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6678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美版美术第四册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

四、想象练习:

将形状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展开联想。

象什么?

动物还是植物?

根据这个形象添加画。

五、展示交流(看书中的作品,小组进行讨论)

(1)大师的画都表现的什么?

(2)线的排列,哪张蔬密关系处理的好?

(3)你认为哪一部分添加的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六、学生作业要求:

每人在一张作业纸上随意画线,一笔画完,注意蔬密关系。

完成本课作业

一、展示上一节课随意画的线条,分析线条蔬密和添画的关系。

二、引导大家想象,互相讨论可以添加什么画。

三、学生作画:

每人完成一幅有趣的画面。

四、互相评价:

指出优缺点。

五、老师归纳评价:

(1)谁的画面添的最与众不同?

(2)谁的内容最突出?

六、小结:

今天大家玩的很高兴。

今后要多多增加想象力。

七、教学反馈:

本课学生很喜欢,但是想象较困难。

第三课 纸盒变家具

(1)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至用”的设计思想;

(2)感受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能从纸盒的造型之中展开联想,动手设计和制作家具作品。

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

二、引导学生讨论:

家具的种类。

 

桌:

餐桌,电脑桌,茶几。

椅;

折叠椅,沙发。

柜:

书柜,电视柜,床头柜。

床:

单人床,双人床。

三、看课件(了解家具的种类):

分小组讨论带来的纸盒适合做什么家具。

集体研究,确定分工合作方案。

提出小组创作的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

(2)设计美观,新颖,有创造性的纸盒家具作品。

四、学生动手操作,老师辅导:

启发学生大胆构思,创新。

正确使用刀,剪等工具。

五、布置学生清理环境卫生,下课。

继续完成本课创作。

一、展示各小组上节课做的半成品,互相讨论下面怎么做?

二、小组讨论,介绍制作方法:

挖,刻,折,剪,装饰粘贴,插,组合。

三、各小组继续完成创作。

四、展示小组作品:

互相评价,交流评出设计最新颖别致的作品和创作组。

五、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出了新颖漂亮的家具,大家高兴吗?

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一定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来。

六.教学反馈:

本课兴趣很高,但在设计创造上有困难,在课前发动大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图片,便于上课启发创作构思,参考借鉴。

突破难点

第四课 和妈妈在一起

1.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2.通过想象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动物的特征和情节的表现。

一、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阐明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亲密场面。

二、讨论:

我们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三、看图片和课件:

感受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刻。

讨论:

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

它长的什么样子?

你能用泥塑出来吗?

四、老师示范泥塑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动手的欲望。

五、布置创作要求:

以两人一个小组为单位完成“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泥塑创作。

六、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泥塑方法:

用揉,搓,滚,压,捏等方法塑成基本型再牙签或铁丝组合起来。

注意大小比例关系。

七、布置清洁环境卫生,下课。

完成本课泥塑创作过程。

一、展示上次作品,互相评价。

二、继续完成泥塑过程,已经塑完的可以着上颜色。

三、讲授着色方法:

(1)可以用水粉颜料上色,但要等泥塑凉干时才能上色。

(2)注意色彩的搭配和水分的适当。

四、指导完成创作。

五、展示个小组泥塑作品,互相评优缺点。

六、评选最佳作品。

七、小结:

大家学会泥塑的方法了吗?

高兴吗?

八、教学反馈:

本课让学生感受了泥巴材质和泥塑的方法,要注意不能让泥巴干了再用。

注意卫生的清洁。

第五课 茂密的画

1.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3.培养观察能力,创造能力。

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

花的不同特点和遮挡关系。

二、板书课题,解题导入新课。

三、学生自主学习。

各小组利用每人带来的图片互相介绍花的种类,名称和外形特点。

四、欣赏书中自然界花的图片及画家和小朋友的作品。

提问:

如何表现茂密的花?

五、看课件:

各种花的造型,如何表现茂密的花?

六、演示如何利用前后遮挡方法表现花的茂密。

先画前面,后画后面没有挡住的部分,前面的要画在画面的下方。

七、布置作业:

完成一幅茂密的花的绘画。

八、辅导要点:

(1)注意表现花的外形。

(2)注意表现花的茂密。

一、展示构图较好的画面,互相交流学习构图方法。

二、讲授设色的方法;

分析书中图片的色彩搭配,以艳丽的各色来表现花,用几种绿色表现叶。

三、学生继续作画;

老师巡回指导。

花如果能使画面很饱满就可以不涂底色,反之要涂底色。

四、拓展:

(1)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现茂密的花哪?

(2)展示用布贴。

彩纸剪贴的茂密的画。

激发学生绘制兴趣。

  五、学生继续作画

  六、小结:

以上讲的几种方法都可尝试,看谁的效果好。

  七、教学反馈:

在表现前后遮挡关系的时候学生感到有困难,要多指导突破难点。

    

第六课 吊饰

1.知道吊饰与生活的关系,学习制作的方法。

2.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3.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的吊饰的种类,了解吊饰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吊饰。

造型的新颖和美观。

一、出示课题,讲授新课。

二、讨论问题:

(1)你在哪里见过吊饰?

是什么样子的?

(2)为什么要挂吊饰?

分析构造。

为什么叫吊饰?

三、出示范样,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吊饰由哪些部分组成?

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主题部分、装饰部分、悬挂部分〉

四、主题部分思考:

(1)可以设计什么新状?

〈平面的、立体的〉

(2)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五、装饰部分思考:

(1)在什么部位装饰效果最好?

〈吊饰的关键部位,使吊饰美观漂亮。

(2)讨论装饰的内容和方法。

六、悬挂部分思考:

(1)你能设计几种悬挂的方法?

〈装饰悬挂部位。

(2)交流思考内容。

七、看课件,图片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自己手上的材料可以做什么样的吊饰?

(2)各组动手操作。

(3)布置清洁环境卫生。

下课。

明确本节任务:

继续完成吊饰创作。

一、各组展示未完成的吊饰,讨论还需要添加些什么?

二、老师讲授装饰色彩搭配原理:

〈冷暖搭配、深浅搭配〉。

三、学生继续完成操作。

四、老师巡回指导:

    (1)主题形象设计新颖美观。

(2)装饰部分特点突出,创新使用材料。

五、展示作业:

将各组的作品挂在教室里。

互相评价指出优缺点。

六、老师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自己美化了我们的教室。

好看吗?

七、拓展:

用学过的知识还可以美化我们的居室。

美化我们的学校。

宣布下课。

第七课 节节虫

1.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方法。

2.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节节虫。

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了解有关节肢动物的知识,学会利用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创新使用材料,只走方法精细。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组织学生看书,导入课题。

——节节虫

课题为什么叫节节虫?

自然界中有那些昆虫类似书中的节节虫?

三、看相关的资料:

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标本。

四、节节虫的结构:

头部,身体……

五、节节虫的特点:

(1)身体是一节一节的,由粗变细,头上有触角,爬行……

(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废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吗?

六、组织学生欣赏作品。

(1)作品利用了什么材料制作的?

(2)哪些地方有创新表现?

七、讨论交流制作方法:

剪,贴,穿,折,叠,卷,画,撕等。

八、提出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富有想象来力的节节虫。

<可以两人合作或个人完成>

学生操作完成作业。

(1)辅导完成本课作业。

(2)展示半成品和所带物品,讨论下面怎么做?

辅导要点:

1.学生制作。

(1)设计构思新颖;

(2)灵活巧妙使用材料;

(3)制作精美细致。

2.展示作品,参观作品,讲评作品。

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用废旧物品和彩纸制作了可爱的节节虫。

课后老师建议大家再去收集材料,回家再制作一条可爱的节节虫。

教学反馈:

本节课学生很感兴趣,但在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时多加指导。

  

第八课 出壳了

1.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生命奥秘的激情和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2.提高观察,想象,探究,联想的能力。

1.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动物出壳的生动情景。

2.利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表现的自由性和不同种动物的特点。

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一、欣赏孵化过程的课件或图片资料。

二、表现描述出壳的全过程:

破壳前准备——破壳——啄开一圈——完全破壳——挣脱卵壳——伸展——步入壳外世界。

三、欣赏图片或课件,进一步了解形形色色的蛋,看看都有什么形状和斑纹的蛋卵。

四、分析图片作品:

(1)谁出壳了?

(2)它们张的各有什么特点?

(3)你认为他们画的怎样?

(4)你想表现什么样的?

五、学生作画。

六、指导要点:

启发构图很重要,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进行。

一、互相交流谁的构图好。

二、分析小鸡宝宝出生在哪里?

鸟类在哪里?

乌龟哪?

三、通过启发,激发学生的动脑动手的欲望。

四、继续完成作业。

五、互相交流,讲评。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讲一讲自己表现的故事。

六、本课小结:

这一课我们了解了卵生动物是怎样出壳的。

本课学生很有兴趣,但表现力有限。

第九课 头饰设计

1.通过本课知道头饰的设计依据头饰的用途来确定,同时要按带头饰人的头部来确定大小。

2.按预定的设计用彩纸剪贴加工完成制作头饰。

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并完成头饰制作。

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二、看一段录象:

观察人们头上带的饰物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题:

 头饰设计

三、看资料:

课件,书中图片。

四、观察分析讨论:

(1)古代头饰 

(2)少数民族头饰 

(3)戏剧人物头饰。

各有什么特点?

你还在哪里见过?

五、讨论头饰的制作方法:

(1)什么样子?

(2)用什么材料。

(3)用哪些色彩?

分小组讨论:

根据本组所带的材料,能做一个什么样的头饰?

六、学生操作,老师个别辅导。

       

一、展示上节作品想一想下面该怎样做?

还需要些什么材料。

二、老师讲头饰的色彩搭配。

三、继续完成制作。

四、个别辅导

五、展示各组作品,互相评价,指出有劣,改进方法。

带上自己作的头饰,小组内表演一个节目给大家看。

七、课后拓展;

想一想头饰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

还可以有几种带法?

回去试一试其他方法。

第十课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1。

学习描述不同形式的作品,能抓住作品在色彩,造型材质上的特征,正确表达自己喜欢作品的原因。

2。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认识各种美术表现形式,能从色彩、造型、材质等方面进行表现。

了解艺术品中经常运用的夸张、变行手法。

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并加以描述。

一、设计情景,看课件:

马、牛、狮子、老虎四种动物的生活片段。

二、仔细观察动物的习性特征。

三、欣赏书中作品:

四、讨论:

比较艺术家的作品在表现方法、材料上有什么区别?

体会一下,他们是怎么表现动物的。

五、学生表现:

讨论,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你打算用怎样的方法去表现他们?

(泥塑、绘画、布贴……)

六、分小组制作:

(两人、三人均可)

七、老师巡回指导。

完成本课作业。

一、展示各组所带物品。

二、老师讲解色彩搭配方法。

三、以自己小组的表现方式完成本课作业

四、学生完成作业。

展示各组作品,互相评价,选出最佳作品。

六、教学反馈:

本课在表现形式上学生感到困难,多加指导。

第十一课 我的收藏卡

1.通过欣赏、交流与制作,了解收藏可卡的布局与类型。

2.通过鉴赏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艺术品的情感。

收藏卡的整体设计与美化,使学生设计出分类新颖、装饰性与体验性为一体的作品。

选材与布局的设计。

一、检查课前收集。

二、问:

你有收藏的习惯吗?

再你的私人物品中,哪一件你最喜欢或最珍贵?

三听小收藏家的故事(激情引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四信息交流(了解收藏知识):

你收藏的宝贝、玩具、标本……是什么?

你知道哪些人喜欢收藏哪些物品?

(标本、古物……。

五、构思设计:

为了更好的收藏,我们为藏品制作收藏卡,将有关藏品的详细资料记录在收藏卡中。

引导学生分析书中学生设计的作品。

六 、讲解制作过程(内容、布局、方法、装饰):

七、动手操作,巡回指导(,根据手中的材料两人合作看看能制作什么样的收藏卡)。

一、展示各组的半成品,讨论下面怎样做?

二、老师指导注意色彩搭配。

三、各组完成制作。

四、评价小结:

展示作品,互相交流。

五、教学反馈:

本课学生在选材上有困难,通过指导解决。

第十二课 假如我是巨人

1.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再创新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一、引导:

学生看卡通片《小人国》片段,观察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的奇遇,以及小人国景物与格列佛的对比。

二、想象:

你们想和格列佛一样成为巨人吗?

板书:

《假如我是巨人》

三、看课件:

出现一个“巨人”和小人国城门。

我们设想在小人国的奇遇,讲给大家听。

四、分组讨论:

把你在小人国里和别人不一样的奇遇讲给大家听,并把小组同学一直认为最有创意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五、欣赏书中学生作品:

分析教材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谈谈感受。

六、学生作业要求:

想象你成为巨人的奇遇,并把它画下来。

要注意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比例对比。

七、个别辅导:

画面构图。

学生作画。

第二课时

        

一、展示上一节课的作品。

小组分别讨论优缺点,接下来该怎么画。

二、老师给予个别指导。

三、学生继续作画。

四、展示讲评:

1.自评,向大家展示作品。

2.互评,说出你最喜欢的其他同学的作品给你的感受。

五、老师小结:

欣赏大家的创作作品。

我们大家大胆想象有个性的表现前有奇遇的故事并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很好。

六、课后拓展(讲一讲有关巨人的故事):

《自私的巨人》,《格林童话》,《白雪公主》,《大闹天空》……。

第十三课 拓印树叶真有趣

1.通过对不同叶形的观察与组合,进而与不同的事物进行奇妙的联想。

2.用不同叶形组织出新颖别致的造型,并进行粘贴与美化。

3.通过欣赏与制作活动,提高学生审美、创作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通过组合、剪贴、装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活动的兴趣,体验创作的快乐。

不同叶形的组织与相识形的联想。

激发学生创作出造型、色彩别致的装饰作品。

引导学生如何更好的利用叶形的原始状态进行创造性的组织。

一、问题导入:

出示一片拓印的树叶,设问:

瞧,这是什么画?

(一片树叶,很难体现画面形象。

二、你的观察能力真强!

你猜一猜,他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呢?

三、出示树叶拓印作品。

四、谁还记得拓印的方法(请说一说)?

五、小组讨论:

拓印的方法

六、老师用几片树叶组合成一个小动物的形象,拓印出来给大家看。

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手的欲望。

七、组织讨论组成小动物需要几片树叶?

八、老师小组辅导。

一、展示作品,分析不足之处(做出改进方案)。

二、各组继续创作。

三、各小组自评、互评,老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

欣赏事物拓印的版画。

讨论体会其中美感。

五、布置下次用品。

第十四课 做笔筒

1了解和文房四宝一样的笔筒中蕴涵着历史和变化,引起学生的注意。

2。

利用塑料瓶做笔筒,提醒大家共同关注塑料瓶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用色彩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用费旧塑料瓶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

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一、组织教学,创设问题,引发探究。

二、分小组说一说你知道的笔筒。

(用途、材料、装饰……)

三、引导学生研究教材中古代笔筒与学生作品的区别。

(从材料上,装饰内容、方法上探讨)

四、布置学生分小组研究自备塑料瓶的特点:

大小、形状、花纹……

选择设计、装饰思路。

五、学生商讨分工合作的方案。

六、具体制作要求:

使用、美观、有新异。

七、学生实践,老师巡回指导。

一、展示交流

(1)展示各组作品,互相评价,指出优缺点(组讨论改进方案)。

(2)各组介绍各组的创作思路,互相交流。

(3)(比较作品造型、花纹、装饰美观上的不同)

二、继续完成各组的制作。

三、老师给予评价

四、本课小结。

五、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用废旧塑料瓶做了笔筒,以后还要做其他的用具或玩具,所以在生活中要多收集一些废品来做。

第十五课 画夜景

1.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边的绚丽多彩,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2.使学生了解到颜色有深浅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颜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3.表现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利用明暗对比的关系来表现。

4.培养学生的观察、大胆、生动的创作精神。

通过对夜色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现夜色的美感,认识深浅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如何利用颜色对比表现夜色的美感。

一、直接导入新课;

请大家拿出自己带来的“夜色”图片介绍给大家。

二、互相交流、欣赏,感受夜色的美妙。

三、老师出示拍摄的白天景色的图片。

四、小组讨论:

比较白天和晚上的景色有何不同(老师出示的白天景色和晚上的景色图片目的是什么?

)。

(1)了解亮色和暗色。

(2)了解亮色和暗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3)亮色和暗色是相对而言的,有时是要通过对比来鉴别的。

五、看书,各组讨论:

你认为哪些是亮的颜色,哪些属于暗的颜色。

亮色和暗色是绝对的吗?

六、欣赏学生作品并讨论:

这些作品是以什么为内容来画夜色的?

表现夜色都用了哪些方法?

要表现五光十色的夜色,你还有什么方法和工具?

你对表现夜色还有什么困难?

七、学生作画: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一幅夜色

八、个别辅导:

表现内容、画面构图、表现工具。

一、展示自己的作品,各小组互评。

互相学习,拓宽思路。

二、继续完成自己的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