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5954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docx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docx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知识要点详解在初中化学中,主要应掌握O2、H2、CO2的实验室制法。

可以从制备所需仪器、药品、反应原理、收集方法、实验装置、验满、验纯及操作要点等方面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能够总结和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即:

研究反应原理一根据所选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相应的实验装置一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预测可能的注意事项一根据所制取气体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收集、检验、验满及验纯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及验证其性质的实验,属于基本操作的简单综合实验。

通过对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总结气体的个性及几种气体的共性,提高记忆效果。

 

      2.设计装置的依据制取气体的装置分两部分:

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取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而设计,收集装置是根据气体的性质(主要是物理性质)而确定的。

     确定收集装置的原则——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性质,如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否与空气或水反应、是否有毒等决定的。

∙∙气体发生装置:

①“固+固

”的反应,简称“固体加热型”,装置如图A所示,如用KMnO4或KClO3和MnO2制O2。

②“固+液

”的反应,简称“固液常温型”,装置如图B、C、D、E。

如用H2O2和MnO2制O2、用锌粒与稀H2SO4制H2或用CaCO3与稀盐酸制CO2。

同B装置相比,D装置具有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取的气体量较多的优点;C装置不仅添加液体药品方便,而且可通过导管上的开关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E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加入药品的量和速度。

③“固+液

”的反应的发生装置的其他改进:

为了节约药品,方便操作,可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这些装置都可自动控制。

当打开弹簧夹时,溶液进入反应器内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气路不通,反应产生的气体将溶液压出反应器外,液体与同体分离,反应停止。

气体收集装置:

∙收集装置

选择条件

难溶或微溶于水,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如:

H2、O2、CH4等

不与空气发生反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

如:

O2、CO2等

不与空气发生反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

如:

H2、CH4等

说明

①使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但缺点是会使收集的气体中禽有水蒸气。

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有大量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应注意将导管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同时应在瓶口盖上玻璃片,以便尽可能地排尽空气,提高所收集气体的纯度。

使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十燥,但纯度较低,需要验满(可燃性气体则要注意安全,点燃之前一定要验纯,否则有爆炸危险)

药品的选取和实验方案的设计:

(1)可行性:

所选取的药品能制得要制取的气体;

(2)药品廉价易得;

(3)适宜的条件:

要求反应条件易达到,便于控制;

(4)反应速率适中:

反应速率不能太快或太慢,以便于收集或进行实验;

(5)气体尽量纯净;

(6)注意安全性:

操作简便易行,注意防止污染。

例如:

①实验室制取H2时选用锌粒,而不用镁条、铁片,原因是镁价格贵且反应速率太快而铁反应速率又太慢;酸选用稀硫酸,而不宜用稀盐酸、浓硫酸,因为用稀盐酸制得的H2,因混有HCl而不纯,而锌与浓硫酸反应不生成H2.

②制CO2时可选用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而不选用Na2CO3浓盐酸、稀硫酸,原因是Na2CO3,反应速率太快,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气体,稀硫酸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也不能煅烧石灰石,因为条件不易达到,不呵操作;

④用KClO3、过氧化氢制O2时,要加少量的MnO2,作催化剂,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操作程序:

实验室制取气体存选择好药品、仪器后操作的一般程序:

(1)组装仪器:

一般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

(2)检查装置气密;

(3)装药品:

若是固体跟液体反应,一般是是先装入固体再加入液体;

(4)准备收集装置:

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在制取气体之前将集气瓶盛满水;

(5)制取气体;

(6)收集气体并验满;

(7)拆洗仪器。

注意:

①给同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②用加热KMnO4或KClO3(MnO2作催化剂)的方法制取O2,若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移走酒精灯;

③固体跟液体反应制取气体时,要注意长颈漏斗末端要插入液面以下进行液封,以防漏气。

装置的选取与连接: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往往与气体的净化、气体的干燥综合在一起。

气体综合实验的装置选择及连接顺序为:

∙∙气体净化的几种方法:

(1)吸收法:

用吸收剂将杂质气体吸收除去。

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先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再用浓硫酸等干燥剂除去水蒸气。

常用吸收剂如下表:

∙吸收剂

吸收的气体杂质

吸收剂

吸收的气体杂质

可溶性的气体:

HCl,NH3

NaOH

CO2,HCl,H2O

无水CuSO4

H2O

碱石灰

CO2,HCl,H2O

灼热的铜网

O2

NaOH

CO2,HCl

灼热的CuO

H2,CO

浓硫酸

H2O

(2)转化法:

通过化学反血,将杂质气体转化为所要得到的气体:

如除去CO2中的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CO

Cu+CO2

气体的干燥:

气体的干燥是通过干燥剂来实现的,选择干燥剂要根据气体的性质。

一般原则是:

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的状念决定.

(1)常见的干燥剂

∙干燥剂

可干燥的气体

不可干燥的气体

名称或化学式

酸碱性

状态

浓H2SO4

酸性

液体

H2、N2、O2、CO2、HCl、CH4、CO

NH3

固体NaOH、生石灰,碱石灰(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

碱性

固态

H2、O2、N2、CH4、CO、NH3等

CO2、SO2、HCl

无水CaCl2

中性

固态

除NH3外的所有气体

NH3

(2)干燥装置的选择

 ①除杂试剂为液体时,常选用洗气瓶,气体一般是“长进短出”,如下图A。

②除杂试剂为同体时,常选用干燥管(球形或u形),气体一般是“大进小出”,如下图B、C。

③需要通过加热与固体试剂发生化学反应除去的气体,常采用硬质玻璃管和酒精灯,如下图D。

装置连接顺序的确定规律:

(1)除杂和干燥的先后顺序

①若用洗气装置除杂,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

原因:

从溶液中出来的气体通常混有水蒸气,干燥在后可将水蒸气完全除去。

如除去CO中混有的CO2和水蒸气,应将气体先通过。

NaOH溶液,再通过浓H2SO4。

②若用加热装置除杂,一般是干燥在前,除杂在后。

如除去CO2中混有的CO和水蒸气,应将气体先通过浓H2SO4,再通过灼热的CuO。

(2)除去多种杂质气体的顺序一般是先除去酸性较强的气体。

如N2中混有HCl、H2O(气)、O2时,应先除去HCl,再除去水,最后除去O2(用灼热的铜网)。

(3)检验多种气体的先后顺序(一般先验水蒸气):

有多种气体需要检验时,应尽量避免前步检验对后步检验的干扰。

如被检验的气体中含有CO2和水蒸气时,应先通过无水CuSO4。

检验水蒸气,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2.

确定气体收集方法的技巧:

(1)排水集气法适用于“不溶于水且小与水反应的气体”,如下图A。

(2)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且小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如下图B。

(3)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且小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如下图C。

 (4)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

①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相近时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②当气体与空气中某一成分反应时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5)有毒气体收集方法的确定

①有毒,但气体难溶于水时,一般采用排水法收集。

如下图D

②有毒,但气体叉易溶于水时,则采用带双孔胶塞(一长一短的导气管)的集气瓶利用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但必须接尾气处理装置,以免多余的有毒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如收集氨气可用图E。

气体制取实验中关于仪器或装置选择题目的解题技巧:

(1)需要研究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

(2)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应采用的实验装置;

(3)需要研究如何证明制得的气体就是要制取的气体。

根据给出的仪器或装置进行选取时,应明确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是两套(同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选用哪套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装置主要就是三套(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依据气体的性质来确定选用什么样的收集装置。

选择仪器时要注意先对实验原理进行判断,然后再根据原理确定装置所需要的仪器。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图: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知识要点详解在初中化学中,主要应掌握O2、H2、CO2的实验室制法。

可以从制备所需仪器、药品、反应原理、收集方法、实验装置、验满、验纯及操作要点等方面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能够总结和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即:

研究反应原理一根据所选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相应的实验装置一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预测可能的注意事项一根据所制取气体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收集、检验、验满及验纯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及验证其性质的实验,属于基本操作的简单综合实验。

通过对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总结气体的个性及几种气体的共性,提高记忆效果。

 

      2.设计装置的依据制取气体的装置分两部分:

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取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而设计,收集装置是根据气体的性质(主要是物理性质)而确定的。

     确定收集装置的原则——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性质,如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否与空气或水反应、是否有毒等决定的。

∙∙气体发生装置:

①“固+固

”的反应,简称“固体加热型”,装置如图A所示,如用KMnO4或KClO3和MnO2制O2。

②“固+液

”的反应,简称“固液常温型”,装置如图B、C、D、E。

如用H2O2和MnO2制O2、用锌粒与稀H2SO4制H2或用CaCO3与稀盐酸制CO2。

同B装置相比,D装置具有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取的气体量较多的优点;C装置不仅添加液体药品方便,而且可通过导管上的开关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E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加入药品的量和速度。

③“固+液

”的反应的发生装置的其他改进:

为了节约药品,方便操作,可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这些装置都可自动控制。

当打开弹簧夹时,溶液进入反应器内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气路不通,反应产生的气体将溶液压出反应器外,液体与同体分离,反应停止。

气体收集装置:

∙收集装置

选择条件

难溶或微溶于水,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如:

H2、O2、CH4等

不与空气发生反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

如:

O2、CO2等

不与空气发生反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

如:

H2、CH4等

说明

①使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但缺点是会使收集的气体中禽有水蒸气。

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有大量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应注意将导管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同时应在瓶口盖上玻璃片,以便尽可能地排尽空气,提高所收集气体的纯度。

使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十燥,但纯度较低,需要验满(可燃性气体则要注意安全,点燃之前一定要验纯,否则有爆炸危险)

药品的选取和实验方案的设计:

(1)可行性:

所选取的药品能制得要制取的气体;

(2)药品廉价易得;

(3)适宜的条件:

要求反应条件易达到,便于控制;

(4)反应速率适中:

反应速率不能太快或太慢,以便于收集或进行实验;

(5)气体尽量纯净;

(6)注意安全性:

操作简便易行,注意防止污染。

例如:

①实验室制取H2时选用锌粒,而不用镁条、铁片,原因是镁价格贵且反应速率太快而铁反应速率又太慢;酸选用稀硫酸,而不宜用稀盐酸、浓硫酸,因为用稀盐酸制得的H2,因混有HCl而不纯,而锌与浓硫酸反应不生成H2.

②制CO2时可选用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而不选用Na2CO3浓盐酸、稀硫酸,原因是Na2CO3,反应速率太快,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气体,稀硫酸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也不能煅烧石灰石,因为条件不易达到,不呵操作;

④用KClO3、过氧化氢制O2时,要加少量的MnO2,作催化剂,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操作程序:

实验室制取气体存选择好药品、仪器后操作的一般程序:

(1)组装仪器:

一般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

(2)检查装置气密;

(3)装药品:

若是固体跟液体反应,一般是是先装入固体再加入液体;

(4)准备收集装置:

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在制取气体之前将集气瓶盛满水;

(5)制取气体;

(6)收集气体并验满;

(7)拆洗仪器。

注意:

①给同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②用加热KMnO4或KClO3(MnO2作催化剂)的方法制取O2,若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移走酒精灯;

③固体跟液体反应制取气体时,要注意长颈漏斗末端要插入液面以下进行液封,以防漏气。

装置的选取与连接: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往往与气体的净化、气体的干燥综合在一起。

气体综合实验的装置选择及连接顺序为:

∙∙气体净化的几种方法:

(1)吸收法:

用吸收剂将杂质气体吸收除去。

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先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再用浓硫酸等干燥剂除去水蒸气。

常用吸收剂如下表:

∙吸收剂

吸收的气体杂质

吸收剂

吸收的气体杂质

可溶性的气体:

HCl,NH3

NaOH

CO2,HCl,H2O

无水CuSO4

H2O

碱石灰

CO2,HCl,H2O

灼热的铜网

O2

NaOH

CO2,HCl

灼热的CuO

H2,CO

浓硫酸

H2O

(2)转化法:

通过化学反血,将杂质气体转化为所要得到的气体:

如除去CO2中的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CO

Cu+CO2

气体的干燥:

气体的干燥是通过干燥剂来实现的,选择干燥剂要根据气体的性质。

一般原则是:

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的状念决定.

(1)常见的干燥剂

∙干燥剂

可干燥的气体

不可干燥的气体

名称或化学式

酸碱性

状态

浓H2SO4

酸性

液体

H2、N2、O2、CO2、HCl、CH4、CO

NH3

固体NaOH、生石灰,碱石灰(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

碱性

固态

H2、O2、N2、CH4、CO、NH3等

CO2、SO2、HCl

无水CaCl2

中性

固态

除NH3外的所有气体

NH3

(2)干燥装置的选择

 ①除杂试剂为液体时,常选用洗气瓶,气体一般是“长进短出”,如下图A。

②除杂试剂为同体时,常选用干燥管(球形或u形),气体一般是“大进小出”,如下图B、C。

③需要通过加热与固体试剂发生化学反应除去的气体,常采用硬质玻璃管和酒精灯,如下图D。

装置连接顺序的确定规律:

(1)除杂和干燥的先后顺序

①若用洗气装置除杂,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

原因:

从溶液中出来的气体通常混有水蒸气,干燥在后可将水蒸气完全除去。

如除去CO中混有的CO2和水蒸气,应将气体先通过。

NaOH溶液,再通过浓H2SO4。

②若用加热装置除杂,一般是干燥在前,除杂在后。

如除去CO2中混有的CO和水蒸气,应将气体先通过浓H2SO4,再通过灼热的CuO。

(2)除去多种杂质气体的顺序一般是先除去酸性较强的气体。

如N2中混有HCl、H2O(气)、O2时,应先除去HCl,再除去水,最后除去O2(用灼热的铜网)。

(3)检验多种气体的先后顺序(一般先验水蒸气):

有多种气体需要检验时,应尽量避免前步检验对后步检验的干扰。

如被检验的气体中含有CO2和水蒸气时,应先通过无水CuSO4。

检验水蒸气,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2.

确定气体收集方法的技巧:

(1)排水集气法适用于“不溶于水且小与水反应的气体”,如下图A。

(2)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且小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如下图B。

(3)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且小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如下图C。

 (4)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

①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相近时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②当气体与空气中某一成分反应时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5)有毒气体收集方法的确定

①有毒,但气体难溶于水时,一般采用排水法收集。

如下图D

②有毒,但气体叉易溶于水时,则采用带双孔胶塞(一长一短的导气管)的集气瓶利用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但必须接尾气处理装置,以免多余的有毒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如收集氨气可用图E。

气体制取实验中关于仪器或装置选择题目的解题技巧:

(1)需要研究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

(2)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应采用的实验装置;

(3)需要研究如何证明制得的气体就是要制取的气体。

根据给出的仪器或装置进行选取时,应明确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是两套(同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选用哪套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装置主要就是三套(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依据气体的性质来确定选用什么样的收集装置。

选择仪器时要注意先对实验原理进行判断,然后再根据原理确定装置所需要的仪器。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