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8311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教案及作业设计Word格式.docx

留恋,不忍分离。

  4、再次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5、小结:

  原来课文记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6、齐读课题:

  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

下面,就让我们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3、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四

留有思考,布置作业

  1、本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地阅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但要体会小姑娘那种窃读时的复杂滋味,还需要细细读课文,认真揣摩,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本课。

  2、抄写词语: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3、在家长的监督下熟读课文,并听写今天的新词。

第二课时

  一

援引思考,导入新课

  上节课,孩子们不但课文读得好,生字学得也不错。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体会小姑娘的复杂滋味吧。

  二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大声朗读课文,找出集中体现小姑娘复杂滋味的语句,用“_____”线勾出。

  

(1)检查学生查找的情况

  

(2)全班齐读这句话: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为什么“快乐”之后又“惧怕”?

  你在生活中有过这种感受吗?

不妨让大家分享一下。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明白,从哪些语句的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文中小姑娘的“快乐”与“惧怕”。

  3、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感受小姑娘的快乐和惧怕。

  4、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

  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课文小结

  本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是文中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尤为传神,充分表达了对读书的酷爱。

作业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制作成文化走廊板。

  2、参考父母的意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新学期的读书计划。

习题精选

  一、读拼音,写词语。

  jù

chǎocà

iguōshá

odiǎnjiǎo

  ()

()(

)(

  chōngzú

nzhīchēngshūguì

  二、区分这些形近字,进行组词。

  抄()炒()吵()妙()

  梭()峻()酸()唆()

  三、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隐藏()暂时()

担忧()

  惧怕()光顾()

鼓励()

  四、照样子把句子写得更简洁。

  例: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家乡。

  我离开了家乡。

  1.我舒舒服服地坐在松软的沙发上。

  2.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那本我读过的书。

  五、选择最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就……

  1.(

)口袋里有很多钱,我()能买很多我喜欢的书。

  2.(

)口袋里没有多少钱,()我不能买我喜欢的书。

参考答案:

  答案依次是:

  一、惧怕

炒菜锅勺踮脚充足屋檐

支撑书柜

  二、抄写

炒菜吵架美妙穿梭峻岭酸奶教唆

  三、躲藏

短暂担心害怕光临激励

  四、1.我坐在沙发上。

2.眼睛寻找书。

  五、1.如果就2.因为所以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案示例

  1、能借助词典,认识本课生字,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温习课文,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林海音的《窃读记》,体会了小姑娘的窃读感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采访著名作家

季羡林先生的内容。

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下面我们先听听本课的朗读。

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把生字新词及不明白的语句画出来,

  教师抽查学生,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了解。

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

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崇敬溢于言表。

  季老:

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全班交流,重点研读

  1、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花了很长的时间讨论看闲书。

那么闲书到底是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的欢乐,帮助写作。

  (3)教师小结:

看来,“闲书”不闲,闲书也能发挥它的优势,帮助大家写好文章。

  今天老师要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那么请先爱上阅读吧!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

布置作业

  介绍自己喜欢读的课外书,为大家推荐一些书目。

  xì

ngqù

guà

ntōnggǔnguālà

nshú

nhǎohà

n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访()浒()偏()鼓()

  仿()许()编()彭()

  三.、填空并回答问题。

  1.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首诗,()篇古文,这是最(

)的要求。

  “起码”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怎样才能写好?

苗苗认为有两个重要条件。

你知道是哪两条吗?

  第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

  四、课文链接。

  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

我看的闲书可多了……

  我是主张看闲书的。

  1.季羡林先生主张看闲书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也看过不少的闲书吧?

理由其中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习题答案:

  答案依次为:

  一、兴趣

贯通滚瓜烂熟绿林好汉

  二、访问

水浒传偏僻鼓励仿佛许多编写姓彭

  三、1.两百五十起码最低要求,最低限度

2.写文章应该写真事。

多看点儿课外书,把文章写通顺。

  四、1.多看课外闲书才能把文章写好,写通顺。

2.《西游记》书中的孙悟空

、走遍天下书为侣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准备】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那么一次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而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

为什么?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板书课题)

  二、齐读课题,释题。

  学生读课题,教师正音,“侣”是什么意思?

(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质疑:

为什么要选择书作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且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地读一读。

  3.你发现了哪些生字容易读错,不妨当回老师,提示大家容易出错的地方。

  4.开火车读课文,纠正字音。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课文范读(教师播放教学课件),大家听的同时思考:

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四、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重点解说以下句子:

  

(1)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2)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体会到的?

  (读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我从“总能”和“不管”两词语中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的感觉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读了第二句话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百看不厌。

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传达给大家吗?

  (读了第三句话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家人似的,读书就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到哪就随时能读的。

我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

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位朋友;

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你们能把这种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4.把三句话连起来好好读读,揣摩一下作者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大声朗读课文,熟读自己认为好的段落。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1.以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引导大家一起回忆上课内容:

  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了解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感受?

  (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读书。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

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呢?

  假设:

  文章通过假设来展开文章,作者通过层层深入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自己观点的说明方法。

  设问

  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意再见到他们了吧?

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比喻

  把书比喻为朋友,比喻为家,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三、富有感情地诵读,体味情感

  1.结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四、作业

  1.展示自己收集的读书的名言,课下结合课文理解好好思考。

  2.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同学们课后交流自己的经验。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à

nlǚ

uyù

ng

  ()()()()

  二、写同偏旁的字,并组词。

  女____()()()

  走____()()()

  水____()()()

  三、填写下面的量词。

  一()美丽的图画

一()有趣的图书一()扑克牌

  一()漂亮的帽子

一()艳丽的花朵一()晶莹的露珠

  四、把加下划线的词换个相近的词语。

  1.走遍天下书为侣()

  2.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五、说一说。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你在读书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吗?

试着回忆一下。

  答案依次如下:

  一、伴侣

娱乐犹豫诵读

  二、好

好友好人好事

  趣兴趣乐趣有趣

    冰

冰块冰棒冰凉

  三、幅

本盒顶朵滴

  四、1.伴2.离3.故乡

、我的长生果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听过长生果吗?

什么是长生果呢?

  教师指名回答,结合学生回答,解释:

长生果,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世界上真的有那种果子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把不认识的生字圈起来。

  2.同桌之间互相学习生字,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读课文时,思考以下问题:

  

(1)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3.教师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留意文中自己不会的生字。

  教师板书:

  恰似

如饥似渴(sì

)美差(chāi)奔向那里(bè

n)沉甸甸(diān)分外(fè

n)

  似的(shì

差不多(chà

)全班之冠(guà

n)禁不住(jīn)

  指名学生读生字,之后在课文朗读中学习生字。

  4.汇报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细读课文,体味情感

  1.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作者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量,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和作文的哪几件事?

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津津有味)——看连环画(废寝忘食)——读文艺书(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如痴如醉)

  从中悟出的道理是: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仔细阅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从中悟出的道理?

你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学会借鉴模仿等。

  四、品读课文,积累词句

  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读一读,背一背,写在作文素材本上。

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和比喻的生动。

  五、布置作业

  读一读自己喜欢的书,写一篇读书笔记。

习题精选

  一、在下列汉字正确读音上画“____”

  馈(kuì

guì

磁(cí

chí

)鉴(qiānjià

n)酵(jià

oxià

o)

  二、成语填空

  如()如()如()似()()()吞枣

  悲()离()牵()挂()()()心裁

  三、句段理解

  1.作者将少年时的读书生活看作是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面,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悟出的两点作文的道理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莎士比亚“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

  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

  结合课文,你能写写这种“报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请你写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表现冬天来了,落笔千万别忘了力求新颖。

  一、kuì

jià

njià

o

  二、痴醉,饥渴,囫囵,欢合,肠肚,别出

  三、1少年读书生活的美好。

  2

(1)作文,首先构思就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与众不同的“鲜味”。

  

(2)作文,要动真情,要写真情实感。

  四、这种“报偿”具体表现在:

  1.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

  2.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夸我“嵌”字用得传神,又一次得到好评。

5、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揭示课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

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

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

畅所欲言。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

你们的回答真精彩!

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

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

男女生赛读。

  10.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

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2.小结:

是呀!

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

记住:

文章是改出来的。

  1.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

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2.诗人想干什么?

家乡在哪儿?

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

再好好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6.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

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第二课时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

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

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三、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

读,勾画。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