量筒读数为V1,再放入小石块,然后蹲下身去仰视读数为V2,则小刚测量的小石块的实际体积为(  )

A.等于V2﹣V1B.小于V2﹣V1C.大于V2﹣V1D.无法判断

6.为了测出金属块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

②用细线系住金属块,轻轻放入空量筒中

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④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记下水的体积

⑤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水的体积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①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③⑥

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示数是17.4g

C.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40cm3

D.利用图中信息,可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1.72×103kg/m3

8.用量筒取24g的水应选的量筒是(  )

A.量程20ml分度值1ml

B.量程25ml分度值1ml

C.量程100ml分度值5ml

D.量程50ml分度值2ml

9.如图所示,在“测量花岗石密度”的实验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花岗石

B.称量花岗石质量的过程中,若天平横梁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

C.花岗石的质量是25g

D.花岗石的密度是2.8×103kg/m3

10.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植物油的密度,下列四个步骤中不需要做的是(  )

A.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B.将植物油倒入烧杯中并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油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的烧杯质量m3

11.小梦和同学去高邮神居山春游,在山上捡到了几块石头。

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的密度(经查密度表可知,该石头的密度为2.50g/cm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姓名

小梦

小满

小明

小扬

小石块的密度

2.45g/cm3

2.52g/cm3

2.56g/cm3

2.60g/cm3

A.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B.只有小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C.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D.四位同学的实验都是失败的,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

12.下列关于量筒读数时的视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3.为了测量某石块的密度,某学校物理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一只小玻璃杯、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做了如下实验:

(1)在量筒内倒入60cm3的水;

(2)将小玻璃杯开口向上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甲所示),此时水面与84cm3刻线相平;

(3)将石块放入小玻璃杯中,让小玻璃杯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乙所示),此时水面与100cm3刻线相平;

(4)取出小玻璃杯,将石块沉没在量筒内的水中(如图丙所示),此时水面与64cm3刻线相平。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石块的体积是  cm3;石块的密度是  kg/m3。

14.在跳远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尺测量比赛成绩时,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我们在使用量筒时,若读数时出现俯视的情况,那么读数会  (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15.小明测量土豆块的密度,他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土豆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土豆块的质量为  g.他用量筒测量土豆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这块土豆的密度为  g/cm3。

16.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一个玻璃杯的玻璃密度:

(1)向量筒中注入50cm3的水;

(2)让玻璃杯口朝上浮在水面上,水面上升到80ccm3刻度线处,如图甲;(3)让玻璃杯沉没,水面下降到62cm3刻度线处,如图乙经计算得到:

玻璃杯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  cm3,玻璃杯的质量m=  g,玻璃的体积V=  cm3,玻璃的密度ρ=  kg/m3。

17.如图所示,将一个镶嵌玉石的铜制工艺品,浸没在装有40mL水的量简中,工艺品的体积为  cm3.用实验室中的  测出其质量为141g,标签注明其所含铜的质量为89g,由此可以推算玉石的密度为  g/cm3(铜的密度为8.9g/cm3)。

18.小明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牛奶的密度,操作步骤如下:

①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右)调节。

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空烧杯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③将待测牛奶倒入烧杯中,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  g。

④把待测牛奶倒入量筒,测出牛奶的体积,如图丁所示,则待测牛奶的体积为  cm3。

⑤待测牛奶的密度为  kg/m3,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如图是科学课本中的橡皮泥的沉与浮图示,在图示器材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量筒,请你借鉴图示的实验方法,设计一个测橡皮泥密度的实验,要求:

(1)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并用字母符号表示有关的物理量。

(2)写出橡皮泥的密度表达式。

20.某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

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空瓶的质量m1、小瓶装满水的质量m2和小瓶装满酱油的质量m3的过程及结果如图甲所示。

试计算:

(1)小空瓶受到的重力。

(g=10N/kg)

(2)实验中测得的质量m3如图乙中砝码和游码所示。

请根据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

21.小华家有一个实心金属球,为确定其材料,她决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测出金属球的密度。

由于身边没有测量质量的工具,于是她找来了圆柱形大容器、刻度尺和一个塑料小碗,设计了一个测金属球密度的实验。

(1)请你帮助她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步骤。

(2)写出金属球的密度表达式(用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某同学使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为20mL,则实际液体的体积为(  )

A.大于20mLB.小于20mLC.等于20mLD.无法判断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

若俯视量筒内液体读数为20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20mL。

故选:

B。

2.如图是标有380mL小瓶装的农夫山泉,小滨想测量其实际装有的水量,则向实验室老师借用量筒最合适的是(  )

A.380mL的量筒B.500mL的量筒

C.1000mL的量筒D.250mL的量筒

【分析】量筒的选择应根据所取液体的体积确定,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能引起较大误差。

【解答】解:

已知水的体积在380mL左右,

A、如果选择刚好是380mL的量筒,水可能会洒落。

故A不合适;

B、如果选择500mL的量筒,能够测量380mL水的体积,并且准确程度较高。

故B合适;

C、如果选择1000mL的量筒,虽然能够测量380mL水的体积,但准确程度低一些,测量误差较大。

故C不合适;

D、如果选择250mL的量筒,水的体积需两次测量,造成较大误差。

故D不合适。

故选:

B。

3.往量筒里加入一定量的液体,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时为12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时为3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小于9mLB.大于9mLC.等于9mLD.无法判断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水平放置,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最低处水平。

若仰视读数,则读数比真实值偏小;若俯视读数,则读数比真实值偏大。

根据量筒的读数与真实值的关系来判断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解: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时为12mL是正确的读数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时为3mL,而俯视读数偏大,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小,即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小于3mL,故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大于9mL的。

故选:

B。

4.在实验技能测试时,实验桌上有两个烧杯分别装有盐水和纯水。

其标签已模糊不清,现有天平、量筒、烧杯、刻度尺、小木块,不能把他们区分开的器材组合是(  )

A.量筒、烧杯、刻度尺

B.烧杯小木块刻度尺

C.天平、烧杯、刻度尺

D.天平、量筒、烧杯

【分析】盐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密度大。

(1)利用常规比较法:

分别测量、计算出水和盐水的密度,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测量液体的密度,首先要确定实验原理:

ρ=

,根据原理来选取主要的实验器材:

测量质量需要天平、测量体积需要量筒;然后再组织实验步骤。

(2)在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时,往往需要借助于等体积的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质量相等时,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的反比。

器材:

烧杯、天平、刻度尺。

(3)在没有天平,液体质量无法直接测量时,利用浮力知识进行比较:

不用天平测量液体质量,利用浮力知识间接比较出哪种液体的密度大。

【解答】解:

A、只用量筒、烧杯、刻度尺无法对两种液体进行区分。

故A符合题意;

B、选取器材:

烧杯、小木块、刻度尺进行实验:

将小木块分别放在盛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中,小木块会漂浮在两种液体的液面上,小木块所受到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小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露出液面高的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液体的密度就大,是盐水。

故B不符合题意;

C、选取天平、烧杯、刻度尺进行实验:

将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中;将适量的水和盐水分别倒入两只烧杯中直到天平重新平衡;用刻度尺量分别量出烧杯内液体的高度,高度大的体积大。

结论分析:

体积小的液体密度大,密度大的液体是盐水。

故C不符合题意;

D、选取天平、量筒、烧杯进行实验: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某种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该液体的总质量m2;算出液体的质量m;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利用密度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

用此方法再计算出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结论分析:

哪一个的密度更大就是盐水。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5.在用量筒和细线测量一块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往量筒里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俯视量筒读数为V1,再放入小石块,然后蹲下身去仰视读数为V2,则小刚测量的小石块的实际体积为(  )

A.等于V2﹣V1B.小于V2﹣V1C.大于V2﹣V1D.无法判断

【分析】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和仰视和俯视产生偏差的具体情况进行解题,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低。

【解答】解: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如果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即V1偏大;若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即V2,小刚测出小石块的体积V=V2﹣V1,所以测出比其实际体积偏小。

故选:

C。

6.为了测出金属块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

②用细线系住金属块,轻轻放入空量筒中

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④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记下水的体积

⑤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水的体积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①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③⑥

【分析】

(1)根据测密度的原理,我们要测出金属块的密度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是:

①金属块的质量;②金属块的体积。

(2)金属块的体积从题目中来看是用排水法进行测量,金属块的质量直接可以用天平进行测量。

【解答】解:

(1)根据测密度的原理,我们要测出金属块的密度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是:

①金属块的质量;②金属块的体积。

(2)金属块的体积从题目中来看是用排水法进行测量,金属块的质量直接可以用天平进行测量;

A、④这两个步骤,金属块拿出是会带走一部分水,产生较大的误差;故A不合理;

B、该方案没有测的金属块质量,故B不合理;

C、①步骤测出了金属块的质量,③⑤利用排除法测出了金属块的体积,且该方案都没有明显的误差,故C合理;

D、②③两个步骤无法测出金属块的体积,故D不合理。

故选:

C。

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示数是17.4g

C.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40cm3

D.利用图中信息,可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1.72×103kg/m3

【分析】

(1)调节天平平衡时,平衡螺母的移动方向与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

(2)天平的读数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石块的体积等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水的体积;

(4)根据ρ=

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解答】解:

A、由图甲知,指针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横梁平衡,故A错误;

B、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石块的质量m=10g+5g+2.2g=17.2g,故B错误,

C、由图丙知,水的体积为30mL,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40mL,

则石块的体积V=40mL﹣30mL=10mL=10cm3,故C错误;

D、石块的密度ρ=

=1.72g/cm3=1.72×103kg/m3,故D正确。

故选:

D。

8.用量筒取24g的水应选的量筒是(  )

A.量程20ml分度值1ml

B.量程25ml分度值1ml

C.量程100ml分度值5ml

D.量程50ml分度值2ml

【分析】知道水的质量和密度,利用密度公式ρ=

求出水的体积,再选择哪个选项正确。

【解答】解:

由ρ=

得,24g水的体积:

V=

=24cm3=24ml,

为了减小误差,应尽量一次量取(即量筒的量程应大于24ml),且量筒的分度值越小越精确,

所以,可选用“量程25ml分度值1ml”的量筒,B符合题意。

故选:

B。

9.如图所示,在“测量花岗石密度”的实验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花岗石

B.称量花岗石质量的过程中,若天平横梁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

C.花岗石的质量是25g

D.花岗石的密度是2.8×103kg/m3

【分析】

(1)对于天平来说,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左物右码;

(2)对天平不平衡时的处理,在调节过程中要依靠调平衡螺母,在称量过程中则要靠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当然,我们还要根据具体偏转的方向来确定;

(3)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

(4)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而测量液体质量时,液体的质量等于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与烧杯质量之差。

要掌握物体的密度计算公式ρ=

【解答】解:

A、称量时,应该是“左物右码”,且加减砝码用镊子,则左盘应放花岗石,右盘应放砝码,故A错误;

B、在称量过程中,要靠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B错误;

C、由图知,砝码的总质量为25g,游码在3g处,所以花岗石的质量为25g+3g=28g,故C错误;

D、由图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花岗石的体积为30ml﹣20ml=10ml=10cm3;

则花岗石的密度为:

ρ=

=2.8g/cm3=2.8×103kg/m3,故D正确。

故选:

D。

10.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植物油的密度,下列四个步骤中不需要做的是(  )

A.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B.将植物油倒入烧杯中并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油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的烧杯质量m3

【分析】在用天平与量筒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最容易产生误差的环节就是液体在从一个容器向另一个容器倾倒时,会有一部分沾在容器壁上,从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因此,从这一角度分析,在测量过程中,可以不必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而是通过求质量差的方法使被测部分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相对应,从而减小误差。

【解答】解:

经分析知,测量植物油密度的步骤为:

①将植物油倒入烧杯中并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2;

②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油的体积V;

③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的烧杯质量m3;

④计算出植物油的密度ρ。

没有必要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所以必须要做的是BCD,不需要做的是A。

故选:

A。

11.小梦和同学去高邮神居山春游,在山上捡到了几块石头。

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的密度(经查密度表可知,该石头的密度为2.50g/cm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姓名

小梦

小满

小明

小扬

小石块的密度

2.45g/cm3

2.52g/cm3

2.56g/cm3

2.60g/cm3

A.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B.只有小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C.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D.四位同学的实验都是失败的,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

【分析】在实验测量过程中,由于实验数据和实验者的原因,都会造成读数上的误差。

【解答】解:

在实验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的。

几个组数据的不同,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的原因。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

A。

12.下列关于量筒读数时的视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在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俯视或仰视都会读不准确。

【解答】解:

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故选:

C。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3.为了测量某石块的密度,某学校物理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一只小玻璃杯、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做了如下实验:

(1)在量筒内倒入60cm3的水;

(2)将小玻璃杯开口向上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甲所示),此时水面与84cm3刻线相平;

(3)将石块放入小玻璃杯中,让小玻璃杯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乙所示),此时水面与100cm3刻线相平;

(4)取出小玻璃杯,将石块沉没在量筒内的水中(如图丙所示),此时水面与64cm3刻线相平。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石块的体积是 4×10﹣6 cm3;石块的密度是 4×103 kg/m3。

【分析】①不知道小玻璃杯的密度和体积,无法直接用密度变形公式来进行求解;所以要从玻璃杯漂浮在水面上这个漂浮条件入手分析。

从实验的前两个步骤可以得到玻璃杯排开水的体积,即可求出玻璃杯所受浮力的大小;而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和自身重力相等,由此间接的求出玻璃杯的质量。

②石块的密度用公式ρ=

来计算,因此必须得到石块的质量和体积;

由于石块放入小玻璃杯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石块的质量等于图中甲到乙所排开的水的质量,石块的体积等于丙图水面指示的体积数值减去量筒中原有的60cm3的水的体积。

【解答】解:

①小玻璃杯排开水的体积为:

V排玻=84cm3﹣60cm3=24cm3;

由于小玻璃杯漂浮在水面上,由漂浮条件知:

G玻=F浮玻

即:

m玻g=ρ水gV排玻,

m玻=ρ水V排玻=1g/cm3×24cm3=24g=0.024kg;

②石块的质量m=ρ水(V乙﹣V甲)=1.0×103kg/m3×(100×10﹣6m3﹣84×10﹣6m3)=0.016kg;

石块的体积V=V丙﹣60cm3=64cm3﹣60cm3=4cm3=4×10﹣6m3;

石块的密度ρ=

=4×103kg/m3;

故答案为:

4×10﹣6;4×103。

14.在跳远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尺测量比赛成绩时,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偏小 ;我们在使用量筒时,若读数时出现俯视的情况,那么读数会 偏大 (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分析】①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参照物,皮卷尺被拉伸后,自身长度变长,物体的测量值变小;

②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时要平视,如果俯视、仰视都会使读数不正确。

【解答】解:

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

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量筒平放,视线与液体的凹面的最低处或凸面最高处保持水平,也就是平视。

如果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

故答案为:

偏小;偏大。

15.小明测量土豆块的密度,他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土豆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土豆块的质量为 22.8 g.他用量筒测量土豆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这块土豆的密度为 1.14 g/cm3。

【分析】

(1)弄清楚标尺的分度值,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2)土豆的体积等于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根据ρ=

求出密度。

【解答】解:

(1)图甲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土豆的质量m=20g+2.8g=22.8g;

(2)图乙中水的体积为20cm3,水和土豆的总体积40cm3,土豆的体积V=40cm3﹣20cm3=20cm3;

土豆的密度ρ=

=1.14g/cm3。

故答案为:

22.8;1.14。

16.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一个玻璃杯的玻璃密度:

(1)向量筒中注入50cm3的水;

(2)让玻璃杯口朝上浮在水面上,水面上升到80ccm3刻度线处,如图甲;(3)让玻璃杯沉没,水面下降到62cm3刻度线处,如图乙经计算得到:

玻璃杯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 30 cm3,玻璃杯的质量m= 30 g,玻璃的体积V= 12 cm3,玻璃的密度ρ= 2.5×103 kg/m3。

【分析】利用前两次的示数差可求出小瓶漂浮时的排水体积,小瓶的质量就等于它漂浮时的排开水的质量;

利用第1次和第3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