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三年级《六单元20 美丽的小兴安岭》冯佳敏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3803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小学三年级《六单元20 美丽的小兴安岭》冯佳敏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小学三年级《六单元20 美丽的小兴安岭》冯佳敏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小学三年级《六单元20 美丽的小兴安岭》冯佳敏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小学三年级《六单元20 美丽的小兴安岭》冯佳敏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小学三年级《六单元20 美丽的小兴安岭》冯佳敏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部编小学三年级《六单元20 美丽的小兴安岭》冯佳敏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小学三年级《六单元20 美丽的小兴安岭》冯佳敏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

《部编小学三年级《六单元20 美丽的小兴安岭》冯佳敏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小学三年级《六单元20 美丽的小兴安岭》冯佳敏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小学三年级《六单元20 美丽的小兴安岭》冯佳敏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

部编小学三年级《六单元20美丽的小兴安岭》冯佳敏教案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设计

 

(崇州市西江学校:

冯佳敏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12主题单元走进森林中的一篇主体课文,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

课文先从整体上介绍了小兴安岭是几百里连成一片的绿色海洋,然后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最后总结性地告诉人们:

小兴安岭既是一座景色诱人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文章用优美的词句为我们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设想

 

首先明确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兴安岭景物很多,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美丽”。

因此我在引入课题时,就抓住“美丽”这个题眼,以“美丽”为一条主线来串讲。

在每个季节中也是让学生取代感受美,这样,在学生脑海里把零散的景物集中起来,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本课四季写法大致相同,但是“春”这段特别重要,其中有很多动词用的很好。

因此,把这段作为教学的重点。

 

再次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初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学习了小兴安岭的春天后,我让他们在夏秋冬三季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尽心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

然后请同学来介绍小兴安岭的夏秋冬不同的景物,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接着是重难点的突破问题,因为本次的语文阅读主题是“读写结合”,所以我在小兴安岭的秋季中找到了两处关于树木的描写,一动一静,确定以认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微课的录制。

并在微课中加入《绝句》《小虾》中描写动静结合的句子,使同学们对这个新概念比较容易接受。

再加上读与写,充分的学习了新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

因为小兴安岭地处我国东北,南方孩子很少去过。

学生不可能亲临小兴安岭观赏四季的美景。

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动情入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

 

以读代讲法:

新课标指出: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得读,在读中整

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中我抓住教材

文字优美、情景交融这一特点,把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

以升华感情,强化理解。

微课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运用微课进行教学,能够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方式,让视听并举,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活跃的学习氛围;能帮助学生更加快捷地了解知识,感受到课文内容自然、真实的一面,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为学生开辟全方位的思维通道,扩大信息接收量,促进其分析力的形成和发展,提升其鉴赏能力。

所以我利用微课教学把抽象的“动静结合”概念变得具体形象。

通过展示能简洁又有效的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小兴安岭美丽和富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

3、学习作者在描写秋季树木中运用的动静结合表现手法。

五、教学重难点

1、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和富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巧妙。

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并能初步运用。

六、教具准备:

ppt、微课视频

七、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将要带你们游览我国东北的……

生:

小兴安岭

师:

那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兴安岭吧!

(出示图片)

生:

欣赏图片

师:

欣赏完这些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

(畅所欲言)

师:

那把这么多的感受用一个词语来表达。

生:

美丽。

师: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

齐读。

师:

再带着刚刚欣赏图片时的感受,来美美的读一读课题。

生:

齐读。

【教学过程一是:

根据谈话和播放课件,让学生自己发现课文中的地方是小兴安岭并切入课题,一起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

 

2、抓中心,会质疑

师:

小兴安岭这么的多,咱们的作者也和我们有着同样的默契,在文中有一句话来高度概括,小兴安岭的美丽。

你能找出来吗?

生: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师:

读完这句话后,谁想来提问?

生:

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大花园,是一座大宝库?

师: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教学过程二是:

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自己找出中心句,训练了学生概括全文的能力,让其有目的的学习。

3、品味春天,感悟美丽

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兴安岭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生:

春夏秋冬。

师:

那我们一起走进小兴安岭的春天。

|1、提要求,明目的。

师:

同学们,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圈出描写的景物,再找一找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汇报景物

生:

树木、积雪、小鹿、小溪、原木【师:

如有扣掉,请生补充。

3、读一读、谈感受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

提问:

“抽出”是什么意思?

(长出)

同学们,你们用过抽纸吗?

来抽出这张纸

【做动作,由慢到快,来体会速度。

师:

把“抽出”送回句子中,在这里是什么的速度快?

生:

树木生长的速度。

师:

带着感受读。

(2)、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师: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播放音频)

生:

“淙淙”的流水声很欢乐。

师:

流水的声音这么好听,你能用朗读来展示吗?

生:

(指读)

(3)、小鹿在溪边散步。

他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配动作读,男女读,齐读,体会小鹿的悠闲自在。

(4)、河里涨满了春水。

一根根原木顺水漂流,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1.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写出了什么?

小结:

同学们,春天这么美,你们喜欢春天吗?

带着你们的满心欢喜来美美的读一读。

(配乐朗读)

5、总结学法

回顾刚才的学习,我们先学习了小兴安岭的春天,再找描写的景物,也读了我们喜欢的句子。

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夏、秋、冬吗?

【教学过程三是:

训练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本篇文章语言特别优美,所以本环节在教师引导下,学会发现优美句子,抓住关键字词,在体味美的过程中,加深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并且在配乐朗读的时候情感得到提升,让孩子们在感受自然美的过程中,学会语言美和表达美。

4、自学夏、秋、冬,发现美丽

1、小组合作

两人为一组共同选择一个季节来学习,圈出景物,再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对方听。

2、汇报学习情况

按照夏秋冬的顺序,请三组同学来介绍景物。

3、交流分享

读一读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谈谈为什么?

【教学过程四是:

因为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学习要点,学会体味关键词的传情达意作用,在夏、秋、冬这三段的学习中,加入了小组讨论,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力。

】。

|

5、回顾全文,表情达意

1、欣赏完小兴安岭的四季之景,我们不由的感叹。

(齐读最后一段)

2、小兴安岭的春天生机勃勃,夏天花木繁茂,秋天落叶缤纷,冬天白雪皑皑。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里吗?

(齐读)

【教学过程五是:

让学生再一次的体会中心句,并通过朗读抒发感情,表情达意。

6、习作小练笔

1、播放微课“认识动静结合。

2、观察分析图片,为写作埋下伏笔。

3、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来习作。

4、交流。

【教学过程六是:

通过播放微课引入新概念“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

7、总结

师:

学完课文有什么收获?

(畅所欲言)

【教学过程七是: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课文语言的能力】。

九、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大花园

 

大宝库

十、教学反思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以此为本,在上课前我认真研究了教材、教参反复揣摩后决定采用变序式的教学方式,从整体出发,结尾段切入,抓住统领全文的中心问题“为什么小兴安岭既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展开教学,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去思考去领悟。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有得有失,撷取点滴如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学生对图像、声音很感兴趣,我恰当的运用电教手段以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多姿多彩的景色画面展示时,我仔细观察孩子的表情,聆听孩子的心声,从他们的语气和丰富的表情中我感觉到他们已经融入了课文,在搭配上美妙的音乐,让学生们带着感情的朗读,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整个课堂书声琅琅。

2.

习作小练笔

结合教参,我发现了作者在描写秋天的小兴安岭的树木时,通过树木和落叶的一静一动,写出了小兴安岭秋天树木的绚丽多彩和调皮可爱。

所以经过前面课文内容的学习铺垫,我向学生们提出“动静结合”这种习作中的表现手法。

并播放微课,让学生们充分学习这个新概念。

在进行习作,以达到初步认识和运用这种描写手法的目的。

巡视时看着同学们都有所思考,也能写出来,基本上完成这一教学目标。

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创造一个良好的,让人感受到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对一个教师而言真的太重要了!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