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6200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

《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

中考模拟卷三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

2022年中考模拟卷(三)

(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锐不可当(dāng)引吭高歌(háng)桅杆(wéi)澎湃(pài)

B.娴熟(xián)一丝不苟(gǒu)咆哮(páo)歼灭(qiān)

C.镌刻(juān)翘首而望(qiào)屏声敛气(bǐng)刹那(shà)

D.旌旗飘扬(jīng)沃野平畴(chóu)纷纷溃退(kuì)仲裁(zhōng)

【答案】A

【解析】B.歼灭(qiān)——(jiān);C.翘首而望(qiào)——(qiáo),刹那(shà)——(chà);D.仲裁(zhōng)——(zhòng);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闲暇热腾腾大庭广众美不圣收

B.追溯霓红灯相辅相成眼花缭乱

C.啄磨攻坚战废寝忘食相形见绌

D.雾霭洽谈会川流不息花团锦簇

【答案】D

【解析】A.美不圣收——美不胜收;B.霓红灯——霓虹灯;C.啄磨——琢磨;故选D。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作文中的错字和病句,很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用不着太较真。

B.在历史长河上,许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他们绝不是那些只知道怀古伤今的人所能比得上的。

C.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具体而微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D.武汉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答案】A

【解析】A.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合语境,可用“不以为意”。

使用不恰当;B.怀古伤今:

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

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

使用恰当;C.具体而微:

形容事物的内容大体具备,不过规模形状要小一些。

使用恰当;D.当之无愧:

意思是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

使用恰当;故选A。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学校举办“百年峥嵘史,风华正茂时”红色诗词诵读活动,旨在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诵读红色经典中感受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激发青春斗志,砥砺奋进。

B.随着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将中国迄今最大的航天器“天和”号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时代即将开启。

C.“凡作传世之文者,必有传世之心。

”能否从“小我”走向“大我”,创作出烛照现实、温润人心的作品,取决于创作者有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境界。

D.因实施虚假商业宣传以及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交易,2021年5月10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对“作业帮”和“猿辅导”两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警告和250万元顶格罚款。

【答案】A

【解析】B.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删去“随着”;C.两面对一面,应在“创作者”后加上“是否”;D.成分残缺,缺少谓语,应该在“两家培训机构”后面添加“处以”;故选A。

5.填入文段空格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919年5月4日,一群热血青年为救民族于危亡,振臂高呼“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劈开了旧中国的铁幕,唤醒了暗夜中沉睡的灵魂。

五四运动如一道闪电照亮了历史的天空,其隆隆雷声穿越一个世纪的风雨,至今仍在人们心中激起巨大回响。

接过五四的火炬,当代长沙青年该如何传承五四精神?

又该如何激发青春力量?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①青年是干事业的黄金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敢闯敢试。

②“加快长株潭都市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株潭一体化迎来黄金机遇期。

③青年建功正当时。

④这个“时”既指青年所处的人生阶段,也指发展的契机。

⑤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长株潭,在追逐青春理想中成就一番事业,这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建功图景。

A.①③④②⑤B.③④①②⑤C.②①③④⑤D.⑤③④①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排序。

第③句“青年建功正当时”承上启下,是对上一段结尾两个问题(当代长沙青年该如何传承五四精神?

又该如何激发青春力量?

)的回答,又是下一段的总起;第④句指出“时”的两个方面——个人和城市的发展阶段;①②分别对第④句的两个方面进行进一步阐释;第⑤句是本段总结,照应开头,即第③句“建功正当时”与“成就一番事业”“建功图景”首尾呼应。

排序为③④①②⑤。

故选B。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的“名”是供自称或长辈称,“字”是供他人称,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表示尊敬,如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在《三顾茅庐》中被尊称为“孔明”,自称为“亮”。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相等,每句五字或七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二、三两联的上下句须对仗。

刘桢的《赠从弟》(其二)即为五律。

C.“一箪食,一豆羹”中的“箪”“豆”是古代盛饭的器物,“觥筹交错”中“觥”“筹”是指酒杯。

D.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周敦颐的《爱莲说》和柳宗元的《马说》都是借物说理。

【答案】A

【解析】B.有误,《赠从弟》(其二)是一首五言古体诗,不是近体诗,而且第三联“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按律诗的格律规则,并不构成对仗,所以这首诗不是五律;C.有误,“觥筹交错”中的“觥”指酒杯,“筹”指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D.有误,《马说》的作者不是柳宗元,是韩愈;故选A。

7.古诗文填空。

(8分)

(1)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

(2)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逢入京使》)

(3)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

(4)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________。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7)《卖炭翁》中运用动作描写,刻画出宫使仗势欺人、蛮横跋扈、霸道凶残的面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天光云影共徘徊

(2)故园东望路漫漫(3)但余钟磬音(4)征蓬出汉塞(5)一蓑烟雨任平生(6)我报路长嗟日暮(7)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解析】本题中的“徘徊、磬、蓬、蓑、嗟、敕、叱”等字词容易写错。

8.综合性学习。

(9分)

学校开展“以青春之我,做奋斗之我”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围绕演讲主题,从下列名言中选出2条(写序号),以备演讲时引用。

(2分)

①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刘禹锡

②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

——郭敬明

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⑤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

——冰心《春水》

⑥青春是一场盛世的繁华,愿不倾城,不倾国,只倾我所有。

只为过简单安稳的生活,单纯而平凡,一支素笔,一杯花茶,一段时光,浅笑安然。

——白落梅

(2)为了充实演讲内容,增强观点的说服力,同学帮你搜集了下面的事实论据,其中蕴含的哪些青春精神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请加以提炼。

(3分)

“只是因为你需要,而我刚好专业。

”出征前,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年轻队员王一淋说。

在大山中坚守11年的驻村干部杨波,守着贵州海拔最高的村庄,带领山乡村民脱贫致富,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默默地添砖加瓦。

年轻的古遗传学家付巧妹,创造性开发古DNA捕获技术,从田园洞人的腿骨上提取到第一个早期现代人的核DNA,在西方主导的古DNA技术变革浪潮里,发出中国年轻人的声音,影响并推进全球古人类学研究发展。

(3)根据第

(2)小题的材料,补全语段处空缺的内容。

(4分)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站在历史的长河回望,百余年前的“五四”青年们冲锋在救亡图存、挽天之倾的最前线;百余年后的今天,以青春之我,做奋斗之我,仍是新时代新青年的不变底色。

如今的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今的青年们同样面对着时代风云、家国重任、个人道路的选择。

在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中,一些年轻人,被时代洪流裹挟,人生不由自主,生活亦步亦趋。

或斤斤计较于眼前的小利,或烦恼于生活的琐事,消磨了他们作为年轻人锐意进取的朝气和勇气。

但更多的年轻人,并没有为庸常生活所困,而是选择了为理想和抱负奋斗。

在无数次和灾难对抗的战斗中,他们是战胜疫病、拯救生命的实践者;在中国脱贫攻坚的历史中,他们是人类减贫奇迹的创造者;,

……

【答案】

(1)③⑤

(2)具有专业素养;有默默奉献的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3)在古DNA技术变革浪潮中他们是推进古人类学研究发展的实践者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这6句话中第①句常用来比喻新旧事物交替的必然性,第②⑥句是青春的平淡与忧伤,第④句的意思是虽年老而雄心犹在,只有③⑤是与青春奋斗相关,所以只能选这两句。

(2)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概括。

总共三句话,每一句一个观点。

第一句“只是因为你需要,而我刚好专业。

”的意思是要有专业素养;第二句“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默默地添砖加瓦。

”的意思是要有默默奉献的精神;第三句“创造性开发古DNA捕获技术”意思是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3)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文中前面的句子是“在无数次和灾难对抗的战斗中,他们是战胜疫病、拯救生命的实践者;在中国脱贫攻坚的历史中,他们是人类减贫奇迹的创造者;”这是对应第二小题材料的前两句,那么横线上要填写的内容需依据第三句来写,句式要保持一致。

第三句是跟古DNA捕获技术有关,他们影响并推进全球古人类学研究发展。

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与理解。

(5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8分)

(甲)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乙)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á)蝶:

蝴蝶。

9.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两首诗均为田园诗。

甲诗写初夏景色;乙诗写了晚春景色。

B.甲诗前两句写了梅黄杏肥、麦白菜稀的画面,有色有形。

C.乙诗首句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景象。

D.两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丰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易逝的叹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易逝的叹惋”理解有误。

范成大的《田园杂兴》被视为田园诗的典范;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高启的《春暮西园》写景状物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两首诗均没有“对美好易逝的叹惋”。

故选D。

10.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分析。

(4分)

【答案】甲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乙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衬托手法理解。

甲诗“日长篱落无人过”点明了村中无人的寂静,“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别有意趣。

全诗无一字言农事,无一语写劳动,然而,透过句句诗行,让我们仿佛看到农村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繁忙。

乙诗“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用“菜畦”暗点西园,“蝶来多”衬托西园菜花茂盛和繁多。

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15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

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

阳城胥渠②处广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

“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

‘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

’”谒者入通。

董安于③御于侧,愠曰:

“嘻!

胥渠也,期④吾君骡,请即刑焉。

”简子曰:

“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

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

”于是召庖人⑤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

处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⑥。

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

人主安能不好士?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赵简子:

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

②阳城胥渠。

复姓阳城,名胥渠。

③董安于:

赵简子家臣。

④期:

希冀,这里指想得到。

⑤庖人:

厨师。

⑥狄:

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__________)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_________)

(3)夫杀人以活畜(___________)

(4)人主安能不好士(____________)

【答案】虚报同“遍”,遍及使……存活爱惜。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

加:

虚报,这里指以少报多。

(2)句意为: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徧:

同“遍”,遍及。

(3)句意为:

杀人却是为了保存牲畜。

活:

使……存活。

(4)句意为:

君王怎么能不爱护臣子呢?

好:

爱惜、爱护。

1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肉食者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辍耕之垄上

C.董安于侍奉于侧/躬耕于南阳

D.夜叩门而谒日/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者:

都是助词,都是“……的人”的意思;B.之:

助词,的/动词,去,到;C.于:

都是介词,都是“在”的意思;D.而:

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可译为“然后,接着”;故选B。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

【答案】

(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为使牲畜活命而杀人,不也太不仁义了吗?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句中重点词有:

安:

安身;弗:

不;专:

独自享有;以:

把。

其中“必以分人”是省略句,正常语序为:

必以(之)分人,翻译时需要注意。

(2)句中重点词有:

夫:

句首发语词,不译;活,使……存活;亦:

也;仁:

仁义。

14.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分)

【答案】用董安于杀人以活畜的主张,反衬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鲜明地突出了赵简子爱惜人才<即“好士”),目光长远,以人为本。

(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与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杀之”可以看出董安于主张杀了胥渠,从“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

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赵简子主张杀牲畜来救胥渠。

他们二人的不同主张形成鲜明地对比,再结合“人主安能不好士”可知,董安反衬赵简子爱护人才,表现了赵简子以人为本的仁政思想。

15.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怎样看待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

(2分)

【答案】示例:

同意赵筒子的做法,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施行仁政是古代政治家应该具有的思想等。

不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万物平等,不可任意剥夺动物的生命权等。

【解析】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述。

解答此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观点要正确鲜明,再阐述理由,表达要合乎情理。

认同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阐述理由,如:

胥渠是一位人才,并且从最后“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也可看出,胥渠军事本领了得。

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符合以人为本的仁政思,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是君主爱惜人才的体现。

不认同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可从“万物平等”的角度阐述理由,如:

白骡子和人一样都是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剥夺了动物生存的权利,不认同他的做法,应当爱惜每一位生命。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

“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乙】赵简子有两匹白骡子,赵简子非常喜欢它们。

阳城胥渠在广门任小官,夜晚叩门求见,说:

“主君的家臣胥渠得了病,医生告诉他说:

‘得到白骡的肝脏,病就可以治好。

不能得到就得死了。

’”门人进去通报,董安于正在旁边侍侯,听说后气愤地说:

“胥渠竟想得到我们主人的白骡!

您让我去杀了他。

”简子说:

“杀人却是为了保存牲畜,不也太不仁义了吗?

杀牲畜以便救活人,不是非常仁义的吗?

”于是召来厨师杀死白骡,取出肝脏拿去送给阳城胥渠。

过了没有多长时间,赵简子发兵攻打狄人。

胥渠左边带七百人,右边带七百人,最先登上城头,并获取敌将的首级。

君王怎么能不爱护臣子呢?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18题。

(10分)

(材料一)

三星堆遗址距今约5000年~2800年,是目前四川境内发现面积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将古蜀历史的渊源从春秋战国时期向前推进了约2000年。

三星堆遗址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其中心区域是一座由东、西、南三面城墙包围着的古城,北面是鸭子河,城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

1929年的春天,当地农民燕道成在自家院子附近挖水沟时偶然发现了400余具有浓郁古蜀地方特色的玉石器,引起了中外考古学家的高度重视。

从30年代开始,几代考古学人便在此发幽探微。

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商代祭祀坑相继发掘,上千件精美文物横空出世,广汉三星堆从此名扬天下。

(节选自三星堆博物馆《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

(材料二)

继1986年我国在三星堆祭祀坑进行了第一次集中的考古工作后,2020年9月6日,三星堆考古发掘工作重新启动。

截至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已发掘至器物层,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于古蜀国知之甚少。

“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出土以来,古蜀国神秘面纱逐渐揭开。

35年前那次发掘,获得了一些造型独特的珍贵文物,带给世人无尽的遐想。

青铜大面具、青铜立人像等文物,与传统的中原文物差别巨大,给人以十足的神秘感,因此有人猜测三星堆是域外文明。

已经开始的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正在回答有关三星堆和古蜀国的各种疑问。

此次发现的铜尊、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能够在中原地区出土的一系列器物中找到祖型。

新一轮考古表明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交流频繁,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

(材料三)

3月20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新发掘的五号坑中出土大量黄金制品,其中包括半张体量较大的黄金面具。

该消息在考古界引起强烈震动,一经发布立刻登上微博热搜,引起广泛讨论。

截至3月21日12时,据微博话题指数显示,“________”话题总阅读量高达4.7亿,实时讨论次数3.3万次。

3月20日,央视新闻“三星堆大发掘·入坑指南”的直播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直播中未见考古学专家的解读,反而连线了网文《盗墓笔记》的作者南派三叔,在互动讨论中也不时提到所谓的“外星文明”。

对此,近七成网友表表示该直播消解了考古工作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对该直播大失所望。

(材料四)

随着三星堆遗址最新考古发现的成果公布,三星堆“上新”的消息在网上沸腾了。

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是当下文化话题的集散地,也是孕育文化心态新变化的重要场所。

三星堆考古发现的传播热度,即是大众对信息筛选的结果。

那些在造型上更有视觉冲击力,能引发人们丰富联想的出土器物,比如纵目人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更容易获得网友的青睐,从而更多地被曝光。

而所谓“外星文明”“千古不解之谜”等说法,也因符合网络世界的“流量法则”而冲在了舆论的前沿。

还有人把一些出土器物与盗墓小说中的描写相比附,给三星堆蒙上了惊悚、玄幻的色彩;有网友甚至列出了三星堆十大灵异图片,搞神神鬼鬼的把戏,哗众取宠,混淆视听。

三星堆的发掘与研究是考古事业,而考古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毋庸置疑,在当下的媒体环境中,科学普及确实需要依托论舆论热度,但是对于科学传播与普及而言,真实、客观、准确是首要的。

(以上几则材料均节选自网络)

16.下面说法哪一项不符合文意()。

(4分)

A.三星堆遗址位于我国长江流域,对它的考古发掘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精美文物的相继出土,使三星堆名扬天下。

B.三星堆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弥补了人们对古蜀国的认识缺陷,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

C.发掘出土的青铜立人像、纵目人青铜面具等文物,造型独特,与传统的中原文物差别巨大,足以证明三星堆是域外文明。

D.新型媒体传播环境促使三星堆“上新”成为热搜,反映了社会公众对中华古文明兴趣的提升,是文化自信的自然流露。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C.结合【材料二】第三段句子“新一轮考古表明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交流频繁,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材料四】句子“那些在造型上更有视觉冲击力……比如纵目人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更容易获得网友的青睐,从而更多地被曝光。

而所谓‘外星文明’‘千古不解之谜’等说法,也因符合网络世界的‘流量法则’而冲在了舆论的前沿”可知,新一轮考古表明古蜀文明属中华文明,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

“发掘出土的青铜立人像、纵目人青铜面具等文物,造型独特”,虽与传统的中原文物有差别,是网友等的说法,符合符合网络世界的“流量法则”,不能证明三星堆是域外文明。

错误。

故选C。

17.根据事件内容和拟题的要求,在材料三的横线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