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4208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总称。

 错

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错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错

 “时势造英雄”,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成为新世界观的创始人,完全是客观社会历史条件所致。

错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改造。

 错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史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对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就在于他们彻底抛弃了资产阶级时代的一切旧思想。

 错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与时俱进。

 错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的特点。

 错

马克思主义只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错

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就在于它确立了崇高的社会理想。

  错

问答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瞄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

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

在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的今天,这个评选结果发人深思。

试结合课程内容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基本结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 如何理解这一段话?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

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德文版序言中指出: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有了……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  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试结合上述内容,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

 

材料题

材料1:

“在共产主义作为理论的时候,那么它就是无产阶级立场在这个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马克思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同法国所有革命学说相联系的法国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天才的完成者。

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是马克思的对手也承认的,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作为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的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 (摘自《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材料2 :

“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

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

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因为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只有列宁和斯大林才能担当此项任务。

”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材料3:

“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

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

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我们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待马克思主义,把它看成僵死的东西,这是教条主义。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这就是修正主义。

”“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都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材料1  恩格斯曾经多次强调,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他说:

“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

“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摘自新华网)

材料2  我深深感到,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变化。

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实践上做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否则我们就不能更好地前进。

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摘自《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335页)

材料3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不在于记住它的一切结论和细节,而在于把握它的鲜明特点和基本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继者,对已经改变的实践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又用创新理论指导发展了的实践的历史。

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切忌把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的个别结论僵死化、凝固化,而应当根据不同历史条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那种只知背诵马克思主义词句,把马克思主义个别结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态度,不但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的大敌。

(摘自《求是》2009年3月9日)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1、2、3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如何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辨析题

哲学就是世界观。

 错

旧唯物主义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

 对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错

 “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就是从这一总和中的抽象出来的”。

对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别人的意识对我来说是客观实在的。

因此,别人的意识也是物质。

   错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因此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

 对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错

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错

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对 

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对

一切意识,即使是十分荒谬的社会意识,也能找到它的现实依据。

对 

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

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错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错 

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对

问答题

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马克思说:

“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有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生存、生活。

”试阐述这段话中的哲学道理。

 

如何理解“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简述实践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为什么说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

 

“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成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请分析这段话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

 

材料题

材料1  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

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是本原。

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

世界统一于存在”。

(摘自《十六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和《哲学教程》)

材料2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摘自《人类知识原理》)

材料3  斯宾诺沙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

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

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十八世纪末一一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何区别,错误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错在哪里。

 (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错在哪里。

 

在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

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

“污染环境的是谁?

”“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

”“保护环境的是谁?

”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

“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辨析题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普遍现象,所以是不需要条件的。

 错

新生事物是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所以新生事物的存在是永恒的。

 错

新事物就是内容重新更新、形式更为新颖的事物。

 错

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

 错

发展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

错 

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对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此,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存在意义不大。

 错

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错 

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对

度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

 对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也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死亡的理解。

 对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对

否定就是扬弃。

 对

凡是先后相继出现的现象都是因果现象。

错 

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错

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错

在辩证思维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错

问答题

 简述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及对于新生事物的正确态度。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哲学启示?

 

“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本身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盾。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哪里?

 

材料题

材料1  列宁指出:

“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

他还指出:

“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2  杜林说:

“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

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  艾耶尔断言:

“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

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材料1: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摘自韩愈《原道》)

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困穷挫辱,不可以成德。

(摘自《梅峰语录》卷上)

材料2:

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

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

(摘自霍布斯《论物体》,《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材料3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

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别”时认为“非常正确和重要;‘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发展。

“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

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

”(摘自《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的观点,说明其属于何种发展观。

 

(2)分析材料2的观点,说明其属于何种发展观。

 

 (3)谈谈你对材料3的理解。

 

 

 

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

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

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该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

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辩证法的观点说明为什么不同文明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2)简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意义。

 

 

“好”与“快”,是对经济发展一种通俗的说法,“好”,讲的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快”,讲的是发展的速度。

如何处理“好”与“快”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直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这就决定了“快”始终是我们面对的一个突出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较好地处理了“快”与“好”的关系,但后来由于受“左”的影响,也有过深刻教训。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始终强调既要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又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态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自新华网《如何理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9月29日))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质与量的辩证统一,是在质量第一的前提下,在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的基础上,追求质与量、速度与效益的辩证统一。

 

 

 

 

 

 

 

材料:

万有引力是人类在17世纪发现的。

人类为什么能够在这一世纪发现万有引力?

有人认为是因为在1642年诞生了它的发现者牛顿。

一位诗人充满激情地讴歌牛顿:

“世界的法则隐藏在黑暗中。

上帝说,生个牛顿吧,于是世界一片光明。

”按照这种逻辑,如果历史上不曾诞生牛顿,或者牛顿小时候得场伤寒夭折了,人类就会与万有引力失之交臂。

按照这种逻辑推演下去,没有哥白尼,我们直到今天也弄不清太阳系的结构;没有达尔文,我们直到今天也不懂得生物进化论;没有哥伦布,美洲在什么地方欧洲人直到今天也稀里糊涂。

科学史上重大的发现和发明是有契机的。

传闻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苹果落地给他的启示,瓦特发明蒸汽机是沸腾的热水产生出的蒸汽顶开了壶盖给他的启示,鲁班发明锯是一次带齿的茅草划破了手指给他的启发……这些传闻不一定真有其事,但其逻辑是真实的。

有人据此说道:

“我之所以没有做出伟大的发明或者发现,是因为没有遇到机遇。

可是智者告诉我们,生活中缺少的不是机遇,而是发现。

”路易·巴斯德说:

“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请回答:

(1)运用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牛顿、哥白尼、达尔文、哥伦布的历史贡献进行解析。

(2)运用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原理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原理剖析路易·巴斯德的“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一命题。

 

材料1  辩证法就是对非统一性的一贯认识……矛盾是统一性掩盖下的非统一性……否定一个否定,并不导致肯定;这只能证明否定得不够彻底。

……这种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不再一致了……相反,它怀疑一切统一性。

(摘自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

材料2  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并不是怀疑的否定、动摇、疑惑(当然,辩证法自身包含着否定因素,并且这是它的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这些。

而是作为联系环节、作为发展环节的否定,是保持肯定的东西的,即没有动摇、没有任何折衷的否定。

(摘自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

材料3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同时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请回答:

(1)试根据所学原理对材料1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比较材料1和2,指出其根本区别,并说明应如何理解“没有动摇、没有任何折衷的否定”的含义。

(3)根据材料2和3,阐明我们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辨析题

人们可以改变规律运行的条件,从而改变规律运行的结果,所以说人们可以改变规律。

 错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它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

对 

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错

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

 错

人们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错 

问答题

简述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异同。

 

马克思指出: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 这段话包含了什么哲理?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包含什么哲学思想?

(这表明人的意识具有对象性或任意性。

 

简述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规律客观性的关系。

 

材料题

“自从地球上出现了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以来,我们周围世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至山河土地,小至生产和生活用具,到处都有劳动的双手加工制作的东西。

地球的各个角落,遍布着人类的足迹。

今天,人类活动的范畴已开始冲出地球,飞向遥远的天体,在日益广阔的宇宙空间显示出自己的威力。

所有这一切,都凝结着‘思维着的精神’的功绩。

”“我们必须时时记住:

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一一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请指出上述材料所蕴涵的哲学原理,并阐述这一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辨析题

“求知欲”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错

一个人所有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错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对

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一切认识论都是非科学的根本原因是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错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错

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获得感性经验。

 错

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但可以避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错

古希腊哲学家说:

没有理性,眼睛就是最坏的见证人。

对 

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

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

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前者有局限性,后者无局限性。

 错

根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关系,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正确的观点是熟知起源于真知(或熟知即真知或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对

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错

 

 

问答题

简述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

 

简述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如何理解“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对立。

 

简述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局限性。

 

为什么有时候说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武器?

 

简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能动的反映论。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了什么?

 

什么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实现这一次飞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简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性,实现第二次飞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简述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怎样理解认识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试用这一原理说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

材料题

材料1  无论如何,对德国的许多青年作家来说,“唯物主义”这个词只是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方法。

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司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

(摘自《恩格斯致施米特》(1890年8月5日))

材料2  从来也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的理论当作什么必须普遍遵循的哲学历史公式,当作—种超过对某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说明以外的东西。

(摘自《列宁选集》第1卷)

材料3  恩格斯在谈到他自己和他那位赫赫有名的朋友时说过:

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经典式的定义异常鲜明有力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往往被人忽视的那一方面。

而忽视那一方面,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东西,就会阉割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破坏它的根本的理论基础——辩证法,即关于包罗万象和充满矛盾的历史发展的学说;就会破坏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一定的实际任务,即随着每一次新的历史转变而改变着的任务之间的联系。

(摘自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1910年12月23日))

材料4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