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3547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docx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北京地方标准

北京市地方标准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Standardforenterpriseintellectualpropertymanagement

 

目次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知识产权保护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市知局、保护协会、企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

 

引言

概述

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年第15号令)等法律法规,参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关于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等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并结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实践加以制定。

本标准面向北京地区企业提供一套关于知识产权规划、实施、评价、改进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指导模型。

目标

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在北京地区普及推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引导企业自觉、娴熟地运用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经济优势;辅助企业具备科学、规范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支撑、规范有效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新体系。

在上述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与我国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与科技发展水平相协调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新机制。

影响因素

企业实施本标准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法律及政策要求,并结合企业规划和行业特点等因素。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管理方针、管理目标,战略管理、制度管理、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审核、持续改进。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21374—2008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基本词汇

GT/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21374—2008和GT/19000-2016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知识产权

intellectualproperty

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中,发明者、创造者等对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其范围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及相关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传统知识、遗传资源以及民间文艺等。

3.2知识产权管理

intellectualpropertymanagement

围绕知识产权取得、维护和运用所开展的规划、组织、协调等系列活动的总称。

3.3知识产权管理方针

guidingprincipleforintellectualpropertymanagement

由企业最高管理者发布的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

3.4知识产权管理目标

intellectualpropertymanagementobjectives

依据其知识产权管理方针在知识产权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3.5知识产权原始取得

originalacquisitionofintellectualproperty

通过设计研发活动获得知识产权的过程,设计研发活动包括进行自主知识产权创造活动,或者通过合作开发、委托开发进行知识产权创造活动。

3.6知识产权继受取得

derivativeacquisitionofintellectualproperty

未经过设计研发活动,而是通过交易或赠与等方式从他人手中取得知识产权的过程。

3.7知识产权成果完成人

intellectualpropertycompleter

对知识产权成果完成有实质贡献的企业员工,包括成果的设计人员、研发人员、技术交底书撰写人员以及知识产权申请文件的撰写人员等。

3.8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enterpriseintellectualpropertystrategy

企业为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通过知识产权的获得、保护与运用从而谋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策划。

3.9管理体系

managementsystem

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注:

一个组织管理体系可以包括若干个不同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或环境管理体系。

4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4.1总体要求

企业应按照本标准要求根据自身性质、规模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施、运行、评价并持续改进。

4.2管理职责

4.2.1管理方针

企业应制定知识产权管理方针,知识产权管理方针应:

a)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b)符合企业经营发展要求;

c)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运行;

d)定期进行评审,并持续性改进;

e)贯穿在知识产权管理目标中;

f)由企业最高管理者制定和发布;

g)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理解和支持。

4.2.2管理目标

企业应明确知识产权管理目标,知识产权管理目标应:

a)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总体发展对于知识产权的需求;

b)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针相一致;

c)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目标中,并体现在相应的文件中;

d)可量化;

e)被相关责任人员明确知晓;

f)被定期评价和改进。

4.2.3管理程序

企业应依据自身的行业性质和经营规模,建立达成管理目标所需的知识产权管理程序。

知识产权管理程序应包括:

a)管理文件制定和更新的程序;

b)管理文件发布和持续改进的程序;

c)知识产权取得、维护和运用的管理程序;

d)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其他管理程序

4.3管理文件

4.3.1总体要求

知识产权管理文件一般包括:

a)知识产权管理方针和目标;

b)知识产权管理手册;

c)形成文件的知识产权相关管理程序和记录。

4.3.2文件控制

4.3.2.1文件管理

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的管理文件应确保:

a)发布前经过审核和批准,修订后在发布前重新审核和批准;

b)文件中的相关要求明确;

c)按文件类别、秘密级别进行管理;

d)易于识别、取用和阅读;

e)对因特定目的需要保留的失效文件予以标记。

4.3.2.2外来文件与记录文件

对外来文件与记录文件,应确保:

a)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规定记录的标识、储存、保护、检索、保存和处置所需的控制;

b)对行政决定、司法判决、律师函等外来文件进行有效管理,保存来源与取得时间;

c)外来文件与记录文件完整,明确保管方式和保管期限。

4.3.2.3.知识产权管理手册

企业应编制和保持知识产权管理手册,包括:

a)知识产权机构设置、职责和权限;

b)为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所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

c)知识产权管理程序之间相互作用的表述。

4.3.3合同管理

企业合同管理中应确保:

a)合同在签订前应针对知识产权内容进行审查;

b)应制定合同的知识产权审查程序并保留记录;

c)对合同进行分类、留存和保管。

5知识产权战略管理

5.1总体要求

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核心内容,贯穿于企业日常工作管理的所有环节。

最高管理者作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及管理改进工作。

5.2管理规划

根据企业不同的行业属性、经营规模、需求对知识产权战略进行规划。

知识产权规划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的挖掘、申请、布局、保护、运用和风险防范等内容。

初创类、试点和示范类等企业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性质进行知识产权短期、中长期或长期规划。

5.3管理实施

企业应根据制定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要求,并结合创新技术,制定管理战略实施方案。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实施方案中应明确:

企业研究开发的内容、技术创新的目标、技术及产品的品牌体系建设、技术的保护策略、管理制度规范、相关研发与管理部门的组织建设、人力资源结构、信息服务等内容。

5.4管理评价

知识产权战略进入实施阶段后,需对管理实施的工作进行管理评价。

管理评价可企业自评也可聘请外部专业机构进行。

管理评价需根据企业运营情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评价意见。

5.5管理改进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需根据管理评价意见制定改进措施,修改管理实施方案。

6知识产权制度管理

6.1总体要求

6.1.1知识产权制度

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制度。

由最高管理者负责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制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或知识产权管理专员起草知识产权制度。

6.1.2知识产权制度管理要求

根据企业不同的行业属性、经营规模、需求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由最高管理者负责贯彻到企业运营中,由知识产权专员或相关管理人员负责执行和监督。

初创类、试点和示范类等企业可根据企业的性质和需求建立专利管理制度、商标管理制度、著作权管理制度、商业秘密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6.2分类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分类管理制度包括专利管理制度、商标管理制度、其他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6.2.1专利管理制度

企业专利管理制度一般包括总则、管理职责、专利申请、专利管理、专利使用与保护、专利奖励等内容。

6.2.2商标管理制度

企业商标管理制度一般包括总则、管理职责、商标注册、商标管理、商标的使用与保护、商标标识印制管理等内容。

6.2.3其他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其他知识产权类别的管理制度,一般包括总则、管理职责、管理、使用与保护等内容。

6.3相关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相关管理制度包括资产管理制度、信用管理制度等。

6.3.1资产管理制度

企业应在资产管理制度中包括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制度,定期对知识产权资产进行管理、清点和核查。

6.3.2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应包括建立知识产权信用管理制度,积极排除恶意申请、商标抢注、权利的滥用等以牟利为目的的知识产权滥用行为。

6.2.3保密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保密管理制度,保密管理制度中应包含保密文件管理、信息保密管理、设备保密管理、保密区域以及保密权限等内容。

7知识产权资源管理

7.1总体要求

7.1.1知识产权资源配置

企业应为知识产权管理设置相应机构,配备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财务资源。

7.1.2知识产权资源配置要求

根据企业不同的行业属性、经营规模、需求进行合理的知识产权资源配置。

初创类、试点和示范类等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财务资源。

7.2组织机构

7.2.1组织机构的职责

7.2.1.1知识产权组织机构应:

a)组织编写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方针、目标;

b)对整个企业宣导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内容;

c)建立、实施并且持续改进知识产权取得、维护和运用所需的程序;

d)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效果,并持续改进;

e)负责企业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工作;

f)负责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工作;

g)参与企业内部审核、监督检查工作。

7.2.2组织机构的形式

知识产权组织机构可是单独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也可委托专业的服务机构进行辅助管理。

委托专业机构的,企业需要设置专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对接。

7.3人力资源

7.3.1知识产权岗位设置

根据企业不同的行业属性、经营规模、需求设置知识产权岗位。

初创类、试点和示范类等企业可根据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设置知识产权管理岗位和知识产权工作岗位,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

7.3.2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管理

7.3.2.1最高管理者

企业最高管理者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通过以下活动,建立、实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a)向企业全体员工传达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b)制定、发布知识产权管理方针;

c)制定知识产权管理目标;

d)制定知识产权战略;

e)制定知识产权管理相关程序;

f)组织进行知识产权内部审核、分析、管理评审;

g)确保资源的获得;

h)本规范要求的其他事项。

7.3.2.2知识产权管理人员

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是由最高管理者任命或指定的知识产权专职管理人员,授权其承担以下职责:

a)确保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知识产权管理绩效和改进需求;

c)确保全体员工对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的理解;

d)落实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和改进需要的各项资源;

e)确保知识产权外部沟通的有效性;

f)配合最高管理者开展内部审核、分析、管理评审。

7.3.2.3知识产权工作人员

企业可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以配合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开展知识产权工作。

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一般包括知识产权申请、分析、法务、运营等工作人员及相关岗位人员。

7.3.2.4入职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适当的知识产权背景调查,以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对于研究开发等与知识产权关系密切的岗位,要求新入职工签署知识产权声明文件,在劳动人事合同中应明确竞业禁止事项,可根据需要可独立签署竞业禁止合同。

7.3.2.5离职

对离职的员工进行相应的知识产权事项提醒;设计核心知识产权的员工离职时,应签署离职知识产权协议或竞业限制协议。

7.3.2.6激励

明确员工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奖励和报酬;明确员工造成知识产权损失的责任。

7.3.2.7培训

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工作人员、研发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知识产权培训。

7.4资源保障

7.4.1信息资源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应:

a)建立信息收集渠道,及时获取所属领域、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信息;

b)对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和分析加工,并加以有效利用;

c)在对外信息发布之前进行相应审批;

d)企业有条件的可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并有效维护和及时更新。

7.4.2财务资源

7.4.2.1财务预算

企业应在年度预算中设立知识产权工作经费,有条件的可设立风险准备金。

知识产权工作经费一般包括:

a)维持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运行的经费;

b)知识产权教育培训费用;

c)取得和维护知识产权所需支付的费用;

d)对知识产权成果完成人进行奖励的费用;

e)开展其他知识产权管理活动所需要的费用。

7.4.2.2财务管理

企业应按照年度预算中来使用产权工作经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应按计划来对每季度的知识产权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核查。

7.4.3其他配套资源

企业应根据需要配套相关资源,一般包括:

a)软硬件设备,如知识产权管理软件、计算机和网络设施等;

b)办公场所(地);

c)其他知识产权管理所需的配套资源。

8知识产权风险管理

8.1总体要求

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应及时识别知识产权风险并作出应对策略,对知识产权风险进行管控。

8.2风险识别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识别一般包括:

a)定期监控产品可能涉及他人的知识产权状况,分析可能发生的纠纷及对企业的损害程度;

b)针对合作开发的技术或产品,需确认其知识产权的权属;

c)针对被许可或者交叉许可的知识产权,需评估知识产权的稳定性,需每年核查该知识产权的有效性等;

d)针对办公软件应核查其是否是正版;

e)针对办公设备,应确认来源确认没有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f)针对商标的使用、文字及图片的引用应核查来源,确认是否得到权力方的许可。

8.3风险管控

企业在识别知识产权风险后应对知识产权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具体为:

a)对清除知识产权风险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或对交叉许可可能性进行分析、或对主导和解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b)针对产品或技术的替代性进行分析;

c)针对分析内容设计风险应对方案;

d)针对公司可能存在的同类风险进行排查;

e)可筛选合适的服务机构帮助进行风险管控工作。

9知识产权创造

9.1检索

9.1.1专利布局

企业在申请知识产权前,应进行专利布局检索:

a)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将有关技术进行分解,针对每一个技术点进行检索,确定可申请专利的技术点;

b)将待申请的技术点进行新颖性和创造性检索,并形成检索报告;

c)应充分考虑行业上下游关系及同类市场发展情况,在技术空白点及行业细分领域进行专利申请。

9.1.2申请检索

企业在申请专利前,应对待申请的技术点进行新颖性检索和创新性检索。

9.1.3规避设计

企业技术通过检索发现有在先申请的,应根据在先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来进行规避设计。

9.2确权

9.2.1研发策略

企业进行设计研发前应根据研发思路选择专利数据库进行专利检索,检索的范围一般包括国内外专利数据库,再根据检索的结果制定研发策略。

9.2.2申请策略

企业在专利申请前应制定申请策略,申请策略一般包括拟申请的专利类型、拟申请的专利量、拟申请的国家或地区、申请途径等。

9.2.3质量控制

企业在专利提交申请前需要对专利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一般包括技术方案、保护范围、可专利性、近似度等。

9.3取得

9.3.1原始取得

企业自主研发获得知识产权时,企业:

a)应明确知识产权成果完成人;

b)应记录设计研发过程,并保存设计研发记录;

c)应在设计研发记录中记录可识别的设计(研发)人员、时间、地点、设计(研发)内容;

d)宜跟踪所在领域的知识产权动态,及时调整研发策略和方向。

9.3.2联合开发

9.3.2.1企业进行合作开发获取知识产权时,企业应与受托方签订书面合同,合同应明确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注明双方应遵守的保密义务。

9.3.2.2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开发时,应建立研究信息发布程序。

9.3.3继受取得

9.3.3.1企业通过继受取得方式取得知识产权的:

a)在确定取得知识产权前,应确定拟取得知识产权清单,确认拟取得知识产权的状况,并保留记录;

b)企业宜对拟取得知识产权进行评估。

9.3.3.2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转移方式获取知识产权的,应订立书面合同,并在合同中注明所转移知识产权法律状态、转移范围以及转移条件。

9.3.3.3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获取知识产权的,应订立书面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知识产权归属。

9.3.3.4企业应在合同中明确在继受取得知识产权基础上形成的新知识产权的归属。

9.3.3.5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10知识产权保护

10.1总体要求

10.1.1日常保护

10.1.1.1企业应将涉及知识产权取得和确权的文件作为受控文件进行管理。

10.1.1.2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和经营目标,在销售、宣传过程中宣示自有知识产权。

10.1.1.3企业应建立产品销售市场监控办法,采取保护措施,及时跟踪和调查相关知识产权被侵权情况,建立和保持相关记录。

当存在他人侵犯企业自有知识产权的情况时,企业应采取对应措施,减少知识产权被侵害的损失。

10.1.1.4企业委托服务机构处理知识产权保护事宜的,应制定知识产权事务外包管理控制程序。

外包管理控制程序一般包括:

a)对提供服务的机构进行资质及能力审查和评价的要求;

b)在外包服务生效之前与提供服务的机构签订书面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保密要求和相关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

c)跟踪、监督外包业务的要求;

d)定期评估提供服务的机构或人员的服务质量,并保留评估记录;

e)处理外包纠纷的办法。

10.1.2涉外保护

10.1.2.1涉外申请

企业开展涉外知识产权申请应:

a)调查目标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及保护环境;

b)明确申请途径和申请流程;

c)待申请的技术或其他资料有涉密的,需要向相关报知识产权行政部门进行保密审查。

10.1.2.2涉外贸易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工作:

a)向境外销售产品前,应调查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司法保护环境、贸易相关法律、知识产权法律、政策及其执行情况,了解所在行业领域的相关诉讼情况;

b)向境外销售产品前,应适时在目的地进行知识产权申请、注册和登记;

c)对向境外销售的涉及知识产权的产品可采取相应的边境保护措施。

10.2保护途径

企业在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时,应综合比较司法、行政、仲裁与调解以及谈判等不同处理方式带来的影响,选取适宜的争议解决方式。

a)司法保护

企业在发生侵权与被侵权纠纷或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请民事或刑事诉讼。

b)行政保护

企业在发生侵权与被侵权纠纷或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时,可向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申请处理,必要时可申请调查。

c)仲裁与调解

企业发生侵权与被侵权纠纷或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时,可向所在地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调解服务。

d)谈判

企业发生侵权与被侵权纠纷或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时,可与当事人进行谈判。

11知识产权运用

11.1总体要求

企业应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运用,以发挥知识产权的最大价值。

11.2知识产权资产管理

11.2.1知识产权分类管理

企业应将知识产权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商标、专利、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及其他知识产权的管理清单或手册。

针对企业的专利和技术秘密,可根据不同的技术领域进一步进行细分。

11.2.2知识产权分级管理

企业应对知识产权进行分级评价和筛选,并针对不同的知识产权分别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

11.2.3知识产权组合管理

对专利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并针对企业技术空白点通过专利的挖掘或购买的方式获得专利,进一步形成专利组合。

11.3知识产权运用环节

11.3.1前置环节

知识产权运用的前置环节一般包括知识产权评估、尽调、审计等环节:

11.3.1.1评估

在知识产权运用前,企业需要对知识产品进行评估,评估可自评或者请外部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形成报告。

11.3.1.2尽调

在知识产权运用前,企业需要对市场、政策环境进行尽调并形成报告。

11.3.1.3审计

在知识产权运用前,企业需要对知识产权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并形成报告。

11.3.2增值环节

知识产权增值过程主要为:

a)针对相关的技术专利,可形成专利包;

b)针对有进一步研发可能的技术,提前进行专利布局和二次开发。

11.3.3收益取得

企业可将知识产权通过合理的方式获取收益:

a)通过知识产权转让、实施、许可、证券化以及禁令的方式获得收益;

b)通过投融资的方式获得收益。

11.4知识产权运用

11.4.1总体要求

企业应根据企业的战略及发展进行知识产权运用,并应给予发明人一定奖励。

11.4.2知识产权运用方式

11.4.2.1知识产权转让

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转让应:

a)转让前应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并对购买方进行尽调;

b)在转让合同中应约定知识产权转让后,企业是否还保留使用权;

c)根据规定在相关部门进行权属的变更。

11.4.2.2知识产权实施

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实施时应:

a)评估通过专利技术所生产的产品是否侵犯其他专利权;

b)调查市场上是否有产品侵犯本企业的知识产权;

11.4.2.3知识产权许可

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许可应:

a)许可前应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并对被许可方进行尽调;

b)在许可合同中约定许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