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6849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8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考情分析高效备考

1.全国卷“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5年考题统计

2.本部分的命题特点

(1)试题难度相对较小。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是“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所有的高考试题都直接或间接围绕这个主题考查。

(2)紧扣主题作答。

与其他选修命题风格相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查的内容也是主题单一而集中,直接而简洁,就是说,回答时,先确定好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组织答案,就不会出现离题的情况。

(3)注重材料信息与时代背景的联系。

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从设问方式看,以比较类、作用类为主,除结合材料外,比较注重结合所学知识特别是时代背景分析战争的原因、影响;从内容上看,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秩序是考查重点。

3.本部分的备考建议

(1)立足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2)重视对战争的原因、影响、启示的分析。

知识结构巧点妙拨

[问题探究1]一战爆发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

提示:

根源在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问题探究2]美国拒绝参加国际联盟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根本原因在于美国问鼎世界霸主地位的时机尚未成熟,英法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列强力量对比对美国不利。

(2)直接原因:

美国倡导成立国联,但国联实际被英法控制,引起美国人不满。

(3)其他原因:

美国孤立主义传统的影响。

[问题探究3]20世纪30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未能阻止二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在20世纪3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沉重地打击了国际法西斯侵略势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地位。

(2)由于一些大国的纵容绥靖和中立自保,在国际上没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问题探究4]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按美苏意志划分势力范围,突出了美苏两个大国的作用,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问题探究5]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有哪些?

提示:

(1)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

①殖民主义政策的产物;②宗教与民族冲突;③领土(能源)争端;④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⑤大国力量的介入。

(2)地区冲突产生的教训:

①残酷的战争不仅制约本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世界经济;②战争给交战国人民的心灵投下了阴影,不利于世界和平;③地区冲突为大国插手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往往加剧冲突;④地区霸权主义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问题探究6]“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愿望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20世纪,整个世界日益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各国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2)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和频繁的局部战争的影响。

(3)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

(4)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

(5)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需要。

规律总结备考方略

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纵向知识整合

2.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影响

(1)政治和国际关系格局方面

①一战导致欧洲地位下降,使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毁灭,英法实力进一步削弱,美国和日本崛起,从而改变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

②一战最重要的政治影响之一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取得胜利,并极大地激励了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一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2)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

①一战所带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

②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并促使人们不断地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命提供了条件。

③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程度。

④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3)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上

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引发五四爱国运动

经济上

大战期间,英、法、德等交战国对华商品输出大幅度下降,商品需求则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族工业的市场压力,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文化上

一战中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部分知识分子通过一战反思西方文化

3.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启示

(1)帝国主义的掠夺本性及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战争的根源。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3)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和平的环境需要全人类共同营造和维护。

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等。

(5)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应珍视和平、克服狭隘民族主义,实现和平崛起。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矛盾

这一体系下,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造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维持长期稳定。

(1)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战胜国之间由于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不能也不可能消除矛盾。

主要矛盾有:

①英美矛盾:

主要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该矛盾是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

②英法矛盾:

主要是对德问题上的冲突,归根结底是为了欧洲霸权。

③美日矛盾:

主要争夺亚太地区的利益。

(2)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由于凡尔赛体系的主要条约对战败国极为苛刻,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的激化。

德国虽然被迫在和约上签字,但是从未承认自己的失败。

随着国力的恢复和增长,德国必然会从要求修改条约到不履行条约,直至撕毁条约。

战后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蔓延。

(3)欧洲新兴民族国家出现新的民族矛盾

虽然战胜国声称自己是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领土问题的,但实际上主要是根据掠夺战败国和他们自己的利益需要来实行这一原则的。

这就为以后德国等国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挑起新的国际争端,创造了条件。

(4)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矛盾

由于一战中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掀起了日益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例如土耳其的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5)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苏联的矛盾

由于凡尔赛体系造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苏联的对立,因此当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对共产主义的旗帜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纵容的政策,希望能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最终导致战争由局部走向世界。

5.苏联避战自保与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异同

(1)异:

目的不同。

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希望祸水东引,把战争引向苏联;而苏联是为了避免首先受到德国攻击,赢得备战时间而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同:

作用相同,都加速了战争的进程,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内容相似,都以损害他国利益为基础。

6.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以后,同盟国在哪些方面采取了有效的合作?

说明了什么?

(1)合作

①军事方面:

在北非战场、西西里岛登陆战中,英美盟军密切合作,获得重大胜利;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盟军攻入德国境内,苏军攻克柏林,美、苏、英等盟军相互协作,迫使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在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中、美、英相互协作,苏联也参加对日作战,迫使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②政治方面:

盟国相继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如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协调各国对德、日法西斯的一致斗争,同时提出要根除法西斯主义,实现战后和平、民主等一系列原则。

(2)这些合作说明:

分散的反法西斯力量易被法西斯势力各个击破,反法西斯同盟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保证。

只有世界各国通力合作,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7.比较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相同点

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都倡导维护世界和平;开始都由一国或几个大国主宰;都是全球性国际组织;都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基础

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的产物;而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组织方式

国际联盟排除了苏俄等国,为帝国主义所操纵;联合国具有广泛性,容纳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的亚非拉国家

和美国的关系

国联由美国最早提出建立,结果美国没有加入;联合国由很多国家共同倡导,美国加入,且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原则

国联和联合国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后者具有现实合理性和权威性,相对而言,联合国普遍性更显著

作用

①国际联盟是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复兴了德国军国主义,孕育了新的世界大战;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②国际联盟高举反共反民族独立的旗号,对苏俄等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进行干涉;联合国将两种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纳入国际体系,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③国际联盟一直为大国所操纵,无视弱小民族利益;联合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8.美苏争霸的实质、影响

(1)实质:

美苏争霸实际上是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综合国力上的对抗,是美苏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推行强权政治,争夺世界霸权的表现。

(2)影响

总体上看

美苏两国各有得失

对美国

①在争霸中对外扩张,把世界很多地区纳入其势力范围,使美国势力大大增强

②在争霸中消耗了大量国力,也使美国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

对苏联

①在争霸中,积极发展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使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使其国际影响大大增强

②使苏联国内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极大挫折

对世界

①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②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9.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异同

(1)异

①朝鲜战争是中朝两国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外来侵略,而越南战争是越南人民单独直接抗击美国的侵略。

②朝鲜战争中美国是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出兵的,越南战争是美国单独出兵。

③越南战争中美国还进行了“特种战争”。

④越南战争后越南很快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而朝鲜半岛至今尚未实现统一。

(2)同

①都是美苏“冷战”对峙下的产物。

②战争都是反侵略的正义之战。

③都得到了中国和苏联的援助。

④战争都取得了最后胜利,且都是以弱胜强。

⑤战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0.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空中力量在战争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空袭与反空袭既是主要的作战样式,也是战争最重要的手段。

②信息战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争夺信息优势成为战争双方作战行动的先导。

③战场向大纵深、立体化方向发展,前方与后方的区别趋于消失。

④战争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巨大。

(2)影响

①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加速了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②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强烈冲击,经济因素在国际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上升。

③影响世界军事的发展,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革命。

11.制约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1)不利因素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和新殖民主义的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扩大。

③两极格局结束,新的世界格局处于形成阶段,世界局势出现许多不稳定因素。

④种族歧视、恐怖组织、极端组织和邪教组织。

⑤毒品泛滥。

⑥法西斯极右势力沉渣泛起。

⑦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领土纠纷,能源危机,局部战争不断等。

(2)有利因素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

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不断。

②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③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第三世界联合,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努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⑤中国经济崛起,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12.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1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异同

14.联合国与国际联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及原因

(1)不同作用

①维护和平方面:

国联没有阻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联合国则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②国际权威方面:

国联在成立后,长期为大国所控制,在处理重大国际事务方面缺乏权威性;联合国的权威性则越来越强。

③国际关系方面:

国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具有开创性;联合国是人类通过国际组织维护和平与安全的一次尝试。

(2)原因

①建立基础不同:

国联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工具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联合国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

②组织方式不同:

国联贯彻集体安全思想,过度民主导致结构松散;联合国则建立一个几个大国组成的国际安全机构作为核心,在实质问题上的“大国一致”原则,在普通问题上的“三分之二原则”,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③国际形势特点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大都以失败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第三世界崛起,大大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

④参加国家不同:

美国没有参加国联,国联也排斥了苏俄等国,使它失去了真正的世界性和必要的经济支柱;联合国的参加国则包括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有影响力的国家。

15.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

(1)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原因: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

原因:

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了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美苏在实力均等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原因: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随之结束;而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趋势。

16.当前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及认识

(1)特点

①战争与政治的联系更加直接,在许多情况下,局部战争的目的最终不是完全依靠军事行动来达成,而是配合以政治、外交手段来解决。

军事行动成为直接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

②战争在某些方面有所限制。

局部战争的目的有限,往往限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目标上;战争规模有限,往往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运用一定的兵力;战争的时间有限,力争避免旷日持久;战争的空间有限,多发生在战略边缘地区、争议地区或敏感地区。

③战争的爆发多具有突然性。

挑起战争的一方,往往以突然的方式给对方以猝不及防的打击,造成既成事实和有利于自己的局面。

④大量使用高科技武器,使战争强度和消耗越来越大,高科技化程度不断提高。

(2)认识

①与世界大战相对而言,局部战争往往只波及世界的某一地区,在一定范围内对国际形势产生影响。

②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由于世界上许多社会基本矛盾尚未解决,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仍然是产生战争的根源。

③在长时期内世界大战没有爆发的情况下,局部战争仍将是主要的战争形态并将长期存在。

局部战争与世界大战虽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转化为世界大战。

在未来,有的局部战争可能对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真题回顾学以致用

1.(2018·全国卷Ⅰ)[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

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

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

材料二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

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

答案 

(1)认识:

材料一:

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材料二:

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

(2)国际背景:

帝国主义战争:

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

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

解析 第

(1)问,依据材料一“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得出帝国主义战争;依据材料二“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得出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

(2)问,依据材料一的时间信息“1939年9月”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种认识的背景;依据材料二的信息“这一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种认识的背景。

2.(2018·全国卷Ⅱ)[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

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

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

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

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

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

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

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

答案 

(1)活动:

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2)原因:

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

解析 第

(1)问,由材料中的“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可以得出,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由“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可以得出,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由“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可以得出,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由“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可以得出,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2)问,可从中国自身努力和参与国际合作等角度回答。

结合联合国建立的背景知识可知,中国之所以参与建立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与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直接相关;由材料中的“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可以得出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由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可知,与中国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有关。

3.(2018·全国卷Ⅲ)[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

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

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

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

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

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

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

——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答案 

(1)措施:

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

(2)作用:

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

解析 第

(1)问,依据材料“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对德全面经济封锁”“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从机构设置、经济手段、军事手段等角度概括。

(2)问,依据材料“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减少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部分海军力量等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