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绝句》优秀教案及PPT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5278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绝句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绝句》优秀教案及PPT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绝句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绝句》优秀教案及PPT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绝句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绝句》优秀教案及PPT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绝句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绝句》优秀教案及PPT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绝句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绝句》优秀教案及PPTWord文件下载.doc

《绝句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绝句》优秀教案及PPT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绝句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绝句》优秀教案及PPTWord文件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绝句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绝句》优秀教案及PPTWord文件下载.doc

(3)介绍写作背景

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起来,诗人重返旧居,看到百姓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事先没有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裁名称作了诗题。

二、初读古诗

杜甫曾经居住在成都,后人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诗人,修建了“杜甫草堂“以作纪念,很多年前的一个春日,诗人杜甫在浣花溪边散步,看到了这片生机勃勃的春色,便用诗歌画下了这莺歌燕舞,绿柳垂丝的春天!

(出示杜甫草堂美景图片,让生欣赏)

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回到那个春日,沐浴在那明媚的春光中?

(生:

想)要想观赏到这样的美景,我们首先得把诗歌的字音读准。

(出示诗歌)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诗歌,注意要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请你来给大家读读自读提示,提醒一下大家。

(出示要求)

2.检查朗读。

完成之后能主动做好是特别好的学习习惯,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读书的情况。

(请两个读,生齐读)

3、学习生字。

孩子们,你们把诗句读得这么流畅,每个字音都读得很准确,那老师从诗句中找出来一个字,看看你还认识它吗?

(出示翠)同学们,从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翠呢,其实是一个形声字,羽表意,它的篆书形体像羽毛,表示与鸟有关;

发萃(cuì

)声,萃指的是草丛生,有绿意,表示翠鸟羽毛为青绿色。

所以翠它的本意指的就是翠鸟。

我们怎么样才能写好翠字呢?

在《说文解字》中,凡是“羽”在上者,都不带钩儿。

羽字在上钩收起,例如:

翼、翟、羿。

所以我们写翠的时候,羽下面的钩要去掉。

翠是什么结构的字?

(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的字要以竖中线为轴,写得紧凑一些,扁平一些。

请同学们做个小老师,仔细观察翠的写法,指导老师来写好这个翠字。

引导生说:

(羽写在竖中线的两边、横中线稍微靠上的地方。

卒的点正好在横竖线的交汇处,它的横正好在横中线上,人在两边,要写得对称,翠字下面的一横要写的宽些,最后一笔竖正好在竖中线上。

好了,孩子们,赶紧拿起笔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两遍吧,看谁能够写得既工整又美观。

(用展台展示两个学生的,一个好的,一个中等的)(大家评价生写。

下面请同桌互相检查,字写对的给一星,位置写对的给两星,既工整又美观的给三星。

4.读古诗。

孩子们,刚才老师看了,好多同学都得了三颗星呢,看来大家都努力认真去写了。

现在咱们再把翠字送进这首诗里来读读吧。

孩子们,你们的声音可真响亮,但读诗不仅要读得流利,还要读出诗的节奏、停顿和韵味,这也是绝句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出示诗节奏)下面请同学们看着老师标的,读出223的节奏来,有着重号的要重读。

(孩子们你们特别注意到了诗的停顿和节奏,咱们再来读一读好不好)

5.对对子游戏。

我们从这学期开始就一直在背诵《笠翁对韵》,它十分讲究词语的声律与对仗,读起来就像一首动听的歌。

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过渡:

大家对得可真好!

其实,《绝句》这首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而且诗中还蕴含着很多优美的对子呢。

我们一起来玩个对对子的游戏,好吗?

我出上联,大家对下联。

怎么样?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 

一行白鹭

鸣翠柳 

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含西岭 

门泊东吴

千秋雪 

万里船

我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老师读1、3句,大家读2、4句。

下面男女生合作,男生读1、3句,女生读2、4句。

同桌两个相互合作来读,一个读1、3句,一个读2、4句,然后再换过来读。

6.师:

好了,孩子们,读得快乐吧?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欣赏诗中的美景吧。

三、看图说话,领悟全诗

1.(出示图片)大家快看,多么美丽的风景啊!

谁来跟大家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万里船(板书)

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美丽的风景。

2、感悟前两句。

(1)师:

老师介绍两个新伙伴给大家认识一下,它们来了。

(课件出示黄鹂翠柳的图片) 

谁来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我看见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唱歌。

如果学生没有说的很完整,比方说漏掉“两只”“翠绿”,就提醒他们:

孩子请把话说完整。

你能找到藏在这幅画中的诗句吗?

(课件出示第一句诗句)

师质疑:

为什么是两个?

“只”在古代汉语里是不做量词用的。

(2)指导朗读。

两只小黄鹂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话呢,它们在说些什么啊?

随机采访:

小黄鹂,你在说些什么啊?

那你的心情怎么样?

请读出你的高兴来。

(指导朗读“两个黄鹂鸣翠柳”223节奏,注意“鸣”这个动词要重读。

谁还愿意来读?

大家一起来读。

(3)师:

近处的柳树上有欢快歌唱的黄鹂,那么远处的蓝色的天空中有什么啊?

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蓝天白鹭图)。

你看到什么了?

我看见了一行白鹭在蓝天上飞。

)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

古人是不用“蓝”字来描写天空的,他们一般说青天或者苍天。

这里的青是什么意思?

(蔚蓝)

白鹭在蓝天飞翔,作者用了一个“上”字,这个“上”字让你有什么感觉?

(白鹭飞得高吗,远吗)请你来读一读,让它飞得更高一些。

哪位同学能让白鹭再往上飞高一点?

(请学生朗读)

“上”这个动词要重读,读出223的节奏,请同学们一起来读,再大声些,让白鹭飞得再高些。

真是一群欢快的白鹭啊!

(4)体会一、二句的色彩美

师:

孩子们,有人说,杜甫的这两句诗是一副色彩明丽的画。

聪明的你,从这两句诗中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了吗?

(学生汇报)

对,黄鹂与翠柳,黄绿相间;

白鹭与青天,白青互衬,真是色彩艳丽,再加上黄鹂鸟那清脆宛转的叫声,可真是有声有色。

(板书:

有声有色)

(出示图片)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美丽的春景图,那你能不能用自己语言来描绘一下眼前这美好的的画面。

(出示句式:

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

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柳,()鹂,()鹭,这真是一幅()的画面。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是多么清新自然的一幅画啊!

你们喜欢吗?

喜欢)此时,大家已经和诗人心意相通了,诗人也很喜欢这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你们的喜欢吧。

4.感悟后两句。

看过高飞的白鹭,诗人的视线开始往下移,另一番景色出现在他眼前。

(课件出示雪山)

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这千年不化的雪山?

(草堂窗口向远处眺望)

杜甫透过这窗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回答)

①我看到了翠柳。

 

②我看到了白鹭。

③我看到了雪山。

如此美的景色,杜甫每天都能透过这窗欣赏到。

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还是如此,它就像画一样镶嵌在了窗户上,这就叫——含。

含就是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咽下。

我们说:

一般人才能含着什么东西,例如嘴里含一口水、草珊瑚含片。

这儿用了“含”字,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就像是窗框衔着这幅美丽的画一样。

孩子们,这个“含”字用得妙不妙,可真妙啊,让我们一起齐读第三句诗,读出“含”字的妙处。

(2)引导学生做诗升华,体会“千秋雪”

假如是一年,雪没有融化,诗人或许就会这样写:

窗含西岭一秋雪

假如不是一年而是十年呢?

(窗含西岭十秋雪)

假如不是十年,而是百年呢?

窗含西岭百秋雪

千年之后雪还是不化。

所以杜甫才这样写道——(生:

窗含西岭千秋雪)

对,这就叫做千秋雪。

这里的千指的是整整一千年吗?

(虚数,指的时间长)

5.学习第四句诗

这千年不化的积雪让诗人心中赞叹不已,此时他视线下移,又被什么景象吸引到了呢?

(课件出示万里船)

(1)理解诗意。

这些船是从哪里来的?

(东吴)

东吴是指长江下游,江苏一带的地方。

东吴离这里远吗?

(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

(万里)

这里的万里是整整一万里吗?

(虚数)

那“万里”指的是距离遥远,“万里船”又是指 

( 

)。

那这些船只是停靠着还是在江中行驶着的?

你从诗中的哪个字看出的?

(泊)

西岭的千年积雪在窗中映照,东吴的航船停泊在门前的江中。

孩子们,谁能再来读读这两句诗,读出它们优美的意境来呢?

要注意“含”“泊”“千秋”“万里”这些动词和数量词都要重读。

还有,“千秋”“万里”都是词语,读的时候,中间不能停顿。

6.诵读古诗。

(1)这首诗的每句话都是一幅画,四句话构成了生机勃勃的春景,大家觉得美吗?

让我们看着图片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吧。

(课件依次出现四张图和诗句,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2)孩子们,有人说杜甫的这首诗是一幅独特的画面。

大家找找看,哪些句子写的是静态的画面,哪些句子写的是动态的画面?

(生回答)既有动,也有静,这就叫做---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

7、小结:

孩子们,诗人仅仅用了28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美丽画面,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随机(其实,一首诗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所以才称其为诗歌,有人就把这首诗谱了曲,唱了出来,大家想不想听听?

)真好听啊。

让我们合上书,再来感受一下这阳春三月的美丽景色。

杜甫回到浣花溪草堂,心情非常愉悦,写下了四首绝句,我们今天学的就是第三首。

还有三首,请同学们下去搜集一下,我们下节课继续来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