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389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场地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和

[1]张玲玲,孟浩.场地设计[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0;

[2]朱家瑾,居住区规划设计[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9;

主要参

[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8;

[4]彭一刚,中国古典分析[M],北京:

中国建筑出版社,2004;

考资料

[5]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

北京:

,1995;

[6]胡长龙主编,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授课时间

第 次课,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时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习题课□ 实验课□上机课□ 技能课□ 其他□

授课题目

第一章:

场地设计概述

目的与要求

1、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对场地设计这个学术领域有基本的了解。

要求学生掌握场地设计的定义和内涵,熟悉其渊源和内容。

2、主要内容 场地设计研究的意义;

场地设计思想的历史;

场地概念;

场地的分类;

场地的特点;

场地设计的概念;

场地设计的阶段;

场地设计的相关领

重点与难点

场地与场地设计的界定。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授课结构:

由案例观摩 场地定义 场地设计定义场地的构成要素

场地的分类

场地设计工作的特点场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依据

思考题、作业、参考文献

1、场地的概念及其范围界定?

2、场地设计的概念及其范围界定?

3、东西方建筑传统有什么样不同的场地处理观念?

课后小结

小结:

本次课在着重讲述了场地及场地设计的概念及其范围界定。

是学生

熟悉了解东西方建筑传统有什么样不同的场地处理观念。

引言:

以学校及其周边的场地设计案例为引子,导入环境的重要性,并指出功能齐全、环境美化的空间设计就是我们常说的场地设计。

1.场地设计

1.1场地设计概述:

场地设计也可称为建筑总平面设计。

1.1.1学习场地设计的目的意义

①我国为适应国际设计市场需求,要求注册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必须掌握场地选择与场地设计方面的知识

②随着我国招投标制度的实行,土地拍卖、房屋买卖、物业管理等市场机制的有效实施,推动了建筑市场的繁荣,要求建筑、土地、规划等从业人员掌握场地设计的基本知识。

③提高业主、建筑师、规划师、规划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设计管理水平。

1.1.2场地的概念

土地:

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包括内陆水域和沿海滩涂。

分类:

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根据国家《土地管理法》第4条规定)

基地:

当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工程项目总体的用地后,就称为基地。

场地(side):

狭义:

基地内建筑物之外的广场、停车场、室外活动场、室外展览场、绿地等,这时,场地是相对于建筑物而言的,所以常常被明确为室外场地。

广义:

基地内包含的所有内容,包括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观设施及工程系统等等。

1.1.3场地的构成要素

①建筑物、构筑物:

构成场地的核心要素,对场地起着控制作用,它的性质、规模的变化会改变场地的使用性质和技术指标。

②交通设施:

由道路、停车场、广场组成。

分为:

人流(包括:

机动车流、非机动车流、步行人流)、物流。

主要解决场地内建筑物之间或场地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是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室外活动设施:

是为了适应人们室外活动而设计的设施,包括健身设施和休憩场地,是室内活动的延续。

④绿化与景观设施:

包括绿地、小品等。

对场地的生态环境、文化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⑤工程系统:

包括工程管线、场地挡土墙、边坡等。

1.2场地类型的划分

①按建设项目的使用特征划分:

分为工业建设场地和民用建筑场地

工业建设场地:

是指矿山、石化、轻纺、冶金、电力、机械、电子、食品、材料等工业的建设场地。

这类工业建设的场地设计特点是要满足工艺流程需要,场地占地面积大,交通运输复杂,建设周期长。

民用建筑场地:

是指学校、幼儿园、住宅、商场、体育馆、影剧院、办公楼、候机楼等普通民众使用的场地。

此类场地设计特点是合理组织民众的各项活动,空间、交通、功能、造型等,创造宜人、冶人的场地环境。

建设周期相对较短。

②按地形条件划分:

平坦场地和坡地场地

平坦场地是指场地自然地形坡度为0~3%(倾角<

)的平坡场地和地形坡度在3~10%(倾角<

)的缓坡地。

这类场地地势平坦、开阔,建筑物布置比较自由,可以按照较理想的方案进行设计,土方量不大。

坡度场地是指自然地形坡度为10~25%(倾角<

14°

)的中坡地、地形坡度在25~50%(倾角 <

26°

)的陡坡地和地形坡度在50~100%(倾角 >

类别

坡度值

度数

建筑区布置及设计基本特征

平坡地

0~3%

~1°

43’

基本上是平地,道路及房屋可自由布置,但需

注意排水

缓坡地

3~10%

43’~5°

建筑区内车道可纵横自由布置,不需要梯级

(台阶),建筑群布置不受地形影响。

中坡度

10~25%

43’~14°

02’

建筑区内需设梯级(台阶),车道不宜垂直等

高线布置,建筑群布置受到一定限制。

陡坡地

25~50%

14°

02’~26°

34’

建筑区内车道需与等高线成较小锐角布置,建

筑群布置与设计受到较大限制

26°

)的急坡地。

这类场地地形起伏高差大,山势变化无常,建筑物、道路布置受到较大限制,需要处理高差,土方量大,挡土墙多。

场地设计工作量大。

根据坡度大小,将地形划分为6种地形类别:

急坡度

50~100

34’~45°

车道需曲折盘旋而上,梯道需与等高线成斜角

布置,建筑设计需要特殊处理

悬崖地

>

100%

45°

车道与梯道布置极困难,修建房屋工程费用大

一般不适于做建筑用地

③按用地位置划分:

市区场地、郊区场地、郊外场地

市区场地是指位于城市市区内的建设用地。

这类场地特点是用地紧张、地价昂贵、满足城市规划要求,设计条件相对困难,但与城市交通系统连接相对容易。

郊区场地:

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国家旅游度假区。

这类场地的设计特点是限制条件较少,但要处理好与城市的关系,场地设计要体现城市的时代特征。

郊外场地:

包括农村及自然地区(如纪念地、风景区)。

场地完全脱离了城市环境,设计条件以自然条件为主,要处理好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解决好与城市的交通联系问题,营造出优美、宜人、冶人的环境。

④按场地使用性质划分:

分为公共建筑场地和居住建筑场地。

公共建筑场地是指为城镇、村庄、独立工矿区管理及居住生活所必须的公共使用的设施用地。

包括科、教、文、卫、娱等用地。

其功能复杂,建筑体量大,高度高,交通复杂,特别是城市的大型公共建筑,有时是综合体建筑,对城市起着重要的作用。

场地设计时应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

居住建筑的功能单一,单体体量小,但占地面积普遍较大,建筑数量多。

场地设计时强调建筑的群体组合与功能分区,为居住者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配有小体量的公共建筑。

⑤按项目中建筑的数量划分:

分为单体建筑和群体建筑

单体建筑数量单一,但由于使用性质不同,功能及建设地点不同,场地设计要求有很大的差异。

群体建筑,由于建筑物数量较多,总用地面积一般较大,其外部空间环境较为丰富。

综上所述,场地可大、可小,场地设计可简单、可复杂,场地设计难度差异很大,作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对于所开发建设的工程项目,必须首先处理好场地设计的问题。

1.3场地设计的内容

①场地设计条件分析:

分析建筑所处场地的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和城市规划的要求等,明确影响场地设计的各种因素。

②场地总体布局:

结合场地现状条件,明确功能分区,合理确定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工程设施的相互空间关系,进行总平面布置。

③交通组织:

合理组织场地内各种交通流线,避免不同性质的人流、车流之间的相互干扰,根据初步确定的建、构筑物的位置,进行道路、广场、停车场、交通出入口布置,调整总平面图中建筑布置。

④竖向布置:

结合地形,拟定场地竖向设计方案,确定场地及建、构筑物的设计标高,有效组织场地排水,计算土石方量。

⑤管线综合:

协调各种室外管线的敷设,合理进行场地管线综合布置,具体确定各种管线的走向、平面(竖向)敷设顺序、管线间距、支架高度或管线埋深等,尽量避免相互干扰、影响景观。

⑥绿化与环境景观设计:

结合使用者的室外活动需求,综合布置各种室外活动空间、环境设施、景观小品及绿化植物等,有效控制噪声等环境污染,创造优美的室外环境。

⑦技术经济分析:

计算场地设计方案的各种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是土石方工程量、道路面积,可以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1.4场地设计的特点

①综合性:

场地设计涉及社会、经济、环境、园林、城规等学科,各方面的知识相互联系、相互穿插,形成一个综合知识体系,它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使用功能、场地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②政策性:

场地设计涉及政府的计划、土地利用及城规,不单纯取决于技术经济问题,其中一些原则问题的解决必须以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依据。

③地方性:

每一块场地都有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场地设计除了受自然条件、建设条件的制约外,还与当地的环境特点、风俗民情密切相关,设计上注意把握此特性,有助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场地设计。

④预见性与阶段性:

场地设计实施后,建筑实体一般具有相对长期性,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充分估计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可能对场地未来使用的影

响,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设计者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⑤全局性:

场地设计是关于场地整体的设想,整体性的基本准则就是整体利益大于局部利益,设计者要把握全局,不能因小失大。

⑥技术性与艺术性:

场地设计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设计的全过程都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等,同时,场地设计又与艺术设计密不可分,设计者的艺术鉴赏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在他所设计出的图纸上。

因此要提高设计者的艺术修养。

1.5场地设计的表达方法

①等高线法:

就是根据场地大小,原地面坡度和设计坡度,选用合适的等高距,用等高线来表示设计场地的地面情况。

②标高控制法:

在地面坡度变化处及特殊点处标注标高,有时辅以箭头表示场地排水方向。

③坡面法:

将场地地面分解成规则的倾斜平面,并达到场地排水的效果。

④方格网法:

用方格网高程表示场地地面。

高程数值标注在方格网交点的右上角。

1.6场地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体现国家的基本国策。

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

(根据国家《土地管理法》第3条规定)

②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

场地总体布局、出入口设置、交通、建筑红线、城市兰线、城市绿线、城市紫线、城市黄线等。

③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场地内各建、构筑物的总体布局要满足其使用功能的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合理、使用联系方便。

④技术经济合理:

场地设计要在技术上合理、有利于施工,结合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场地设计,减少建设投资。

⑤满足规范要求:

满足技术规范,建构筑物之间的间距要满足朝向、日照、通风、防火、防震等规范规定。

⑥满足交通组织要求:

交通线路的布置要短捷、通畅,顺行,避免不合理的交叉干扰。

⑦竖向布置合理:

充分利用场地地形,合理确定场地标高,尽量减少土石

方量。

⑧管线综合合理:

合理布置场地内各种地上、地下管线,力求布置紧凑、占地面积最小。

⑨合理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

场地的景观设计与建构筑物、道路、管线等统筹考虑,充分发挥绿化在改善小环境、净化空气、防灾、吸尘、美化环境方面的作用。

⑩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场地设计要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近远期相结合,做到近期紧凑、远期合理,不是局部合理,而是整体合理。

1.7场地设计的依据

①工程项目的依据

选址阶段:

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其它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文件,大型项目的选址论证,标明选址意向用地的位置。

用地规划阶段:

选址意见书或土地出让合同。

工程规划阶段: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包括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市政管线工程)。

②有关法律、法规、规范

1.1场地设计概述

1.1.1学习场地设计的目的意义:

共3条

1.1.2场地的概念:

狭义,广义

1.1.3场地的构成要素:

5项(建构筑物、交通、活动、绿化、工程)

1.2场地类型的划分:

5种划分方式

1.3场地设计的内容:

7项

1.4场地设计的特点:

6个

1.5场地设计的表达方法:

3种

1.6场地设计的基本原则:

10个

1.7场地设计的依据:

2个

城市规划法律规范体系

分类

法律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技术规范

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法90.4.1

村庄集镇建设规划管理条例

93.6.29.

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 95.7.1.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95.7.1.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99.2.1.

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91.3.1.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94.11.1.

用地竖向规划规范99.10.1.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编制审批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06.4.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94.2.1.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95.6.8.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95.9.1.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94.9.1.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89.1.1.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2000.4.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99.5.1.

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划99.4.22.

防洪标准94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94.9.5.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99.2.1.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95.7.1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01.6.1.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00.2.14.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99.10.1.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94.1.1.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98.5.1.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02.11.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2000.1.1.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06.3.1

村镇规划标准94.6.1.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06.3.1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04.2.1

规划实施

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93.1.1.

防洪标准95.1.1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91.8.23.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98.1.1.

停车场建设和管理规定89.1.1.

监督检查

城建监察规定92.6.3.

行业管理

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办法01.3.1.

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试行)

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99.4.7.

行政法的渊源:

9个,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门规章、法律解释、国际条文和约定、规范性文件。

法 律

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

自然资源

土地管理法86.6.25.

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

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

环境保护法89.12.2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98.11.29.

水法1988.7.1.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暂行条例

森林法95.1.1

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

矿产资源法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85.6.7.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99.1.1

自然保护区条例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文物保护法82.11.19.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自然保护区条例94.12.1.

市政建设与管理

公路法98.1.1

广告法1995.2.1.

城市供水条例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96.10.1

城市燃气管理办法

城市绿化条例1992.8.1.

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定

建设工程与管理

建筑法1998.3.1.

标准化法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建筑设计规范

中外合作设计工程项目暂行规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注册建筑师条例

住宅设计规范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

房地产管理

房地产管理法1995.1.1.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城镇个人建造住宅管理办法

城市防灾

人民防空法1997.1.1.

防震减灾法1998.3.1.

消防法1998.9.1.

保密管理

军事设施保护法1990.8.1.

保守国家秘密法1989.5.1.

公务员

行政许可法04.7.1

行政执法与监督

复议、诉讼、处罚、赔偿

城市规划相关法律规范框架

第二章:

场地设计条件

1、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对场地设计学科领域中的制约条件有个全面的了解,了解场地设计在每个层面所受到的制约因素。

2、主要内容 场地设计的城市规划层面;

场地设计的需求层面;

场地设计的功能层面;

场地设计的工作特征层面;

场地设计的政策层面;

场地设计的法规层

面。

城市规划层面的制约因素。

1、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城市规划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对场地建设的公共限制?

2、场地的自然条件包含哪些因素?

3、地形、气候、工程地质、水文及水文地质等条件

4、以下概念的名词解释:

等高距及等高线间距

风向频率

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震级与烈度

1、场地设计工作始于对设计任务的深入了解(明白要干什么)和对设

计条件的分析(要怎么干)。

2、场地设计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各种矛盾的过程,它存在于设计全过程。

2.场地设计条件

2.1场地的自然条件

2.1.1地形条件

①地形图图例

建构筑物、道路、铁路、桥、塔、基本农田、草地、山地、凹地、峭壁、冲沟、护坡、挡土墙等。

②坐标、比例

地形图坐标与数学坐标正好相反,纵轴为X,表示北向,横轴为Y,表示东向。

在第一象限,

X和Y的箭头方向都是增加的。

不同设计阶段采用的比例尺

比例尺 1:

500 1:

10001:

20001:

50001:

10000

适用的

设计阶段 建设用地现状图,项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详细规划 项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规划 选址

③看图

地形图来后,首先核对方格网,坐标值,确定地形图比例。

然后看给定的用地界限内是否有特殊地貌,如建构筑物、道路、铁路、桥、塔、基本农田、草地、山地、凹地、峭壁、冲沟、护坡、挡土墙等,这些在场地设计中是要避开的。

特别是基本农田一定要远离。

最后看高程点,了解场地的大致地势,属于平坦、坡地、坡度大致多少,地势是否复杂。

2.1.2气候条件

①建筑气候区划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向经度和南北向纬度气候差异大,为了防止气候对建筑的不利影响,从总体上做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有关部门制定了我国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看建筑区划图(GB50178-93)强制性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第三章规定,不同分区对建筑的要求要符合下表的规定:

分区名称

热工分区名称

建筑基本要求

I

严寒地区

建筑物必须满足冬季保温、防寒、防冻等要求

II

寒冷地区

建筑物必须满足冬季保温、防寒、防冻等要求,

夏季部分地区兼顾防热

III

夏热冬冷地区

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遮阳、通风、防雨要求

建筑物应防暴雨、防潮、防洪、防雷电

IV

夏热冬暖地区

V

温和地区

建筑物应满足通风、防雨要求

VI

严寒、寒冷地区

热工应符合严寒和寒冷地区相关要求

VII

②风象

由风向、风速、风级组成。

风向:

风吹来的方向。

一般用8个或16个方位来表示。

包括风向频率和风玫瑰图。

风向频率:

在一定的时间里(月、季、年、数年)累计各风向所发生的次数,占同期观测总次数的百分比。

风玫瑰图:

将各方位风向频率按比例绘制在方向坐标图,形成闭合的折线。

风速:

在气象学上,用空气每秒钟流动的距离(m/s)来表示风力的大小。

风级:

根据风速确定相应的级别。

共12级,从无风~飓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