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4589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

【创新设计】(专题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6·河北唐山一模)“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这说明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B.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C.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东西方商路的阻断引发了新航路开辟,故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是材料所述信息的结果,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所呈现的是新航路开辟,而非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2.17世纪英国发布了这样一则法令:

“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

”这则法令(  )

A.使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B.尖锐地针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贸易霸权

C.使大西洋上的商业斗争更加激烈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其目的是保护英国海上利益,但结果引发了英荷战争,C正确。

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是通过一系列战争,而非法令的颁布,排除A。

这一法令针对的是荷兰,B错误。

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

答案 C

3.(2016·河南郑州一模)作为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理应含有某种不同于旧时代的新内容。

然而,《权利法案》却并非如此。

事实上,议会所获得的立法、财政、监督行政权14世纪时已获得了,议员在议会中的言论自由、不受迫害等权利在15世纪后也已经逐渐得到公认。

该内容反映了17世纪英国革命的政治目的是(  )

A.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B.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C.为确立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D.为确定和维护传统之权利与自由

解析 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由此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因果关系混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发展,与题中“该内容反映了”“政治目的”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资产阶级的统治,与题中“该内容反映了”不符,故C项错误;“14世纪时已获得了……在15世纪后也已经逐渐得到公认”表明是维护传统之权利,与材料中“含有某种不同于旧时代的新内容。

然而,《权利法案》却并非如此”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6·湖南株洲一模)美国国会议员的来源分为两部分,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

众议员由各州人民选出。

这体现了(  )

A.联邦与民主相统一B.共和与联邦相统一

C.分权与制衡相统一D.集权与分权相统一

解析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反映出各州具有一定独立权力,是联邦制的体现,“众议员由各州人民选出”体现出民主选举色彩,故A项正确;共和是指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产生方式都属于共和体制,不能体现材料中参议员与众议员二者的差别,故B项错误;分权与制衡是指美国国家权力划分为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并且互相制约,材料中没有体现参议员与众议员权力不同互相制约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仅表述了参议员和众议员产生方式不同,体现不出集权与分权的统一,故D项错误。

答案 A

5.(2016·安徽宿州一模)美国在1787年宪法制定时,詹姆斯·麦迪逊将参议院的用途描述为“一个抗御……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

”华盛顿说:

“我们将法条(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

”这说明参议院的创立者们希望(  )

A.立法决策更加审慎严谨B.使参、众两院分权与制衡

C.参议院注重维护州权利D.众议院完全控制立法权

解析 根据材料参议院“一个抗御……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证明美国立法非常审慎,双重把关,故A项正确;美国三权分立,国会享有立法权,参众两院不存在分权制衡,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参众两院立法的流程,不能体现参议院注重维护州权利,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将法条(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可知参众两院共享立法权,故D项错误。

答案 A

6.(2016·湖北黄冈一模)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等。

1870年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

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  )

A.工人的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B.民选议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元老院的政治地位无足轻重D.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

解析 材料中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被废除,使工人的权益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切实保障”明显夸大,故A项错误;因为议员得到了请愿的权利、议会的辩论记录要公布,说明民选议会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扩大,地位也相应得到提高,故B项正确;元老院虽然受到削弱,但作为议会上院在法国的政治生活中仍然不可或缺,并非“无足轻重”,故C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法国皇帝的专制统治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

答案 B

7.(2016·湖南永州二模)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D.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 从材料无法推断人们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与“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的现象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肯定,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文艺复兴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故C项正确;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出现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 C

8.(2016·山东临沂一模)陈独秀说:

“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女权之解放也。

”其中“宗教之解放”体现在(  )

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生而平等”

C.“与上帝直接对话”D.“主权在民”

解析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留传下来的最主要的哲学名言,与近代宗教改革无关,故A项错误;“人生而平等”是启蒙思想家鼓吹的普世价值理念,与宗教改革无关,故B项错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提出“与上帝直接对话”,推翻了欧洲封建精神权威,解放了人们思想,故C项正确;“主权在民”是近代民主政治潮流的体现,与宗教改革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

9.(2016·吉林长春二模)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类通过社会契约结合起来,共同协作,“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的集体”。

集体的意志即公意(公共的利益),公意不能违反,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公意至上放弃个人自由具有专制主义倾向

B.个体服从公意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体现

C.卢梭的思想只能实现于小国寡民的国家

D.这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说的鲜明体现

解析 “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一说法有可能导致一种现象的发生,那就是不论公意正确与否,个人都要服从,事实上违背了启蒙运动的一个基本原则——民主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公意的强制性,不是就公意本身的意思解释,故B项错误;“只能”的说法过于绝对,从理论和现实来说,该观点也可以在其他类型的国家实现,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契约论,故D项错误。

答案 A

10.(2016·河北唐山一模)“其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这位被称为“人民主权捍卫者”的思想家是(  )

A.洛克B.伏尔泰

C.孟德斯鸠D.卢梭

解析 洛克反对君主专制,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系统地提出三权分立思想,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卢梭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且与洛、伏和孟都主张君主立宪制不同的是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11.(2016·湖南株洲一模)巴黎公社委员“瓦尔兰和茹尔德都曾任公社的‘财政部长’,曾经支配过400万法郎。

但他们却两袖清风,不为金钱所动。

他们家距财政部大楼并不是很近,但他们始终坚持步行上下班。

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乘坐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

”巴黎公社委员如此廉洁,若从制度建设角度看,这主要得益于(  )

A.巴黎公社是一个民主自治机构

B.巴黎公社委员是民主选举产生的

C.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社委员

D.巴黎公社立法、行政、司法权分立

解析 民主与廉洁无必然联系,民主自治机构不是导致公社委员廉洁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民主选举不会影响委员行使职权是否廉洁,故B项错误;人民可以监督罢免公社委员,可以促使公社委员秉公守法,不敢贪污受贿,故C项正确;巴黎公社没有采用三权分立体制,故D项错误。

答案 C

12.(2016·湖北荆州一模)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解析 材料信息当时人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材料不能说明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签订不平等条约,给予西方国家某些特权,并非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可知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故D项正确。

答案 D

13.(2016·四川德阳一模)《轮船招商局章程》中写道,“中国官商久不联络,在官莫顾商情,在商莫筹国计。

夫筹国计必先顾商情,倘不能自立,一蹶不可复振。

”这一观点(  )

A.体现了中体西用论B.有利于船舶业发展

C.蕴含了商战的思想D.抨击了官商的勾结

解析 题干中并未表现出中体西用的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船舶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夫筹国计必先顾商情,倘不能自立,一蹶不可复振”体现出了商战的思想,故C项正确;题干中“夫筹国计必先顾商情”说明其观点为为官者应该关注商情,故D项错误。

答案 C

14.(2016·广东韶关一模)分析下列表格数据,其中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1840年、1860年和1886年中国茶叶销量表(单位:

万吨)

时间

总销售量

出口量

内销量

1840年

5.0

1.9

3.1

1860年

13.1

5.51

7.59

1886年

25

13.41

11.59

A.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近代中国茶叶生产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

D.近代茶叶贸易发展仍然非常缓慢

解析 材料仅提供了茶叶的销量变化,无法看出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故A项错误;仅从茶叶一项无法得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是否处于出超地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茶叶的出口量越来越多,并且超过国内,体现出了中国的茶叶生产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步加强,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了近代茶叶贸易发展迅速,故D项错误。

答案 C

15.(2016·安徽淮南一模)下表为《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

该表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  )

技术门类

上海

重庆

铁路

1876年

1934年

电报

1871年

1886年

电灯

1882年

1906年

A.西方列强大量输出资本

B.西方先进技术的迅速应用

C.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

D.近代工业集中于沿海地区

解析 西方列强大量输出资本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近代化,但是题中上海与重庆之间的差异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西方先进技术是伴随西方的侵略,近代中国接受西方先进的技术是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所以迅速不符合史实,且无法体现题中上海与重庆之间的差异,故B项错误;从东部沿海城市上海与西南内陆城市重庆时间上的对比,不难看出重庆比上海要晚,故C项正确;重庆也存在近代工业,而且沿海城市也只是列举上海,所以集中于沿海地区,是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答案 C

16.(2016·四川资阳二模)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

赫胥黎原著直译文:

在生物界,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环境的竞争,其结果就是选择。

也就是说,那些存活下来的生命形态,总体上最适应于某个时期存在的各种条件。

因此仅仅就这一点而言,它们是最适者。

严复译文(与上文对应):

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

曰物竞,曰天择。

此万物莫不然,……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

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

以今日之见,严复译文(  )

A.打上了中国社会的时代烙印

B.真实地反映了赫胥黎的原著

C.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D.阻碍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

解析 赫胥黎主张生物界的自然选择,严复主张扩展到社会领域适者生存,体现了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烙印,故A项正确;严复改变了赫胥黎的本意,故B项错误;社会达尔文主义没有正确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故C项错误;严复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故D项错误。

答案 A

17.(2016·四川宜宾一模)1901年3月,鉴于总理衙门法定地位不强,衙署和编制过于简单,根据驻北京外交使团的照会,李鸿章提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

这反映了清政府(  )

A.由被动外交转为主动外交

B.进一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C.吸取了义和团事件的教训

D.与列强开始了平等交往

解析 总理衙门的设置标志由被动外交转为主动外交,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清政府进一步向近代外交转变,故B项正确;义和团事件属于农民起义,不属于外交事务,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与列强开始了平等交往,故D项错误。

答案 B

18.(2016·河北唐山一模)1895年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1900年10月孙中山又领导发动了惠州起义,“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

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

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三民主义逐渐为民众所接受

B.清政府在政治上不断趋于反动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在中国完全确立

解析 1905年,三民主义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和“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

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可知清政府在政治上不断趋于反动,故B项正确;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列强由此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在中国完全确立,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19.(2016·湖南株洲一模)民国初年,苏州丝绸业从业者大多世代相传,各织绸厂都采用手拉织机。

1925年,在延龄冠记绸厂采用电力织机后,各家绸厂纷纷效尤,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

这一变化(  )

A.未能突破传统丝织业的技术瓶颈

B.反映苏州重工业发展领先轻工业

C.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华的交叉应用

D.标志着我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解析 “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是指织绸动力的改变,没有涉及丝织技术的变化,故A项错误;采用的电力机不一定是中国生产的,无法反映苏州重工业领先轻工业,故B项错误;电力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材料反映中国的丝织业没有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直接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丝织业动力的改变,没有涉及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 C

20.(2016·河北名校名师俱乐部高三模拟)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

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解析 洋务运动是以洋务派为主导,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实业救国的主体是来自民间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洋务派不承担民主革命重任,而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B项错误;洋务派只是以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为主,并未推动政治近代化,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均是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被动学习,故D项正确。

答案 D

21.(2016·河北名校名师俱乐部高三模拟)

右面是近代中国某时期报刊上登载的一幅《善吞》的漫画,漫画中一个日本装束的魔术师正将铁路吞入口中,火车上写着“青岛胶济路”。

此漫画(  )

A.美化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B.批判当时的中国政府出卖铁路主权

C.表达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前景的担忧

D.说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日本”“胶济铁路”,根据所学知识得知,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要求把德国在山东青岛的权益收回,但是列强却私下把权益转给了日本,引发了中国人民的不满,爆发了五四运动,漫画正是反映了这一事实,故A项错误;这一情景与当时的中国政府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C项正确;此事件发生在1919年,日本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2016·广东韶关一模)1927年8月,中共八七会议通过的《最近农民斗争的决议案》指出:

“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利用今年秋收时期农村中阶级斗争剧烈的关键……”。

这表明当时的中共(  )

A.认识到农民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B.已经从国民大革命中吸取了教训

C.主张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相结合

D.放弃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模式

解析 材料并没有体现中共认识到农民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且农民阶级也不可能是革命的领导阶级,故A项错误;材料“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体现了中共已经从国民大革命中吸取了教训,故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仍然是强调城市暴动,而不是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相结合,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放弃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模式,故D项错误。

答案 B

23.(2016·江西宜春一模)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刚一成立,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B.认识到了国民党势力的强大

C.存有“左”倾激进主义错误

D.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解析 根据材料“1931年”“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应受到严厉的打击”,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但又犯有严重的左倾错误,故A项错误,C项正确;根据材料“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可知,一味左倾冒进,并未意识到国共两党的力量悬殊,也没能继续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政策,故B、D项错误。

答案 C

24.(2016·广东湛江一模)1935年《妇女共鸣》中强调说:

“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伊’字,而拒绝用‘她’字……”。

同年的《读书生活》则反驳说:

“五四以后,‘他’‘她’和‘伊’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而且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

”上述争辩集中表明(  )

A.近代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

B.近代中国思想派系众多

C.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复杂

D.近代中国重男轻女严重

解析 争论内容为妇女相关话题,并单为妇女而造字,体现了妇女地位的提高,故A项正确;中国思想范围太广,而且材料只有用“伊”与用“她”两种观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矛盾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故D项错误。

答案 A

25.(2016·山东临沂一模)下表是1942~1945年间,中国境内工厂增加数量(单位:

家)排名前五名的省份。

省份年代数量

陕西

云南

贵州

甘肃

1942年

936

170

49

49

63

1945年

2622

358

221

204

200

增加

1686

188

172

155

137

依据表格数据判断,“甲”省应是(  )

A.湖北B.四川C.江西D.江苏

解析 湖北作为抗战重要战场不具备安置民族工业的条件,故A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四川作为抗战大后方具备安置条件,故B项正确;江西作为抗战重要战场不具备安置民族工业的条件,故C项错误;南京沦陷,江苏成为日战区不可能吸引民族工业安置,故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共50分)

26.(2016·湖南岳阳质检)(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糖是一种特殊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

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就曾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喜欢,需求最大,其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格外微妙。

材料一 “直至四、五百年前,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在欧洲仍牵起不少道德争议,就如人们今天争论应否吸烟一样!

材料二 “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的习惯、消费的模式、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李军、王秀清主编《历史视角中的“三农”》

材料三 “随着糖在各种食品中的应用和人们对糖的过量食用……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越来越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既能满足自己对甜味的爱好,又不会危害健康的新型甜味剂。

在这种情况下,功能糖应运而生。

——“凤凰网”杨海军文章

(1)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分析四、五百年前的欧洲“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的原因。

(4分)

(2)从“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到英国工人“红茶加糖”习俗的转变过程折射着欧洲社会的进步,试列举此过程中欧洲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6分)

(3)作者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4分)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功能糖应运而生”现象的认识。

(6分)

解析 第

(1)问,根据十五、十六世纪的社会背景分析,抓住“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等句子考虑,可以从当时的欧洲政治、思想等方面回答。

(2)问,材料所述的是在工业革命前后出现的变化,因此列举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