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探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7166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部地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部地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部地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西部地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西部地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西部地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探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西部地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探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西部地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探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部地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探讨.docx

《西部地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地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探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部地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探讨.docx

西部地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探讨

西部地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探讨

谢辛

摘要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西部大开发历经十年跨越,进入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西部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改善收入消费结构,提高人民幸福指数,迫切需要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持。

目前,西部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突出问题:

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队伍结构不优,作用发挥不够,人才流失严重。

主要是因为人才观念陈旧,配套改革滞后,教育培训乏力。

应从思想认识、资金投入、教育培训、项目建设、激励保障等方面予以改进。

关键词 西部地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人力资源;结构优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力资源大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农村人力资源大国。

科学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二五”时期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特别是农村人口占70%以上的西部地区,如何因地制宜的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根本方法是科学发展,关键环节是人才优先布局。

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长期工作在农村,熟悉农业政策,服务农民生活。

加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研究解决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特别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事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是指在农村基层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专业技术岗位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①。

本文所指的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包括乡镇教育、卫生、农技推广等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和农村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一、西部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十一五”期间,各级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农村“百万中专生计划”,面向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实施“653”知识更新工程,为西部农村集聚和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使西部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体上呈现出“规模得到扩充,结构明显改善,素质不断提高”的良好趋势。

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等重大战略的需求相比,西部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依然存在着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队伍结构不优、作用发挥不够、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

(一)人才总量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30万人(包括农民技术员),与农业人口的比例不足1.5‰,而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超过4‰②。

据统计,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农业劳动力的0.71%,而其他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占本行业劳动力的比例为17.26%,比农业多出23倍③;目前,我国每7000亩土地只有1名农技人员,每7000头牲畜只有1名兽医,每万亩森林仅有0.53名林业技术人员,农业科技人员在总人口的比例为万分之一;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发达国家农村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村人口比为1∶100,而我国为1∶1200④,在西部地区专业技术缺乏的问题更加突出。

每万农村人口拥有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仅为299人,陕西省为344人,四川省为337人(图略)。

2008年,我国平均每千名农业人口拥有的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西部12省市区有10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略)。

农村人才短缺,总量不足的状况与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相差甚远,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整体素质不高

与国外相比,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万分之一(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在万分之三十到四十。

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初平均1万农业人口中拥有的农业科技在校生:

美国为200多人,加拿大100多人,日本和前苏联50多人。

我国现有农业高等院校59所,在校人数大约9万人,平均每万名农业人口中拥有在校大学生1人,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⑤。

一是高级人才缺乏。

2002年西部地区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仅0.01所,与此同时,每万人高校在校生为52.67个,全国为70.33个⑥。

初中级人才占大多数、高级人才非常少,实际能力与专业技术岗位标准之尚有一定的距离。

重庆市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有高级职称的仅占全市高级职称总数的21.4%,陕西省为30.3%,四川省为27.8%。

二是学历层次偏低。

截止2007年底,全国乡镇一级528万专业技术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只占16.8%,研究生只占0.05%⑦,第一学历为本科以上学历寥寥无几,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函授进修或其他短期培训“拉网式”的“学历工程”产物,并不能真实反映其资质水平。

三是能力素质较弱。

2003年全国50%的代课教师分布在西部地区,占西部教师总数的9.5%,代课教师多为当地初高中毕业生或未毕业的学生,没有经过正规教育和职业培训,素质参差不齐⑧。

同时,西部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偏大,脱产培训机会少,“吃老本干新事”现象比较突出。

(三)队伍结构不优

截至2007年底,我国乡镇专业技术人才只占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18.8%,其中乡镇卫生技术人员、教学人员、农技人员占86%⑨,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偏少,在西部农村地区表现为规划建筑、地灾防治、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等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缺乏,加之西部地区学校课程设置长期以来偏重于文科,理工科人才培养欠缺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农村人才资源区域分布很不平衡,东部人才密度大,西部地区人才稀缺。

我国东部地区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11%,却聚集着全国43.2%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9.14%,但人均受教育年限仅6.7年,比全国低1.3个百分点,大专以上人口仅占5.21%⑩,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全国人才总量的15.5%。

将我国按地域划分为6个区域,即华北区、东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西北区,2002年各个区域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分别为:

11.59%、13.22%、19.87%、19.06%、11.63%和11.80%[11]。

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西部地区人才外流现象较为严重,一段时期西部某些省、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调入与流出之比为1∶14。

而西部地区的专业技术人员又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农村的专业技术人员非常缺乏。

(四)作用发挥不够

客观上看,西部农村“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钱”的现象较为普遍,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农业科技含量低,劳动参与率达60%,日本为48.1%,匈牙利为46.3%,美国为42.9%[12],专业技术服务供求矛盾没有充分显现,让现有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感到无“用武之地”,技术支持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服务较为薄弱,存在“种别人田,荒自家地”的现象,主要精力用于包村管片、计生综治等日常性工作,专业技术服务职能日渐弱化。

据测算,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为70%~80%,农业科技转化率达80%~85%,而我国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仅为48%,农业科技转化率只有30%~40%[13]。

一些专家指出,未来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大困难,不是缺少资金和技术,而是缺少学科技、懂科技的农民。

由于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科学水平低,我国现有适合农村应用的科技成果的70%左右无法在农村推广瑏瑤。

(五)人才流失严重

经济利益是吸引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

由于农村经济文化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医疗、卫生、通讯、文化等现代基础生活设施方面的困难,严重降低了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导致农业和农村的现有人才流失严重。

从城乡之间看,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农村农民人均收入的比例1985年时为1.86∶1,1995年为2.71∶1,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 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 140元,为3.33∶1[15]。

如果考虑到城市社会福利、农村生产成本支出、实物估价等因素,有关专家计算,城乡收入实际差距为5~6倍[16]。

西部农村具有中高级职称、本科以上学历、技术带头人及业务骨干,大部分希望通过调离、借用等方式流向城市或经济发展地区。

据统计,四川省2000年至2005年,乡镇农业从业人员从78210人减少到38279人,国有乡镇专业技术人员从22544人减少到18011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从100786人减少到53167人,农技推广人才流失47.2%瑏瑧。

二、西部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人才观念陈旧

一是“轻农”意识抬头,部分地方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发展重视不够。

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补”等农村改革措施到位以后,乡镇政府服务职能强化不够,甚至重商轻农,轻视农民物质生活以外的需求,发展观念“见物不见人”,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认识不足。

85.5%的受访者认为乡镇对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管理和无法统筹(图略)。

二是“助农”意识淡薄,农村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农村改革发展意愿不强。

由于目前城乡差别较大,农村一线条件艰苦,加之受“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影响,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心态失衡,工作激情难以保持,有的千方百计想脱离技术工作岗位,对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缺乏积极性。

54%的受访农村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考虑过“跳槽”。

三是“厌农”意识盛行,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缺乏源头活水。

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十年寒窗”为的就是“跃农门”,对到农村基层、边远艰苦地区就业不积极,加上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激励政策不多,大学毕业生“下不去”,农村人才队伍缺乏源头活水。

22%的受访者认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存在障碍(图略)。

(二)配套改革滞后

一是工资制度改革滞后,收入悬殊严重挫伤工作积极性。

由于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滞后于党政机关,造成专业技术人才工资待遇偏低,与公务员收入差距拉大,大部分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持有工资待遇偏低的看法(图略),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教书的不如念书的、医人的不如医猪的、助农的不如务农的”现象。

如重庆市合川区某镇中学12年工龄的一级教师月收入1242元,而作为学生,平均每月的生活支出在200-500元,师生生活月支出差距在50元至300元左右;该镇卫生院13年工龄的医生,月收入1152元,而畜牧兽医站10年工龄的兽医,月收入为1168元,年收入差距192元;该镇农林水中心12年工龄的助理农艺师月收入为892元,而大学生“村官”月收入为2222元,仅为其月收入的40.1%。

二是职称制度改革缓慢,评审条件不能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由于农村基层事务性工作多,理论研究必要性不强,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很难达到论文、外语等中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中高级岗位配置偏低(专业技术高、中、初级的结构比例,市属事业单位为3∶4∶3,乡镇事业单位为0.5∶2.5∶7),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际上是终身制,岗位能上不能下,优秀人才得不到聘任机会,影响工作积极性。

重庆酉阳县丁市镇中心校尚有10名已取得中级职称的教师待聘,其中有两名教师已从教30年。

三是人才流动壁垒较多,身份管理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流动受行业、地区、身份、单位编制等多重限制,难以实现合理顺畅流动。

由于重身份管理,轻岗位管理,“单位人”难以向“社会人”转变,人才发展空间有限,创新、创业、创优活力严重不足。

在乡镇学校、卫生院、农技服务机构等单位,“一分定终身”为数不少,“流动两次”以上的不到30%。

(三)教育培训乏力

一是经费上投入不足。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经费按规定不低于工资总额的1.5%以上,但西部地区绝大多数区县财政是“吃饭财政”,人才培训经费缺乏应有保障(图略),32.5%的受访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没有参加过培训。

重庆市忠县某镇农业服务中心27名职工,县财政仅预算业务费5.4万元,经费十分紧张,办公电话一年停机长达3个月之久。

二是内容上学用脱节。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内容通用性的多、专业性的少,理论性的多、操作性的少,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培训内容学非所用,培训质量不高。

61.5%的受访者认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不活(图略)。

三是方式上统筹不够。

党政干部培训是由组织部门统筹,以党校(行政学校)为主要培训阵地,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是由市有关部门和区县共同负责,职责划分不清,加之人员规模庞大,培训力量分散,教育阵地缺乏,导致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推动乏力。

由于培训经费不足、培训内容空泛、培训方式统筹不够,导致农村专业技术人员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技能下降,难以适应农村改革发展需要。

 

三、加强西部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十二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在这个伟大的时间,要坚持不懈地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进西部新一轮大开发,更好实施西部地区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更多的人才目光投向西部地区,把更多的人才政策倾斜西部地区,把更多的人才资源配置到西部地区,培养和造就一支忠党爱国、扎根农村、推进农业、服务农民的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一)升位子,提高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想认识

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在农村第一线,条件艰苦,工作辛苦、待遇清苦。

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和特殊使命。

西部地区在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专业技术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大量涌现,是实现西部大开发最为根本的条件。

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组织人事,农业农村部门,必须把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强国的基础性工程,纳入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坚持高层次人才开发与基层人才开发统一规划,城市人才与农村人才协调发展,高质量、高标准抓好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千方百计改善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条件,提高政治待遇,调动创造激情,发挥积极作用,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增票子,加大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

建设现代农业,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坚强后盾。

必须发挥第一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

一是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把支持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逐年增长的机制。

二是设立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开发经费的支持力度。

财政部门应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不得随意挪作他用。

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投资开发农村人才资源,逐步形成以政府适当投入为导向、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各方筹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三是加大财政转移力度,加大收入分配向农村基层地区倾斜的力度。

研究建立农村基层特殊附加津贴制度,逐步提高农村基层各类人才的工资水平。

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社会保障制度,并落实到位。

(三)厚底子,加强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

围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大力加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教育和培训。

一是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充分发挥成人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等教育培训机构在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吸引社会力量,不断拓宽培训渠道,大规模、大范围开展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作。

把组织实施涉农项目作为重要载体,开发一批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特色课程和培训教材,建立一批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主体的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

二是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积极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办夜校、开展实用技术讲座和文化知识培训,组织实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项目。

要根据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和需求,综合采取联合培训、异地培训、就地培训等方式,通过到大专院校系统培训、到外地实地考察学习、专家现场技术指导等途径,大力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

三是强化行业系统继续教育制度建设,尽快将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建立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并规范带薪培训办法,明确用人单位为员工培训付费的法定义务。

建立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对其考核评价和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

(四)加引子,实施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升重点工程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加大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支持力度。

一是统筹组织、人事、农业、科技、教育、扶贫办和团中央等部门关于当前大学生基层服务的各项工作,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18],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服务、就业和自主创业。

二是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19]。

选拔一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优秀生产经营人才,大力开展技术交流、学习研修、观摩展示等活动,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或重点扶持。

三是加大中央、省、市、县对农村基层的人才支援。

从省市县抽调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农村,实施支农、支教、支医工程;借鉴试行经济对口支援以及援疆、援藏的模式,开展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农村基层地区的人才专项对口支援工作;鼓励城市离休科技、卫生等方面人才到农村开展咨询服务等活动。

四是逐步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项目保障、利益共享的人才下农村基层服务的长效机制,实行捆绑式支农、支教、支医,将项目、资金和人才结合起来,并把下农村基层服务作为职务晋升、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提高服务的实效。

(五)开路子,深化农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

改革制定农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倾斜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倾斜。

制定农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优惠政策,对业绩突出者可适当降低评审标准和条件;对在农村乡镇专业技术岗位工作10年及以上的,参加初中级职称评审可免试外语;对一直在农村乡镇工作未评定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参照同等资历同等学力人员申报或报考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同时,适当延长申报高级职称的任职年限,充分发挥职称的激励作用。

分类制定农村专业技术人员业绩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对教师的考核突出课时数、支教量、教学效果和师德师风,对医生的考核突出门诊量、治愈率和患者投诉情况,对农技人员的考核突出农技服务成效、推广品种及面积等,对文化工作者的考核突出农村公益性文化项目建设、开展文化活动等,引导教师进课堂,医生去临床,农村人员到田间地头,文化工作者到农家大院。

认定农技人员的业绩,建议采取实地查看、现场答辩等多种方式。

(六)保身子,完善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保障体系

人力资源保障部和财政部应尽快出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绩效工资经费要进一步提高财政保障水平,设立乡镇以下专业技术人员特殊津贴,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应研究制定并尽快实施“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使其“安居乐教”、“教育优行”。

完善事业单位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事业单位未聘人员与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机制。

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评选要向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倾斜,新闻媒体要开设专题栏目,加强优秀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宣传。

坚持农村卫生事业公益性质,彻底解决农村医卫人员待遇问题。

在推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可参照公务员实行提前退休制度(工作年限满30年或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

(七)改根子,努力消除人才发展的体制障碍

一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分级管理,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评聘由省级负责,中级以下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评聘由区县负责,区县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在编制范围内,可由其自主引进。

二是在新一轮的乡镇机构改革中,打破行政区划,围绕产业发展,健全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提高涉农人员为农服务能力。

探索乡镇卫生院和计生服务机构的整合模式,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三是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在不侵害本单位经济技术利益的前提下,可创办和领办科技型企业,科技人员离岗创办企业,在2—3年内可以保留公职。

四是修订《教师法》,确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作为教育公务员的法律地位,明确政府对义务教育教师的保障责任,强化教师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五是推进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机制创新。

卫生、农业、林业、文化等流域,可根据不同岗位的具体要求,通过公开招聘,择优聘仕、动态管理等办法,逐步推行双向选择。

条件好的地方,可大胆按原农林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首席服务制度或特聘制度,教师突破原有单位单一的,以行政级别为主的晋升途径,开辟领导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晋升双道,搭建优秀人才优先成长,年轻人才快速成长,重要人才健康成长的“立交桥”,做到用当其时,用当适任,用其所长。

 

注释

①任文硕:

《我国农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政策反思》,《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5期。

②王颖:

《农村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农机化》2009年第3期。

③杜丹:

《人才向农村流动的经济学分析》,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④王艳霞:

《农村人才开发问题及对策》,《经济论坛》2004年第18期。

⑤李文政:

《农村人才资源管理的策略与路径探究》,《特区经济》2009年第7期。

⑥侯建国: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展望》,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年,第10页。

⑦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58页。

⑧聂华林:

《中国西部“三农”问题报告》,北京:

中国社科出版社,2006年,第325页。

⑩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11]王川: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探讨》,《农业科技管理》2005年第2期。

[12]余仲华:

《中国人才战略管理评论》,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70页。

[13]中国畜牧网,http:

//shownewsarticle.php?

ID=116645

[14]杨飞:

《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选择》,安徽大学学位论文,2005年。

[15]《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第3页。

[16]李冷: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思考》,《经济问题》2007年第11期。

[17]吴江:

《第一资源(第2辑)》,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年。

[18][19]《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

党建出版社,2010年。

文章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