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26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2306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26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26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26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26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26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26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26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26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26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26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26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26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26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26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26文档格式.docx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26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26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26文档格式.docx

所以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必须从“小”开始抓起,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受益终生,成为新世纪的“绅士”和“淑女。

在我们日新月异的中国,正掀起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场根本性的、结构性的教育革命,是一场面向课程、面向课堂、面向整个教师群体的洗礼。

”(日本佐腾学)这场革命,让中国的经济腾飞的同时,教育也迅速腾飞。

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政策意见。

从相关文字中,我们看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倍受关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

“对少先队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管理规程》中提出“小学的培养目标是:

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集体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

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自我管理、分辩是非的能力。

(二)研究基础

吉安镇连接永川区与泸州市,是重庆市与四川省的交界镇,吉安小学位于吉安镇场镇,是一所较偏远的农村小学。

现有23个班,学生1200多人,教师56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为了改善生活,忙于耕种或外出务工,而无暇照顾自己的子女,疏于对孩子行为的指导,有的是夫妻一方外出,有的是夫妻双双外出,留下了一大批由祖辈、亲戚、朋友照管的“留守孩子”,每班约有80%以上的留守孩子,这些孩子在生活和学习等问题也就渐显突出:

他(她)们的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

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

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现;

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

缺乏家庭管教,自私、挑吃拣穿、不爱劳动、自理能力差等不良问题成为一大社会现实问题。

我校立足农村实际,满足农村小学生的需求,亮出真诚心,为他(她)们的父母分忧、解难,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从2004年秋期起,开始在五、六年级学生中尝试学生寄宿制教育,迈开探索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的第一步,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已取得可喜成绩: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初步形成,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寄宿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和活动方式

得到进一步提高,培养造就了一支团结务实、勇于实践、敢于开拓创新的寄宿制管理、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实验研究环境。

从2009年秋期起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取消了学生寄宿制教育后,将课题转向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

(三)理论依据

1.系统论理论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贝塔朗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等级观点,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

该课题正是把学校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有机整体,校内的各科室各年级组别就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此课题通过对学校内部的实情分析,对学生现状行为能力的教育,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策略,并形成相应的系统的评价体系。

2.校本管理理论

校本管理是西方20世纪80年代学校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它强调教育主管部门应将其权力逐渐下放给

学校,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主决策的空间,使学校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具体的情况来决定资源的分配、学校财政的预算、课程的设置、教科书的选择、学校人事决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从而达到变革学校已有的管理体系,优化学校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校本管理强调学校管理的人性假设、管理的原则、管理的策略、管理的机制都应该发生转变。

此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校为本的管理和研究,充分尊重师生的自主发现与发展,从而达成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3.以人为本理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性、发展性的教育,即促进人的素质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社会现代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素质教育总的要求:

让学生做到: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劳动,使学生具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在变化的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高度适应能力,具有创造意识,并能不断获得新知,而且有能力克服自身的局限。

此课题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

在研究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培养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各国教育学家、学者对“习惯养成教育”重要性的阐述

美国哲学家培根谈道:

“习惯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觉得: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

“教育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习惯。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这些理念和观点,都是引导我们进行研究的有意义的有力支撑依据。

二、课题界定

(一)农村小学生

课题中“农村小学生”是指居住在农村,读书在农村的小学生。

在这里主要指的是永川区吉安镇吉安小学校的所有学生。

(二)良好行为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

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

人的行为有四个层次,按从低到高分别为被动性行为、自发性行为、自觉性行为和自动行为。

所谓的习惯就是指第四层次的自动行为。

自动行为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自然的、稳定的、持久的行为。

“良好行为习惯”是指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符合各类生活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就是指符合小学生行为规范的稳定的行为,在我们的课题里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两方面。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整个涵义,不仅包括培养小学生好的行为倾向,同时也包括矫正小学生不好的行为倾向,从而真正形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基本条件。

(三)策略

“策略”从名词意义上讲指为实现一定的战略任务,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具体到本课题中,则是指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灵活而正确的、实践研究活动的措施、手段和方法。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营造育人氛围。

通过课题研究,在全校营造良好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氛围,完善学校管理学生的制度建设,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风校貌。

2.矫正不良习惯。

通过对照《小学生行为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形式,探索多种途径,发挥教育的合力来矫正学生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3.完善机制策略。

通过对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提高教师们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丰富教育学生的手段和方法,总结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评价机制和有效策略。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1.如何促使学校良好文明氛围的形成。

一方面学校加大对特色学校建设的投入,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遵规守纪的教育,重点抓好班规、班纪、校规、校纪,让学生在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成长。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等内容。

3.如何制定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和措施。

根据我校学生的现状,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和措施。

4.如何总结出一系列培养学生的策略。

在研究中不断总结反思,摸索出一系列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灵活而正确的、实践研究活动的措施、手段和方法。

四、研究方法及手段:

(一)观察法

观察学生在生活、学习方面形成的习惯情况。

(二)调查法

通过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在研究前、中、后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情况。

(三)行动研究法

采取多种丰富的实践活动形式,培养或矫正学生的习惯,并分析研究活动的效果。

(四)个案研究法

选取不同层次的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进行跟踪分析研究。

(五)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获取的研究资料、取得的效果进行经验总结,提示出一定的规律,使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04月——2011年7月)

1.调查分析,摸清情况。

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就设计了关于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调查问卷,把我校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通过采用教师观察、师生访谈、学生观察日记等形式摸清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良好的习惯以及学生对这些现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统计,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了解学校在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在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将针对学生们的情况作连续的追踪调查,为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2.明确目标,分工合作。

根据本课题目标和不同年段学生年龄特点,参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立课题组成员分工。

本课题实行责任负责制,总负责人谢冰校长统领课题工作,协调课题各组人员工作,课题实施方案和结题报告由谢相萍老师负责。

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和学习习惯培养分年段落实,行为习惯负责人由德育主任李丽娜和各班班主任老师负责落实,学生学习习的培养低段由赵华平、中段由张淑梅、高段由刘波这三位教师具体负责。

将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活动贯穿于平日的教学活动中,一二年级侧重开展有关书写习惯的培养、三四年级侧重开展有关预习习惯的培养、五、六年级侧重开展有关作业习惯的培养。

(二)实施研究阶段(2011年09月——2012年7月)

1.课题各组制定研究实施计划,并分阶段研究。

分别制定出“低、中、高年段“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

其具体思路:

根据各年段的年龄特点,初步划分出不同年段所应该达到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要求,然后开展具体的研究活动,探索影响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一些主要因素以及养成这些习惯的具体途径、方法,收集学生个案,教育活动案例。

2.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收集过程性资料。

随时注意收集研究活动中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方面所发生变化的事例(其中包括对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的事例),研究人员随时撰写能说明问题的学生个案,并对自己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进行整理,撰写教育活动的案例,更进一步说明这些教育活动的成效,以便整理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生习惯养成的范例。

(三)成果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3年6月)

1.资料分析。

主要是对课题中整理出教育活动案例以及学生个案,分析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分析各种教育活动开展的成效。

2.低、中、高段学生形成一定的良好习惯行为。

3.总结课题成果。

六、研究的对象

吉安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

七、课题实施的策略

两年来,我校全体实验教师紧紧围绕“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实施方案展开了研究与实验,积极探索了我校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是开展好学生养成教育活动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

“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

”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围绕养成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完成了绿化校园、特色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校大门改造、三所村小厕所拆建、白果小学食堂修建等工程;

整治三所村小教学楼楼顶小青瓦,维修村小校舍;

添置部份课桌凳、更换部份门窗;

建立计算机室及多媒体室。

让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行为上养成终生受用的良好习惯,从而立体推动学校建设,把我校努力打造成为校园环境整洁、学习氛围浓厚、管理制度完善、师生充满活力且处处和谐发展的富有鲜明特色的养成教育示范学校。

(二)创造“教育科研日常化,日常工作科研化”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一体化的学校工作格局。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在实验研究中,校长谢冰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同时也是课题负责人。

在课题组

的论证下,提出了“教育科研日常化,日常工作科研化”的构想,创造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有机结合的一体化学校工作格局,把习惯养成教育的点点滴滴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事事处处,方方面面。

1.把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纳入学校常规工作的重点。

强化措施,深化管理,反复训练,在细化管理中深化养成教育,在养成教育中强化细化管理,做到每月一重点,每周一小结,形成人人争当“文明之星”,人人“抓养成”的浓厚氛围。

(1)强化意识:

以每周一次的全体师生集会和班会课为阵地,宣传学校对礼仪、纪律、上下楼秩序等管理的办法和措施,以增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值周教师对学校管理的参与作用。

(2)抓好班会课:

班会课是班级进行宣传和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行政对班级班会课进行检查和督促。

班主任合理利用班会课,把学校养成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年段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在校学习打好基础。

(3)建立包管责任制: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具体落实者,班级纪律、秩序由班主任负责,学生礼仪、个人卫生由礼仪监督岗负责,落实好养成教育小组负责人,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从而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督促。

(4)设立师生监督岗:

为确保学校集合集会纪律和午自习纪律、学生礼仪、个人卫生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得到解

决,学校成立师生监督岗。

教师监督岗由值周教师担任,值周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管理好相应的楼层,并解决突发事件。

少先队纪检部干部负责每天对纪律进行不少于两次的检查和督促,并及时向值周教师反应情况,以达到师生齐抓共管,确保学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加大检查力度:

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一天一公布,一周一总结,每月在班级养成教育评比栏中,进行班级月评,表彰表现优异的班级和学生。

集合集会时,值周教师对纪律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巡查,少先队纪检部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巡查,并把检查情况记录详细,集会结束由行政值周或大会组织者公布纪律检查情况,表现优秀的班级全校表扬,表现较差的班级全校批评。

中午自习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每周二中午对午自习纪律进行定期检查,且每周对午自习纪律进行2-3次的不定期抽查,每周四中午对学生的个人卫生进行检查,结果当天公布。

(6)落实考核:

每天的养成教育检查纳入班级常规管理,并在纪律整顿的第一学月进行一次总结,根据班级的检查评比情况评出一二三等奖和班级的“养成教育文明星”在全校进行表彰。

2.以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让课题工作日常化。

我校立足于为了提高学校教师的课题研究素养,根据对不同年段学生的要求,开展了养成教育实践探索教研活动,以推门听课和通知听课为主要形式,有效提升了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和

能力,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在低段开展了有关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教研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结合课题并举行了“我是小小书法家”的比赛活动;

在中段开展了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教研活动,总结出了有效的预习模式;

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检查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评出了“我是预习小能手”。

在高段开展了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教研活动,针对学生常见的现象:

审题不仔细,计算错误,思维不严谨,知识遗忘,书写不规范,笔误等问题,实施了系列有效减少过失性失分的策略:

考前准备工作,考试信心的培养,全局观的培养,专注力的培养,查验习惯的培养。

为了让学生的习惯得以强化,举行高段学生的家长进课堂开放周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学生的作业习惯进行督促。

(三)健全制度,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

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

我校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在楼道,走廊、操场边等各个角落,张贴出了有关学生行为规范的激励性条文,在教室内,根据不同年段的要求,贴出了有关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儿歌和一些

温馨提示。

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吉安小学学生一日常规》、《红领巾礼仪监督岗制度》、《优秀学生系列评比制度》、《先进班集体评比标准》、《优秀红旗中队评选制度》、《学生养成教育评比细则》、《学生书写评比标准》、《学生良好作业评价标准》等,把这系列要求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准则,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学生是行为活动的个体,我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实现自我教育,但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必要的监督手段能有利地保障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唤起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为此,我们还成立了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相关监督机构——“值周教师监督岗”、“礼仪岗”、“班级文明监督岗”、“纪律检查组”、“卫生监督岗”和“学习辅导小组”。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活动实践,培养良好行为品质。

活动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1.开展了定点式和走班式课程辅助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每周三开展了走班式课程辅助活动,开设了舞蹈组、合唱组、鼓乐组、田径组、绘画组、书法组、英语组、科技小实验组、科技模型小组、电脑制作与创新实践组、阅读养成组、礼仪培训等活动小组,对辅导采取自愿报名和学校统筹相结合,让每位教师都参与辅导,让每位学生都参加活动,充分体现了人人参与、自主开放的原则。

在活动中,强化活动课堂的质量,对教师到岗否及时,上课内容是否有实效等进行了检查,提高辅导质量,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周二下午是阅读辅导课,进行了师生共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读后交流,看课外书,收集好词佳句,朗读诗歌等活动,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发掘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2.结合年段学生特点,开展课题实践活动。

低段进行了“我是小小书法家”写字比赛和查字典比赛,中段进行了“我是预习小能手”比赛和讲故事比赛活动,高段开展了“让家长进课堂”活动,诗歌朗诵比赛等,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开展了“爱绿、护绿,学生认养小树活动”,开展了吉安小学第二届科技节系列活动,进行了科幻画比赛、“美丽的校园”建筑模型和“风影”创意赛车竞速比赛等活动,开展了“我来帮助你,走进贫困学生家庭”活动,本年度我校的陈波、杨勃宇、牟贵玲、谭好明参加区教委组织的科技比赛中分获三等奖,周谟

星参加科幻画比赛获三等奖,参加了区教委举办的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集体三等奖。

3.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能力。

利用节日为契机,结合我校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是我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良好方式。

如每年三•八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让母亲开心;

五•一节学生回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六•一节开展以“习惯护航,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六一”的文艺汇演;

九•十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

十•一国庆节向祖国母亲道一声祝福;

元旦节向

(4)思品课教学:

结合思品教材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在坚持对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观点的同时,强化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做到知行统一。

(5)校园文化:

学校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6)活动育人:

学校根据总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实践、自主体验中得以全方面培养、矫正。

(7)学校管理:

学校加大方方面面的管理力度,做到管理育人。

2.协调家庭教育。

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校迅通的方式与家长沟通与联系,让家长们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并让家长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工作。

3.重视社会教育。

加强与校外教育机构的联系,聘请了吉安派出所宾所长担任我校法制副校长,有针对性的开展了法制教育讲座,加强法制、网络文明等相关教育,拓宽教育的途径。

利用校外资源,主动联系社会力量,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全面发展。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民进永川区委、永川传媒集团、永川区

经过实验研究后,我校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方法的欠缺,我们的研究成果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还有差距,加之学校舍场地设施不足,大班额现象未改善,中心校学生人数多,班额大(所有班均超60余人,其中达80人的有3个班,70余人的5个班)。

在学生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多,农村学校的家庭教育显薄弱。

因些,课题研究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

针对上述不足,在今后的实施中特提出如下对策思考:

1.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

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时,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发现自我,了解他人,在参与中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并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创造的潜能,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