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406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

6.久放的报纸为什么会发黄?

…………………………………

7.切葱头为何流眼泪?

……………………………………………

8.被蚊子、蚂蚁或蜜蜂叮螫后为什么可涂点氨水或肥皂水?

……5

9.油条与化学………………………………………………………

10.牙膏中的化学……………………………………………………6

实验拓展——化学趣味实践

1.制作“叶脉书签”………………………………………………8

2.白花变蓝花 

 

……………………………………………8

3.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8

4.用皂泡法检验硬水的硬度…………………………………8

5.空杯生烟 

………………………………9

6.豆腐中钙质和蛋白质的检验 

…………………9

7.烧不断的棉线 

…………………………9

8.用鸡蛋做的趣味实验 

………………………………10

9.吹气生火 

………………………………10

10.晴雨花 

……………………………10

1、激发兴趣类

  在化学学习活动中,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安全保护的内容。

在学习化学钱,先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才能真正的伸入化学的学习与探究。

  ★案例一:

校本课程《化学与防护》。

开发校本课程要考虑中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能用得到的知识。

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时,第一个要问的问题就是:

“化学有毒吗?

”不正确的进行实验操作,可能会造成对自己身体的伤害。

我们在学习的第一课,不是学习元素符号,不是学习概念,而是要进行安全的教育。

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到自我保护,保护环境,科学与安全等,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教材拓展类

  通过增加化学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把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化学知识整合到教材中,以作为对化学课堂教学的补充,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况,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案例二:

校本课程《自制防毒面具》。

  初中化学教材中明确提到,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还要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并且明确画出防毒面具的示意图。

  活性炭又称活性炭黑。

自从问世一百年来,活性炭应用领域日益扩展,应用数量不断递增。

活性炭防毒面具,在20世纪2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应用,使其迈上历史的舞台。

随着活性炭应用面的不断拓展,其被视为“万能吸附剂”。

学生生于和平年代,防毒面具、滤毒罐,对于学生来讲,处于比较遥远的时期,他们不容易理解为何防毒面具可以防毒,滤毒罐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

因此,开发了《自制防毒面具》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验时,逐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做用以及防毒面具的防毒原理。

此次的校本课程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实验探究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这个特点,选择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有更深人地了解。

提高实验技能与学习化学的兴趣,获得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无法取得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1]

  ★案例三:

校本课程《自制植物指示剂》。

  此类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活动中得到激发,从而促进他们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这正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本义之一。

[2] 

  酸碱指示剂作为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要的试剂,在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

我们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选择了校园内随处可见的鲜花酒精浸取液,作为酸碱指示剂的代用品。

  在校本课程上,学生选择了玫瑰花、太阳花、康乃馨、菊花、紫甘蓝、月季花等常见植物,做了相应的指示剂变色实验。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体内含有的花青素,因为环境的酸碱性不同而改变颜色,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指示我们环境(溶液)是酸性或碱性。

通过实际制作,掌握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方法,并用自制指示剂来检测日常生活中牛奶、肥皂水、果汁饮料、八四消毒液、白醋等液体的酸碱性,加深对溶液酸碱性的认识。

通过学生合作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可以体验化学知识的获得过程。

本次校本课程的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对比分析颜色变化区分程度,找出效果较好的酸碱指示剂。

实验报告见附件。

  4、可持续发展教育类

  化学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化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化学对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环境、资源等危机的重要性,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十分强烈地反映出人类社会对化学的需求。

以此为题材进行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意义深远。

  ★案例四:

校本课程《保护臭氧层》。

  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掉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及植物有害的紫外线辐射(称为UV_ 

B波长),为地球提供了一个防止紫外辐射有害效应的屏障。

臭氧层破坏,因而地面受到的紫外线辐射增强,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危害。

  联系社会热点、高新科技等开设的校本课程,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逐渐意识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化学教学与STSE的有机结合,同时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现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使学生学会用化学思维的方法去关注生活和社会,达到学以致用。

第一篇 

为什么白衬衫穿久了之后,会变黄,还有领口地方会有偏红的颜色,总是洗不干净,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怎么样才能去除呢?

(1)沾有汗渍的衣服,有人喜欢用热水或开水来洗,以为这样洗的干净,其实不然,因为太热的水,能使汗液中的蛋白质凝固在衣服上,不易洗掉,时间长了,反而会使衣服变黄,蛋白质不溶解于水,也不跟肥皂液化合,但它在盐水中能很快溶解除去,根据这一特性,只要将有汗渍的衣服先在3--5%的食盐水中浸泡揉洗一下,再用肥皂洗涤,就可以洗净。

(2)在清水中加入10%的氨水20---30滴,搅拌均匀,然后将有汗渍的衣服放入反复揉搓,再用清水漂洗,汗渍可很快消除。

(3)另外,在汗渍处用冬瓜汁或姜末搓檫也可以除掉。

2.洗衣服泡沫越多越好吗?

并非泡沫越多去污力越强。

洗衣粉由于种类较多,特点各不相同,人们往往很难正确选购和使用,以至于造成浪费和影响使用效果。

据专家介绍,洗衣粉主要由表面活性剂、聚磷酸盐、4A沸石、水溶性硅酸盐、酶等助洗剂、分散剂经复配加工而成。

根据洗衣粉的含磷量可分为无磷和含磷洗衣粉,按其洗涤效能又

可分为普通和浓缩洗衣粉。

普通洗衣粉(A型)颗粒大而疏松,溶解性好,泡沫较为丰富,但去污力相对较弱,不易漂洗,一般适合于手洗。

浓缩洗衣粉(B型)颗粒小,密度大,泡沫较少,但去污力至少是普通洗衣粉的两倍,易于清洗,节约水,一般适于机洗。

有的消费者错误地认为洗衣粉泡沫越多越好,实际上泡沫的多少和去污力没有直接联系。

研究表明,常用的助洗剂对人体肝脏有所损害;

而表面活性剂很早就被发现会破坏皮肤角质层,造成皮肤粗糙,现在已被视为污染环境的一大公害;

强力洗衣粉所含的碱性物质除吸收水分外,还能破坏人体细胞膜,使组织蛋白变性;

加香洗衣粉中的合成香精太多,气味冲鼻,常会引起一些人过敏;

增白洗衣粉中所含的有机氯、荧光剂是有毒物质,容易在人体内蓄积,对健康造成损害。

皮肤长期直接接触碱性洗衣粉后,皮肤表面的弱酸环境就会遭到破坏,其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也会消失,容易导致皮肤瘙痒,甚至引起过敏性皮炎等症状或在皮肤上留下色素沉着。

研究表明,常用的助洗剂对人体肝脏有所损害;

3.不锈钢会生锈吗?

先说不锈钢为什么不易生锈,然后再说不锈钢为什么也会生锈。

不锈钢不容易生锈与不锈钢的成分有很大的关系。

不锈钢的成分中除了铁外,还有铬、镍、铝、硅等。

一般的不锈钢含铬量一般不低于12%,高的甚至达到18%。

钢中加入铬等元素后,就能改变钢的性能,如例钢的分子结构更均匀,在钢的表面更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等,从而大大提高不锈钢耐腐蚀的能力。

所以不锈钢能抵抗火、水、酸、碱和各种溶液对它的腐蚀,不生锈。

科学家发现,钢的内部结构越均匀,各种组成成分就联系得越紧密,腐蚀物入侵就越困难,再加上表面又附着一层氧化物保护膜,就像给钢铁穿上盔甲一样,自然就不容易生锈了。

不锈钢为什么也生锈?

当不锈钢管表面出现褐色锈斑(点)的时候,人们大感惊奇:

认为“不锈钢是不生锈的,生锈就不是不锈钢了,可能是钢质出现了问题”。

其实,这是对不锈钢缺乏了解的一种片面的错误看法。

不锈钢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生锈的。

不锈钢具有抵抗大气氧化的能力---即不锈性,同时也具有在含酸、碱、盐的介质中乃腐蚀的能力---即耐蚀性。

但其抗腐蚀能力的大小是随其钢质本身化学组成、加互状态、使用条件及环境介质类型而改变的。

如304钢管,在干燥清洁的大气中,有绝对优良的抗锈蚀能力,但将它移到海滨地区,在含有大量盐份的海雾中,很快就会生锈了;

而316钢管则表现良好。

因此,不是任何一种不锈钢,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耐腐蚀,不生锈的。

不锈钢是靠其表面形成的一层极薄而坚固细密的稳定的富铬氧化膜(防护膜),防止氧原子的继续渗入、继续氧化,而获得抗锈蚀的能力。

一旦有某种原因,这种薄膜遭到了不断地破坏,空气或液体中氧原子就会不断渗入或金属中铁原子不断地析离出来,形成疏松的氧化铁,金属表面也就受到不断地锈蚀。

这种表面膜受到破坏的形式很多,日常生活中多见的有如下几种:

(1).不锈钢表面存积着含有其他金属元素的粉尘或异类金属颗粒的附着物,在潮湿的空气中,附着物与不锈钢间的冷凝水,将二者连成一个微电池,引发了电化学反应,保护膜受到破坏,称之谓电化学腐蚀。

(2).不锈钢表面粘附有机物汁液(如瓜菜、面汤、痰等),在有水氧情况下,构成有机酸,长时间则有机酸对金属表面的腐蚀。

(3.)不锈钢表面粘附含有酸、碱、盐类物质(如装修墙壁的碱水、石灰水喷溅),引起局部腐蚀。

(4).在有污染的空气中(如含有大量硫化物、氧化碳、氧化氮的大气),遇冷凝水,形成硫酸、硝酸、醋酸液点,引起化学腐蚀。

4.纯酒精为何不能杀菌

我们知道,医用酒精含75%的乙醇并非纯酒精。

护士给病人擦拭酒精是为了进行消毒,那么酒精为什么能消毒呢?

酒精的学名叫乙醇,它具有很大的渗透能力,能钻到细菌体内,使细菌蛋白质凝固,从而杀死细菌。

如实验室有些动物标本常泡在酒精里,就是这个原因。

.那为什么医用酒精含75%的乙醇并非纯酒糟呢?

原来,当你用纯酒精消毒时,由于酒精的浓度很大,很快使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凝固,结果形成一层硬膜,这层硬膜对细菌有保护作用,防止酒精进一步渗入,所以,浓酒精反而不如稀酒精。

在酒精里掺些水,酒精的浓度就变稀了,稀酒精并不急于使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凝固,而是渗入到细菌体内,然后把整个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起来,从而达到杀菌的目地。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放置很久的红薯吃起来总是比新挖出土的甜,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直观的能看到,红薯放久了,水分减少很多,皮上起了皱纹。

水分的减少对于甜度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原因有两个:

一是水分蒸发减少,相对的增加了红薯中糖的浓度。

二是在放置的过程中,水参与了红薯内淀粉的水解反应,淀粉水解变成了糖,这样使红薯内糖分增多起来。

因此,我们感到放置久的红薯比新挖出土的红薯要甜。

6.久放的报纸为什么会发黄?

由于纸张大都是以木材为原料制成的。

所以,纸张里含有许多木材纤维素。

纤维素本来是白色的,可是在空气中放置久了,就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变成黄色。

纸里的纤维素变黄,自然纸看起来就是黄色的了。

光也可以使纸里的纤维素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使纸变黄、变脆。

因此收藏的书籍报纸最好是放在干燥并且避光处保存。

7.为什么切洋葱会流眼泪?

科学的解释是:

剥切洋葱或者碾碎洋葱的组织会释放出蒜苷酶,它可以将这些有机分子转化成次磺酸。

次磺酸随即又自然地重新组合形成可以引起流泪的化学物质合丙烷硫醛和硫氧化物。

洋葱的组织被破坏30秒以后,合丙烷硫醛和硫氧化物的形成达到了高峰,并在大约5分钟后完成其化学变化。

丰富的神经末梢能够发现角膜接触到的合丙烷硫醛和硫氧化物并引起睫状神经的活动,中枢神经系统将其解释为一种灼烧的感觉,而且此种化合物的浓度越高,灼烧感也越强烈。

这种神经活动通过反射的方式刺激自主神经纤维,自主神经纤维又将信号带回眼睛,命令泪腺分泌泪液将刺激性物质冲走。

8.被蚊子蚂蚁或蜜蜂叮螫后涂点氨水或肥皂水为什么可以减轻痛痒?

晚上你在灯下做功课,嗡嗡怪叫的蚊子会躲在桌子下面“偷袭”你,把你的腿叮得又痒又痛,有时还起红疙瘩。

被蚊子叮了,为什么会痒、会痛和起红疙瘩呢?

原来这些讨厌的“小家伙”,它在吸人血的同时,还要吐一些称为蚁酸的“毒汁”到你的肌肉中去,引起皮肤和肌肉局部发炎,于是就会给人带来痒、痛和发生红疙瘩等等不舒服的感觉。

蚊子“肚子”里的毒汁,为什么称它为“蚁酸”呢?

岂不是“张冠李戴”了吗?

原来是这样的:

很久以前,有一位化学家,他捕捉了很多蚂蚁,装进一个有水的蒸馏瓶中进行蒸馏。

蒸馏的结果,得到了一种具有刺激性臭气的无色液体。

这种液体很厉害,皮肤沾上了就会起泡,它有很强的腐蚀性,是一种酸性物质。

这种酸第一次发现时,是从蚂蚁中蒸出来的,所以就称它为蚁酸。

蚊子“肚子”里就有这种酸,所以也叫它蚁酸。

蚂蚁和蚊子一样,在咬人的时候,也会吐一些蚁酸到你的皮肤或肌肉中去,因此被蚂蚁咬了,也会痒、痛和起红疙瘩。

自然界中的昆虫,有不少是含有蚁酸的。

春天,百花盛开,很多蜜蜂熙熙攘攘地在花丛中采花酿蜜。

蜜蜂是很可爱的小昆虫,但是你却不敢招惹它。

你若触怒了它,它会老实不客气地刺你一针,使你疼痛异常,皮肤很快就红肿起来。

蜜蜂螫人,就象给你打针一样。

蜜蜂的腹部有一个贮满“蜂毒”的“毒囊”。

“蜂毒”的主要成分就是蚁酸。

蜜蜂的“尾巴”里面藏有一枝锐利的小螫针,当它遇到人们骚扰或袭击的时候,它就用螫针狠狠地刺你一针,“蜂毒”就从螫针“注射”到你身上,使你狼狈不堪。

蚊叮、蚁咬和蜂螫所出现的痛、痒和红肿的现象,都是蚁酸在作怪。

如果遇到这种不愉快的事情,该怎样办呢?

人总是有办法的,蚁酸,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酸性物质,你有办法把它除去,问题就解决了。

解决的办法并不困难,只要在患处涂上一些稀氨水(浓度为l%)或浓肥皂水,让蚁酸和这些碱性物质发生一场“化学战”,变成既不是酸,也不是碱的盐类和水。

这场“战斗”,就是化学上说的“中和作用”。

蚁酸变成了盐类,它原来能使人痒、痛和起红疙瘩的“性格”也就减弱了,痛痒减轻了。

或许有人说,我在野外被蚁咬或蜂螫,往哪里去弄氨水和肥皂水呢?

这的确也是困难。

遇到这种情况,有一个土办法,只要用自己的小便给被咬螫的地方洗一遍,痛痒就可以减轻。

小便为什么也有这个本领呢?

原来小便中含有游离氨,也有一些氨水,它们都能清除蚁酸,所以很灵验。

9.油条与化学

油条是我国传统的大众化食品之一,它不仅价格低廉,而且香脆可口,老少皆宜。

油条的历史非常悠久。

我国古代的油条叫做“寒具”。

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一首关于寒具的诗中是这样描写油条的形状和制作过程的:

“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无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

这首诗把油条描绘得何等形象化啊!

可当你们吃到香脆可口的油条时,是否想到油条制作过程中的化学知识呢?

  先来看看油条的制作过程:

首先是发面,即用鲜酵母或老面(酵面)与面粉一起加水揉和,使面团发酵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适量纯碱、食盐和明矾进行揉和,然后切成厚1厘米,长10厘米左右的条状物,把每两条上下叠好,用窄木条在中间压一下,旋转后拉长放入热油锅里去炸,使膨胀成一根又松、又脆、又黄、又香的油条。

在发酵过程中,由于酵母菌在面团里繁殖分泌酵素(主要是分泌糖化酶和酒化酶),使一小部分淀粉变成葡萄糖,又由葡萄糖变成乙醇,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有机酸类,这些有机酸与乙醇作用生成有香味的酯类。

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产生许多小孔并且膨胀起来。

有机酸的存在,就会使面团有酸味,加入纯碱,就是要把多余的有机酸中和掉,并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进一步膨胀起来;

同时,纯碱溶于水发生水解;

后经热油锅一炸;

由于有二氧化碳生成,使炸出的油条更加疏松。

  从上面的反应中,我们也许会耽心,在油条时不是剩下了氢氧化钠吗?

含有如此强碱的油条,吃起来怎能可口呢?

然而其巧妙之处也就在这里。

当面团里出现游离的氢氧化钠时,原料中的明矾就立即跟它发生了反应,使游离的氢氧化钠经成了氢氧化铝。

氢氧化铝的凝胶液或干燥凝胶,在医疗上用作抗酸药,能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

常见的治胃病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就是氢氧化铝,因此,有的中医处方中谈到:

油条对胃酸有抑制作用,并且对某些胃病的一定的疗效。

10.牙膏中的化学

牙膏问世前,人们用牙粉刷牙。

牙粉是碳酸钙和肥皂粉的混合物,其功能只是保持牙齿清洁,除却污渍。

牙粉pH值高,会引起口腔组织发炎。

二战以后,有治疗作用的牙膏才纷纷上市。

对牙膏的要求:

除去牙齿表面污物、杀菌、增白、防蛀、防牙垢沉积、对牙齿有营养、对牙病能抑制或治疗;

味道可口(香甜)、泡沫丰富、无毒;

软硬适度、各部分均匀一致。

牙膏的成分和作用:

⑴牙膏中的活性成分---氟化钠。

早年因氟化物具有阻止龋齿的作用而成为牙膏的主要成分。

2005年有报导说:

氟可以取代羟基磷灰石中的羟基使更易骨折。

因此慎用高氟牙膏,尤其是少年儿童和老年人。

还有的研究者指出:

氟的活性很强,会破坏氢键,因而破坏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

所以刷牙后要彻底漱口。

⑵防牙垢作用的物质----焦磷酸四钾(钠)、某种聚合物和氟化钠。

牙垢又叫牙石,主要成分是Ca3(PO4)2·

2H2O。

临床研究表明,焦磷酸盐、聚合物和氟化物的结合是人的牙垢的有效抑制剂。

牙垢的化学组成和牙齿的组成是相似的,因此用化学方法是不可能把它溶解的。

现在很多牙膏里加进这种混合物来预防牙垢的生成。

⑶杀菌剂 

口腔里有细菌存在。

1890年就有人指出,应当用杀菌剂杀灭口腔里的细菌以达到防治牙科疾病的目的。

事实上,如果每天刷两次牙,99%的细菌就会被杀死。

此外,在牙膏中还要加入:

甜味剂,如山梨(糖)醇和糖精;

发泡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

穿透和松动牙齿表面的沉淀;

摩擦剂,如含水硅石(SiO2"

nH2O),清洁和抛光牙齿表面;

增白剂TiO2;

保湿剂,如甘油(丙三醇);

润湿剂和溶剂,吸收和保留空气中的水分,使牙膏柔软。

第二篇 

1制作“叶脉书签”

[实验步骤

(1)选择外形完整、大小合适、具有网状叶脉的树叶,这是成功的关键,叶脉不硬的就好象煮树叶汤

(2)用水将树叶刷洗干净,放在约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

当叶肉呈现黄色后取出树叶,用水将树叶上的碱液洗净;

(3)将叶子平铺在瓷砖或玻璃板上,用试管刷或软牙刷慢慢刷去叶肉。

将剩下的叶脉放在水中轻轻清洗,稍稍晾干后,夹在书中压平。

2.白花变蓝花

器具:

铁架台、铁夹、蒸发皿、滴管

药品:

锌粉、碘片、浆糊

方法:

取一只蒸发皿放入2克锌粉和2克碎碘片,拌和均匀,在蒸发皿的正上方吊一朵白纸花,白纸花上涂以面粉浆糊。

一朵白纸花,现在我要“滴水生紫烟、紫烟造兰花”。

然后用胶头滴管吸取冷水,加一二滴于混合粉上,立即有紫烟和白雾腾空而起,团团彩云都抢着去拥抱白纸花,把白花染成兰花,再熏染一二次,蓝花更加鲜艳、逼真。

原理:

干态下的碘片和锌粉,常温下不易直接化合,加入少量水作催化剂后,立即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锌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未反应的碘升华成紫烟,水受热汽化,空中冷凝成白雾,碘和白纸花上的面粉接触显兰色,于是紫烟造出蓝花

3.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实验原理】:

淀粉溶液遇到碘会变成蓝紫色,这是淀粉的特性。

而维生素C能与蓝紫色溶液中

的碘发生作用,使溶液变成无色。

通过这个原理,可以用来检验一些蔬菜中的维生素C。

【实验步骤及现象】:

在玻璃瓶内放少量淀粉,倒入一些开水,并用小棒搅动成为淀粉溶液。

滴入2

~3滴碘酒,你会发现乳白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紫色。

再找2~3片青菜,摘去菜叶,留下叶柄,榨取出叶柄中的汁液,然后把汁液慢慢滴入玻璃瓶中的蓝紫色的液体中,边滴入边搅动。

这时,你又会发现蓝紫色的液体又变成了乳白色。

说明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

4.用皂泡法检验硬水的硬度

【实验步骤及现象】将1g普通的洗衣皂片溶解在100mL酒精中,配成肥皂溶液。

取5mL蒸馏水或软化水注入试管,向水中加入一滴肥皂液,用塞子塞住试管口,用力振荡试管,若没有出现皂泡,再加入一滴肥皂溶液并振荡。

继续滴加肥皂溶液并振荡直到有充足的皂泡产生。

记录产生充足皂泡所需的肥皂液的滴数。

用此方法便可检验不同硬水的硬度,例如:

(1)碳酸氢钙的稀溶液

(2)碳酸钙的悬浊液

(3)自来水

(4)雨水或储存水

(5)矿泉水

5.空杯生烟

实验:

两只洁净干燥的玻璃杯,一只滴入几滴浓盐酸,一只滴入几滴浓氨水,转动杯子是液滴沾湿杯壁,随即用玻璃片盖上,把浓盐酸的杯子倒置在浓氨水的杯子上,抽去玻璃片,逐渐便能看到满杯白烟

6.豆腐中钙质和蛋白质的检验

用品:

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精密pH试纸。

草酸钠、浓硝酸。

豆腐中的钙质与草酸钠溶液反应便生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白色沉淀。

蛋白质遇到浓硝酸,微热后呈黄色沉淀析出,冷却后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沉淀就变成橙黄色。

因为蛋白质分子中一般有带苯环的氨基酸,浓硝酸和苯环发生硝化反应,能生成黄色的硝基化合物,故可用来检验蛋白质。

操作:

(1)豆腐的酸碱性试验取200克豆腐放入烧杯中,加入20毫升蒸馏水,用玻棒搅拌,并捣碎到不再有块状存在。

过滤,得到无色澄清的滤液和白色的滤渣。

用精密pH试纸测试豆腐滤液的酸碱性(一般测得的pH值为6.2,显弱酸性)。

(2.)豆腐中钙质的检验取上述豆腐滤液2毫升于试管中,再滴入几滴浓草酸钠溶液,试管中立即出现明显的白色沉淀。

说明豆腐中含有丰富的钙质,而且能溶于水,不一定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

(3).豆腐中蛋白质的检验取上述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