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101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

《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卡熊的哲学常识.docx

卡熊的哲学常识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知识集

..

高中政治《中学常识》唯物论

1、世界本原是物质的(理解)

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总之,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物质和意识关系(理解)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

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脑这一物质器官特有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二: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事物的发展。

3、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理解)

(1)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和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总之,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其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4、对同一事物有不同反映的根源(理解)

产生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主观原因:

(l)立场不同。

(2)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

(3)知识构成不同。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理解)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即那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对这个题的不同回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6.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方法论)(运用)

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着不同的反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l)要重视和调动人的精神能量。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物质文明是基础,但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

8、一切从实际出发(方法论)(运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为什么必须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1)从具体工作来看,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2)从党的工作大局来看,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3)这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9、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方法论)(运用)

1)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前进的道路。

2)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井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对这一阶段基本国情的分析也是党的基本路线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和理论的根据。

3)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10、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方法论)(运用)?

<

第一,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第二,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

第三,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精神。

第四,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11、规律的客观性(理解)

一: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2)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中的本质联系。

(3)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二:

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是客观的,还指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蔑视规律,违背规律,不仅办不好事情,而且必然失败。

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

12、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运用)(方法论)

一: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这就是说: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规律办事。

二:

要坚持实事求是因为*1)实事求是不仅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而且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2)在实事求是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三: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1)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解放思想。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2)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要按规律办事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四:

在新世纪新形势下,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

13、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表现(理解)

主观能动性Y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是指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观能动性包括三个方面:

(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认识世界的活动——“想”。

(2)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做”。

(3)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精神状态——决心、意志、干劲等。

14、将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首先:

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呢?

1)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

2)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

3)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决心、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第二:

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条件出发,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第三: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一定因素制约:

(1)客观因素——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2)客观条件3)。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因此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辩证法

第一:

联系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理解)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

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

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总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理解)

··在两种现象中,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才叫因果联系。

因果联系的特点有两个:

一是因果联系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

二是因果联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原因和结果的区别:

一是含义不同。

二是时间顺序不同。

三是地位作用不同。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

首先,二者互相依存,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其次,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

·认识和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首先,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其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局部的联系(理解)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

(1)区别:

首先,含义不同。

二者不能混淆。

其次,地位和功能不同。

一般来讲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

功能不同有三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第二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第三种情形与第二种正相反。

(2)联系:

一是二者不可分割,互相依赖,各以对方存在为前提。

二是二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

部分也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

·.学习整体和部分关系、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l)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第二部分:

发展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理解)

.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l)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理解)

哲学上讲的静止指的是两种情形:

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间内基本不变。

但是任何静止状态都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绝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l)区别: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联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理解)

(l)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2)人类社会也是变化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

总之,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

4、、发展的实质(理解)

把握发展概念要着重注意两点:

*一:

要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发展这种运动和变化,是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

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判别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5、、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理解)(方法论)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

处的阶段和地位。

3.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第三:

矛盾

1、对立统一

矛盾的含义: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1)“对立”的基本含义:

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2)“统一”的基本含义: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理解)bb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时时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3、如何坚持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行动(理解)(方法论)

(l)敢于揭露矛盾。

(2)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3)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要做到:

(l)首先对自己要一分为二。

(2)要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近年来,我们党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

4、矛盾的特殊性(理解)

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l)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3)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解)(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这一科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为什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方法的危害:

势必造成“教条主义”、“一刀切”“一风吹”。

我们应做到: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理解)

一: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l)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2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通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二:

学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有什么指导意义

(1)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7、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理解)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

(l)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掌握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有什么意义呢?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l)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

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l)两者相互排斥。

(2)两者又相互依赖。

①两者相互依存。

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学习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对于我们分析问题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运用)(方法论)

我们懂得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我们说的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我们所说的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矛盾的主要方面。

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我们应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四:

发展的状态,原因,趋势

1、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发展的原因)(理解)

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所谓外因即外部矛盾,。

2)内因、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l)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也就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性质和方向。

(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外因必须通过因内才能起作用,决不可能撇开内因而单独地起作用。

小结: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运用)(方法论)

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

(l)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

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l)深化改革,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扩大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是自力更生的必要途径。

3、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状态)(理解)

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

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l)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①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②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引起的质变。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4、坚持量变与质变的观点(运用)(方法论)

一:

对于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

(l)要坚持适度原则。

(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3)要重视量的积累。

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1)新事物必定要战胜旧事物。

第一,因为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的成长壮大。

第二,因为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因为,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吸取和发扬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根本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因而,它比旧事物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第三,在社会领域里,还因为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所以,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2)新事物的成长壮大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第一,新事物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第二,旧事物决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壮大。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

总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6、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运用)(方法论)

1)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2)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7、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理解)

二者的分歧表现在:

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矛盾。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一点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3)我们要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形势。

(4)把唯物辩证法同实践、同调查研究密切结合,加以灵活运用。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认识论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

·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

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

M·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2)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3)从认识的作用看,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ª·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懂得了这个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

第一,不要满足于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要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第二,要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

2、现象和本质的区别(理解)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的个别的东西,是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东西,是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真理(理解)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尤其是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②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就形成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4、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理解)

条件:

(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这是关键性条件。

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5、认识要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变化(理解)

·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一个认识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l)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2)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认识:

(1)认识要不断深化。

从客观事物来说,整个世界的层次是无限的。

(2)认识要不断扩展。

从客观事物来说,整个世界在广度上是无限的。

(3)认识要不断地向前推移。

事物是永恒地运动变化发展的。

总之,人的认识必须无限地深化发展,这样才能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8、分析和综合的意义(理解)

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综合就是在思维中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

·1.分析与综合的结合是由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的。

要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既要对事物的各个要素,各个部分,各种关系,进行分析。

又要在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上进行综合。

·2、分析和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

只有对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认识事物。

只有对事物各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认识整个客观对象。

分析是为了综合,不综合,分析也失去了意义;

7、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识记)

·合理想象就是“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

·创造性思维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合理想象在发现性的认识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发明创造,很多科学理论的提出都萌芽于合理的想象。

·创造性思维,很重要的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敢于独辟蹊径,标新立异。

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就是创新。

8、:

创新思维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

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枝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

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9、实践的含义特征。

(识记)

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10、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理解)

(1)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3)科学实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

1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理解)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