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7036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docx

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音乐教案

难忘岁月

第一单元《难忘岁月》教材分析:

(一)《游击队歌》

《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歌曲为G大调,4/4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二)齐唱、轮唱《保卫黄河》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

歌曲的齐唱为多乐句的单乐段结构,后面采用卡农的形式写成轮唱,具有进行曲的风格。

歌曲以跃动的、生机勃勃的音调,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生动地表现了游击健儿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

(三)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保卫黄河》采用自由变奏曲式写成:

引子用了《怒吼吧!

黄河》的音调为素材。

随后糅进了歌曲《东方红》的音调:

这段引子象征着毛主席、党中央发出了战斗号召。

钢琴由慢到快地奏出华彩乐句,表现全国人民紧急行动起来。

随后,乐队再奏《怒吼吧!

黄河》的战斗性音调:

继而引出《保卫黄河》的主题,表现抗日军民斗志昂扬、奔赴战场的情景。

在音乐逐步达到高潮的时候,《东方红》的音调由木管声部和弦乐声部强力度地奏出。

它象征着有了毛主席的领导、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伟大的抗日战争逐步走向胜利的坦途。

变奏八(尾声部分)再次奏出《保卫黄河》的音调,并将音乐推向高潮结束。

(四)《四渡赤水出奇兵》

《四渡赤水出奇兵》为《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第四曲,由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先用女声领唱及女领众合的形式表现行军路途的艰难情景。

随后,用二部合唱及四部混声合唱的形式表现人民群众支援红军的情景,并歌颂了军民间的鱼水之情,旋律欢快而亲切。

歌曲的第二部分集中歌颂了毛主席用兵如神,战士乐观自豪的现实。

这部分由男声齐唱开始,然后由男中音领唱,其内容乐观自豪,其旋律风趣幽默,表现了战士们高度乐观的革命精神。

最后,领唱与合唱相互呼应,将前面的内容再次重复,直至音乐推向高潮结束。

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

(二)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和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背唱《游击队歌》。

(三)聆听歌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四)聆听《四渡赤水出奇兵》,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内容、音乐情绪,认识歌曲的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游击队之歌》

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课堂氛围。

互动

(一):

听一听,教师利用课前的几分钟预备时间,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地道战》。

上课一开始,教师再请唱《大刀进行曲》

互动

(二):

想一想,这些歌曲反映的是哪个年代的什么事情。

学生回答(略)。

师:

同学们回答很好。

这些都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事情。

屏幕展示课题:

第一单元难忘岁月

那么同学们除了以上我们听的外,还能唱哪些反映抗日时期的歌曲。

学生纷纷学唱(略)。

二、声情并茂,感悟新知识

互动(三):

师:

同学们听了不少反映抗战时期的音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

这节课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游击队之歌》,听完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什么样的形象?

1.播放音乐《游击队之歌》。

(课件展示)

这首歌曲形象的描绘了游击健儿英勇善战,灵活机智、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极为深刻的表现了革战士昂扬的斗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2.了解历史和作者(课件展示播放背景音乐)

历史时期:

1937年,随着卢沟桥事变的隆隆炮声,我们的同胞开始了亡国奴的生活。

他们被迫离开家园,扶老携幼,到处流浪,那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

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我们英勇的中国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

他们用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等同敌人展开了生与死的较量,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的战争中,创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描写这些事迹的歌曲很多。

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歌曲、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晚会》、《森吉德玛》;电影音乐《风云儿女》。

3.提问:

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在这首歌中有一个象声词“嘁嚓”。

他出现了几次?

在模仿什么声音?

这个“嘁嚓”的脚步声反映了游击军战士什么样的形象?

脚步轻盈,静悄悄,不让敌人发现。

机警、敏捷、灵活的音乐形象。

互动(四)

1.听录音为歌曲伴奏:

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身边的、随手可得的物品,来模仿这个脚步声,为歌曲伴奏,一起来体验一下游击军战士那种机警灵活的形象。

给同学们增加点难度,我要求表现出游击战士从远出走来,又渐渐远去的脚步声。

2.随录音轻声演唱:

控制音量,自己听见即可。

随录音轻声演唱:

声音稍大点,让前后左右的同学听见即可。

3.随琴演唱:

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唱准确为止。

互动(五)

处理歌曲

现在这首歌曲同学们唱的非常准确了,下面咱们一起考虑一下,用什么样的情绪、声音、力度才能把游击战士那种灵活机智、英勇善战、自信、乐观的英雄形象表现出来?

1、前半部分,歌词从个到群,从少到多,从平原到高山,这说明我们的队伍不断在发展壮大。

那么同学们体会一下这一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力度来演唱?

(轻而有弹性,由弱到强)

2、“夺……抢……”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

表现了游击队员同仇敌忾、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坚定有信心的演唱情绪,力度递进增强。

3、“我们老百姓……”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抗击侵略,用号召性的、自信的、坚定的声音演唱。

4、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三、再度感受更深体会

1、舞蹈片段《游击队之歌》(课件展示)

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3、小组讨论:

《游击队之歌》《四渡赤水出奇兵》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判断它的演唱形式有什么变化?

4、讨论结果交流。

5、教师小结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

一、导入: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

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

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

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避孕药,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三、背景介绍

四渡赤水: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

1935年1月19日,一渡赤水;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3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

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四、课文诵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相结合。

五、结构分析: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

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词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齐唱、轮唱《保卫黄河》

2.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游击队之歌》

二、导入新课

导语:

我们演唱了如此雄壮有力的军队之歌,接下来,我们要一起去欣赏。

(课件出示课题------《保卫黄河》)

三、听合唱轮唱的《保卫黄河》

(1)置疑:

问:

你想通过欣赏此歌曲知道或了解些什么?

(学生的问题板书,并作者介绍)

预设问题:

(1)整个歌曲的情绪怎样?

表现了什么样的壮丽情景?

(2)歌曲采用了哪些演唱形式?

各种演唱形式有什么表现作用?

(3)最后演唱前的大段器乐间奏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播放课件:

《保卫黄河》歌曲音乐(教材光盘)。

(3)引导讨论以上问题并逐一归结……有关资料:

结构:

前奏——齐唱(多乐句单乐段结构)——二部轮唱——三部轮唱——间奏——合唱速度风格:

中速稍快,进行曲风格。

(4)讨论后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情绪:

明快、跃动、生机勃勃,坚决而振奋。

情景:

生动的表现了抗日军民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

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

演唱形式:

齐唱;轮唱;合唱。

齐唱效果:

步调一致,同心协力,一致抗战;激励人们前进;坚强的决心和英雄气概;轮唱效果:

此起彼伏,一浪推一浪,前赴后继。

间奏效果:

使情绪升华,进一步渲染气氛、刻画形象,并为最后的合唱做好了转调准备。

合唱效果:

各种力量汇集起来,奔赴战场,坚决抗战。

凸显中国人民誓将侵略者消灭干净的坚强决心。

四、聆听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①导入:

(1.)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用歌声表达的抗战英雄的形象,接下来,我们要一起去听听。

(2)假如你是作曲家,你会运用什么样的乐器将这汹涌澎湃的场面展示的那么生动?

(学生小组讨论)

(3)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听听创作家是如何创作的?

②聆听:

问题

(1)使用了那哪些乐器?

主奏乐器是什么?

你认为什么是钢琴协奏曲?

(2)有哪些音乐素材构成?

其表现作用怎样?

(3)《保卫黄河》主题音乐演奏了几遍?

各遍中音乐有无变化?

你给这种手法起一个名字。

(4)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势?

《保卫黄河》主题音乐的反复变奏展现了怎样的壮丽画面?

插部音乐象征着什么?

尾声部分有什么意义?

③播放课件:

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音乐(教学光盘)。

引导讨论以上问题并逐一归结……有关资料:

演奏乐器:

钢琴(主奏)、管弦乐器……

④教师小结:

钢琴协奏曲:

由钢琴担任独奏任务,管弦乐队是与钢琴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协同演奏。

五、(钢琴伴奏)随琴有感情齐唱《保卫黄河》的主题旋律。

在歌声中结束。

《保卫黄河》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听赏合唱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和体验其作品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效果。

2、通过听赏、歌唱其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

教学用具: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景铺垫,感性导入新课

1、让学生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去认识我国第二大河——黄河

A、提出问题:

画面中描述的是我国哪条河流?

B、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这是我国第二条大河——黄河)

C、教师引言: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这条奔腾不息的母亲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化,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黄河,一睹母亲河的容颜,聆听母亲河的心声,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吧!

2、观看影视片段

(设计意图:

通过采用情感对比的方法去欣赏两段不同情景画面,首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次使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憎恨的情感油然而生。

为后面欣赏歌曲《保卫黄河》作好了铺垫。

(1)A、出示画面,引导学生思考:

画面中描绘了黄河的哪些景观?

你能用适当语句来描述吗?

B、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并用优美的语汇来描绘画面中的情景。

C、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刚才的画面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黄河那黄浪滔天,翻腾滚沸;雷声动地,咆哮呼号!

像火山喷涌,似地火冲腾,赛千军号鸣,如海啸山呼,惊天地、泣鬼神!

的雄浑气势。

我用唐代诗人李白的“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名句给以总结,道出我们民族的心声,黄河是流淌在我们心中的大河,它是一部震慑魂魄的民族交响大乐章。

(2)A、出示画面,引导学生思考:

影片中的情节是哪个时期的?

你看后有怎样的感想?

B、学生依次回答问题

C、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

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不会忘记那没有人性、残无人道的日本侵略者残害中国百姓、践踏我们美好河山的历史罪状。

有多少个文学艺术工作者们奔赴全国各地抗战的前沿,拿起他们手中的笔,用不同的方式为抗日发出怒吼,为抗战谱出呼声。

让我们共同来聆听“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的最强音吧!

三、新课教学,拓展深入

(一)欣赏合唱曲《保卫黄河》。

1、初听《保卫黄河》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参与,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熟悉主题音乐,从唱中进一步体会音乐的情感。

(1)初次聆听合唱曲《保卫黄河》,同时出示问题:

A、请学生依据表格中的问题聆听全曲,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体裁:

进行曲速度:

中速稍快力度:

旋律特点:

节奏鲜明有力音乐情绪:

高亢激越振奋人心

B、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2)介绍作者

A、刚才我们聆听的《保卫黄河》这部作品出自于哪位作曲家的笔下呢?

他就是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B、教师介绍作者。

(3)作品创作背景:

(教学意图:

在介绍作品创作背景时,采用了让视听结合的方法,边让学生观看与创作背景相关的剪辑录像资料,边听教师精彩的解说,把枯燥的讲述形式变得生动起来,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熟悉演唱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的情感体验作好了铺垫。

A、教师引言:

这部具有写实性、史诗性、交响性作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完成的呢?

B、学生边听教师解说边看屏幕中的画面: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日,打击侵略者。

1938年冬,武汉沦陷后,光未然带领抗日演艺剧团三队由陕西黄河壶口处东渡黄河,到达山西吕梁山革命根据地。

途中,光未然亲临险滩激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险地,目睹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博战的情景,聆听了船工们高亢激越、深沉有力的号子……这一切激发了光未然创作的激情和灵感,一首以黄河为背景的长诗——《黄河吟》便应运而生。

1939年,光未然与冼星海在延安相见,在除夕之夜的朗诵会上光未然亲自朗诵了这首诗,冼星海听后激动不已,决定把这首长诗由光未然改成歌词后谱曲。

冼星海后来在一间窑洞里用了六天的时间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曲谱和配器。

1939年4月13日在陕北工学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全中国。

C、《黄河大合唱》组成部分

2、复听《保卫黄河》

(1)出示《保卫黄河》歌页,学生随音乐轻声哼唱主旋律。

(2)复听《保卫黄河》全曲。

①出示问题:

全曲的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几遍?

每一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思考、回答问题(采用自由发言):

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四遍。

第一遍和第四遍齐唱,第二遍二部轮唱,第三遍三部轮唱,最后一遍又回到齐唱。

B、教师小结

齐唱→轮唱(二部→三部)→器乐→齐唱

②出示问题:

作者在歌曲中巧妙的运用了将声部不断地扩充、力度不断地增强的创作手法,听后使你联想到什么意境?

隐喻了什么主题思想?

(设计意图:

为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作者创作的真正意图,从而更深地理解音乐作品的。

A、学生讨论、回答。

B、教师小结

作品演唱的声部不断的扩充、力度不断增强,巧妙地隐喻了抗日武装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汇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它犹如黄河的滚滚洪流,势不可挡,将一切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显示了英雄民族的伟大气魄。

3、再次完整聆听全曲。

(二)欣赏器乐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1、聆听音乐片段

(设计意图:

采用对比聆听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器乐作品的风格。

(1)播放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的录音片段,同时出示问题:

这段音乐与刚才聆听的合唱曲《保卫黄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主题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学生仔细聆听,思考并回答问题,由此引出钢琴协奏曲。

(3)教师引言:

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作品是由1969年殷承宗等人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编为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乐曲中作者把保卫黄河的音乐主题用变奏的手法在乐曲中不断的出现,主题一共出现了八次,展现了一幅幅英勇抗战的壮丽画面。

音乐时而展现出硝烟弥漫、战马奔腾、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的伟大气势;时而又展现了游击健儿顽强奋战、英勇杀敌的场面。

2、完整聆听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四、巩固、深化主题

1、提出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冼星海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

作者在这首作品中以黄河为背景,以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画面,同时在这部作品中歌颂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什么伟大精神?

(1)学生相互讨论回答。

(2)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赞颂了中华民族的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同时再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朴实、胸怀宽广、热爱和平的崇高品德。

2、教师引言:

《黄河大合唱》这部具有写实性、史诗性、交响性的作品,以那真挚的情感、深遂的意境,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她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曾经给浴血奋战的中国军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60年来这部经典作品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如今,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母亲河优秀民族文化沉积而成的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品格,依然存在于华夏儿女的血脉里,在华夏儿女的胸中奔流,她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自强不息。

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

黄河的伟大精神是华夏儿女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永恒的主题。

五、结束本课

请同学随音乐高唱《保卫黄河》主题旋律,再一次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感悟音乐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第一单元《游击队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的内涵,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

2、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设想:

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用不同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歌曲《游击队歌》。

教学准备:

1、钢琴、录音机、多媒体、部分打击乐器、纸、彩笔、教具(大刀、步枪、红缨枪)。

2、预习贺绿汀的生平及主要作品的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

1、师:

正如歌曲〈歌唱祖国。

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平原游击队〉的精彩片段),你能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

抗日战争时期。

2、师:

很好,在抗日战争初期都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生:

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等。

3、师:

同学们对我国这段历史掌握得非常好。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资源,肆意蹂躏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

但是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反映这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新课教学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2、观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版本的《游击队歌》(合唱)(整体感受)。

要求: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思考歌曲描述了怎样的一个音乐场景。

学生可结合所了解的历史,谈谈歌曲的时代背景,游击队员的作战方式,学生眼中的抗日战争。

3、聆听男声四重唱版本的《游击队歌》。

要求: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节奏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4、学唱歌曲。

(1)视唱曲谱。

教师完整视唱全曲。

(轻声、慢速、划拍视唱)

学生随教师模唱。

(连续十六分音符处,演唱要清晰均衡,附点八分音符处要唱出来。

)跟不上的同学可以用啦啦啦来唱。

(2)填唱歌词。

学生随歌曲录音,试着轻声填唱歌词。

(3)随琴完整演出全曲。

(4)歌曲处理。

师:

我们用怎样的演唱力度和速度才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深刻内涵?

生:

(讨论)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可弱些,但声音要有弹性。

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可以稍微强些。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伴奏,并指挥全体学生齐唱。

5、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师:

通过反复学唱歌曲,同学们对《游击队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现在请大家思考,能否用其他的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创作、表现歌曲?

大家分组讨论,要注意与音乐的有机结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物品(纸、彩笔、部分打击乐器如小鼓和双响筒、红缨枪及步枪的模型等),大家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1)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创作。

(2)学生分组展示表演。

表演组:

两个同学分别拿大刀、红缨枪等模型走在青纱帐里(要按照音乐的节奏走),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打击乐器组:

四名同学分别用打击乐器如小鼓、大鼓、沙锤、双响筒为歌曲伴奏(可参照书本P11实践与创造一的节奏型,并打击出力度层次的变化),其他同学演唱。

图画组:

投影仪出示画面,一位同学上前讲解图画。

师:

刚才同学们用各种方式展示和表现了歌曲,丰富多彩,都非常有个性、有创造性。

请大家考虑如何把我们的创作表演跟我们学习的歌曲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呢?

6、思考并讨论

总结:

把学生图画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作为背景。

表演组的同学拿道具表演,其他同学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齐唱歌曲。

7、完整演唱《游击队歌》,加入学生的创造性表演。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之间可相互补充)。

2、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斗争精神。

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游击队歌》的深刻内涵。

我相信,这节课同学们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找到了艺术审美的自信。

最后让我们再听一首反映同一时代同样内容的抗日歌曲《保卫黄河》,大家回去之后再去查找资料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内容,下节课再一起交流,好吗?

3、欣赏合唱《保卫黄河》,并穿插吉拉尔德听黄河画黄河的录象片段,让学生从中感受这首作品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让同学们对查找资料感兴趣。

4、在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2.《黄水谣》导入《保卫黄河》

1、媒体播放第四乐章《黄水谣》。

设疑

(1):

通过影片的放映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黄河两岸秀丽旖旎的景色)

设疑

(2):

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做适当的范唱,和学生共同分析总结)

学生:

战争爆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