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509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27 大小:47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7页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7页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7页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7页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7页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7页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7页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7页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7页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7页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7页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7页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7页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7页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7页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7页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7页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7页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7页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7页
亲,该文档总共3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书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如扩大了古希腊前期和日耳曼人入侵后时期的篇幅:

和以前一样,我们依然主要选择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政治思想家和派别,对这些思想掌和派别我们都根据新的认识和研究成果作了不同程度的重新编写;

同时这次我们又增设了一些历史上有影响的政治思想豪,如普芬道夫、洪堡、托克维尔等;

为了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很好地贯彻“寓评于介”的原则,我们删去了许多不必要的一般评价,等等。

至于具体的改动,则是举不胜举了,在此不赘。

因此,这部教材可以说已经完全是一部新作了。

这部教材仍是一部集体创作。

如前所述,在编写前,即已汲取了许多专家的智慧。

由于时间的推移,人事的流变,参加编写人员与前班有了较大变动。

这次编写我们主要吸收了十几年来一直从事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与科研、具有高级职称的同志参加。

整个编写过程.我们仍然发挥了原有科研群体的作用。

首先由我主持大家共同策划编写的原则和分工。

具体执笔是:

高 

 

建一一导论、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

丛日云——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王乐理—— 

第四章、第七章

吴春华——第九章、第十章

马德普——第十一章

初稿完成后,经由高建教授与各章作者磋商作了全书的统稿工作。

最后由我审定完成。

根据规定,我们邀请了长期从事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研究工作的朱一涛救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理论的博士生导师李景鹏教授(北京大学),由于本书涉及许多历史问题,我们还特别邀请了世界史博士生导师侯建新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对书稿进行了鉴定。

对他们给予的支持在此表示谢谢!

本书的责任编辑,天津教育出版社副总编刘志刚同志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和热情的支持,我们也一并表示感谢!

从主观愿望说,我们是竭尽全力使这部教材能适应新世纪的时代要求,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我国学子的程度。

然而客观上是否能够实现这个愿望,还须学界同仁给予评点。

不当或谬误之处,敬请不吝赐教。

徐大同 

1999年6月于津书寓

目录

导论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

三、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四、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第一章 

古代希腊政治思想

第一节 

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一、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二、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

三、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

四、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 

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一、城邦和城邦制度

二、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三节 

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一、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

二、智者的政治思想

三、苏格拉底的活动和贡献

第四节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一、生平和著作

二、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

三、哲学家治国思想

四、政体思想

五、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革五节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

四、政体分类及其变革

五、对理想城邦的设计

六、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贡献

第二章 

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

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

一、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

二、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

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

一、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

二、自然法思想

芎、人的精神自由思想

四、人人平等思想

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一、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

二、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

三、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第时节 

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一、罗马法和罗马法学

二、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歧治哲学的影响

第五节 

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

一、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

二、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政治观念

一、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

二、罗马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

三、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

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一、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

二、教权和王权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

托马斯·

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二、信仰和理性

三、教会和国家

四、国家的起源和目的

五、政体理论

六、法的性质和分类

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套统治韵政治思想

一、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二、但丁的世界帝国论

三、马西略的政治思想

四、市民和农民异端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16世纪西欧的社会状况及其时政治思想的影响

一、民族国家的兴起

二、文艺复兴运动

三、宗教改革运动

四、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二、权力政治观

三、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

四、君主的统治方法

路德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

一、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

布丹的政活思想

二、国家理论

三、主权理论

四、政体理论

法国反暴君派的政治思想

一、反暴君派的产生

二、浩特曼和莫奈的反暴君思想

三、鲍埃西的反暴君思想

第五章 

17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

17世纪欧洲大陆的社会和思想状况

一、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

二、科学和哲学的发展

三、政治思想柏世俗化‐

格老秀斯的政治思想

二、自然法学说

三、国家和主权学说

四、国际法的原则

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

二、自然权利观

三、社会契约论

四、思想自由权

普芬道夫的政治思想

二、自然法理

三、国家理论

第六章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

17世纪英国革命和政治思想概况

一、英国的宪政传统

二、17世纪英国社会状况和革命的特点

三、政治思想的特点

四、革命时期各派政治思想

霍布斯的政活思想

二、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三、主权学说和政体理论

四、人民的自由和主权者的义务

米尔顿和哈灵顿的政治思想

一、弥尔顿的政治思想

二、哈灵顿的政治思想

洛克的政治思想

二、对政治思想的清理和总结

三、自然权利理论

四、政府的起源和目的

五、法治和分权

第七章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18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

一、18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歧冶状况

二、启蒙运动的兴起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三、启蒙时期各派的政冶思想

孟德斯坞的政治思想

二、法的精神

三、政体和政治自由理论

四、分权学说

卢梭的政治思想

二、平等理论

四、人民丰权学说

五、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

一、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

二、《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三、革命时期各派的政治主张

第八章 

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

18世纪的美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一、美国社舍的形成和特点

二、18世纪美国社会的政治斗争

潘恩的政治思想

二、美国独立思想

三、代议制共和政体思想

四、人权理论

杰斐逊的政治思想

二、自然权利理论

三、民主自治思想

汉弥尔顿的政治思想

二、性恶论和精英论

三、分权和制衡思想

第九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社会状况和政治思想特点

一、德国社会状况

二、政治思想的状况和特点

康德的政洁思想

一、生平和著怍

二、伦理学说

三、国家学说

四、永久和平思想

洪堡的政治思想

二、自由和个性

三、国家作用的范围

黑格尔的政治思想

一、体系和方法

三、市民社会和同家

四、君主立宪制主张

五、民族主义

第十章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19世纪法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一、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状况

二、政治思想的特点

孔斯坦的政治思想

二、权利和自由

三、分权思想

社会主义各派的政治思想

一、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二、空想共产主义思想

三、无政府主义思想

孔德的政治思想

二、实证主义体系

三、社会团结思想

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

二、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民主和平等

四、自由和平等

五、专制和革命

第十一章 

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

19世纪英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的演变

一 

、社会终济政治状况

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及兑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三、政治思想的演变和特点

柏克的政治思想

二、保守主义的社会政治现

三、代议制思想

边沁的政治思想

二、功利原则

三、政府理论

四、对现存制度的批判和改革

密尔的政治思想

二、对边沁功利思想的发展

三、自由崽想

四、代议制政府理论和主张

斯宾塞的政治思想

二、普遍进化论

三、社会有机体论

四、同等自由法则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

这里所说的西方,指的是西欧、北美的一些主要国家。

西欧和北美虽然在地理上相距很远,但它们在文化上有着共同的思想渊源,属于同一体系。

西方政治思想史既是政治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地位。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政治思想史所研究的政治思想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政治实践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总结,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主张、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学说。

政治思想作为政治思维活动的成果是人们政治实践的直接反映。

因此政治思想的内容是由政治实践的内容所规定的。

政治实践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既包括社会变革时期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治斗争、政治革命,又包括社会相对和平发展时期社会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改革、发展,政治决策以及公民的政治参与等。

当社会政治实践主要表现为社会变革时期的内容时,政治思想的内容就主要表现为对旧的社会政治制度的批判、否定和维护这社会政治制度的政治思想以及对新的、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的论证和设计;

当社会政治实践主要表现力社会相对和平发展时期的内容时,政治思想的内容则主要表现为论证现实制度的合理性,探讨如何改善现有制度,以调整社会利益夫系,扩大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

但无论政治思想表成为何种内容,它都是为政治实践服务,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都表现出一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政治理想,都是为其取得政权、维护政权以及如何实现其政治统治出谋献策的。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政治实践无不和社会公共权力即国家政权相联系,是通过或围绕国家政权进行的。

这说明政治实践的主要的和中心的内容是国家政权问题。

恩格斯在《卡尔·

马克思》一文中曾指出:

“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冶。

”将政治统治权即取得和掌握国家政权看做政治斗争、政治实践的中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列宁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将政治的主要内容说成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人们要想参与、取得国家政权,首先要认识国家这一政冶现象,认识自身与国家的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说,政治思想的主要的和基本的内容集中反映了人们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政治实践,是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如何认识国家,如何组织国家,如何管理国家的主张、观点、理论和学说。

从根本上说,人的政治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思想,受以一定生产力水平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总是体现为社会阶级关系。

这里所说的阶级关系,既包括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也包括统治阶级内部各个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

因此,一定的政治思想总是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要求的反映。

从这一方面说,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一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利益要求,决定了一种政治思想的阶级性质,同时,政治思想作为人的政治思维话动的成果,又不能不受到人所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因此,除了社会经济关系因素,社会政治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社会道德观念以及哲学与科学的发展(包括自然科学与牡会科学)等因素也会对政治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它们会影响人的政治思维的视角、方法和价值判断,决定一种政治思想的理论形式、风格和特征。

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政治思想史是一门专史。

它和马克思主义一切历史科学部门的任务一样,是要揭示政治思想发展的规律。

政治思想史的任务不在于简单地罗列、叙述历代政治思想家的主张,考证和注释各种政治著作,而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揭示各种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客观必然性,正确评价其性质、地位、价值和作用,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当然,不能否定对各个历史时期政治思想家的著作的研究以至必要的考证、整理工作,没有这些也就无法进行规律性的探索。

但是,这些工作只能是基础工作,而不是政治思想史的根本任务。

政治思想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社会政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政治思想发展合乎规律的历史也就是对社会经济关系及政治实践合乎规律发展进程的反映。

在这个意义上说,政治思想的发展规律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规律是一致的。

同时还应看到,政治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其它社会意识一样,也具有相对独立性。

恩格斯说过:

“任何意识形态一经产生,就同现有的观念材料相结合而发展起来,并对这些材料作进一步的加工;

不然,它就不是意识形态了,就是说,它就不是把思想当做独立发展的、仅仅服从自身规律的独立本质来处理了”。

这就是说,一种政治思想的产生、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仅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挤与政治发展的状况所决定,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且不能不受到先前已经存在的政治思想的影响。

因此,探索政治思想发展的规律,不仅要揭示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必然联系,而且,要揭示前后相联系的政治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政治思想作为社会政治实践的反映,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它对社会政治实践起着积极的、能动的作用。

一般来说,代表进步阶级或政治力量利益要求的政治思想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反映反动、段落阶级或政治力量利益要求的政治思想则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西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道路。

西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政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的阶段,遵循并表现了社会与政治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

然而,西方社会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上表现出来与东方社会鲜明不同的特征。

西方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逐渐积淀形成自白与平等,宪政与民主的政治文化传统等,表现了西方社会与政治思想发展的特殊性。

因此,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仅仅说明它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并据此判定一种政治思想的阶级性质,指明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或阻碍作用,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从西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特殊性入手,揭示西方政治思想的特殊性及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联系,并在这种历史联系中正确评价一种政治思想或某一政治思想家的地位和作用。

综上所述,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可以归结为:

研究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理论和学说;

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合乎逻辑的历史联系;

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

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通过对上述方面的研究,努力揭示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和特征及其客观必然性,对各种政治思想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学习、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指导我们研究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第一,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思想史领域的具体运用,政治思想作为社会政治实践的反映,它的发生、发展从根本上说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是与社会的历史发展相一致的。

也就是说,社会的存在和需要是政治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

同时,政治思想又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相对独立发展的逻辑联系和规律。

每一种政治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前人所提供的思想材料,都是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搜展,这就构成了政治思想发展过程中自身的内在联系,即政治思想的流。

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就是坚持政治思想发展的源和流的统一。

从政治思想的源来说,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政治思想家都是某一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利益的代表,他们政治思想的内容都不可避免地要反映、体现他们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和利益要求。

各个时代、不同国家的阶级关系状况、政治实践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

同一时期,同一国家各个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地位、利益要求也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时期、同一阶级的政治思想家,其个人经历也不会相同一除了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实践的因素,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社会的历史传统,哲学、宗教等文化环境也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各种政治思想、各个政治思想家所阐述的重点就必然是因时而异,因国而异,每个人也各有其特点。

从政治思想的流来看,每一种政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先前已有的思想材料相联系,都有其自身特有的途径、理论形式和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研究西方政治思想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以及政治实践的主要内容,从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各个政治思想家的不同经历出发,去说明各种政治思想的内容,揭示各种政治思想所代表的特定阶级的利益;

另一方面也要说明政治思想家阐述其政治思想所特有的理论形式、方法,揭示各种政治思想之间,政治思想与哲学、宗教、科学之间的联系。

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西方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政治思想的性质、特点,正确认识、总结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规律,才能在各种政治思想的联系中正确的评价政治思想家的历史地位。

第二,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在学习、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时,坚持这一方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治思想比起其他的思想意识更具有群明的阶级性。

政治思想的阶级性不仅表现为一定的政治思想总是一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利益要求的反映,面且还表现为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政治思想也是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除此以外,政治思想的阶级性还表现为,政治思想所讨论的问题“比其它一切问题更加牵涉到统治阶级的利益”。

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政治思想家,总是离开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抽象地研究、解释国家的起源、性质、作用,宣扬抽象的“人性”、“正义”、“自由”、“平等”

等思想。

这些包含着特定的阶级内容的抽象的思想,往往为不同的阶级所运用,似乎具有超阶级的普遍的意义。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坚持从社会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出发,从不同阶级的利益矛盾、冲突出发,揭示出各种抽象的理论、观点所包古的阶级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对西方各种政治思想的性质作出正确韵评价+才能划清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与其他各种政治观的界限,提高我们的政治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决不能采取简单化的态度。

对西方政治思想不加具体深入的分析,而只是简单地指出它是代表那个阶级利益的思想的“贴标签”的方法,和仅仅因为一种政治思想具有剥瓠阶级的性质就加以批判、否定的态度,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十分幼稚的认识。

第三,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在分析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包括思想意识时,总是将其视为一个历史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对其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这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