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6033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docx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

素描及设计素描教案

课程:

素描

教师:

2014年9月1日

1

一、教案说明„„„„„„„„„„„„„„„„„„„„(3)

二、教学目的„„„„„„„„„„„„„„„„„„„„(4)

三、教学大纲„„„„„„„„„„„„„„„„„„„„(5)

四、教学计划„„„„„„„„„„„„„„„„„„„„(6)

五、教学内容„„„„„„„„„„„„„„„„„„„„(7)

六、考核内容„„„„„„„„„„„„„„„„„„„„(22)

2

一、教案说明

1、课程名称:

素描

2、课程教学内容、意义及范围:

内容:

素描概述、分类,构图常识,形体及立体感的塑造方法。

意义:

素描是进入绘画艺术的入门课程,是一切围绕美术为中心展开的设

计课程的基础,也是平面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它使学生能够具备

基本的手绘能力和审美能力,对学生能否顺利进行平面专业其他课

程的学习起到关键作用。

范围:

本门课程以教材《素描静物》为主线教学。

素描(sketch)是以黑

白线条画出明暗关系从而塑造形体及立体感的一种绘画方式,主要

包括明暗素描和结构素描。

本素描基础课程的对象以静物写生为

主,设计素描创作为辅。

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涉及平面专业一切课程的相关知识,其构图和造型方法为后期

学习奠定美术基础,特别对下一阶段的色彩和构成课程影响最为直接。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设计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4、课程教学适用对象及其基本素质:

课程教学适用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不同美术基础(包括无基础),

对美术有一定兴趣并能潜心研究绘画方法,并希望借此进入设计领域的有

志人士。

3

5、课程选用教科书说明:

《素描静物》湖北美术出版社曹运涛著(新世纪美术专业教材)

《设计素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唐鼎华编著(高等院校设计专业

系列教材)

6、学生学习本课程需要的工具:

4开画板、素描纸、2B至8B铅笔、彩色铅笔、橡皮、工具刀、透明胶、

图钉

二、教学目的

1、学生学习本课程能够达到的程度: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运用铅笔等手绘工具进行写生创作,

掌握基本的手绘技法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在以后的学习中驾轻就熟,更

加有效地进行设计工作。

2、学生学习本课程能够具备的素质:

具备良好的造型能力,对艺术与设计有基本的认识,提高审美趣味,

了解手工绘图的基本方法,能熟练运用所学的造型和构图基础理论指导设

计思路。

3、学生学习本课程能够掌握的工具:

手工绘图工具(铅笔、彩色铅笔等)

4

三、教学大纲

1、课程学习时间:

共4周20天(包括两周预科,全天学习)2、课程学习要点:

(1)素描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

(2)素描分类——结构素描、明暗素描、设计素描

(3)构图原则

(4)造型法则

(5)静物写生画法

(6)静物组合写生详解

(7)设计素描的思维训练和表现

3、课程结业要求:

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手绘技法,对工具有充分了解,具备造型能力和形

态感知能力,能快速准确地观察和描绘对象,在各平面设计领域体现出完整

形体的把握能力;并且具备用素描表现方式进行初步的设计表现。

5

四、教学计划

序号学习要点时间作业考核1素描概述及绘图工具介绍第1周5天是否2立体感的表现方法第2周5天是否3虚实关系和空间感的塑造第3周第1天、第2天上午是否4物体的内部构造第3周第2天下午-第4天上午是否5光线对明暗的影响第3周第4天下午、第5天是否6明暗关系的色彩表达第4周第1天、第2天上午是否7设计素描的思维训练与表现第4周第2天下午、第3天是否8结业考核(设计素描)第4周第4天、第5天全天否是

(注:

课件、作业、考核填写是或否,如填写是,需要在教学内容中做详细说明。

6

五、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素描概述

教学时间:

预科第一周共5天(全天)40课时

本次课教学说明:

首先做本门课整体概述及其意义阐述,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结构素描学习方法的介绍。

在教学手段上采取理论讲授、课堂示范等形式,在学生实际操作中给予适当指导。

本次课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素描,怎样画素描,以及素描在设计中的作用,熟悉本门课的教学方式。

本次课教学内容:

第一天素描概述、意义及方法

1、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1)介绍素描的概念、分类

素描是一种用单色描绘物象的造型艺术样式。

根据静物的表现手法和侧重点不同,可

分为明暗素描和结构素描。

a、明暗素描明暗的表现手法,描绘物体在受光下的自然状态,注重光影效果和质

感,形象自然、逼真。

b、结构素描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注重对象结构,对形体内部构造有充分的表

达认识。

2)学习素描的意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该课程涉及平面专业一切课程的相关知识,其构图和造型方法为后期学习奠定美术基

础,特别对下一阶段的色彩和构成课程影响最为直接。

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设计

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3)以课堂示范形式教授学习方法,熟悉工具

学时分配:

1课时

2、重点、难点:

对绘画工具的熟悉与使用,正确的排线方法

7

3、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介绍本门课的概念及意义,使学生对素描有初步认识,并了解绘画与设计的

关系,掌握学习方法,明白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课堂练习及要求:

4

1)排线练习时间分配:

3课时(上午)

要求:

长短线、横竖斜线(各种倾斜角度)拉直,有力度,“两头轻中间重”,排一组

线时要做到:

间距一样、长短相同、粗细均匀、方向一致

2)教师讲解或者组织学生阅读课本上第一页至第五页的基础知识时间分配:

1课

时(下午)

)示范课本第9页酒瓶与碗的绘画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分配:

3课时(下3

午)

要求:

学生在第一天对线条有初步了解,以及对比例和绘画步骤有初步了解,增强信

心。

第二天结构素描作画步骤

1、教学内容:

1)构图法则及写生步骤

a、画面均衡性原则:

静物在画面上的分布一定要均衡,虽然组成物体形状各异,但视

觉上要有平衡感。

多样是指物品的丰富性,统一意谓按一定规律主次分明,互为关b、多样统一的原则:

联摆放一起。

利用物体形状、色彩、重量的不同,造成一种反差,增加画面效果,一幅画c、对比:

包含多种对比因素。

2)单个静物结构素描写生步骤

a、起稿从整体出发,确定对象的外形及各部分的比例、位置。

b、在定位准确的基础上概括地画出基本形。

c、进一步把握其空间结构关系,注意对体面的表现和透视关系的把握。

d、加强用线虚实的处理,并辅以适当的明暗来增强整体空间感。

3)明暗交界线

明暗交界线是处于亮面和暗面之间的一带深色区域,是物体上最重(深)的颜色。

8

2、重点、难点:

单个静物结构素描写生步骤

3、学习目的与要求:

结合教材讲授并指导学生练习,使学生了解静物结构素描写生的方法,并能按步

骤基本把握形体特征。

4、课堂练习及要求:

1)排线练习时间分配:

1课时(上午)

要求:

长短线、横竖斜线(各种倾斜角度)拉直,有力度,“两头轻中间重”,由密到

疏排线练习。

)以结构素描方式临摹教材P8静物水果时间分配:

7课时2

要求:

严格按步骤来画,并依照构图方法和透视法则观察表现对象。

理解儿童简笔画

与素描的区别;理解前后两个物体简单的前重后轻线条表现手法;理解水果的体积感

表现

第三天静物组合的画法

1、教学内容:

1)物体的大小比例

两个物体组合要注意物体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和前后空间关系,不可比例失调和空间

错位。

三个以上的物体组合更要注意构图得当,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大小要适当,

一般要上部少留空间,下部多留空间,左右要适中,物体的组合要变化中求统一,不

可呆板对称,也不可杂乱无序。

2)各个物体形态特征的区别与联系

静物的形体一般都是由几个单纯的几何形体按一定的结构关系组合而成的,我们通过

分解形体可以更好地认识对象的结构关系。

静物的形体一般比几何体要复杂些,画时

更要多比较,把握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2、重点、难点:

比例关系的处理

3、学习目的与要求:

复习前几节课知识,通过练习对物体结构有进一步认识,并能处理好物体之间的

关系。

4、课堂练习及要求:

1)排线练习时间分配:

1课时(上午)

9

要求:

长短线、横竖斜线(各种倾斜角度)拉直,有力度,“两头轻中间重”,由密到

疏排线练习,弧线的排列。

开始有针对性的练习前一天课程快结束教师批点不佳的线

条,如对称弧线、结构处的重复加深;

)结构素描训练:

教师示范教材P6/P7静物,学生再临摹练习时间分配:

7课时2

要求:

构图完整,透视准确,大小比例适中。

第四天线的虚实关系

1、教学内容:

1)物体之间的节奏感

静物的组合通常有一个中心,一般是以画面中体形较大而又居中的物体为主,在确定

它的位置、大小后,再安排其他次要体,使之主次呼应,层次分明,达到均衡协调的

效果。

2)物体的定位(上下左右空间)

在构图时,画纸上部留空一般比下部要窄,左右两边空白不对称,我们对由多种物体

组成的外形进行概括,常常会得到一些几何图形。

总结归纳,可分为三角形、多边形、

菱形、S形等构图形式,利用这种形式可更好地指导我们设计构图。

3)物的前后层次

一般来说遵循前实后虚的原则,前面物体清晰,后面物体模糊。

2、重点、难点:

线的虚实处理

3、学习目的与要求:

复习前几节课知识,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虚实关系,把握层次感,达到均衡协调

的效果。

4、课堂练习及要求:

1)排线练习时间分配:

1课时(上午)

要求同上

2)结构素描训练:

临摹教材P10/P11静物组时间分配:

7课时

要求:

构图完整,透视准确,大小比例适中。

第五天体积感的塑造

1、教学内容:

结构素描质感和体积感的表现,辅助线的意义。

结构素描在明确把握对象形

10

体结构关系的基础上,也要力求表现出一定的主体空间感及对象的质量感,应避免空泛

轻浮。

有了对形体结构的认识和把握;再画明暗素描也就能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2、重点、难点:

把握对象的体积感

3、学习目的与要求:

复习前几节课知识,能够在构图准确的基础上表现出体积感,学会用排线的方式

适当表达明暗关系。

4、课堂练习及要求:

1)排线练习时间分配:

1课时(上午)

要求同上

)结构素描训练:

临摹教材P12/P13静物组时间分配:

7课时2

要求:

构图完整,虚实得当,比例适中。

5、考核内容:

主要考察本周所学结构素描知识的综合运用,对静物组合的整体把握程度

及其相互关系的处理与表现。

第二部分明暗素描

教学时间:

预科第二周共5天(全天)40课时

本次课教学说明:

进入明暗素描阶段,学习给单个物体上明暗,并表现体积感。

本次课教学目的:

学会表现静物的立体感,并能抓住不同物体的形态特征,表现质感、大小、固有色的异同本次课教学内容:

(1)水果的表现——与基本几何形比较画法

苹果和梨的形体类似于圆球和圆锥体,但其形体的局部变化更丰富。

从大体上把对象视做球体和圆锥体来画,再处理好其造型的个性特征及局部结构就可以了。

(2)蔬菜的表现——较复杂形态的画法

画水果与蔬菜,可将其外形与前面讲的几何体联系起来,如苹果、梨与圆球体相似,青椒、藕与圆柱体外形雷同等,在找出共性的同时注意各自的特殊性和个性。

(3)罐子的表现——不同质感的表现方法

步骤图

11

1、定外形比例

2、中轴线

3、勾画内部构造

、分出明暗两大块4

陶瓷器皿是生活中常见物品,表面坚硬,重量感强,上釉陶罐表面光滑,高光与反光均较

亮。

无釉陶罐表面粗糙,反光、高光均弱,应区别表现,陶器一般都是对称形态,打轮廓

时要画中轴线。

瓷器表面细腻、光滑,器形、口、边很考究,反光、高光较强,排线时必

须细致、均匀,笔头要削尖。

重点、难点:

质感表现,分析光源对物体固有色及明暗的影响,明暗交界线本次课教学要求:

能掌握正确的步骤及方法,并懂得灵活运用,能领悟方法中的原理共性,举一反三,并能优质高效完成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第1天:

1)排线练习时间分配:

1课时(上午)

要求同上

2)明暗素描训练:

临摹教材P14时间分配:

7课时新生安排:

第一周第1天、第2天教案内容

第2天:

1)排线练习时间分配:

1课时(上午)

要求同上

2)明暗素描训练:

临摹教材P15时间分配:

7课时新生安排:

第一周第3天、第4天教案内容

)排线练习时间分配:

1课时(上午)第3天:

1

要求同上

2)明暗素描训练:

临摹教材P19时间分配:

7课时新生安排:

第一周第5天、第二周第1天教案内容

第4天:

1)排线练习时间分配:

1课时(上午)

要求同上

12

2)明暗素描训练:

临摹教材P20/P21时间分配:

7课时

新生安排:

第二周第2天、第3天教案内容

)排线练习时间分配:

1课时(上午)第5天:

1

要求同上

2)明暗素描训练:

临摹教材P22/P23时间分配:

7课时

新生安排:

第二周第4天、第5天教案内容

课堂练习要求:

构图完整,虚实得当,明暗关系清楚,有一定立体感。

本次课教学小结:

学生顺利从结构素描过渡到明暗素描,懂得明暗关系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掌握其表达方法,开始重视立体感的塑造。

第三部分静物组合临摹

教学时间:

第三周第1天(全天)、第2天(上午)12课时

本次课教学说明:

在已有明暗素描知识基础之上分析光源,了解三大面、五大调子。

本次课教学目的:

通过静物组合训练使学生掌握前后空间关系的表达方式。

本次课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光源对明暗的影响,巩固第一周知识。

(第一节课素描概述等内容)

a、陶罐与苹果、瓷盘:

深色的陶罐,白色的布、瓷盘,灰色的水果与背景,组成一幅黑、

白、灰的交响曲,画面层次丰富,白布在此起了很好的拓展空间作用。

b、陶罐与水果:

这是一幅近似逆光的画,由于暗部较多,所以在表现时暗部不能画的太

死,要有透气性,背景经过刻意处理,加强了光照的效果,仿佛黄昏之光,慢慢洒进

来。

c、衬布在组合静物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既可以衬托静物,又可以增强物体之间

的相互联系,更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效果。

衬布也有体积感,有柔和、丰富的层次

变化,要注意表现布折的体面关系和穿插关系。

但布的体积感不如静物形体那样明确、

13

结实,要注意虚实得当、松紧适宜。

布表面有粗糙和细腻之区分,写生时注意其布褶

的柔软性和布边的体积感。

学时分配:

1课时

2、重点、难点:

物体远近虚实表现,光线的统一性

3、学习目的与要求:

能分析光源表达明暗关系,能正确处理三大面、五大调4、课堂练习:

1)排线练习时间分配:

1课时(上午)

要求同上

2)明暗素描静物组合训练临摹教材P41或P39

时间分配:

10课时

要求:

画出空间感,主次分明,层次清晰

3)速写训练临摹图案时间分配:

1课时(下午)

第四部分单个静物写生

教学时间:

第三周第2天(下午)——第4天(上午)16课时本次课教学说明:

在了解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巩固之前结构知识,进入写生静物阶段,学习复杂结构的分析方法。

本次课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准确找到对象结构,并能表现一定的空间感和质感。

本次课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静物写生步骤详解

静物写生很讲究步骤,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步步相连,环环相扣,画才会

走的稳,画的好,下面就两幅复杂静物作步骤分解说明。

1、起稿:

解决构图,确定对象构图位置,大小比例问题

2、画形:

解决物体结构问题,画出物体大形体比例

3、分块:

解决物体体积问题,用大块面分出暗面

4、刻画:

解决固有色、层次问题,用小块面画出细节变化

2、重点、难点:

不规则形的结构变化

14

3、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结构分析的方法,懂得结构素描与明暗素描的关系4、课堂练习:

1)排线练习时间分配:

2*1课时(上午)

要求同上

)结构素描写生训练——8到10个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静物组合在2

一起表达结构。

时间分配:

12课时

要求:

找准结构,并能表现出一定质感。

3)速写训练临摹图案时间分配:

2*1课时(下午)

第五部分静物组合写生

教学时间:

第三周第4天(下午)、第5天(全天)12课时

本次课教学说明:

学习明暗虚实的表现方法,在已有的明暗基础知识上,开始进行静物组合写生训练,分析画面中的主次关系。

本次课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把握构图的变化与统一,学会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本次课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构图的重心:

重心应保持稳定,但不能在正中心位置,会显得呆板,不生动。

2)主要物体与次要物体

一般以一到两个主体物为主,作重点刻画,其他物体为辅助,可稍为次要。

3)空间感的体现

通过前后虚实的区别刻画,以及衬布的处理,包括对主要物体和次要物体的区别对待,

就能够表现出整个场景的空间感。

2、重点、难点:

物体之间的层次关系

3、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观察能分析主要物体与次要物体并表现出来,能够处理大局与细节的关系。

3、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透气效果的表现方法,前后关系明显。

4、课堂练习:

1)排线练习时间分配:

1课时(上午)

要求同上

15

2)明暗素描写生训练——观察一组带衬布的静物并用明暗方式表现。

间分配:

9课时

要求:

虚实得当,有空间透视关系,构图重心稳定。

)速写训练临摹图案时间分配:

2*1课时(下午)3

第六部分彩色铅笔画法

教学时间:

第四周第1天(全天)、第2天(上午)12课时

本次课教学说明:

体会素描与色彩的关系,尝试用色彩方式表达明暗。

本次课教学目的:

通过使用新型工具——彩铅为以后色彩课程打下基础,知道如何运用色彩表现明暗关系。

本次课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

1)固有色与环境色

物体的固有色是指物体本身所具有的颜色。

如梨子的固有色是黄色,树叶是绿色。

境色是周围物体对其反射所产生的颜色,使得物体具有了生动的变化,因而变得真实。

2)色彩的深与浅

色彩的深浅即素描中的明暗,色彩归根到底还是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明暗关系。

3)色的混合效果及其明暗关系

大多数颜色都不是用某一种单色画成的。

而是要经过两种甚至以上颜色的混合才能到

达该色彩的效果。

明暗关系正是这样一种色彩的混色表达。

2、重点、难点:

色彩的明度表达

3、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不同色彩的冷暖倾向及明度关系,并能使用色彩画出素描关系。

4、课堂练习:

1)排线练习时间分配:

1课时(上午)

要求同上

2)使用彩色铅笔写生一组静物。

时间分配:

9课时

3)速写训练临摹图案时间分配:

2*1课时(下午)

16

第七部分设计素描

教学时间:

第四周第2天(下午)、第3天(全天)12课时

本次课教学说明:

通过对素描基本规律的掌握,举一反三地应用于专业设计。

1919年,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建立预示着为设计服务的设计素描教学的产生,观念、目的、素描的方法围绕着设计这片田地发展变化,突破了以“模拟说”为理论核心的学院派素描的条条框框,从此分流出了设计素描。

包豪斯的领军人物伊顿认为:

“除了对形态的形和明暗作正确写实描绘的传统外,那些能充分表现出作者意志的造型——不管它是抽象还是具象训练,都应归于素描的范围,凡能成为艺术基础的一切造型活动都可称为素描。

本次课教学目的:

通过设计素描的学习和训练,初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和流程。

人人都会想象,但具有丰富艺术性的想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另外,形象思维中的想象力还需具体落实到画面,唯有通过训练才能真正提高想象能力。

设计素描就是肩负想象力训练的素描。

本次课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设计素描造型语言的构成:

a、生活是形象语言的源泉,画面是形象具体反映的场所,观察既是捕捉形象的行为,

又是判断画面形象是否符合画意的行为。

任何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人是需要感情交

流的动物,设计艺术就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方式。

b、造型的形式内容

形式内容是物象的外在样式,有形状、色彩、明暗、肌理等等。

同一个形象用不同的

形式表现,感觉会不一样,所产生的语言也会不一样,抽去形象内容的纯形式组合同

17

样能够传达情感。

c、观察生活

造型语言的源泉是生活。

生活不是简单的两个字组合成的一个单词,它是形象语言取之不尽的源泉,必须要热爱生活,并落实到观察之中,而且要作收集和记录。

观察要有方法,有目的,有方向,有计划才能捕捉住生动鲜活的形象语言。

2)造型思维的训练

a、意志幻想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了丰富的意志和幻想。

意志是达到某种目的而产

生的心理状态,它可以化作一种精神,也可以变成具体的行动。

生活中许多事是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苦恼和忧愁随之而来,而作画可以随心所欲,可以把想

做而做不来的事在画中去实现。

因而把意志和幻想变成一种想象的方法,就是怎

么想象就怎么画,把种种的不可能在画面中实现。

b、意志幻想与合情不合理

理是代表规律,事物都按照规律变化发展称为事理。

情代表情感关系,人的感情

在社会环境中由人的常情、事情形成情理。

画面中的合情不合理是一种艺术处理

的手段。

画面是通过形象来说话,而生活中有许多内容是无形象的,生活中有些

表象并不代表内容的本质。

作为画面,需要通过夸张、变形、重组、嫁接、投射

18

等等手段才能把话说清楚,说生动,说准确。

尤其是人的意志、幻想要通过形象

来展示、来讲述,用夸张、变形的方法会更强烈。

因而画面中的形象会不合理。

c、联想

联想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是由接触的人和事物刺激大脑,联想起相关的人或事

物。

而从造型角度可以把其看成一种形象思维的方法。

它有三个层面:

一是由一

实物联想到生活中其他相关的内容,二是一物的启发想出另一种形象,三是制造

可以让观众产生联想的形象。

d、联想的规律

1、因果关系:

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

生活中原因在

前,结果在后,因果之间还需要一个过程,不同的时间段内容不同,形象也不同。

一般画面传达的是一个瞬间的内容,取其原因,取其过程,取其结果,观众会凭生活经验来联想其原因或结果。

选择哪些片段必须依据画面要求(传达要求、形式要求)来确定。

2、近似的关系:

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是事物的本质、现象及功能等存在近似关系。

如右老鼠联想到小偷。

3、接近关系:

事物与另一事物在时间、空间上存在着接近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