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4099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docx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

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本组导语点出了“人生感悟”的专题。

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1、文言文两则

课文简说

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涵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

学情分析

课前可指导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或由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不必讲古汉语知识。

重点词句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帮助。

还有在现代文中很少出现的“孰”“乎”“汝”等词,在文中多次出现,诸如此类的词要让学生理解。

解决这一难点建议分三步:

第一,学生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初步理解字词和每句话的意思。

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可点拨指导,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第二,反复诵读,理解故事的内容。

第三,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个故事。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课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

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

“学弈”呢?

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

(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

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

(“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

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

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

”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

哪个词是第二个人?

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

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

(太阳大小?

太阳冷热?

太阳远近?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CoC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教学反思:

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中学课本上所选的篇章又大多是脍炙人口的传诵名篇。

可是由于文言文产生的时代久远,中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知识掌握不足等原因,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在对学生文言文学习指导的实践中,我采用一、诵读试译 

  诵读。

所谓诵读,就是有表情地以记诵为目标的朗读。

诵读是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会其思想感情,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文言文的风格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豪迈奔放,有的静穆闲适,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深沉凝重。

它们都是作者心灵的产物和情感的结晶。

因此,诵读的过程也是让学生能读出文章的语气、语调和节奏,表达出文章和作品内在的情感的过程。

在诵读时,我们常常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去做:

 

  

(一)写作背景介绍。

知人必先论世,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先对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同作者有关的材料做一些介绍,让学生对作品产生的时代和作者的概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扫除时代隔膜,使学生在诵读时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二)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可以帮学生正音正字,同时利用自己的情感打动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学生诵读。

学生通过齐读或个别朗读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诵读。

教师针对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语音、重音、停顿、节奏等方面的问题给以纠正。

四)试译。

试译就是在学生对文章进行诵读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对文章进行翻译的过程。

学生在试译时,教师首先明示应遵循的原则,即“忠实原文,不违原意;弄清语序,辨析词义;前后联系,理清难句;固有名词,不必翻译”。

其次,教师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对于文言文程度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在“信、达”的基础上,认真地斟酌词语,努力向“雅”的高度攀登。

再次,让学生自译,对于一些难句,可由学生互译,教师予以点拔。

 二、鉴赏感悟。

(一)美读入境,感受文旨文情。

美读是使学生感受文旨文情,进入角色内心,激起情感流动的重要鉴赏手段。

学生对文章进行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美读,并且认真咀嚼,品出文章的“真味”,获取更丰富的形象美感。

这时的美读还可以帮助学生吸收、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二)含英咀华,体会文意文境。

要求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研习一些重点段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品语言的情感、意蕴和韵味。

教师应及时指导、点拔和总结。

三、扩展阅读 

  扩展阅读是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以课文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学习重点,精心选择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构设一种辐射性的网状阅读系统,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比较、剪辑、组合的学习过程。

学习文言文时,如果仅就文论文,学生很难摆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之感。

有了这些文章做参照系,学生就容易与作者建立心理沟通,从而进入立体的艺术境界,审美活动也能最终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和系统的整理,这样,天长日久,学生便会在头脑中形成整体概念,信息网络,便于记忆,便于提取,也便于创造。

 

2匆匆

课文简说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

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文章的特点:

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本课是首次学习朱自清的文章,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其作品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学情分析

这篇散文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课文时,可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题“匆匆”,了解课文写了“时间匆匆,一去不返”的意思;再读课文,弄清各自然段大意;细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获得对文本的体验和感受。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效果,讨论交流自己的体验感受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获得的。

抓住课文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采用设问的句式,抒发自己强烈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朱自清的县官资料,并搜集惜时的名言名篇。

2、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来朗诵一下?

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2、对比导入:

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这样的感叹的,愿意吗?

   3、了解作者:

请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播放课件2)

   4、揭题审题:

揭题——匆匆。

“匆匆”是什么意思?

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播放课件3):

  ①把课文读正确。

  ②学会六个生字。

 ③思考问题:

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④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一下③、④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2、齐读词语(播放课件4):

饭碗、伶伶俐俐、俳徊、赤裸裸、确乎、涔涔、潸潸、遮挽、罢了、蒸融、何曾。

 3、书写词语(同上),互查互批。

 4、讨论问题:

文中“匆匆”指的什么?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5、交流感受:

“我喜欢——,因为——。

”“我的问题是——。

”(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下一课时读书研究。

四、指引探究:

  课后练习:

  ①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你说一说,尝试着用朗读表达你的理解。

  ②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品读二、三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并联系实际生活仿写,展开联想印证。

 3、精读第四自然段,感悟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复杂心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复: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

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

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

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的呢?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划划、点点。

(播放课件5)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

   1、学生交流。

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

你想怎么读?

   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

”(播放课件6):

 说:

“我觉得——”

  读:

(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平)

  算:

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

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

(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播放课件7):

  说:

“我觉得——”

  读。

(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平)

  写:

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写几句日子是怎么匆匆而过的。

  读。

(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播放课件8)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

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

    说:

体会到了什么?

    读。

(读出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平缓凝重)

 3、读“……但不能平的……”一句。

    说:

体会到了什么?

    读。

(读出作者的追寻、信心,沉稳坚定)

 4、教师阐述作者思想感情。

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5、扩展,读梁实秋《时间就是生命》,加深领悟。

(播放课件8)

 6、由此,你懂得了什么,能不能用格言、警句、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五、欣赏阅读:

   1、介绍:

《匆匆》一文充分反映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风格,他总是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善于进行精确、慎密的观察,然后细腻和深入地描写。

以后,我们还会接触到他的《背影》、《荷塘月色》等。

   2、欣赏:

老师把他的《春》给大家欣赏。

六、作业:

   1、出示借班上课的馈赠礼物——《“时间”集锦》。

   2、提出要求:

借每生阅读一天,可摘录自己喜欢的,亦可批注,由课代表回收保存。

等老师下次回访时,告诉老师,过去的日子你是怎么珍惜的。

  附:

板书设计

              洗手时……

             吃饭时…

             默默时……   只有徘徊

   匆匆(无奈、追寻)

             遮挽时……   只有匆匆

             躺在床上时……

教学反思

本课文质兼美,是学习语言的典范。

我教学本课以读为主线,以读激情:

时间匆匆而逝的无奈之情,没有把握好时间的惋惜之情、自责之情;以读导练,“你在……的时候,……从……过去”,练习说话,创新运用,以表达学生读文后的独特感受。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较好的是:

1. 整体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调,在读中使读者与作者、文本对话。

2. 和学生一起欣赏、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及探究了它的表现美。

3. 使阅读中领悟到的语言表现形成迁移到了写作。

不足之处:

课堂上学生不爱发言,气氛沉闷。

另外学生对时间的感悟不够深刻,认识肤浅。

主要是我这个引导者做的不够到位。

3、桃花心木

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

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

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作者在描写和叙述中转承自然流畅,由作者的疑问引出种树人的一番话,使作者受到启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编选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前学过的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鞋匠的儿子》导入,让学生回忆这些课文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如,种树人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

种树人为什么这样做?

桃花心木给了作者什么启示?

围绕这些问题学习理解具体语句,对种树人的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的描写和作者听了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受到感动的部分,进行深入的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探究种树人奇怪做法的原因。

在探究中使学生逐步体会其中的道理,受到启示,获得人生感悟。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可让学生先自读,勾画出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并反复研读,仔细体会,然后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尤其重点体会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不是单纯地写树木,而是借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

朗读指导应注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文章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奇怪──越来越奇怪──更奇怪──非常感动,可以此为线索进行朗读指导。

重点朗读作者看到种树人的做法感到奇怪时的所想,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时的所感,指导学生边读边揣摩“我”的心理活动和变化。

对种树人说的话,指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体会种树人不确定地给树浇水的原因,从正反两方面来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看法,加深对课文主旨的感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林清玄的资料及作品,作交流准备。

2、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

(板书:

6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谈自己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3.抓品读,促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