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7971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docx

最新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人教版学案

第九单元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

编制:

涂湘奇

【考点展示】

政治

文明

(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新民主主义革命

(3)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经济

文明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思想

文化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3)毛泽东思想

【阶段特征】

世界:

十月革命后世界历史进入了世界现代史时期。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共处时期。

资本主义逐渐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从一国发展到社会主义阵营的变化,并在二战后逐步逐步形成了美苏两国为核心的两极格局。

中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经历了国民革命(1924-192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人民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历史阶段。

本阶段约30年。

具体包括必修一第14课15课16课17课、必修二第10课的《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部分内容,必修三第15课16课17课。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阶段,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曲折发展并结束的过程。

其阶段特征有:

1、政治上:

①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先后有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

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有资本主义共同控制(北洋军阀时期)、日本独霸中国(1937-1945)、美国侵略中国(1946-1949年)②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

如1935年---1945年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③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共二大制订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B大革命时期,倡导和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现了国共合作,领导工农运动,进行了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十年内战时期,毛泽东到达井冈山,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E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经济上:

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使民族资本举步维艰。

②形成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主义。

③在根据地出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3、思想上: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主干知识整合】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背景

(1)国际①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国人民反帝情绪高涨。

②十月革命胜利为中国人民解放指出了解放道路。

(2)国内①政治方面:

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爆发的根本原因)②阶级方面: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运动发生准备了阶级基础③思想方面: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一批先进分子所接受,为运动提供了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使先进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活动。

(3)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初,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中国政府向和会提出:

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可是,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2.运动的爆发和经过

阶阶段

时时间

中中心

主力

斗斗争形式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6月初

北北京

青年学生

学生集会游行、罢课

第二阶段

6月初一6月底

上上海

工人阶级

学生、工人、商人的“三罢”斗争

3.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

表现为:

(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了曹、章、陆的职务;(3)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意义: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难点突破:

1.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从反帝方面看:

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权益的宰割,斗争口号中也明确提出“外争国权”“废除二十一条”,不承认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最终迫使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从反封建方面看:

学生斗争口号中要求“内除国贼”,工人参加后,斗争进一步指向北洋政府。

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并惩办了三个卖国贼。

因此整个运动体现出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名称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革命范畴

任务

性质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

资本主义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化的一部分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1.成立条件

(1)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2)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马克思主义者出现。

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中起了主要作用。

《新青年》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李达等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3)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920年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陈独秀和李大钊相继在上海、北京建立共产党组织。

此后,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欧洲和日本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组织。

这些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基础。

(4)国际因素:

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概况:

中共一大的召开

(1)召开:

1921年7月23日,上海。

(2)主要内容:

①通过党纲:

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③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3.诞生的意义:

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国共合作

(1)原因:

①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体会:

认识到敌人的强大,要想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②1923年中共三大根据共产国际指示,通过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2)国民党一大——实现合作:

时间、地点:

1924年1月,广州

意义:

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2.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1)兴起: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成立;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2)高潮:

北伐战争①北伐目的: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②开始时间:

1926年7月。

③打击目标: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④主要成果:

歼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失败

(1)标志:

①四一二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并于4月18日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标志着大革命局部失败。

②七一五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政变,以后又宁汉合流,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

(2)原因:

①帝国主义干涉破坏,扶植代理人。

②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③中共推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在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的过程中,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等坚持右倾机会上义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3)教训:

中共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四)国共的十年对峙

1.南昌起义

1)、背景: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为挽救革命,共产党开始用武装起义来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南昌起义:

1927年8月,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南昌起义。

它虽然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但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教训:

夺取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所以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顺利。

2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1)内容:

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2)意义:

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9月,毛泽东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起义军攻打长沙受挫后,毛泽东率余部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土地革命:

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影响:

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含义:

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根据地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三者的关系:

共产党的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内容,进行土地革命,能充分发动群众,为革命发展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不能保卫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赖以发展的战略基地,如果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不与根据地建设相结合,武装斗争就失去了阵地和依托,土地革命就失去了根基。

(3)意义:

这一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5)、反“围剿”斗争(武装斗争)1)原因: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使国民党十分惊恐,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调集重兵,向根据地发动三次大规模的“围剿”。

2)结果:

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成功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1931年冬,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3.红军的长征

1)、长征背景:

博古、李德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遵义会议

(1)背景:

长征一开始,博古等又犯逃跑主义错误,红军损失惨重,处于极端危险境地,红军将士对博古、李德不满。

(2)内容:

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3)意义: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胜利: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当地红十五军团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3)保存了党和红军的精华,成为以后领导抗日战争的骨干。

重点难点突破:

1遵义会议

(1)遵义会议由于受形势的制约,它只是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而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除党内的“左”倾思想。

(2)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党的领导从根本上说是对思想路线的领导,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就是从思想上路线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当时的中心任务是军事斗争,中央把军事指挥权交给毛泽东,就在事实上确立了他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3)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解决了自己的路线;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独立解决了党中央领导机关改组问题。

改变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做法,实际上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全局上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政党,完全可以独立地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2.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涵:

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谋利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3.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五)伟大的抗日战争

1全民族的抗战

【合作探究】甲午战争后,日本并没有满足已经获得的侵略权益,在20世纪30年代,继续推行侵华战争,结合课本历史纵横思考:

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相继进行了哪些侵华战争?

说明了什么?

对国共两党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华北事变等。

说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并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1)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加深

2)七七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合作探究】前面日本进行多次侵华战争,都没有作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为什么七七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呢?

提示:

这场战争引起了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4)、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1)时间:

1937年秋2)内容:

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合作探究】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机,制定了全民族抗战的正确路线。

而国民党呢?

制定了怎样的路线?

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提示:

片面抗战路线。

(中国当时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存在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条路线——全面和片面抗战路线,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为抗日战争的最终的胜利提供了保证。

)导致了正面战场的大溃败。

5)、正面战场的四次大会战:

1)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2)太原会战3)徐州会战4)武汉会战

【合作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四次会战结果怎样?

为什么?

如何来看待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的表现?

提示:

失败。

客观——敌人准备充分,武器装备精良,主观——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作战是比较积极的,在抗战中起了很大作用:

第一,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对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重要作用;第二,鼓舞了民心士气,特别是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大捷,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御敌。

第三,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抗日游击战争。

第四,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争取了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

但这时期也正是在正面战场上出现了丧师失地、一溃千里的严重局面。

2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30多万人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1200多人3)、七三一部队——细菌战惨无人道

【合作探究】结合我们学习的日军的暴行和课后的学习延伸思考:

日本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怎样的危害?

面对现在日本右翼势力否定暴行、美化战争的行为,你如何反驳他?

提示:

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3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1)时间:

1940年下半年2)结果:

胜利3)意义:

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

2)、中国缅甸远征军——1940年

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

【合作探究】抗日战争中国为什么能够取胜?

提示:

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本课小结】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列强的侵略。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战屡败,每次战争的结果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经过八年的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彻底扭转了一百多年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屡败的局面,第一次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抗日战争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是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六)解放战争

1内战的爆发

1)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1)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由中日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2)国内主要政治力量的态度:

共产党——尽力争取和平民主。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原因:

①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

②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合作探究】蒋介石喊和平只是一个幌子,为什么蒋介石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

其电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提示:

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欺骗中国人民,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毛泽东去了,就可以利用谈判的机会,一则争取运兵备战的时间,再则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实现他们的"军令统一"、"政令统一"的目的。

(3)重庆谈判:

①时间:

1945年8月②结果:

签订《双十协定》③意义:

A.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

B.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

C.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合作探究】毛泽东已经洞悉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为什么还要冒生命危险,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

提示:

为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争取早日实现国内的和平民主等。

2)全面内战的爆发

(1)时间:

1946年6月

(2)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失败

(3)国民党的重点进攻陕北、山东——失败

【合作探究】在艰苦的解放战争之余,中国共产党还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结合课本学思之窗思考: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提示:

土地改革运动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身农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等任务,这一切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2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

1)时间:

1947年6月2)主攻方向:

中原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的资料回放思考:

我军第二年的作战任务是什么?

何为内线战争?

何为外线战争?

提示:

"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外线——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转向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攻,属战略进攻性质。

内线——是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的进犯,属战略防御性质。

2)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

【合作探究】三大战役为什么首选锦州作为战役的开始?

提示:

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决战.这是因为,它既可以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收缩企图,又可以使东北人民解放军腾出手来转入关内作战,还可利用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从而有利于整个战局的发展。

此外,当时东北战场的态势对人民解放军也最为有利,夺取决战胜利较有把握。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谈的阴谋,打破了其划江而治的美梦。

2)渡江战役——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国内2)国际课本P80—81

国内:

A、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国际: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本课小结】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协定、决议,发动的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在解放战争第一年里,人民解放军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胜利。

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中国人民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二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一)一抗战前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原因: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二)抗战时期(1937年—1945年)

表现:

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官僚资本的压榨。

(三)国民党统治后期(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表现:

日益萎缩

原因:

美国的经济侵略;

官僚资本的摧残;

通货膨胀严重;

繁重的赋税负担。

(四)解放后的情况(1949年—1956年)

1949年—1952年:

民族工业获得一定的发展。

1953年—1956年:

采用和平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生产资料由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消失。

(五)、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地位: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

历史作用:

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关系,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作用。

政治上:

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壮大,为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思想上: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发展趋势上: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总之: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三思想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一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