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5646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选择题:

1.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

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

A.赔款2100万银元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

据材料分析,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  )

A.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B.保证列强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权利

C.帮助清政府巩固统治D.确保能够在议定通商口岸倾销商品

3.十八世纪的中国有较多的外国商人前来购买茶叶、生丝、大黄和其他货物,停泊在广州的外国船舶数目从乾隆十六年的19艘增至乾隆五十二年的81艘,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有时高达98%)的黄金,只有10%的货物是商品。

这反映出当时清朝(  )

A.逐渐放弃海禁政策B.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对外贸易处于顺差D.对民间贸易加以严格限制

4.李大钊说:

“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

”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  )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B.对西方列强缺乏警觉

C.没有彻底地革命精神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5.《世载堂杂忆》载:

“天王抵武昌,急欲渡江,直捣北京。

东王主张先下南京,效朱明建国故事,立定根基,再行北伐。

时届秋冬,将士亦惮北方严寒,故决东下。

”这表明此时太平天国(  )

A.提出了推翻满清王朝的目标B.东王实际权力已经超过天王

C.已经建立了巩固的后方基地D.领导集团故略上存在分歧

6.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

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这表明当时(  )

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

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

7.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未规定开放新商埠B.割地的内容全部落实

C.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列强开始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8.作为中国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马尾海战  B.丰岛海战

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

10.民国时期的小说家包天笑在晚年追叙说:

“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

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他叙述的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清政府签订了(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1.法国政府曾经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

“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内容最终写入了(  )

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12.2017年是《辛丑条约》签订116周年。

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各国使馆林立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D.驻扎有外国军队

13.德国《前进报》1900年6月19日社论中指出:

毫无疑问,中国人民运动的爆发,是几年前宣布对中国的铁拳政策引起的。

社论所指的“铁拳政策”指的是( C )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B.英法武力威胁“修约”

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D.八国联军悍然侵华

14.坐落在天津市红桥区的吕祖堂是目前我国仅存且较完好的义和团坛口,现为义和团运动纪念馆。

后殿陈列的当年所用的传单和供奉着宋江、燕青等名号的神牌,显系效法梁山好汉。

这表明(  )

A.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反封建的农民起义B.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义和团对清政府缺乏清楚的认识D.义和团运动带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15.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

“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

”所谓该条约“不侵我土地”的主要原因应在于(  )

①瓜分狂潮中列强已将中国领土分割完毕 ②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③清政府已变成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 ④中外反动势力矛盾业已根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爆发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②清政府已日益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

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和团体的成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命令

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自由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18.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最主要的依据是(  )

A.资产阶级不敢依靠和发动群众B.资产阶级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

C.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D.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质的改变

19.1919年7月3日,《申报》报道说:

“中美通信社接巴黎无线电云,欧洲和约各国于昨日签字,惟中国拒绝签字。

”这一报道说明(  )

A.北洋政府具有爱国精神B.北洋军阀对外妥协卖国

C.中国拒绝参加巴黎和会D.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20.1926年开始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取得了重大胜利,其历史意义在于( )

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C.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了全部侵略权益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1.2015年的暑期,小辉同学参加了“红色之旅”,旅行团一行从江西瑞金启程,途经贵州遵义等地,最终到达陕北。

与这一路线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B.土地革命

C.红军长征D.中共诞生

22.抗战初期,中国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大片国土。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  )

A.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B.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较为弱小

C.缺乏国际社会的援助D.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

23.史学界认为,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的大事”,主要是指中华民族(  )

A.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B.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D.由此走向全面复兴

24.国民觉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等各解放区,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方针是:

以集中优势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基本的作战方法。

这一时期解放战争处于(  )

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D.战略决战阶段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以拒绝为支持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的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

“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堂·吉诃德了。

莫克·维卡在信中还说:

“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1)材料一中的“反对派”为何反对政府的政策?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据材料二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据材料二指出“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但有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

——日本间谍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

材料二 清廷在洋务运动时期共建立了4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

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

——《德阳晚报》《纪念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材料三 美国当时集中力量扩充在太平洋的势力,难以顾及远东,故对日本采取了扶持的做法,希望能够“利用日本在远东与英法抗争”。

德、法两国也希望日本发动战争,以便趁火打劫。

英国在侵略东亚的过程中,经常同俄国发生争夺。

为了对抗俄国,便采取了接近日本的态度。

光绪二十年六月十四日(1894年7月16日),英国和日本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在日本的租界和领事裁判权……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日在军事方面的区别,并指出形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

(2)依据材料三,分析甲午战争中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

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

……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材料二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

……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

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

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

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2)材料二中“万国和会”指哪次会议?

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

 

(3)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作为救亡图存的探索,留给后人怎样的精神财富?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材料三 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

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日本当局的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2)材料二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列举这一事件后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

(不少于5次)

  

(3)根据材料三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分别是日本对外扩张的哪一步。

日军的侵略政策破灭于哪一年?

破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

1842年,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这促进了上海对英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故C项与题意相符;A项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B、D两项出现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

2.【答案】D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尚处于侵略初期,列强以通商为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

根据所学,l895年甲午战争后,列强开始在华设厂,与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主要是为了实现本国的侵略利益,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列强与清政府议定的通商口岸,与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存在一定的重合,太平天国会影响到列强在通商口岸利益的实现,故D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由“外国商人前来购买茶叶、生丝、大黄和其他货物”“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有时高达98%)的黄金,只有10%的货物是商品”表明中国货物出口多于进口,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顺差,故C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项时间不符合材料;D材料无法体现。

4.【答案】D

【解析】“采用宗教”“建设天国”等信息,说明指导太平天国运动的仍然是宗教思想,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仍是一场旧式农民战争,故D正确;材料不能体现ACD。

5.D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占领武昌后,天王主张打北京,东王主张打南京,这说明太平天国的领导层产生了战略分歧,不能表明东王实际权力已经超过天王,故B项错误,D项正确;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还没定都天京,没有建立建立了巩固的后方基地,排除C。

故答案选D。

6.【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美国报纸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认为日本的作为代表亚洲的进步,说明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故A项正确;报纸的报道不能说明美国政府的支持,故B项错误;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与中国是否开展舆论宣传无关,故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强的冲击。

8.【答案】C

【解析】钓鱼岛是台湾附属岛屿之一,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通过《马关条约》被割让给日本的。

9.【答案】C

【解析】 根据“东沟海战”“致远”等信息可知此事件为黄海海战,故选C项。

10.【答案】C

【解析】 割台湾岛给日本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选C项。

11.【答案】C

【解析】 由“各国使馆……前往首都(北京)”“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可知,题干材料表达的内容最终写入了《辛丑条约》,故选C项。

12.【答案】C

【解析】《辛丑条约》规定设立“使馆区”,由外国人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3.【答案】C

【解析】结合时间1900年和“几年前宣布对中国的铁拳政策”可知,反映的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考查的是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故选C项,其他选项与时间不符。

14.【答案】C

【解析】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从这个角度看,A项不正确;B、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材料中“宋江”“梁山好汉”因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而揭竿起义,最后被“招安”,被政府利用,而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体现了其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难逃被扼杀的命运,C项正确。

15.【答案】B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但是由于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潮,给予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迫使帝国主义列强不得不改变统治中国的策略,即“以华制华”,继续扶植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实行间接的半殖民地统治,更能保证其在华侵略权益的实现。

16.D

17.A

18.D

19.【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之一。

20.【答案】A

【解析】 在国民革命运动中,北伐军消灭了三大军阀中孙传芳、吴佩孚的主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因此可以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1.【答案】C

【解析】依据“瑞金”“遵义”“陕北”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红军长征的路线,故选C项。

22.【答案】D

【解析】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

国民政府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将希望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这是造成抗战初期中国国土大片沦陷的主要原因。

23.【答案】A

【解析】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扭转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

24.【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略防御阶段,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方针是:

以集中优势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A项正确。

解放战争没有战略相持阶段,排除B。

1974年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攻,排除C。

1948秋,解放军力量超过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发动三大战役,排除D。

所以选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25.【解析】第

(1)题根据材料一中“有伤道德的交易”等信息分析。

(2)题根据材料提取信息分析。

第(3)题结合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进行归纳。

第(4)题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进行理解。

【答案】

(1)他们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保护鸦片走私,是不道德的。

(2)战争的责任是中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为道德观念而放弃利益是不明智的。

(3)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战争,迫使中国屈服。

(4)保护鸦片走私并为英国工业品打开中国市场。

26.【答案】

(1)区别:

①日本军队属国家军队,由国家统一指挥;清朝军队属于地方势力,由个人决策。

②日本海、陆军同时发展;清朝军队仅以海军为重。

③日本对中国侵略蓄谋已久(或进行长时间的间谍活动);中国则对战争准备不足。

④日本军队有武士道精神;清朝军队没有忠勇精神。

根本原因:

日本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清朝为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国际环境:

列强争相侵略中国,列强在侵略中国过程中矛盾重重,日本得到列强的默许、纵容和支持。

27.

(1)辛亥革命解放人们思想,激励人们探求救国道路,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2)巴黎和会。

罢免曹、陆、章三人职务;拒签和约;释放被捕学生。

(3)爱国救亡,民主自由,文化启蒙,英勇斗争。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8.

(1) 九一八事变。

不正确。

因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发动的蓄谋已久的侵略行为,是日军炸毁南满铁路,袭击中国军队,并非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2) 七七事变。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3) 第三步和第四步。

1945年。

中国人民团结抗日,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