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529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灯下漫笔Word下载.docx

一、组织教学(每课一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二导入新课:

谛听鲁迅

大约是因为离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太近的缘故,每当深夜于台灯下打开那一篇篇悲凉苦难的文字时,我的耳边就回响起一个声音:

“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我有动作的欲望--但不久我又坠入了睡眠。

先生故乡的夜虽不似近处的杭州上海那么喧嚣,但也绝非孔乙己时代那样的寂静,然而这声音却突破世纪之交的汹汹嘈切和层层迷障,如黄钟大百般从历史隧道的另一端传来。

我不由得合上书,来到庭院里。

夜幕深沉,天空是那种淤血胀肿的青紫色,偶见几颗晦黯而飘忽的星在闪耀。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

赵家的狗又咬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懦,狐狸的狡猾。

三、讲授新课

(一)作者简介:

(二)解题:

《灯下漫笔》的“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

“漫笔”,也就是“散”漫无拘、笔随心意、兴之所至的笔墨趣味。

鲁迅先生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能够从所接触到的纷繁的事物中,发现(区别出)具有广阔思想内涵、可供开发的人与事,以此作为他的杂文的材料,然后将其置于时代、社会、历史的更大时空下进行剖析与开掘。

本文写作于1925年。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变乱纷呈,异常黑暗。

对中国历史有着深刻研究,对中国社会“吃人”本质看得十分清楚的鲁迅先生,思考着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1925年春末夏初的某一天,面对窗外沉沉黑夜,他就着昏暗的灯光写了这篇文章。

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

女作家萧红有过这样的回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在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鲁迅写过《夜颂》,说自己是“爱夜的人”。

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那么,那一时刻,1925年4月29日这一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中掩盖着的什么呢?

(三)解析课文:

.字词正音:

1.辨清字音:

累坠li嗜好sh兑现du钞票cho折价zh钦定qn编纂zBn数shu见不鲜xin

2.弄清词义:

执迷:

对某人或某事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

厘定:

整理制定。

发祥:

最初产生、发生。

先儒:

先前的文人。

降格以求:

降低标准来寻求办法。

皇恩浩荡:

皇帝的恩德广大无边。

一治一乱;

一个时期太平,一个时期混乱。

莫名其妙:

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

心悦诚服:

诚心诚意地服从或佩服。

蒸蒸日上:

蒸蒸,上升和兴盛的样子。

比喻事情蓬勃发展,日日都有进步。

朝三暮四:

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

后来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3.辨明近义

①执迷执著

同:

它们的都有坚持的意思,都既可以做不及物动词,又可做形容词。

异:

“执迷”指因对某人或某一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例如:

犯了错误如果还执迷不悟,那是很危险的。

“执著”,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来泛指固执或拘泥,属褒义词。

他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②嗜好爱好

它们都有喜好之意。

异;

“嗜好”强调因特殊原因而喜欢的情绪,多用于指不良习惯。

他这人对抽烟有特别的嗜好。

“爱护”强调对事物的爱意。

有人爱花,有人爱草,各自的爱好不同是允许的。

③羡慕艳慕

它们都是动词。

都有见到别人的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自己也想具有的意思。

“羡慕”强调看到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含有喜爱的意味。

口语。

书面语中都用。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艳慕”强调羡慕并比之更甚,含有希望自己也有的东西很美好的意味。

是文言词语,书面语色彩比较浓厚。

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慕,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④价格价钱

它们都是名词,指出售商品时,卖方向买方所索要的钱数。

“价格”含有一定的高低水平或尺度的意味。

适用于正式场合。

是经济学的术语而又另有专门的意义。

厂方有权决定产品的出厂价格。

“价钱”强调某种数量的货币。

多用于口语,可直接受形容词“好”、“大”等修饰。

这批货物可一定要卖个好价钱。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熟悉课文内容,及作者写作意图,背景介绍需详细说明。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

1题2题3题

(六)板书设计:

(二)解题

1.字词正音:

师生问好

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需要把重点内容加以记忆

对于作者生平及作品,学生要对作者生了解就可以了,但重点作品学生要重点记忆

学生要对不认识的字加以重点把握归纳,没有接触过的词汇教师要给于讲解

时间

教案数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法

讲解法

点拨法

二、组织教学(每课一诗)

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二、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鲁迅《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是鲁迅先生21岁时写的一首诗。

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一直热切地关注着祖国人民的苦难与命运。

今天,我们学习的《灯下漫笔》,同样融注着鲁迅先生对祖国、人民历史与命运的思考。

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春末。

当时,中国社会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的毒瘤,长久地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且麻木;

另一方面,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他们已开始大声疾呼,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并开始荷戟奋战,要“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鲁迅正是这少数觉醒的先驱者之一。

他从旧的营垒中走来,对中国的历史有过深刻的研究,对中国社会“吃人”的本质,看得十分清楚;

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更是一眼看穿。

(一)整体把握

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在主要内容(课文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1-5节)

叙述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从钞票兑换现银这件事发现我们民族“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高兴”。

第二部分(6-11节)

回溯历史,分析中国历史只能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第三部分(12-14节)

分析目前的社会状况,对青年提出创造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时代的希望和要求。

理由:

由对现实的抨击,转到对封建社会历史的批判,再回到现实,提出使命。

(不拘于此,自圆其说即可。

2.概括作者的观点(主题思想)

中国历史只能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青年人应该看透历史和现实,不应再学什么“固有文明”,而应改变民众做奴隶的历史和现状,创造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时代。

(二)研讨学习

1.文章是由什么日常小事引发出的重大问题?

作者首先叙述了自己(以及普通老百性)所亲历的一件日常小事,如何相信国家银行而将银元换成钞票(第一段),又如何因政局不稳要将钞票转换成银元而不得(第二段),听说暗中有了行情又如何赶去兑现,即使打了折扣也在所不惜(第三段)。

正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成为鲁迅思考的起点,成为他的思想探索的起点;

最平凡的、最普通的,也是最深刻的。

2.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心情起了哪些变化,由此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注意课文中的关键调,开始换钞票时的“乐意”(第一段),停止兑现时的“不甘心”(第二段)与“恐慌”(第三段)。

还有一个细节也颇发人深省:

第一、三、四段都写到“银元装在怀中”,感觉却大不一样,开始只觉得“沉重累坠”,几乎失去,又终于得到(尽管打了折扣用就“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

由此得出“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四、课堂小结:

总结:

课堂上读散文,多从文章学的角度去读,从文章内容到表现手法,从“形散”到“神不散”。

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能否从“读懂鲁迅”的角度去读,去认识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革命家的一面,更多地发挥文章在人文方面的影响力,正是本设计首先考虑的问题。

另一方面,以学生对鲁迅、对中国历史的认知为基础,发挥教师激疑、助学、点拨的作用,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比较、想象的能力,也是本教学设计意图之一。

五、作业:

课后题2,3

六、板书设计

事(兑钞)--想(变奴隶)==现象(治乱)--本质(做不成奴隶、做稳了奴隶)==不满--创造(第三样时代)

七、课后记

把上节的重点字词用小考的形式来考察学生

本文批判的锋芒直指中国历史和国民性问题。

鲁迅一针见血的揭出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和阶级对立的历史真相,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课时数

第三课时

理清思路,明确观点

讨论法

一组织教学(每课一诗)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他写过《夜颂》,说自己是“爱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⒈朗读课文,思考:

本文批判的锋芒指向哪里?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

①批判的锋芒指向:

中国历史和国民性问题;

②作者观点: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

a、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b、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分析“引子”(1~5)

⒈课文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出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课文是由什么日常小事引出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的?

钞票贬值

⒉在叙述“钞票贬值”事件过程中,作者着意突出了“人”在事件过程中心情的变化,有哪些变化?

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⒊作者由“钞票贬值”联想到了什么?

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①“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②两者心理相似:

自身受到了损害不痛苦反而快乐。

这种心理,看似反常,实则合理。

人们为避免更大的灾祸,宁愿选择较为次之的损害,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期望的满足。

鲁迅从中看到了隐藏在百姓灵魂深处的奴性心态: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我满足,自我陶醉。

⒋作者为什么说“极容易变成奴隶”?

为什么成为奴隶还“万分喜欢”?

“极容易”说明中国的“乱”是长期的,“治”是短暂的,因此老百姓常常“想做奴隶而不得”;

他们把做奴隶当成一种奢望,甚至是一种享受,一旦有哪一位统治者满足了这一令人感到悲哀的要求,他们自然就“万分欢喜”了。

二、分析“观点”

㈠析“中国历史”

⒈本文批判的锋芒直指中国历史和国民性问题。

思考:

这两个时代分别有什么特征?

其共同本质是什么?

这两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①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即“乱世”--兵荒马乱,奴隶规则被毁得粉碎,强盗官兵任意屠杀百姓。

百姓是牛马甚而不及牛马。

②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即“治世”--天下太平,有一定的主子和规则,百姓纳粮磕头颂圣,意志却被主子宰割。

百姓是奴隶,是人而非人。

③共同本质:

百姓始终是奴隶(牛马)【第七段

④划分标准:

按“人”的价格的贬值程度来划分。

“‘人’的价格”指做人的资格,做人的尊严。

2.文章举出了哪些时代例子属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你能否再作些课外补充?

课文中:

五胡乱华、黄巢时(唐末)、五代、宋末、元末、张献忠时(明末)

课文外:

春秋战国、秦末、汉末、安史之乱、清末、民国

㈡析“国民性”

⒈“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这是元•张养浩写的一首词,它揭露了无论王朝兴衰如何更替,身受战乱之苦的始终是老百姓。

当百姓连做牛马、做奴隶的资格都被剥夺了的时候,百姓有什么祈求呢?

请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①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人们便心悦诚服,恭颂太平。

(第5段)

②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牛马,…(第7段)

③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

(第8段)

④“予及汝偕亡!

”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

(第9段)

⑤厘定规则…便“万姓胪欢”了。

⒉你是怎样看待百姓的这些祈求的?

造成这种奴性心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容易满足,麻木不仁,缺少反抗——专制暴力

⒊中国的老百姓,几千年来饱受重压和杀戮,从来没有享受到做“人”的尊严和权利,对此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哀其不幸”--同情、怜悯百姓的不幸遭遇“怒其不争”--讽刺、批判百姓的国民劣根性

三、析“现实”

⒈在对中国历史和国民性作了深入剖析之后,作者又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当时现实,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现实?

老百姓的命运怎样?

①强盗官兵交互为祸--仍然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②“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避入教堂”,丝毫没有彻底“走出奴隶时代”的愿望。

⒉面对这样的国民,鲁迅无法掩饰内心的绝望与悲凉。

最后终于发出震天一吼——“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你认为“第三样时代”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怎样才能创造“第三样”时代?

“第三样时代”是一个民主自由的时代,是老百姓真正“做人”、掌握自己命运的时代

风雨如磐,暗夜沉沉,在浓黑的夜幕中,鲁迅奋笔疾书,在“先儒”“爱排场的学者”歪歪斜斜的字里行间,方方正正的写下了中国历史两个时代的独特论断。

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黑暗中鲁迅那如炬的目光,那双犀利的眼睛里不仅有愤怒的火焰,更有晶莹的泪珠。

“兴,百姓苦;

”鲁迅那关注苍生的心仿佛依然跳动在耳旁,震撼着我们的灵魂。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这句顾城的诗用来形容鲁迅恐怕是最合适不过的吧!

练习册:

阅读题全作完

开始兑换--乐意

停止兑现--不甘心-→奴性心态

折换现银--非常高兴

七、课后记:

鲁迅先生对社会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眼光如炬,洞若观火,他觉得这样的社会是必须

改变的,对现实的思考让他感到痛苦,这种痛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可他更痛苦的是他不能找到改变这个社会的具体方法,第三样时代是怎样时代?

他没说。

怎样争?

(这也许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板书划线)在《故乡》里,他希望下一代过着新的生活,“为我们未

曾生活过的”,怎样的生活?

他只是说: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

成了路。

”同学们,我们能体会这位名满天下的伟人他内心的悲哀吗?

他在探索着,他也在

激励着我们去探索。

第四课时

讲解练习题

直接导入

组织教学(每课一诗)

仓廪实则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辱。

1.选出下列加粗词读音正确的一项

[   ]

A.累坠(l6i)服役(y@)磕头(k5)国粹(cu@)

B.颁布(b1n)复辟(p@)措辞(cu^)编纂(zu1n)

C.钦差(q9n)宝藏(z4ng)杀掠(lu8)行市(h2ng)

D.避难(n4n)兑现(du@)直捷(j0)便当(d1ng)

2.选出下列各组中没有错笔字的一项

A.行使  钞票  发详   朝三幕四

B.崇奉 脾气   铺张   心悦诚服

C.烦重 羡慕   执迷   数见不鲜

D.赔尝 灾泱   厘定  恭颂太平

3.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嗜好(喜爱)勒令(强制)诚然(确定)

B.治乱(稳定)固有(本来)反顾(回头看)

C.不肖(骨肉相像)降格(标准)折价(折扣)

D.审察(仔细看)排场(铺张)神往(高超的)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实际上______是群盗如麻,______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猾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______了天下。

A.大约       纷乱    收拾

B.大约       变乱    统治

C.大概       纷乱    收拾

D.大概       变乱    统治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虚词恰当的一组是

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______避入教堂里去了,______那些地方______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______不得。

A.则     因为   都     而

B.则      由于   都     而

C.就     因为   都     却

D.就     由于   却     却

6.仿照下面的句子,写出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因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

根据下列一段文字,回答7-9题

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

待到羡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

为什么呢?

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

7.划线句属于______部分,对“______”作具体说明。

8划分第一句话的层次关系

9.根据本段有关内容回答。

人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被变为奴隶的?

______→______→______→人们甘心情愿地作奴隶。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A    6.略

7.举例,“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