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343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7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下载.docx

在推进新农村的建设中,中央明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果仅仅理解为盖房子,没有经济实力的话,不但会加重农民的负担,甚至可能即使搞了也维持不了多久,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今天也来了一些农民朋友代表,咱们先听听农民大哥有哪些困难,建设新农村最需要政府帮助他们做些什么?

农民甲:

最近报纸上,电视里“新农村建设”喊的很响,我们农民最关心的是能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实惠。

农民盼什么?

还不是生产发展,日子越过越好嘛!

这两年政府既免税又补贴,咱农民的腰包渐渐鼓了,但农资一个劲儿涨价却“吃掉”我们辛辛苦苦挣的钱。

希望国家快想想办法,别让农资涨价“掏走”了国家给农民的免税实惠。

农民乙:

我们最盼望的就是儿子能读得起书!

我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可以挣6000元左右,我妻子在家养了2头猪,中了3亩地,全家一年总收入8000元左右。

几个儿子都挺有出息,大儿子考上了市医学院,可刚读了一年就花了1万多元,上不起,就退学了。

二儿子考上了大庆石油学院,一开学就交了将近9000元,向亲戚朋友借了3000元,又贷款5000元,才把这笔钱凑齐。

这几年学费越来越贵,伙食费也贵。

挣的少,花的多,没有钱真愁啊!

为供孩子读书,我和妻子都穿自己缝的布鞋,平时都舍不得吃肉。

政府能不能帮帮咱农民,让农民的孩子能读得起书,上的起学!

几位农民朋友谈得都很实在,说实话,建设新农村最高兴的人应该是农民兄弟,但如何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在建设过程中有哪些困难那?

我们要理清思路,才能对症下药。

农业部门刘处长:

建设新农村,我认为首先要实实在在,别瞎折腾。

不能不顾财力贷款,搞花架子,损害农民利益。

近些年来,许多地方都很重视农村建设。

文明村,卫生村,小康村等等常抓不懈,常说不断。

但是对这些上了地方基层红头文件的所谓“农村建设工程”,农民似乎都不那么热心。

早些年,南方某县搞了一个“小康村”样板就是典型。

当时,一些领导为搞“整齐划一的洋楼村”,不惜巨额贷款相助,有不惜以行政命令实施。

然而,当新村崛起时,家家户户都欠了一屁股债。

而今,这条所谓的“样板村”成了当地典型的花架子村。

山西省某县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建起了一批高标准的农业示范园。

然而这些示范园并未用高科技为农民带来实惠,只是凭者"

高标准"

而接待一批一批的参观团,以表现当地干部的“政绩”。

当地农民议论此事为“形式主义哄上级,败家子作风害百姓”

所以我认为,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动群众一步一步实施。

新农村建设肯定要依靠农民,要尊重他们的意愿,他们想怎么干,他们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帮助,哪些支持,他们最有发言权,而不是纯粹的官办,官员包办或者不顾实际一刀切去办。

刚才刘处长提到的把这种花瓶作为示范典型,不但不能起到试点的引导作用,反而会因为物力,财力的不公平分配,影响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妨碍了整个新农村建设大局。

我们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新农村建设如何搞,实际上是由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不能搞一刀切,更要防止形式主义。

张秘书:

是啊,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有的地方按小城镇的要求搞农村建设,最后搞的不城不乡,反而不利于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

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郭副主任: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能力为建设重点之一。

否则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

要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

李县长:

发展生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我们基层也清楚这一点,但钱从哪里来?

建设新农村,集体经济是基础,也是解决"

钱从哪里来“的重要来源。

以我县而言,全县184个行政村,2004年村级集体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有51个村,20-30万元的有14个村,10-20万元的有47个村,10万元一下的有72个村。

一般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年度性支出需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10万元。

但目前多数村的经济现状不乐观。

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

我县属于相对发达的县,而有些欠发达地区几乎就谈不上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经济不只是0,很多都是负数,据我了解,有个乡负债达到2000万元,村级负债平均达到10万元。

村干部的工资虽然是县财政发,但每月80-100元,还经常被拖欠。

没有村级经济,建设新农村就失去了一个重要支住,这个问题有待解决。

某乡黄乡长:

对,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

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但增收困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挑战。

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

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

近几年农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

公司加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并未给农民增收带来多少实惠。

公司,协会,农民之间还没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几乎没有在企业或者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转移输出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

自2005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及其附加,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缩小,没有更多的增收途径。

一句话,现在农民增收面临很大困难,这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难题和制约因素。

郑博士:

由于国家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缺乏长效投入机制,使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滞后。

普遍存在着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更新改造缓慢等问题,并且由于基层管理功能薄弱,使得许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导致大量的设施损坏严重;

农业资源不足,土地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缺乏。

农村的交通设施建设落后。

很多农村交通设施落后,乡村道路缺乏有效的专人管理,使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导致农业耕作成本增加。

大部分农村地区,水,电等农民生活必需的基础设施还很缺乏,不仅电网老旧,电压不稳,而且电价昂贵;

很多自然村没自来水,部分用上自来水的自然村,由于水源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也保证不了正常供水。

这些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农村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仅道路建设和河道清淤两项工程就需投入2.28亿元,其中通村通组公路800公里,需要资金1.2亿元,河道清淤5000多条,需要资金1.08亿元。

新农村建设投资巨大,地方政府明显力不从心。

所以,我认为,建设新农村,没有一个长效的投入机制,基层很难找到突破口。

陈教授:

刚才李县长,郑博士和黄乡长谈的,实际就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

新农村建设的巨额投资从哪里来,政府财力是否能够承受?

我看了一些资料,今年全国财政达到3万多亿左右。

目前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加总,再加上预算外收入,可用财力规模占GDP的比重近30%。

应当说,这样的财力具备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条件。

最近两年农民告别皇粮国税,财政部的负责人曾表示,减少税收收入,80%左右由中央财政承担,20%左右由省级按照一定的政策承担。

此外,中央财政今年安排293亿元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扶贫开发等,安排14亿元支持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

但这离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不能苛求财政包办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

当然,我认为,要分清国家和政府应对什么领域进行投入,怎么与农民和辛勤劳动相结合。

同时需要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并适当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

做到输血和造血并重,这样合力建设,数亿农民才能过上现代化生活。

刘教授:

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温家宝总理曾表示,包括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在内的农村综合改革,即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也涉及农村上层建筑的变革,是巩固农村税免成果,解决当面农村面临许多问题的关键。

同时,农村综合改革应重点突出两大目标:

一是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

二是改革与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在乡村建立有效,真正由农民群众参与的制衡机制。

建设新农村的新战略中,有一个明确的提法,即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人们已形成共识:

只有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民的合作能力和基层的组织建设,才能对接上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投入。

十一五期间是新农村建设破题关键时期,如何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至关重要。

也就是说,基层政权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

这一点要好好研究。

建设新农村,我倒觉的外国的一些经验可以借鉴,韩国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严重失衡,农村问题十分突出。

农村人口大量无序迁移,带来了诸多城市问题和社会难题。

1970年开始韩国政府发起新村运动,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

第一阶段大规模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二阶段是推出增加农民收入计划,三阶段是建设重点逐步转向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村工业。

(内容略)这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郭副主任:

说到经验,我们也关注国内一些好的做法。

希森三和集团在山东省乐陵市黄夹镇梁锥村进行的农村建设,就是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尝试。

他们的思路就是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村企互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现代农业的产业开发规模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进而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

按照这个设想,就是要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让贫瘠的鲁西北变成大型的牛业基地。

希森三和集团探索和实践的亮点在于,通过新村建设,将当地的农民与黄牛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实践了一种崭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并能够进一步形成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客观上带动广大农民增收和致富。

这一做法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陈教授

说到经验,我也注意到成都的例子。

他们提出城乡一体化的模式。

我们注意到,成都市推进一体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农村直接变城市形式,如川浙工业园,引入工业,农民直接变工人,成了市民;

有土地流转形式,土地向大户集中,农民变成了农业产业工人;

而最值得称道的是五朵金花的典型,五朵金花处于城郊结合部,又是城市的通风口,不能够建高楼。

针对这一劣势,他们对农房改造,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打造了一些景点。

最后发展休闲产业,为农民增收搭起了一个增收平台。

其实,有的城市也尝试走这条路子,但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为什么呢?

没有结合实际。

五朵金花的打造不是空想出来的,他是与市场紧密结合,与成都市民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并形成了良性互动;

同时,五朵金花没有搬迁农户,这又是一个显著特点。

许多游客去过周庄一次,就不想去了,为什么?

周庄对居民进行了大量搬迁,这一搬迁,就失去了很多无形的东西,包括居民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是传统价值与文化的消失。

五朵金花不同,打造出的风景与百姓融合在了一起,游客去了,也不只是看风景,而是将自己与风景融合在了一起,具有了立体的感觉,展现了一幅活在其中,融入其中的美好图景。

  

三、作答要求

(一)假如你作为本次座谈纪录员,请归纳参会人员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政府面临的困难。

(150-200字)

(二)通过所给资料分析和理解,用300-400字左右篇幅,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解决发展农村生产力问题。

(三)就给定资料反映问题,用1000-1200字篇幅,字拟题目进行论述。

 

2007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

材料1:

“禁”还是“限”?

这似乎仍然是个问题。

在已决定对烟花爆竹适度开放的北京,人们还在谨慎权衡,精神快乐与安全环保谁更重要,如何才能鱼与熊掌兼得。

北京市人大法制委员会9月14日在此间召开燃放烟花爆竹立法听证会。

虽然所安排的听证事项是《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草案)》中关于限放地点和时间两个具体问题,但是,来自编辑、律师、职员、学生等各行各业的16位陈述人所关注的范围却远远超越于此,旷日持久的 

“禁”与“限”之争再次激烈展开。

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对立双方所关心的问题高度一致:

解禁后的北京应如何保证安全与环保。

听证会上,虽然陈述人之间的观点交锋激烈,但是无论“主禁派”还是“主限派”,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发生的巨变,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已不再仅仅是个人记忆中温馨美好的快乐之梦,而成为一个伴随着诸多现实困扰的公共问题。

首先,北京成为一个人口密集、资源紧张的超大城市,公共安全成为最无法忽视的问题。

公司职员魏京民说,从1993年至今,北京的城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口、车辆不断增加,犯罪时有发生,火灾的隐患更多,大家可以想象,当爆竹像炸雷一般地炸开,将造成多么可怕的危险和污染。

其次,由于缺乏法律规范,能量与日俱增的爆竹,越来越令人感到恐惧。

今年66岁的退休工人王崇礼说,他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在北京过春节,回忆大人小孩一起在四合院放爆竹的情景历历在目。

但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放小鞭小炮,很少见到伤人的事故。

但今非昔比,有些能量大的爆竹甚至能赶得上炸药。

此次听证的具体事项包括以下两个内容:

《草案》中关于“本市五环路以内的地区为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地区,五环路以外的地区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草案》中关于“在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地区,每年农历除夕至正月十六,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有趣的是,出于对现实利益的平衡考虑,在政府趋向宽大的法规面前,七成以上的陈述人都提出:

允许燃放的地区范围可以再小点,允许燃放的时间可以再短点。

职员李全利说,《草案》中对限放区以五环路为界的规定不全面。

因为,现在北五环以外的居民也很密集,建议可将此条改为在本市五环路以内,以及居住稠密区等都规定为限放区。

律师黄海说,《草案》关于时间的限制过于粗糙,没有考虑到老年人和体弱多病人的休息权,建议将其进一步进行细化。

比如考虑中国人有守夜的习惯,除夕可以24小时燃放,正月初一至十六则规定21点至24点禁放。

还有多位陈述人建议,应由政府出面,在节日期间组织专人统一进行燃放,减少个人的随意行为,以此减少安全隐患。

听证会前,北京市政府以及人大有关部门通过座谈会、民意调查、网上公开征集意见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民意,并在媒体上进行了充分报道。

由此,人们明显感受到一种变化,那便是各种观点不再是截然对立的,更是趋向交叉甚至融合。

材料2: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北京市对于上述两个十分具体、且人们普遍关注的法律事项进行听证,是非常有必要的,并值得赞许的。

他说,这可以使人们与即将出台的新法进行充分互动,听证既是听取民意的过程,也是民意消化和接受法律的过程。

在进行公开、透明、广泛的意见征集后,政府降低了决策风险,百姓也提高了对新法的认识,有利于未来现实的执行。

2005年春节,北京市民终于又可以“爆竹声中辞旧岁”了——这是13年来的第一次。

9月9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取消实行13年之久的禁放令,改全面禁放为局部限放。

种种迹象显示,京城“禁改限”很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人们不会忘记,1993年年底,正是在北京下达“禁放令”后,全国数百个城市闻风而动,纷纷设定燃放禁区。

10多年来,共有上海、广州、武汉、西安等282个城市禁放烟花爆竹。

无疑,“放炮年”的到来是尊重民意、顺应民心之举。

即使是反对解禁者,也不得不承认“禁改限”具备广泛的民意基础。

据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统计,86.3%的北京市民赞成放开对燃放烟花爆竹的限制,其中92.4%赞成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

北京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周继东也表示,修订禁放规定主要是因为近年来群众关于解禁的呼声越来越高,春节期间“顶风放炮”的现象逐渐增加。

但是,在为立法者尊重民意叫好的同时,有关人士提醒,不要忘记当年的“禁放令”在当时也是“顺应民心之举”。

“千万别忘了,当年我们是因为什么而禁放的。

”北京退休干部沈有海说,“与10多年前相比,许多情况已经改变。

但也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包括当年禁放的一个重要理由:

燃放爆竹所带来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材料3:

2005年春节期间,仅北京就因燃放烟花爆竹551人受伤,发生火灾多起。

来自国家环境检测部门的信息显示,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大气污染综合指数也多呈上升趋势,一些城市的大气质量连续数日为重度污染、中度污染。

而环保专家分析,“罪魁祸首”便是大面积、集中地燃放烟花爆竹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

23岁的媒体从业者王林认为,虽然市民支持“禁改限”者居多,但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安宁生活的权利应大于娱乐权,不能简单以“民意多寡”论高下。

爆竹声会对老、幼、病、弱人士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有关部门也应该关注这些“少数派”的利益。

 

不论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都不得不考虑13年前“禁放”立法者已经考虑过的问题:

面对烟花爆竹,城市如何保证安全与宁静?

材料4:

一位市民在北京市政府网站“首都之窗”上留言,希望政府认真考虑几个问题:

解禁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必然会增加;

影响市区交通,增加交通管理、消防设施和人力等成本。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2005年春节,河南郑州先于北京解禁。

结果,从农历腊月三十(2月8日)到2月l5日,郑州急救中心每天接到140多起求助电话,其中燃放烟花鞭炮致伤占2%~3%,甚至有儿童被爆竹炸死。

来自有关部门的反馈称,北京市公安机关正在制定关于对违反烟花爆竹燃放规定现象的有奖举报办法,质监局正在起草准予燃放的烟花爆竹品种和规格,而安全生产局正在起草关于烟花爆竹专营的办法。

“立法能够反映民意民情,当然是好事。

但是,良法必须落实到位,必须有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

”一些市民担心,管理的不到位将会造成诸多问题。

毕竟,烟花爆竹所带来的污染、火灾等现实威胁,不会因为“禁改限”而改变。

材料5:

在过去“禁放”的12年中,很多人确实感到被禁掉爆竹声的年越过越没劲。

于是,一些人不辞辛劳跑到郊外去过瘾,另有少数胆大者则不惜为放鞭炮而甘冒违法被逮之险。

这样冒险偷放的爆竹声,至少笔者每年都能听到不止一起。

而申奥成功那天晚上,欢庆的鞭炮就更是理直气壮地响到了凌晨3点。

这尽管同样是“违法”的,却表明,在中国人心中,确实没有什么方式比燃放鞭炮更能表达喜庆的情绪、渲染喜庆气氛的了,爆竹声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吹呼声。

因此,北京市政府顺应多数人的意愿,在充分听证的基础上将“禁放”条例改为“限放”条例,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民俗的的尊重,也是对民众精神需求的尊重。

然而,在充分肯定“禁改限”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必须指出的是,“限放”绝不是全面开放,更没有鼓励多“放”的意思,“放”的时间、地点都是有限制的,对此,除了老百姓应该明白外,还特别需要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认真依法把好“限放”的关。

可从去年12月1日新条例实施后的情况看,这个关能否切实把好,可能还真不是一件好打保票的事情。

有事实为证,自元旦以来,笔者居住的小区附近就已没了任何限制,不分白天晚上总时不时就响起一阵“噼吧”声,却从未见有管理者、执法者来干涉。

这多少有些令人担心。

如果因管理不到位,光指望老百姓“自律”,最终“限放”之“限”变得如同虚设,那不仅法规的严肃性将直接受到挑战,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也恐有上升之虞。

这无疑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从这一点来说,与“禁放”相比,“限放”将更考验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从对烟花爆竹市场的管理,到对违“限”放炮者的处罚,从消防安全保障,到燃放遗留物的及时清理,哪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这样才能真正将一件顺应多数民意的好事办得让人满意。

在“禁改限”后的第一个春节,政府能交出一份让市民满意的答卷吗?

材料6:

新年将近,与烟花爆竹生产、运输、销售、存储相关的地区、部门和单位都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

同时也有几则信息让人心惊:

今年1月至11月,全国发生烟花爆竹伤亡事故87起,死亡187人。

而国家质检总局最近对全国十个省、自治区的监督抽查表明,近五成烟花爆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这些情况向人们发出警示:

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和消费中的安全问题须高度重视,防止一些地方“禁放”改为“限放”后,因麻痹大意导致事故增多,让节日的欢乐成为悲剧。

材料7:

应该明确的是,燃放烟花爆竹是一件有利有弊的事情。

也确实是牺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些人的愿望。

如果该限的限不住,就难免弊大于利,给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带来更不利的影响。

因此,“禁改限”措施还将继续经受考验。

(一)根据材料概述“禁改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政府应该面临的主要问题。

(150-200字)15分

(二)为保证人民过一个祥和、和谐的春节,针对“禁改限”政策实施暴露出来的问题,政府应该采取什么对策?

(300-400字)25分

(三)根据材料讲述的问题,写一篇1000-1200字的文章,要求主题明确,中心突出。

(60分)

2008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

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社会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