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505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docx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汇总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

说明:

原理内容//方法论

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第一课

原理部分: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原理: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简单: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

//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简单: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简单: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简单: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规律客观性原理: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简单:

规律是客观的,我们不能违背客观规律,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6.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实事求是。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原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要求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

知识部分:

1.人处理自身同自然界的关系,首要的前提是什么?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为什么说意识的本质是物质?

(或:

为什么说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①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为什么人们对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或:

为什么人们会有正确和错误的反映?

)怎样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1)人们对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其原因可以从客观和主观方面寻找。

客观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是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

主观方面:

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

(2)我们应当在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着重从主观方面努力。

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地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在正确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4.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根据客观存在的事物,来决定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3)①坚持从客观事实出发。

②辨证(全面、发展)地把握客观事实,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正确对待别人的经验,反对经验主义。

④正确对待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怎样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①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②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

③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精神。

④正确地估量和对待自己。

6.为什么说马克思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它对世界的看法,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不仅对自然的观察既唯物又辩证,而且对社会历史的观察既唯物又辩证。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方法论,在于它科学地指出了人们应当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

原理部分:

1.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简单: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因果联系普遍存在的原理:

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我们认识事物时,既要看到它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结果,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简单:

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认识事物时,既要看到它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结果,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的变化,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变化影响整体的变化,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简单: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要求我们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7.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准备走曲折的路,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

简单: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准备走曲折的路,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

8.矛盾的原理(对立统一原理):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9.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要求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10.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简单: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1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频繁应用“主要矛盾原理”: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1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4.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的原理: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

//要求我们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能静止地看问题。

1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要求我们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运动中存在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知识部分: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核心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变化发展的观点);核心是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

2.什么是联系?

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①要注意一事物和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

②要注意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③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3.因果联系的特点是什么?

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有什么意义?

(1)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必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2)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什么是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发展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变化和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变化

发展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的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变化侧

发展

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包括量变和质

变两种状态。

发展是一种变化,但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只有那

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趋向才是发展。

6.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判断一个事物是新还是旧,就要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7.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什么?

(或:

辩证的发展观是什么?

①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要求我们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③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准备走曲折的路,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

8.如何理解规律?

怎样按客观规律办事?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

规律不同于规则,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主观的。

(2)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

②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

③注意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

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9.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什么?

实事求是是指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10.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

(2)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①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承认事物的矛盾。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④反对“一刀切”、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的工作方法。

11.如何认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联系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离开两点谈重点是一点论,离开重点谈两点是均衡论。

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12.什么是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就是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对立)是什么?

①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②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③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14.联系、发展、矛盾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五课、第八课第一节

原理部分:

1.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现象和本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也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要求我们认识事物时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原理:

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

从深度上讲,人们的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人们的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讲,人们的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要求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简单:

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3.实践决定认识(理论)的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简单:

实践决定认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理论和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原理:

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按其内在逻辑构成的一定体系。

科学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它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见未来,帮助人们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历史进程;它能够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和有效活动的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简单:

科学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知识部分: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两个基本观点是认识和实践,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

2.把握“认识”的几个知识点:

1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

②认识的获得途径:

多种途径,概括起来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

③认识的基础:

实践。

④认识的对象:

客观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⑤认识的根本任务:

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⑥认识的根本(最终)目的:

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⑦认识的程度、水平:

认识的低级阶段-感性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

⑧认识的两次飞跃:

实践————认识认识——实践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⑨认识的过程: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⑩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3.把握“实践”的几个知识点:

①实践的定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②实践的特征是:

客观性、物质性;目的性、能动性(创造性);社会性(联系性)、历史性(发展性)。

③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

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

④实践的对象:

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⑤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⑥实践的作用:

a.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b.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⑦实践的主体:

人民群众。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区别: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联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坚持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坚持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5.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为什么?

怎样认识事物的本质?

(或怎样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①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②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3)①实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二是认真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②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