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5558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docx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3课时

河南省项城市贾岭二中何孟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联系,进而熟练掌握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方法;

通过药品、食品、商品标签的展示使学生掌握纯净物、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化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介绍三氯氰胺等事件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元素质量分数检测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法给学生展示相对分子质量的来历;并以此为基础使学生理解纯净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元素质量分数的求法;

比较化学式的不同,逐步深入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纯净物和样品中元素质量分数的比较,使学生感知食品质量检测的基本手段,知道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了解相对分子质量概念式的来历,从而让学生知道抽象知识的形成也是有根据的,抽象的基础也建立在科学之上。

4、重点和难点:

相对分子质量概念式的补充引入;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求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求纯净物混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a、新课引入:

有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它使地球在宇宙中成为蔚蓝色,它是你在沙漠中和航海时必不可少的物质,能滋润万物,缓解你的干渴,它是什么?

(水!

在黑板上画出一杯水并在杯子上画一个小长方形作“标签”,然后继续设问:

你能写出它的化学式吗?

(H2O)

让一个学生在“标签”上写出该化学式;继续问,你能说出这个化学式的含义吗?

以这杯水为中心,在其左侧画出四条短线,让2学生依次回答并写出其含义。

化学式的含义只有4点吗?

不!

它还有三点重要的与计算有关的意义,也就是说,它还有三大潜能,今天我们来共同开发,看一看小小一个化学式怎么本领那么多!

简直和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有的一拼了!

至少也像拿破仑!

在黑板上写出Mr,强调:

“这是它第一点潜能的核心符号”,让学生阅读课本来“破译”。

b、新课讲解:

1、Mr-----相对分子质量

1、Mr计算方法:

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尤其是“总和”的含义。

练习巩固:

请学生们计算H2O、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总结技巧:

先找原子种类;

再找原子个数;

代入原子量;

Mr概念式(补充介绍)

按照课本上直接给出的计算方法,根据化学式我们已经可以求出相对分子质量---Mr,但是它是什么意思呢?

谁能给我们说一下?

可以随便猜想,说错了不要紧!

写出Ar,引导学生回顾相对原子在质量的含义:

m原子

Ar=HAr===1

C12×1/12

×1/12

OAr===16

×1/12

因为原子的质量小体积小,如果用它的实际质量进行计算时会带来很多不便,所以,我们引入了Ar-----相对原子在质量,同样,我们用这种方法也得到了Mr:

m分子

Ar=那么这种概念式得到的数值和计算式得到的数值是否有冲突呢?

C12×1/12

剪纸片演示过程:

++++

H2OMr===

C12×1/12×1/12

=2×+

=2×HAr+OAr

小结:

相对分子质量Mr和Ar一样也是以C12质量的1/12为标准;

是个质量和质量的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

计算时常取近似整数值。

2、已知化学式,求物质中各元素质量比:

设问:

我们能否求出这杯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呢?

H2O

2n个HH元素

nH2O

n个OO元素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这杯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

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吗?

请选用一个你最喜欢的字母来表示。

n个H2O中有多少H和O?

H、O元素质量和H、O原子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mH元素=m2nHmO元素=m2nO

所以:

我们可以得到:

mH元素:

mO元素=2nmH:

nmO=2mH:

mO=2:

=2:

=2HAr:

OAr

=2×1:

16=1:

8

小结:

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原子量乘积的比;

与物质的多少没有关系;一滴水,一杯水,一缸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都是

1:

8(这里的物质指的是纯净物)

练习:

让学生阅读课本,看一看课本上CO2中元素的质量比是怎样求的,想一想和我们推导的结果是否一致。

设问:

我们能否利用类似的方法求出元素和物质的质量比呢?

引导学生思考:

这杯水的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mH2O(物质)=nmH2O(分子)

所以:

mH元素:

mH2O(物质)=2nmH:

nmH2O(分子)=2mH:

mH2O(分子)=2:

=2:

=2HAr:

H2OMr

=2×1:

18=1:

9

小结:

元素与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化学式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和原子量(Ar)乘积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r)的比

与物质的多少没有关系;(这里的物质指的是纯净物)

练习:

让学生求水中O元素与水的质量比。

3、求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分数的含义:

什么是质量分数?

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元素在物质中的百分含量,按照以前的说法就是元素的质量在物质总质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结果通常是一个百分数:

a%

设问:

我们能否求出H元素在水中的质量分数呢?

其实,我们已经求出来了mH元素:

mH2O(物质)的质量比为1:

9,也就是说,水中H元素的质量占水总质量的1/9,只要再巧妙地一转化,就可以得到H元素的质量分数了,怎么转化呢?

我们怎么把一个分数形式的比值变成百分数呢?

H%=1/9×100%==11.1%

练习:

让学生求出水中O%。

小结:

元素%就是元素与物质的质量比乘以100%的到的百分数;

m元素n(原子个数)×Ar

元素%=×100%=×100%

m物质Mr

物质指的是纯净物,元素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多少没有关系。

展示所带来的药品、奶粉等配料说明书,强调:

奶粉中的铁的含量,并不是说奶粉中含有单质铁,而是指里面的某些物质中含有的铁元素。

小结:

说明书上的标志的Ca、Fe、Zn指的是元素的质量分数,而不是单质的质量分数!

练习:

44克CO2中含有多少克C元素和多少克O元素?

多少克CO2中含有96克O元素?

【三、配套练习】:

1、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1:

1     B、11:

14      C、1:

2     D、2:

2、某含氮氧化物中氮与氧的质量比为7:

4,该氧化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价     B、+2价    C、+3价     D、+4价     E、+5价 

3、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其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3,则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价     B、+2价      C、+1价       D、-1价 

4、一种不纯的硝酸铵氮肥,经测定含氮37%,则其中混入的另一种氮肥是(    ) A、NH4Cl    B、NH4HCO3   C、(NH4)2SO4    D、CO(NH2)2 

5、三种化合物CH4、C2H5OH、C2H2中若含有碳元素的质量相同,则含有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A、4:

3:

2      B、4:

3:

1      C、4:

6:

2      D、1:

2:

2 提高能力 

11、在化合物X2Y和YZ2中,Y的质量分数为40%和50%,则X2YZ3中的Y的质量分数为(    )   A、 35%      B、 30%      C、 25%      D、 20% 

6、有X和Y两种元素,它们相互化合能形成甲、乙两种化合物,已知甲中X的质量分数为75%,乙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若甲的化学式为XY4,则乙的化学式为(   ) 

  A、 XY2      B、 X2Y       C、 XY3      D、 X2Y3 

7、RO2中,已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0% ,求RO2的相对分子质量。

 

8、有X、Y两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56、16,化合价分别为+3和-2,则X和Y组成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72    B、 88    C、 160    D、 200 

9、A、B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7:

2,在它们所形成的化合物中,A、B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

8,则用A、B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A3B4   B、 A4B3    C、 A2B3    D、 A3B2 

10、金属元素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它的化合价只有一种,已知它的磷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4。

则它的硫酸盐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184   B、 272   C、 464   D、 无法计算 

11、某元素R的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其相同价态的硫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R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m-n)/16      B、 (n-m)/16      C、 (m-n)/8      D、 (n-m)/8 

12、已知 A、 B、两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中 , A、、 B元素质量比为2:

3,A、B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

1,又知A元素的化合价为+a,则该化合物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a/2       B、 -3a/2      C、 -a/3      D、 -2a/3 

13、某二价阴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而且相对原子质量约为32,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 A、 16    B、 18    C、 32   D、 14 

课下思考题:

有一含杂质的硝酸铵样品,(假如所含杂质中不含氮元素),如测得其含氮量为30%,则此样品的纯度是多少?

【四、教学反思】:

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因为其抽象,理解起来需要动脑子,所以,对于一些只擅长记忆不善于思考探究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如果跳过去不学又不行,因为,这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离开它,以后的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可以说几乎所有与化学有关的计算都无法进行。

因此我们必须想办法耐心地细致地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它,掌握它,能够用它来进行有关计算。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依据水的化学式H2O,我首先引领学生回顾了它的四点最基本的含义,然后依次拓展它的三点与计算有关的含义,这样,进行课时小结时,可以让学生们看到化学式H2O的完整的7点含义,对它不仅进行了知识拓展讲解,而且有效地进行了知识点的梳理,使学生理解记忆起来更有条理。

以后遇到给出一个化学式让说出其信息的题时,学生能知道怎么想怎么做。

对于相对分子质量,课本上直接给出了求算方法,并没有要求学生掌握它的来历,这说明这的确是一个难点,没必要让学生想那么多,会计算就行了,能求出来就行了。

我也认为应当如此。

就像小学生学英语,没必要讲什么语法,能够读出来,理解图片、对话中的意思,就行了。

但是九年级的学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处于这种只讲结果不问来路的模糊理解水平,有些学生还是愿意并能够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真正含义,除了掌握计算方法。

所以,我依据以前学习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依然运用“剪纸图片演示法”来给学生介绍相对分子质量的诞生过程。

同时,也复习了Ar的含义,并可以使Mr和Ar放在一起做个比较,一个是独立的原子和C12质量的1/12相比较,一个是多个原子构成的分子和这个微观世界的衡量标准作比较。

其实这样一番演示,大部分的学生也是能够理解透彻的。

要不,学生心里一直会有疑惑:

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谁啊?

和分子质量有啥关系啊?

对于纯净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我也是采用了“剪纸图片演示法”从本质上疏通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依据,并不仅仅引导其明白求算方法。

而且,借机疏通了一下物质中微观粒子的构成之间的关系,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然后把课本上给出的例题作为让学生验证我们推导结果的一个练习,既使他们巩固了计算方法,也使他们理解了元素的质量比和物质质量的多少没有丝毫的关系。

否则学生会想,物质的量不一样,元素的质量比会一样吗?

借助元素之间的质量比,我又引导学生采用“剪纸图片演示法”推出了元素和纯净物的质量比,并进一步利用把“比值×100%”的巧妙转化,得出了元素质量分数。

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计算方法,也使学生知道,纯净物中,无论其量是多是少,元素的质量分数是不变的!

为了学生能够及时掌握计算方法,我还配置了相应的练习。

并且留了一个难度并不大,但想着比较难的思考题让学生们进行拓展提升。

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带给学生们探究意识,并把抽象难懂的Ar和元素、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梳理。

的确是个难念。

所以,我觉得如果作为两个课时来讲更好。

如果再有一个课时,可以给学生补充梳理化学式的三种计算,混合物中元素%和纯净物%的相互转化方法。

如果没有演示,没有探究,这节课就会平平淡淡地讲过去了,你问学生H2O的Mr是多少,他会告诉你18,但是如果你问他,一杯水中水的Mr和一缸水中水的Mr一样吗?

他会告诉你,不一样吧?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河南省项城市贾岭二中何孟娟

【一、教学目标】

1、窗体底端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原理、制取装置,并让学生自主设计装

置制取二氧化碳。

、梳理小结并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最佳实验原理,自主设计实验装置,明确实验流程,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主观意识,使其应用所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分析问题、善于协同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的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4、重点和难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最佳化学反应原理;

让学生根据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状态等选取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和化学性

质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和验满;

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过程】:

a、引入新课:

有一种气体,它无色无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能供给呼吸,它是?

(O2!

)恭喜你,答对了!

我们已经学过O2的实验室制法,你还能写出相关的制备原理吗?

(找三位同学分别写出用双氧水+MnO2、KMnO4、KClO3制取O2的原理方程式。

----为下面的新课做好铺垫)

有这样一种气体,从你的嘴巴呼出来,绿色植物蘸点阳光吃了它会更加叶色浓绿、枝繁叶茂,它还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是?

(CO2)今天我们来学习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请同学们开始阅读课本,看谁能先找到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并能根据原理说出制取CO2所需要的药品有哪些。

b、新课讲解:

1、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

根据阅读让学生回答并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HCl

补充介绍:

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CaCO3,1:

600

稀盐酸=稀HCl:

氯化氢(HCl)气体的水溶液

这种方法到底行不行呢?

实验探究(老师演示):

取一只试管,依次加入大理石和稀盐酸

现象:

常温下平稳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无色无味;

取一蘸有Ca(OH)2溶液的玻璃片,用拇指堵一会儿试管口,松开手,把玻璃片放在试管口;

现象:

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常温下反应,速度适中,产生了CO2

还有没有别的原理可以用来实验室制取CO2呢?

人家O2可是有3个实验室制备原理呢?

实验探究(学生演练):

找三个同学分别做,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总结记录现象,再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现象能否用于实验室制CO2

CaCO3+稀硫酸开始反应较快有气泡,气泡逐渐减少,反应停止;不能,反应会逐渐停止

Na2CO3+稀硫酸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不能,反应速度太快

Na2CO3+稀盐酸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不能,反应速度太快

回顾提升:

还有别的可以制取CO2的方法吗?

大家回顾一下前面咱们学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点燃

C+O2====CO2(O2充分)会产生CO、O2等杂质不能

高温

C+CuO====Cu+CO2高温条件苛刻,成本较高不能

继续回顾:

化学方程式配平练习题:

高温

CO+Fe2O3====Fe+CO2高温条件苛刻,成本较高,会产生CO杂质不能

再回顾: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高温

CaCO3====CaO+CO2高温条件苛刻,成本较高;不能

小结:

实验室制取CO2的最佳反应原理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强调易错点:

CaCl2中Ca为+2价,Cl为-1价,所以化学式中的2必不可少!

HCl前面的化学计量数2是配平而得,更不能省略!

2、选取制取装置:

发生装置

制取装置

收集装置

1、展示发生装置的图片,让学生选取制取O2的发生装置,然后让学生回答为什么选取这些装置?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选取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

根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联系生活举出今天上午吃饺子需要准备什么,用什么剁饺子馅、包饺子、下饺子。

让学生选取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并说明选取原因。

2、展示收集装置的图片,让学生选取收集O2的装置,然后让学生回答为什么选取这些装置?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选取收集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

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以及是否与水能发生反应,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

(联系生活举出怎么把饺子盛到碗里,吃到嘴里)

3我们制出来的气体一定是CO2?

生活中有吃错药的时候,我们做实验时也很有可能加错药品的时候,或者火候不到方法不对制出来其他物质的时候,为了万无一失,我们必须要养成验证的好习惯,就像饺子熟不熟,咸不咸,香不香,需要尝一尝才知道。

如何验证指出来的气体是否是CO2呢?

根据其化学性质:

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注意:

验证时选取的方法一定要现象明显!

4、引导思考: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空气和CO2都是无色无味,你能看出来是否收集满了吗?

(不能!

怎样验满呢?

根据其性质选用简单现象明显的方法:

用一根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满。

是先验证还是先验满呢?

能使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CO2吗?

能使木条熄灭的气体还有N2,所以要先验证再验满。

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根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收集装置;

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以及能否与水发生反应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

根据气体的性质进行验证和验满。

练习巩固:

让学生选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室制取CO2

【三、配套练习】:

所以: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一定要验满!

1、实验室制备并收集CO2,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

2、将干燥管浸没烧杯或从烧杯中取出能达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下列气体的制取可使用该装置的是(  )

A、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溶液制氧气

D、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课下思考题:

3、如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并能随开随用.下表中所选用的药品及制取的气体完全正确的是一组是(  )

选项

选用药品

制取的气体

固体M

液体N

A

锌粒

稀硫酸

氢气

B

碳酸钠

浓盐酸

A锌粒稀硫酸氢气

B碳酸钠浓盐酸二氧化碳

C大理石稀盐酸二氧化碳

D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氧气

二氧化碳

C

大理石

稀盐酸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氧气

4、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CO2,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是(  )

 

AB

 

CD

【四、教学反思】:

《实验室制取CO2的研究》是关于实验室气体制备的一个总结性的课题。

对于气体的实验室制备起到一个承上启下、提纲契领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今后的气体制备都要以这个思路为主要参考。

这一节课的内容如果按照课本不延伸拓展是挺简单的,而且逻辑性很强:

由课本开头给出的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再引导学生回顾实验室制取O2的反应原理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

由O2的收集方法原因选择气体收集装置考虑因素CO2的收集方法;

由O2的验证验满方法选择气体验证和验满方法的考虑因素CO2的验满验证方法

小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让学生选取实验器材来进行实验室制取CO2;

以课本上的教学流程为主线,我主要补充了三点:

反应原理的选择;因为后面的习题中有一道关于选择制取CO2的原理的题,与其放在后面回顾式地热剩饭,不如在讲课伊始以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比较、思考分析选择。

而且刚学过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回顾起来和前面的内容比较连贯。

这样那道课后习题学生们自己就会做了。

讲述原理时,我还补充了稀盐酸的来历,和两种把气体通入水中的方法,引领学生比较分析了其优缺点。

补充了验证少量(或产生速度很快)气体的方法,虽然当时没有强调,但在最后小结回顾时,比较CO2的验证方法:

通入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中,我做了提醒:

试管中产生的少量气体可以用蘸有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试管口来进行验证;比如可乐瓶中的气体是不是CO2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制取气体的思路由3步更新为4步,增加了第一步:

根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其实这一部可以省略,补充的话可以让学生从反应原理中读出更多信息来。

对于习题配置,我注重实验题。

这一节关于实验题的出题内容较多,尤其是发生装置的改进、更新随着老师们的奇思妙想越来越多样化,但是万变不离其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对不同的实验装置进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如何判断分析气体的进出口。

还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如何根据气体的性质进行收集、验证和验满。

另外经常考查的基础性的知识就是O2、CO2的反应原理的书写,所以对于这4个化学方程式一定让学生们做到提笔就能写的水平。

为了让学生们拓展视野,我特地留了两个很难的思考题。

思考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课下交流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