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5807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docx

修养与生活网课答案

第一讲追求高尚人生目的

(一)单项选择

1. 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的种种思考和看法,其中关于(  )

是人生观的核心。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意义

C. 人生价值

D. 人生态度

A

2. 人的本质主要在于(  )

A. 人的自然属性

B. 人的社会属性

C.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D. 人的自私本性

B

3.讨论(  )问题,是为了认识生活应有的意义,明确人生追

求的目标和方向。

A. 人生目的

B. 人生价值

C. 人生态度

D. 人生意义

A

4.(  )人生观是引发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

象的重要思想根源。

A. 享乐主义

B. 拜金主义

C. 个人主义

D.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B

5. (  )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

之上的人生观。

A. 享乐主义

B. 拜金主义

C. 个人主义

D.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C

6.一些大学生用父母辛苦劳作挣来的钱比阔气、摆排场,超出承

受能力的消费行为是受(  )人生观影响的结果。

A. 拜金主义

B. 享乐主义

C.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D. 个人主义

B

7. 科学的人生观是(  )

A.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B.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C. 享乐主义

D. 为人民服务

D

8.如果一个人不考虑生命应有的意义,对待什么事都无所谓,当

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  )人生观的表现。

A. 庸碌无为的    B. 低俗沉沦的

C. 消极悲观的    D. 正确科学的

A

9.一个人如果满怀希望勇敢坚强战胜困难开拓人生新境界,这是

(  )人生观的表现。

A. 庸碌无为的    B. 低俗沉沦的

C. 消极悲观的    D. 正确科学的

D

10. 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要对(  )问题有个

科学认识。

A. 人的本质            B. 自然界

C. 人的思维            D. 哲学理论

A

(二)多项选择

1. 正确的人生目的是(  )。

A.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B.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C. 为人民为社会而努力奉献

D. 为人类美好未来而奋斗

CD

2. 正确的人生目的的内容包括(  )等层次。

A. 大公无私的人生目的

B. 先公后私的人身目的

C. 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追求自我利益

D.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ABC

3.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种种问题的思考,其中主要包括(  )。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

D. 人生理想

ABC

4. 错误的人生观主要包括(  )

A. 金钱至上主义

B.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C. 享乐主义

D. 为人民服务

ABC

 5.拜金主义是引发(  )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

A. 钱权交易

B. 行贿受贿 

C. 贪图享受

D. 贪赃枉法

ABD

6. 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是(  )。

A. 决定人生道路

B. 决定人生境遇

C. 决定人生态度

D. 决定人生价值

ACD

7.下列人生观正确的是(  )

A. 为人民服务

B.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C. 先人后己的人生观

D. 绝多自私的人生观

ABC

8. 享乐主义人生目的的表现主要有(  )

A. 主张人生苦短应及时享乐

B. 主张人生在世唯有享乐

C. 用不正当手段获取享乐费用

D. 追求金钱权利以供享乐

ABCD

9. 拜金主义人生目的表现在(  )

A. 崇拜金钱视其为神物

B. 人为金钱献身

C. 金钱是人的目的

D. 金钱是人的手段

ABC

10.  人生观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择人生道路的指南,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人们(       )

A. 形成正确的人生道路

B. 形成“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观点

C. 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D. 在处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时,遵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准则

ACD

(三)判断分析

1.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错。

个人既不单纯是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单纯就是目的,这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辨证关系的基础。

2. 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因而只享受权利和自由。

错。

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个人的权利是在社会中获得的,同时个人应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3. 人生观决定世界观。

错。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4.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

错。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主要在于人的社会性。

5.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就是要反对个人利益。

错。

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并不反对个人利益,而是要维护保护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放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反对个人主义。

第二讲确立积极人生态度

(一)单项选择

1. 讨论(  )问题,有助于思考人的一生应该有怎样的生活,

从而知道应该如何对待生活。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

D. 人生意义

B

2. 如果一个人不考虑生命应有的意义,对待什么事都无所谓,当

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  )人生观的表现。

A. 庸碌无为的

B. 低俗沉沦的

C. 消极悲观的

D. 正确科学的

A

3. 一个人如果看破红尘,满眼烦恼悲伤,以悲怨态度对待生活,

这是(  )人生观的表现。

A. 庸碌无为的

B. 低俗沉沦的

C. 消极悲观的

D. 正确科学的

C

4. 如果一个人抱着“及时行乐”的混世态度,今朝有酒今朝醉,

这是(  )人生观的表现。

A. 庸碌无为的

B. 低俗沉沦的

C. 消极悲观的

D. 正确科学的

B

5. 一个人如果满怀希望勇敢坚强战胜困难开拓人生新境界,这是

(  )人生观的表现。

A. 庸碌无为的

B. 低俗沉沦的

C. 消极悲观的

D. 正确科学的

D

6.在人生旅途中,既可能遇到顺境,也可能遇到逆境,对待顺境

的正确态度是(  )

A. 麻痹大意,得意忘形      B. 居安思危,自制自励

C. 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D. 玩世不恭,虚度光阴

B

7.梁启超说,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

培根也说,奇

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只有厄运才能创造奇迹                

B.逆境对人生是一种磨炼

C. 人生到处都是逆境                     

D.顺境也需要磨炼意志

  B

8.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称为( )

A 人生观         B 人生目的

C 人生态度        D 人生价值

(二)多项选择

1.正确的人生态度是(  )

A. 随遇而安

B. 随波逐流

C. 战胜挫折,积极进取

D. 超越自我

CD

2. 正确的人生态度包括(  )

A. 认真

B. 务实

C. 乐观

D. 进取

ABCD

3.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下列选项中,属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有(          )

A.自强不息,自制自励         

B. 身处逆境而能够百折不回

C.  用乐观的心态看待周围世界      

D.  在顺境中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ABC

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千差万别,多种多样。

培养和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  (         )

A.  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         

B. 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C.  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D. 使人一直生活在顺境中

ABC

5.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需要面对人生的各种矛盾,树立正确的(    )

A.得失观                 

    B.幸福观   

C.自然观                 

D.生死观

ABD

6.正确的幸福观告诉我们(     )

A.幸福是尽善尽美的       

B.幸福是相对的 

C.幸福就是充足的金钱和物质

D.幸福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  

BD

7.正确的生死观告诉我们(     )

A.人生有限,要及时行乐    

B.人生有限,珍惜时间,尽力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C.生命无常,得过且过      

D.爱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BD

8.人生态度一般来说主要由(      )基本要素组成。

A.人生认知

B.人生情感

C.人生意向

D.人生目标

ABC

9.正确的得失观是(      )

A.不要惧怕一时的失

B.不要满足一时的得

C.不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

D.认识到得与失是相对的

ABCD

(三)判断分析

1.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对人的发展具有双重性。

正确。

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对人的发展有影响,积极一面是有利于形成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有可能导致人的抑郁或消沉。

2.人生态度的形成原因主要在于生活境遇。

错误。

 

人生态度的形成原因既在于生活境遇,更重要的在于个体的个性是否完善。

3.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是指勇敢地面对挫折。

错误。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既表现为勇敢地面对挫折,也包括在顺境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讲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单项选择

1. 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靠(  )才能化为现实。

A. 客观条件

B. 主观条件

C. 社会实践

D. 美好设想

C

2. 人生价值实现的自我环境是(  )

A. 个人与他人和谐

B. 个人和社会和谐

C. 自我身心和谐

D. 人和自然和谐

C

3. 人生价值实现的人际环境是(  )

A. 个人和社会和谐

B. 自我身心和谐

C. 个人和他人和谐

D. 人和自然和谐

C

4. 在人生观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

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

D. 人生境遇

C

5.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

A. 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意识

B. 选择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C.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D. 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B

6. 人生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  )

A. 个人对自己生命活动需要的满足

B. 个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自我完善

C. 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人民做贡献

D. 个人对自己生命的肯定

C

7. 关于人生价值评价正确的是(  )

A. 个人能力越强人生价值越大。

B. 个人行为动机越高尚个人价值越大

C.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人生价值越大

D. 个人得到满足越多人生价值越大

C

8. 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社会价值主要

表现(  )

A.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满足

B. 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

C. 社会舆论对个人的积极评价

D. 个人通过劳动创造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

D

9. 爱因斯坦说: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

这就是说,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应该是(  )

A. 个人的社会存在

B. 个人的行为动机

C.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

 

(二)多项选择

1. 评价人生价值的方法有(  )

A. 责任与奉献相结合

B. 精神贡献与物质贡献相结合

C. 完善自我与奉献社会相结合

D. 动机与效果相结合

ABCD

2. 实现人生价值的个人条件包括(  )

A. 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B. 提高自身能力,增强自身本领

C. 立足现实,脚踏实地

D. 顽强的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

ABCD

3. 人生价值的基本内容内在地包含(  )方面。

A. 自我价值

B. 物质价值

C. 精神价值

D. 社会价值

AD

4.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走(  )道路。

A. 与群众相结合

B 自我奋斗

C.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D. 只刻苦学习理论

AC

5.  爱因斯坦说:

“我评价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 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要看社会对他的满足程度

B. 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他“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

C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D 对社会贡献越大,摆脱“自我”的程度也就越大,个人的人生价值就越大

CD

6.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  )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A. 什么是价值

B. 怎样评判价值

C. 个人价值

D. 如何创造价值

ABD

7.在社会生活中,人生实践体现出两种价值:

一种是人生的社会价值,一种是人生的自我价值。

下列关于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不创造社会价值就无从实现自我价值

B. 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通过人生的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C.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其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

D. 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

ABD

8.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是(       )

A. 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的物质因素

B.  无拘无束的、随心所欲的实践自己的人生

C. 既要贡献、更要索取;既不占便宜,更不吃亏

D. 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自觉追求人生的真、善、美

E.提高自我的主体意识,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E

(三)判断分析

1.没有奉献,人生便没有价值。

奉献是人的社会价值的体现,但是在评价人的价值时要把奉献与责任相统一,就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活实践中尽到了他的职责,做到了他应当做到的,那么他的人生也是有价值的。

2. 雷锋没有比尔盖茨的价值大。

评价人生价值要注重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统一,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之间是无法比较的。

雷锋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类的精神和道德进步上,与盖茨对人类的物质贡献拥有同样的价值。

3. 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方式是实现自我价值。

人生价值的实现首先是需要人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在实现社会价值的时候,奉献与牺牲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从而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所以人生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实现社会价值完成的,而不是通过实现自我价值完成的。

4. 尽责任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

每个人的能力不同,考察人的价值要把人的社会价值同他的能力联系起来,任何人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就应肯定其价值。

5. 谁占有的金钱越多,谁拥有的权力越大,谁的人生价值就越大。

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即社会价值为根本原则,而不是金钱和权力。

6.能力小的人就没有价值。

每个人能力大小不同,对社会的贡献也不相同,考察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要把他对社会的贡献与他的能力联系起来,只要他尽到了他的能力就应该对他的人生价值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

第四讲保持健康心理状态

(一)单选题

1、下面哪种说法不符合自我防御机制(D)。

A.是由于个体把焦虑当成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而产生的

B.源于自我在承受本我的欲望和现实要求的双重压力

C.是为了调整自我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是为了抵御来自他人的负性评价所采取的应对方式

2、下面哪个不属于自我防御机制(D)。

A.投射           B.压抑

C.反向形成       D.否定

3、不属于心理创伤的是(B)。

A.急性应激障碍  

B.心理应激障碍

C.创伤后应激障碍

D.适应障碍

4、病人重复体验过去痛苦经历属于(B)。

A.急性应激障碍

B.创伤后应激障碍

C适应障碍

D.癔症

5、以下哪一项不是急性应激反应的特征(C)。

A.可出现意识障碍

B.精神运动型兴奋与抑制

C.病程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D.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6、以下哪项不是适应障碍的特征(B)。

A.应激源常为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

B.病程一般不超过一年

C.适应能力不良的个体易患

D.症状以情绪障碍为主

7、下列哪项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性表现(C)。

A.对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症状闪回

B.对创伤性事件持续回避

C.警觉性下降

D.情感麻痹

8、以下哪项一般不是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特征(A)。

A.情感淡漠          B.情绪不稳、易激惹

C.表情茫然          D.焦虑不安、慌张恐惧

9、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除外的是(C)。

A.战争          B.严重事故

C.心身疾病      D.地震

10、男患,30岁地震余生半年后,其半年来焦虑万分,经常被噩梦如逃跑、追踪、地震复现所惊醒。

有时发作性惊恐,心慌,气闷,腿软,跌倒,精神崩溃感,大汗淋漓。

最可能诊断为(B)。

A.急性应激障碍

B.创伤后应激障碍

C.适应障碍

D.焦虑症

11、女性,23岁。

与男友回家途中遭遇车祸,双双被送进医院。

其男友不治身亡,而其本人受轻伤。

正在给她包扎伤口时,其突然大哭大叫,扯掉绷带,赤脚往诊室外冲,口中不停呼唤男友的名字,行为冲动,表情恐惧。

这位女性最可能诊断是(A)。

A.急性应激障碍

B.创伤后应激障碍

C.病理性激情发作

D.躁狂发作

12、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D)。

A、有明确的界限

B、不能互相转化

C、绝对互相转化

D、有互相转化的可能

13、在常识性区分法中,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关键不包括(D )。

A.有无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B.有无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C.有无个体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D.有无明显躯体反应

14、对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标准化区分中,社会适应标准要求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能够(A)。

A.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B.根据自己的思想意识行事

C.按照自我认可的方式行事           D.与自我要求一致

15、在区分正常与异常精神活动的心理学原则中不包括(D)。

A.心理活动是否有内在一致性

B.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否统一

C.人格是否保持相对稳定

D.待人是否诚实、守信

16、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是(B)。

A.存在负性情绪         B.不良情绪泛化

C.出现睡眠问题         D.心理冲突没有现实意义

17、神经症,旧称(A)

A.神经官能症 

B.神经质  

C.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D.神经病

18、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中,其病程标准是(A)。

A.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  

B.符合症状标准至少6个月

C.符合症状标准至少12个月 

D.符合症状标准至少4个月

19、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是指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

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

所以光环效应也可以成为“一点概面效应”。

是主观推断的泛化、定势的结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晕轮效应的是(A)。

A、一见钟情

B、三岁看八十

C、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二)多选题

20、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与疾病,还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BD)

A、完整的生理           B、心理状态

C、稳定的情绪           D、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1、个体的健康应该是(AC)的有机统一。

A、身体健康      B、人格健全      C、心理健康        D、社会适应

22、心身健康标准的五快分别是()

A、食得快   B、便得快    C、说得快     D、走得快      E、睡得快

23、心身健康三良好分别是(ABC)

A、良好的个性      B、良好的处世能力      C、良好的人际关系

D、良好的情绪      E、良好的体魄

24、以下哪几种是常见人格障碍(ABCDE)

A、偏执型人格障碍      B、自恋型人格障碍      C、依恋型人格障碍

D、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E、攻击型人格障碍

25、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ABCDE)

A、入学适应问题      B、学习适应问题       C、人际关系问题

D、恋爱与性方面的问题      E、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问题

26、下面属于人格缺陷的是(ABCD)

A、自卑      B、孤僻      C、虚荣      D、空虚     E、沮丧

27、下面属于情绪困扰的是(ABCDE)

A、焦虑      B、抑郁      C、愤怒      D、嫉妒     E、冷漠

28、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观因素有哪些(ABCDE)

A、生理因素      B、认知方式      C、适应不良

D、创伤事件    E、人格障碍

29、出现心理问题的客观因素有哪些(ABE)

A、家庭因素      B、社会因素      C、生活环境

D、刺激事件    E、生活事件

30、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哪些(ABC)

A、改变思维       B、调节情绪        C、培养良好的性格     D、保持好心情 

(三)判断题

1、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

2、只要无心理疾病就是心理健康。

3、无心理疾病,并且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说明心理健康。

4、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

5、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人属于心理不正常。

6、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人属于心理正常。

7、心理不正常包括含变态人格、以及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8、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9、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都属于正常心理。

10、心理创伤的类型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和刺激障碍。

第五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     )为主要内容

A 儒家伦理道德      B墨家伦理道德  

C道家伦理道德      D法家伦理道德

2. 两千多年前的(    )就已经提出“夙夜在公”,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

A 《中庸》      B《论语》  

C 《诗经》      D《孟子》

3. 这种重整体、讲奉献的传统道德大大修正了西方现代性文化因过度倡导(    )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A 自由主义      B个人主义  

C 民主主义      D平等主义

4.“崇仁爱”是(     )这部儒家经典著作的核心思想。

A 《大学》      B《中庸》  

C 《论语》      D《孟子》

5. 古人修为的最高境界是(     )。

A 齐家       B治国  

C 平天下     D内圣外王

6. 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    )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A 仁       B义

C 礼       D信

7. (     ),自古为人伦之首,百行之原。

A 孝悌之道       B精忠报国

C 仁爱之心       D诚信立身

8. 中国传统文化中(     )观念,对于修复西方现代化给生态环境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