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5321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docx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三

初三语文上册模拟测试题三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汲取jí  琅琅láng 彷徨fáng  卑鄙bǐ    

B、狡黠xiá 诘难nàn  瑕疵cī  省悟xǐng

C、祈祷dào  聒噪guō 脚踝huái 发窘jǒng      

D、拮据jù 抽噎yē诓骗kuāng恣睢suǐ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D.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我们必须提高安全意识,以防止火灾、偷窃等不再发生。

B、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C、“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人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举世瞩目的成就。

D、印尼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20亿元以上。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

五月八日九时十七分,当奥运圣火被高擎于世界之diān时,北京奥运会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理念得到了最好的体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擎              diān                        

2、下列句子中各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找出并改正。

(4分)

   ①古人说:

“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敬我能而敬我公”。

短短十几个字,深刻揭示了为官者道德水准的重要性。

 ②自然美有两种:

“骏马秋风冀北”,这是阳刚美。

“杏花春雨江南”,这是阴柔美。

4、仿写句子。

(3分)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 ;        ,             。

5、法国作家                 写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           的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精神。

(2分)

6、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

(8分)

读万卷书,语文在书中:

古人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与它们有关的诗文有很多。

如与兰有关的名句: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等。

请选择其余三个(梅、竹、菊)中你最喜爱的一个,写出两句与该物有关的诗句或名言警句(要求为完整的两句)。

与______有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万里路,语文在路上:

过零丁洋,感受“人生自古谁无死,”的豪情壮志;赏岳阳楼,感悟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登飞来峰,领略王安石“,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凌云壮志;漫步赤壁,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抑郁;泛舟富春江,体味“,;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情怀;回归田园,体验“采菊东篱下,”的悠闲心境……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6月1日“限塑令”实施后,导致使用有偿塑料袋的成本提高。

B.同学们假日旅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把百年奥运圣火首次传递到地球之巅,标志着中国各族人民倾力办好奥运会的巨大热情。

D.优秀的诗篇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

8、理解与运用性填空。

(12分)

(1)漫游祖国各地,面对名山大川,人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概,站在黄河边上,我们会想起王维《使至塞上》的“,”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想起杜甫《望岳》的“,”置身于古战场,我们会感受范仲淹《渔家敖》的“,”思乡爱国的情怀。

与古诗同行,我们的旅途才不会单调寂寞。

(2)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范仲淹“,”的远大抱负;生命是李白的“,”的积极乐观;生命是龚自珍“,”的献身精神。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几题(6分)

雪花纯洁的晶莹,雪景诗意的宁静,历来是文人墨客深情咏é的对象。

“拂草如连蝶,落树似飞花”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不知庭般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扛雪”的静mì,这些已成为文学的永恒,历来为人们所称颂。

(1)给文中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2分)émì

(2)结合语境将下列词语的序号填入文中的括号中。

(4分)

A轻盈B惊喜C奇妙D调皮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短文,做13~15题。

(6分)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

“嘻!

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

“多歧路。

”既反,问:

“获羊乎?

”曰:

“亡之矣。

”曰:

“奚亡之?

”曰: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说说下列各句中“之”字的含义、用法有何不同(5分):

(1)杨子之邻人亡羊

(2)吾不知所之

(3)奚亡之(4)何追者之众

(5)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2、补出省略成分(2分)

既反,()问:

“获羊乎?

”()曰:

“亡之矣。

3、翻译句子(2分):

歧路之中有岐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四、病句修改

10、下面的这段话,选自一个学生的习作,有六处有问题,你能帮忙修改一下吗?

(6分)

你也许成为不了一个高尚的人,但你却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人活着,就该体现生命。

与其生活中仍有艰辛与丑恶,不如世界依然美好,生命弥足珍贵,帷有彩天地之正气,蓄生活之美好。

传达于人,珍藏于心,生命才会充实绚丽、多姿多彩、珍贵无比。

1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12、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13、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14、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15、为了防止学生因违反交通规则而不发生意外,我们在师生中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16、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17、能否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使他们走向美好生活的关键。

18、这些老年人在晚会上舞姿翩翩,谁能相信他们不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呢?

19、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不再发生。

20、为了搞好这次活动,老师征求了同学们广泛的意见。

三、文言文复习,完成文后各小题。

(共11分)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4.划线处(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2分)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

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16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度已失期/宁信度,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既克,公问其故

D.固以怪之矣/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失期,法皆斩。

译文:

                                            

②天下苦秦久矣;译文:

                                        

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3.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3分)(   )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赢(赢:

提,背)粮而景(景:

同“影”,像影子一样)从。

山东(山东:

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段文字与《陈涉世家》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

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

(2分)

答:

                                                                         

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2分)答: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4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分)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五、作文:

(40分)

郑和乘风破浪,找到了异域的文明;哥伦布不畏险阻,开阔了既有的视野;布鲁诺用生命寻找到了真理,杨利伟用忠诚和勇气找到中国的地位和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

寻找快乐,寻找友情,寻找财富,寻找知识,寻找幸福……

关于”寻找”你一定也会有这方面的体验、感想和认识,有自己独特的体会。

请以“寻找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作文。

 

初三语文上册模拟测试题三

答案:

1擎  qíng         diān 巅    

2、①古人说:

“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敬我能而敬我公。

”短短十几个字,深刻揭示了为官者道德水准的重要性。

  ②自然美有两种:

“骏马秋风冀北”,这是阳刚美;“杏花春雨江南”,这是阴柔美。

4、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5《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7、D解析:

A.导致是动词...前面需要主语....可改为:

6月1日实施的限塑令导致使用有偿塑料袋的成本提高了。

6月1日限朔令实施后,该令导致使用有偿塑料袋的成本提高。

6月1日“禁塑令”实施后,使用有偿塑料袋的成本提高了!

B.“防止”与“不要”重复。

C.“标志”和“热情”词语搭配不当.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短文,做13~15题。

(6分)

歧路亡羊

1)①补出省略部分

  既反,问:

“获羊乎?

”曰:

“亡之矣。

  【既反,(杨子)问:

“获羊乎?

”(邻人)曰:

“亡之矣。

”】

  ②“之”字的解释

  1.杨子之邻人亡羊(的。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代词,代羊。

  3.何追者之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亡之矣(代词,代羊。

  5.奚亡之(代词,代羊。

  6.吾不知所之(到,往。

(2)补出句子中的省略成分

既反,(杨子)问:

“获羊乎?

”(邻人)曰:

“亡之矣。

(3)翻译句子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岔路里面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在哪条路上,所以就回来了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

如果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会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诫的那样,到头来是会一无所获。

“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或用心不专而迷失本性、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一无所成,后果严重

【出处】《列子·说符》: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杨子(即杨朱)是战国时的一位哲学家。

有一天他的邻居家跑丢了一只羊。

邻人立刻率领亲戚朋友们去追寻,还来邀请杨朱的仆人一同去。

  杨子不太情愿地说:

“瞎!

跑丢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追寻呢?

  邻人解释说:

“你不知道,那里的岔路太多了!

  过了一会儿,邻居带人回来了。

杨子问道:

“羊找到了吗?

  邻人说:

“跑丢了。

  杨子又问:

“这么多人怎么会找不到呢?

  邻人答道:

“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站在岔路口,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去找,所以就回来了。

  心都子说:

“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丧失了生命。

学的东西不是从根本上不相同,从根本上不一致,但结果却有这样大的差异。

只有归到相同的根本上,回到一致的本质上,才会没有得失的感觉,而不迷失方向。

你长期在老师的门下,是老师的大弟子,学习老师的学说,却不懂得老师说的譬喻的寓意,可悲呀!

【寓意】(启示)

本文告诉人们:

在研究一门学问时,要把握方向,注重领会其实质,而不要被各种表象所迷惑。

一、1.

(1)逃亡

(2)去、往 2.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3.直接原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

天下苦秦久矣。

 4.答案要点:

(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

(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5.答案要点:

(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二、1.C 2.①误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杀头。

(意对即可) ②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统治已经很久了。

(意对即可)③士兵们(或:

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意对即可)  3.A 4.①号称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

②《陈涉世家》中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过秦论》中的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

(意对即可)

三、1.(3分)D2.(4分)

(1)指代平民   

(2)估计、揣测     (3)适逢、恰巧遇到  (4)应当 3.(4分)偶然性:

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2分) 必然性:

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

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

(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

(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四、修改•

10、“高尚”改“伟大”;“伟大”改“高尚”;“体现生命”后加“的价值”;“与其……不如”改“尽管……但是”;“彩”该“采”;“传达于人”与“珍藏于心”调换位置;删去“多姿多彩”。

(每处0.5分)

 

初三语文模拟测试题四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6分)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cè]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lún]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合适的汉字,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分)

cè()lún()绌()邃()

(2)结合语境,解释“相形见绌”的意思。

(2分)

相形见绌:

(3)用“无论……还是……都……”写一句话。

(2分)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

B.春节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C.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4.仿照示例,选择一个诗句写一句赏析的话。

(2分)

示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赏析:

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涵着生活的哲理。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2)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古诗文默写:

(8分)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b、《岳阳楼记》中直接表达作者宏伟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是,。

c、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祝愿。

d、阅读古典诗词,我们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

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患意识,文天祥“___________,”的凛然正气,无不深深打动着我们的心,使我们的精神得到陶冶。

f、《无题》一诗中:

_________________,现在常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g、长风破浪会有时,。

h、无言独上西楼,。

6.根据语境,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个语义相关的排比句。

(2分)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偎倚在山冈上的几点残雪,,

2、仿照下面句子的写法,在后面写出两句话。

(2分)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我日渐感悟出:

给别人一缕阳光,你也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与色彩;给别人  ,你也会。

5、名著导读。

(3分)

罗曼•罗兰是    (国名)20世纪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在他的        (填作品名)中,叙述了贝多芬、    和      (填人名)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      的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

(20分)

(一)读《距离》一文,回答有关习题。

(9分).

①当我来到继父家时,我知道我打量那个家的目光是敌意的,我与那个家是有距离的。

那陌生的屋檐下挂着惨白惨白而寒意逼人的冰凌,融化了的冰水不时地顺着瓦檐滴到墙上发出沉重的响声。

墙用石灰新刷过,隐约还露出凌乱的稻草。

②为了不影响我读书,继父把我安置在条件最好的西厢房,自己和母亲住到了阴湿的东厢房。

他还特意到供销社买了一盏台灯放在我的书桌上。

每天晚上,他都拿着一本从书店买来的新书,坐在我对面,陪着我学习。

他只是安安静静地坐着,偶尔翻一下书。

还有几个月就中考了,每晚我都看书到很晚,然而不论多晚,他都会一直陪着我,直到替我关上灯。

我知道,干一天农活下来是很累的,而且我很不愿意他坐在我对面,我便对母亲说:

“叫他以后晚上不要再到我房间里来。

”母亲嘴唇动了动,没有说话,眼睛红红的。

那天晚上,我无意中听到他对母亲说:

“晚上学习辛苦,有个人陪伴,精神点!

③以后我便没介意他陪着我看书,只是他又放了一张桌子在我房里,跟我书桌的距离正好是台灯光线的边缘。

每天晚上,他依然陪着我一块看书,只是更安静了,翻书声也更小了.偶尔声音稍大一点,他便像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惊恐地抬起头看看我,见我没在意,才会继续安心地看书。

就这样,直到中考前,他陪着我翻掉了厚厚十几本书。

④考试那天,他执意要骑车送我去,我没说什么。

坐在后座上,看着他汗流浃背的样子,我觉得我们的距离已经缩短了.考试结束那天,他又骑了三十多里路来接我,却一点没问我考得怎样,就像来的时候一样,默默地骑着车,但我知道,我跟他的距离更近了。

⑤发录取通知书那天,我正在别人家玩。

当我飞奔回到家门口时,他正和邮递员面对面站着。

邮递员让他签收,他望了望我,又望了望邮递员,接过笔,在邮递员指的地方,打了一个钩,说:

“我不识字,不会签名!

”然后又禁不住自己的喜悦,朝着周围的村民笑了。

这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什么,他不识字,可他,却……”一种难言之情涌上心头,我泪流满面跪在他面前,失声喊道:

“爸——”他依然只是笑,却带着几许酸楚、几许欣慰。

⑥夏日的阳光照着家门,我再次打量这个家时,我觉得已经与这个家没有距离了。

1、第②段中,“我”为何“很不愿意他坐在我对面”而又不直接向他说?

(2分)  

 

2、结合全文看:

第③段中,继父不识字,却“陪着我翻掉了厚厚个几本书”说明了什么?

第⑤段中,知道继父不识字后,我为什么会“跪在他面前”?

(2分)

 

3、试概括文中继父这一人物的主要特点。

(2分)

 

4、结合全文分析:

第①段写到冰凌、冰水,衬托了“我”什么样的心境?

文章首尾呼应巧妙,举例说说它是如何呼应的。

(3分)

 

(二)枯枝与鲜花(11分)

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

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

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

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

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他们原本就是浑然一起的。

④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⑤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

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⑥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1、第一段中,作者描写了“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

(1)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不超过10个字)(2分)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称这是“奇迹”?

(不超过10字)(2分)

 

2、在第三段中,作者写枯树和牵牛花各做了什么?

结果怎么样?

(2分)

 

3、阅读第④⑤⑥段,填写下面的空白。

(3分)

文章的这部分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和的写法,表达了对枯树和柔藤的生命现象的赞美。

4、文章在结尾说“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你觉得作者从枯树和鲜花的生命现象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2分)

  

 

参考答案:

一1.

(1)测伦chùsuì

(2)此处指人的智慧跟大自然的智慧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