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360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6 大小:19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6页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6页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6页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6页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6页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6页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6页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6页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6页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6页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6页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6页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6页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6页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6页
亲,该文档总共1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1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Word格式.docx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修订本.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第1版不著录,其他版本说明需著录,如"

3版"

、"

新1版"

等)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GB/T5795-1986中国标准书号[

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标准的单行本,标准的主要责任者为标准提

出者,不是标准起草单位或起草人)

(b)论文集、会议录和会议论文示例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A集[C].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4.(一般著录格式,对论文集中多篇论文加以引用,所以只写出论文

集名,不写具体论文题名)

中国力学学会.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天津:

[出版者不详

],1990.(没有正式出版的论文集,可用[出版者不详])

RosenthallEM.ProceedingsoftheFifthCanadianMathematicalCongres

s,UniversityofMontreal,1961[C].Toronto:

UniversityofTorontoPres

s,1963.(外文论文集和会议录的一般著录格式)

王伯平.基于制造环境的机械产品精度优化设计.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上

海,2000.

(c)科技报告示例

U.S.DepartmentofTransportationFederalHighwayAdministration.Gu

idelinesforhandlingexcavatedacid-producingmaterials,PB91-[R].

Springfield:

U.S.DepartmentofCommerceNationalInformationService,1

990.(一般著录格式)

(d)学位论文

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

北京大

学,1998.

(中文学位论文一般的著录格式)

CalmsRB.Infraredspectroscopicstudiesonsolidoxygen[D].Berkele

y:

Univ.ofCalifornia,1965.

(外文学位论文一般的著录格式)

专利文献著录格式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告日期或公

开日期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

中国,.3[P].1989-07-26.(个人专

利申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

中国,.2[P].200

2-03-06.

(单位专利申请)

专著(汇编,会议论文集,丛书)中析出的文献的著录格式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

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

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

析出

文献的页码.

程根伟.1998年长江洪水的成因与减灾对策[M]//许厚泽,赵其国.长江流域洪涝

灾害与科技对策.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

32~36.(一般著录格式)

陈晋镳,张惠民,朱士兴,等.蓟县震旦亚界研究[M]//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

产研究所.中国震旦亚界.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1140~1156.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琦.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

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68~471

.(论文集中析出文献)

WeinsteiL,SwertzMN.Pathogenicpropertiesofinvadingmicroorganism

[M]//SodemanWA,Jr.,SodemanWA.Pathologicphysiology:

mechanisms

ofdisease.Philadelphia:

Sauders,1974:

745~772 

(专著题名带有其他题名

信息)

FourneyME.Advancesinholographicphotoelasticity[C]//AmericanSoc

ietyofMechanicalEngineers.AppliedMechanicsDivision.SymposiumonA

pplicationsofHolographyinMechanics,August23~25,1971,UniversityofS

outhernCalifornia,LosAngeles,California.NewYork:

ASME,c1971:

17~38.

(专著主要责任者用拉丁文书写的机关团体名称应由上级至下级著录)

连续出版物(统计年鉴等)著录格式

主要责任者.题名.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J].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4.

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析出文献著录格式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连续出版物题名:

其他题名

信息,年,卷(期):

页码.

(a)期刊中析出文献示例

陶仁骥.密码学与数学[J].自然杂志,1984,7(7):

527. 

(一般著录格式)

李小东,张青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1999,35

(1):

101~106.(带其他题名信息)

DesMaraisDJ,StraussH,SummonsRE,etal.Carbonieotopeevidence

forthestepwiseoxidationoftheProterozoicenvironment[J].Nature,

1992,359:

605~609.(3个以上主要责任者)

(b)报纸中析出文献示例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一般著

录格式,"

(15)"

为第15版)

技术标准著录格式

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

GB/T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  

附:

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

普通图书 

会议录 

汇编 

报纸 

N

期 

刊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P

并列词语和顿号,逗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如:

在人类发展史上,产权载体已先后出现了自然物,劳动产品,商品,货币,债券与股票等多种形式."

但是,并列词语间并不一定都要用顿号.两项并列可以只用"

和,与"

等连词,多项并列中间可以用顿号,而最后两项常用"

等连词,用了连词就不再用顿号.并列词语如果结合较紧,一般说起来中间也没有什么停顿,就不能用顿号,如长江中下游,春秋天,上下班,父母亲,男女青年,离退人员,中小学生,城乡差别,红白喜事,吃饱喝足,一遍又一遍等.

并列词语间如果有较长的停顿,或为了突出并列各项,也可以在并列词语间用逗号.例如:

严格的教育,严格的训练,严格的管理,使交警支队成为济南城市文明的一个标志."

并列词语内如果又包含有并列关系的词语,那么上一层要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还可以和连词"

和,与,以及"

等配合着用,目的就是避免结构层次的混乱.例如:

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是使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良好基础."

主语部分是一个两重并列的结构,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下面一个例子顿号使用有误:

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

例中短语的并列也有两层,但用的都是顿号,层次显得不清晰.应把第一层并列短语间,即"

利用"

后,"

管理"

保护"

后和"

应用"

后的顿号都改成逗号.并列项内部的"

基础设施"

和"

生活服务设施"

两项之间可以用"

不一定非用顿号.调整后可以是:

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

号并用

表示既有疑问语气又有感叹语气,有时见到叹号和问号并用.例如:

那么多困难都克服了,难道最后这一关就过不去了!

'

你被录用了.'

真的!

难道最后这一关就过不去了!

是感情特别强烈的反问句,"

是带惊异语气的疑问句,句末都用了"

!

确实有助于表示那种感情,语气.应该说这一形式在确实必要时可以使用,但不要滥用.大致上述两种情形时可以使用.下面两例使用不当.例如:

这场冠军争夺赛牵动着多少中国人的心啊!

你不是特别喜欢吃辣椒吗!

前例是感叹句,"

用得没有道理,应改为叹号.后例是反问句,语气并不很强烈,用问号就可以了.

两个或三个叹号并用的情况也有,表示特别强烈的语气或感情.一般是先单用,后并用,最多到三个为止,表示语气,感情的逐步加强.例如:

不!

不!

!

不'

她大叫,疯了似的."

问号也有类似的用法,一般也是由少而多,三个为止.例如:

出什么事了什么你说什么'

他的脸色变得惨白."

这两种用法也一定要谨慎,只可在特别必要时偶尔为之,不能滥用.用多了,人们在心理和视觉上都不愿承受,事实上也会失去加强语气或感情的作用.

行文中记叙人物对话的三种格式

行文中记叙人物对话的格式有三种:

(一)×

×

说:

……,……."

(二)"

说.(三)"

……,"

说,"

……."

有几点需要说明:

一,"

说"

字后面的标点符号(冒号,句号或逗号)因所说内容的位置的不同而有区别,必须按上面格式使用,不得变更,尤其是第三种格式中有人在"

的后面往往不恰当地用句号;

二,每句话的标点符号都标在引号内,引号外不能再用标点符号;

三,第三种格式中,"

之前的引号内内容的末尾不能用句号,可用逗号,问号,叹号,省略号,破折号.

引文末尾怎样用点号

引文末尾的点号要根据情况做不同处理.

把引文看作完整的话独立引用,引文末尾的点号(一般都是句号)要保留在引号里.这种时候一般都能用对.例如:

培根说: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如果把引语作为作者自己的表述的一部分,引语末尾,后一半引号前不用点号.例如: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的对偶是非常工整的."

对孩子说话有时不要'

打开天窗说亮话'

绕个小弯子,说得委婉,间接一些,可能效果更好."

前一例引号所引的诗句是作"

对偶"

的定语的,诗句末原有的句号省去不用.这样的句子,引语和后面的句子成分连得很紧,没有停顿,所以一般在这种时候也不太会有人把引语末的点号留用在引号里面.后一例稍有不同,说到引语完了正好有一个句中停顿,要用逗号,这个逗号是句子的,不是引语末的,所以要用在后一半引号之后而不能用在后引号之前.这样的用法还如:

刘勰在《文心雕龙·

夸饰》中指出:

夸张'

可以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

这真是极妙地概括了夸张手法的作用."

检验一个执政党的整体运作效果如何,就是看它'

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

看党员个体行为就是看是否'

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

."

这种时候比较容易出错.下面两例引文末尾点号就用得不对:

白发三千丈,'

是一种夸张;

如果说'

白发三尺长,'

就什么意思都没有了."

在人民政权的国家里,'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前一例引号里的两个逗号要去掉,后一半引号后面用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停顿.后一例引号里的句号去掉,后引号后加句号,这个句号表示全句末尾的停顿.

第四种标点法

《论语·

泰伯》中有一句话: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一般认为该句有三种标点法:

一,子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二,子曰:

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三,子曰:

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四,辽宁大学已故教授阎简弼却提出第四种标点法:

子曰:

民可使由之不可!

使知之.'

标点符号用法的学习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的有机组成成分.用文字记录语言,使口语变成书面语时,单用文字往往不能完全体现口语的表情达意,这就要借助于标点符号.从大的方面来看,标点符号的功能有两种:

一是表示口语中的间歇或说话的语气,一是指明词句的性质和作用.具有前一种功能的符号,通常称之为点号;

具有后一种功能的符号,通常称之为标号.

点号和标号句号,问号,叹号是表示句末停顿的点号,它们分别用于不同语气的句子.陈述句用句号,疑问句用问号,感叹句用叹号.祈使句根据语气的强弱,或用叹号,或用句号.分号,逗号和顿号是表示句中停顿的点号.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表示的停顿比顿号长.这里所说停顿的长短,是相比较而言的.比如,同是一个逗号,可以表示单句或分句内部的停顿,也可以表示复句当中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冒号也属于点号,它可以用在句未,表示较长的停顿;

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较短的停顿.仔细考察起来,有些点号也带有标号的性质,例如顿号,它指明前后词语有并列关系.就是说,它只能用在并列的词语之间.又如冒号,它对下文有提示作用.或者提示上文是分说部分,或者提示上文是总说部分.就是说,冒号前后有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此外,冒号还可以提示读者注意下文,所以在书信或报告开头的称呼后边也常用上它.标号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等.这些符号是根据书面语的需要而制定的.比如口语中转述别人的讲话,可以用改变口气的方式来表现,书面语中得用引号来指明.又如口语中对于特别重要的词语常用重读来表示,书面语就用着重号来指明.标号有时也借来表示口语中的间歇,顿挫,例如用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用省略号表示声音的断续,它们多见于文学作品之中.

标点符号的规范和活用标点符号和文字一样,有公认的使用标准.使用点号宜注意下列几点:

①点号既然表示口语中的停顿,所以,口语中无明显停顿的地方不宜用点号.例如"

三四人"

"

七八个月"

不必写成"

三,四人"

七,八个月"

.只有像"

九,十次"

之类,中间的顿号不能省,否则会引起误解.当然,并非所有的语言顿挫都须用点号表示.有人说话,三字一停,五字一顿,这种休止不是为了表情达意,便不能滥用点号了.②分句之间常用逗号,有时兼用分号.逗号和分号连用,主要目的在分清层次.这又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逗号用在分句之内,分号用在分句之间.例如:

有的人,考虑之后才行动;

有的人,行动之后才考虑."

句中的逗号如果不用,分号直改为逗号.另一种情况是逗号和分号都用在分句和分句之间.例如:

没有理想,将迷失方向;

没有毅力,将畏缩不前."

③在语流当中,什么地方不能用某种点号,大都有明确的标准;

什么地方该用哪种点号,往往会遇到两可的情况.比如,反问句的未了不能用句号,但是该用问号还是叹号,却有选择的余地.又如,句子当中使用了成对的关联词语("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等),中间便不能使用句末点号.如果语流中没有启下的关联词语(比如不用"

虽然"

),只用承上的关联词语(比如用"

但是"

),那么,当中可以不用句末点号,也可以句断.这里的选择,要依据句子结构的情况.总的原则是:

要避免可以断句而不断,致使句子冗长的毛病.

使用标号宜注意下列两点:

①标号虽然不直接代表口语中的停顿或语气,但并非与口语的表达无关.恰当地使用标号,可以使说话的神情,口气充分地表达出来.所以,使用标号和使用点号一样,要考虑口语表达的实际情况.②标号同点号连用,有种种不同情况.破折号和省略号用在有停顿的地方,不论是句中还是句末,如果应该用点号的,照理可以用了点号再加上破折号或省略号.由于这两种符号各占两格地位,读到有这种符号的地方自然会出现停顿,所以,一般都将它们前边的点号省去.括号同点号连用要分清句内括号(注释句子中某一部分的)和句外括号(注释全句的).句内括号应紧贴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如果正文在这里该用点号,要把点号移到括号后边.句内括号内可以有标点,但不能出现句末点号.句外括号前边正文的点号用在括号之前.句外括号内如果是句子,可以用句末点号.引号同点号连用要注意引文末了的点号的位置.凡是完整地照录别人的话,引文前边须有点号表示停顿(通常用冒号),引文末了的点号放在引号之内.凡是把引文作为作者一句话的一部分,末了的点号放在引号之外.

标点符号的使用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这个规范国家曾用文件把它肯定下来.但是,规范又是随着实际情况在发展变化,不断地补充修正是合乎常规的.新的规范表现在有影响的著作里的一般用例之中.例如《标点符号使用法》中的书名号为曲线,今天都用另一种形式(《》)代替了.有些书刊把单位名称,会议名称,产品名称等都加上新的书名号,这属于滥用.单位名称之类,一般不必用标号;

要用,只能用引号.当然,标点符号的使用还有它的灵活性.比如问号和叹号是表示句末停顿的点号,可是有些作者却把它们借作标号用.例如:

真是难得的糊涂(!

)人"

好像是星期一()的上午"

.这属于修辞用法.此外,还有两点需要注意:

①标题用不用标点一般不用.特别是点号,只有在可能引起误解时才使用.例如:

用"

龙年一定会发生地震"

作标题,如果不用问号,意思就两样了.标题常用空格表示停顿,点号自然也可以省去.至于用引号表示特别提出的词语,用破折号表示注释上文,在标题中是比较常用的.②标点的书写也有一定的规范.例如点号和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后半部不能出现在每行的开头.又如省略号为六点,破折号占两格,都不能分作两行书写.

标点符号既然是书面语言中的有机组成成分,在审稿和编辑工作中就必须予以重视.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使标点合乎规范,也就是要辨明正误;

一是要注意最佳的选择,也就是要使标点成为表情达意的有效工具.这是因为标点的使用,不但有正误之分,而且有好差之别.由于标点符号与句子的结构密切相关,所以学会句子结构的分析对正确使用标点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关于复句的层次分析,即通常所说的分析多重复句,对使用标点尤为重要.常见的现代汉语语法著作,都有这方面的内容.吕叔湘,朱德熙著《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第六讲列举了使用标点的种种情况,纠正了常见的错误,可供参考.(张斌摘自《编辑实用百科全书》,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

标示号的由来

标示号有星号*(astersk),剑号()(dagger或obelisk),米字号※等多种形式.米字号来源于日本,日语称为"

米印"

.星号最初出现于中世纪早期的拉丁文献,7世纪西班牙学者伊西多尔主教在所编《词源学》中说当时星号是标示省略用的.在现存文献中见于12世纪英国写本和1409年意大利帕多瓦写本.剑号在中世纪写本中常用来表示文中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早期的印刷物中星号仍按原有的功能使用,从16世纪起逐渐改作标示注释的符号使用.1532年罗·

艾斯蒂安在巴黎出版的《拉丁文圣经》和1540年理·

格拉夫顿在伦敦出版的《英文圣经》用星号把注释同正文联系起来:

一个星号放在正文中被注释的词语之前,另一个放在书边相应的旁注之前.英格兰神学家亨利·

安斯沃斯1611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反偶像崇拜之箭》交替地使用星号和剑号,把交待引文来源的旁注同正文中的引文联系起来.18世纪初以后旁注逐渐改为脚注.脚注较多时不仅用星号,剑号,还用平行号(‖)及其他符号标示.这些标示号英语叫做referencemarks(参照符号),这个名称首见于1856年.星号在历史语言学著作中表示古词未经证实的构拟形式(推定的词形),在描写语言学中表示不存在,不符合语法或不可接受的说法;

剑号标示废词或某个词现已不用的古义.

标示号的用法

星形标示号通常置于有关的词句的左上角或右上角,作为划分文章不同部分的符号成组使用时单独占一行.

一,标示注解

(1)沁园春雪

毛泽东

…………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④,*

还看今朝.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蜡象,白色的象.(初中课本《语文》)

(2)修辞学在中国的使命*

*本文系在浙江四中师范部的讲演.(《陈望道语文论集》)

(3)本文的主要意义在乎以和马氏不同的观点证实马氏助辞独立为部的主张,以及助辞部域的可能开拓和诠说的可能发展.敬即以之纪念《马氏文通》出版五十周年.*

*按《马氏文通》初版于1898年,到1948年才是五十周年.作者于1947年12月写成本文,《国文月刊》即于当月刊出.这大概含有先期纪念的意思.(《陈望道语文论集》)

(1)的星号标示的是《毛主席诗词》人民出版社原注(解释"

原"

字的含义),释文放在这首词的末尾.注码④及其注文是这首词编入语文课本时是编者加的,作为脚注.原注和课本编者注两种不同的注释用不同的符号区别开来.例

(2)的星号标示题解,例(3)的星号标示脚注.如果同一页有不止一个注释,可依次用单星号,双星号,三星号等编序.例如:

(4)

*把话语纳入语言单位是有争议的;

不过我们知道,翻译不是跟语言,而是跟言语,跟具体的言语产物或话语打交道.因此对翻译理论来说,划分话语层是适宜的,也是必要的.

**确切地说,不是"

翻译"

而是"

翻译的等值物"

.

***这里所以必须加一个形容词"

翻译的"

是为了把音译和形译这两种翻译方法与它们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加以区别.(巴尔胡达夫著,蔡毅等译《语言与翻译》第146页)

上例在同一页加了三条脚注,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