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8447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Word下载.docx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Word下载.docx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我們作爲老師在做學生工作的時候,總是在強調“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問心無愧。

”良心和愛固然是必須的,但這畢竟主觀,而且我想這也是一種比較自私的想法,畢竟你主觀感覺的是對得起自己,那孩子呢?

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們再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

我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我們作爲老師有沒有樹立起作爲老師的理想;

我們要求孩子從小認真學習,我們作爲老師有沒有把“教育”作爲一門功課來學習,如果我們沒有,又有什麽資格去要求我們的孩子。

作爲一名老師,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小學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師強調小學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初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爲學生的行爲負責。

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爲禍害别人的人了。

誰爲他負責呢?

我們應該爲此感到憂慮。

沒有道德敗壞的孩子,隻有不幸的孩子。

我們沒法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到我們手中的孩子感覺到幸撸浪呀洸恍液芫昧恕

作爲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知和無能。

回想自己十幾年的教師生活,許多事情感覺力不從心,我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我們孩子的童年隻有一次。

我們犯了錯誤可以改,可我們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

書中說“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爲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爲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

”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爲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爲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

”所以不是所有成爲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

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

作爲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

我想隻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第2篇】

在唐老師的推薦下,我讀了尹建莉老師寫的教育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身爲人母又身爲人師的我,剛讀就被書中的序言深深地吸引,被尹老師講的農夫的鋤頭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動。

尹建莉是一位教育專家,曾經做過老師,同時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

她用年的教育經驗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長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則,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學習不要“刻苦努力”。

很多老師都說過這樣的話:

這孩子,如果不談學習,還是蠻可愛的。

換言之,在學習上,這孩子是不可愛的,是讓人頭疼的。

可是在學校、在家長眼中,學習卻是最重要的,于是這孩子就被貼上了“不可愛”“差生”的标簽。

爲什麽有那麽多的孩子平時都是那麽活潑可愛,聰明機靈,而在“學習”這件事上就變成差生了呢?

“你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在學習上不用心,不刻苦。

”這是老師說得最多,而家長們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

尹老師說:

“學習爲什麽非得是苦的不可?

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

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

一個人不可能既讨厭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件事做好。

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求知欲,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二、不做穿西裝的野人。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地反思,我們作爲老師在做學生工作的時候,總是在強調“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問心無愧。

我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我們作爲老師有沒有樹立起作爲老師的理想?

我們要求孩子從小認真學習,我們作爲老師有沒有把“教育”作爲一門功課來學習?

如果我們沒有,又有什麽資格去要求我們的孩子。

作爲一名老師,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小學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師強調小學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初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爲學生的行爲負責。

如此,孩子便長大了,誰爲他負責呢?

我們沒法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不做穿西裝的野人,讓每一個到我們手中的孩子感覺到幸摺

三、隻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

尹老師設了一個“記功簿”,記錄孩子成長中的一些進步和成長。

每頁隻記一件事,畫一朵小小的紅花——算是給孩子的獎勵。

這個方法,很多家長和老師肯定都用過,但卻有些小小的不同。

有的除了“記功簿”還有“記過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樣的錯。

沒想到這樣的結果是,優點會鞏固成爲真正的優點,缺點也會鞏固下來,成爲總也改不掉的缺點。

也有的在設“記功簿”時,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如作業得了幾星,考試得了幾分,比賽得了幾等獎……,忽視了更爲重要的品行的培養。

兒童和成人一樣,都喜歡受到肯定、受到激勵。

在肯定和激勵的環境中,他們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進步。

幾乎沒有哪個孩子會愈挫愈勇,他們需要成功體驗。

而事實上,孩子成長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點進步都是應該得到肯定的,如“幫媽媽洗菜,洗得很幹淨”“幫鄰居奶奶收衣服”“扶受傷的同學上醫務室”“主動撿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動承認錯誤”“勸阻同學玩危險遊戲”等等。

作爲教師,還要想辦法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體驗。

成功體驗不是偶爾得到的高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後的喜悅。

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爲一名老師,我想隻有更多地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第3篇】

前一段時間在對教育7歲的兒子時總是感覺力不從心,小家夥很難管教。

在我感覺到頭痛時,我徘徊于書店想找一本教育方面的書。

無意中看到了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拿回家讀起來,方覺得如獲至寶。

本書的作者尹建莉,教育專家,教育碩士,從教多年,現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詢工作。

本書是她十六年的教子手記。

作者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

本書分七個章節分别是如何提高愛的質量、把學習做成輕松的事、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家長應有的智慧、小事兒就是大事情、走出坑人的教育誤區。

每一章節觀點的闡述都是結合一些小案例,把一些好的教育觀點和教育方法就這樣如同在對面聊天中娓娓道來。

其中第一章《如何提高愛的質量》、第二章《把學習做成輕松的事》、第三章《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讀後讓我感觸挺深。

下面我就分别談一談。

第一章中有這樣兩個小故事《打針有些疼》、《給小板凳揉揉疼》。

這是孩子小的時候最爲常見的事情。

我們作爲父母的也知道往正确的方向引導,也明白鼓勵孩子要堅強,但往往忽略了一些小細節。

比如:

在面對打針的問題時,我們習慣性的邊哄孩子邊說“一點都不疼,不怕、不怕”。

其實這不經意的一句話是在向孩子傳遞一個錯誤的信息,打針哪有不疼的,可我們爲了哄孩子就随口說了一句錯話。

孩子聽了這句話,如果相信的話,等真正打上針才發覺疼,那麽在孩子的内心裏他們還能相信大人的話嗎?

在《打針有些疼》的案例中,尹老師提倡要把孩子所承受的痛苦如實的告訴孩子,不要誇大也不要過分縮小,然後激發孩子的勇氣。

在《給小板凳揉揉疼》的案例中尹老師提到了培養孩子善良和豁達品質的重要性。

讓孩子從小養成對别人有更多的愛心和理解,遇到問題從不偏執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這是終身受益的。

第二章中提到了很多培養孩子良好學習品質的小方法、小技巧。

其中提到了如何教孩子識字、學數學和閱讀。

這些好的學習品質都是要從2、3歲開始培養的。

看了這些再結合自己的教育經曆,以前存在迷惑的地方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覺。

這對于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了很大的啓發。

第三章《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中提到關于培養孩子優秀品質的問題。

對于孩子說謊的問題,書中明确提出“孩子天生不會說謊”。

那麽說謊的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模仿大人,二是迫于壓力。

所以我們大人千萬不要給孩子制造說謊的條件。

在《可不可以批評老師?

》這個小案例中提到了要鼓勵孩子有獨到的見解,在任何事情上不要人雲亦雲,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要真盏摹⒈M量有高度的看待問題。

注意培養孩子的批判的意識。

我們當下的素質教育提倡發展孩子的個性,但我們常常會看到很大一部分孩子沒有個性,沒有主見,這讓很多家長很頭痛,擔心孩子走入社會之後會怎麽辦。

無論作爲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應該在這方面深入思考一番,畢竟我們擔負着教育祖國未來的重任,祖國的未來如何,掌握在我們每一位父母每一位教師手中。

最後,把本書序言中的一則寓言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一位農夫得到一塊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鋤頭。

很快這塊玉變成了更小的玉,而它的形狀始終像石頭,并且越來越失去價值。

實際上他是在告誡父母們當孩子來到身邊時就如同手捧一塊美玉,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可以讓美玉成爲無價之寶;

錯誤的教育方法是一柄鋤頭,隻能讓美玉失去原有的價值。

引申到我們老師身上,我覺得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有一把精美的刻刀,雕琢好自己手中這塊美玉的同時,還要雕琢自己的學生,讓他們也盡可能的成爲無價之寶。

上学期,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的阅读了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看了这本书,身为人父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

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分的优异成绩,这倒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

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

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

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

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

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

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

书中说:

“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

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

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

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

”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

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

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

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

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

谁为他负责呢?

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

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

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

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

”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

”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

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

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在唐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刚读就被书中的序言深深地吸引,被尹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

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

她用年的教育经验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则,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很多老师都说过这样的话:

这孩子,如果不谈学习,还是蛮可爱的。

换言之,在学习上,这孩子是不可爱的,是让人头疼的。

可是在学校、在家长眼中,学习却是最重要的,于是这孩子就被贴上了“不可爱”“差生”的标签。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平时都是那么活泼可爱,聪明机灵,而在“学习”这件事上就变成差生了呢?

“你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在学习上不用心,不刻苦。

”这是老师说得最多,而家长们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

尹老师说:

“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

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

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

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件事做好。

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地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

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

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

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

如此,孩子便长大了,谁为他负责呢?

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不做穿西装的野人,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

三、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的一些进步和成长。

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

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

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

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

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

儿童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

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

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

而事实上,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如“帮妈妈洗菜,洗得很干净”“帮邻居奶奶收衣服”“扶受伤的同学上医务室”“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动承认错误”“劝阻同学玩危险游戏”等等。

作为教师,还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

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只有更多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前一段时间在对教育7岁的儿子时总是感觉力不从心,小家伙很难管教。

在我感觉到头痛时,我徘徊于书店想找一本教育方面的书。

无意中看到了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拿回家读起来,方觉得如获至宝。

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

本书是她十六年的教子手记。

作者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

本书分七个章节分别是如何提高爱的质量、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家长应有的智慧、小事儿就是大事情、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每一章节观点的阐述都是结合一些小案例,把一些好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就这样如同在对面聊天中娓娓道来。

其中第一章《如何提高爱的质量》、第二章《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第三章《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读后让我感触挺深。

下面我就分别谈一谈。

第一章中有这样两个小故事《打针有些疼》、《给小板凳揉揉疼》。

这是孩子小的时候最为常见的事情。

我们作为父母的也知道往正确的方向引导,也明白鼓励孩子要坚强,但往往忽略了一些小细节。

在面对打针的问题时,我们习惯性的边哄孩子边说“一点都不疼,不怕、不怕”。

其实这不经意的一句话是在向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打针哪有不疼的,可我们为了哄孩子就随口说了一句错话。

孩子听了这句话,如果相信的话,等真正打上针才发觉疼,那么在孩子的内心里他们还能相信大人的话吗?

在《打针有些疼》的案例中,尹老师提倡要把孩子所承受的痛苦如实的告诉孩子,不要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然后激发孩子的勇气。

在《给小板凳揉揉疼》的案例中尹老师提到了培养孩子善良和豁达品质的重要性。

让孩子从小养成对别人有更多的爱心和理解,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是终身受益的。

第二章中提到了很多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小方法、小技巧。

其中提到了如何教孩子识字、学数学和阅读。

这些好的学习品质都是要从2、3岁开始培养的。

看了这些再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以前存在迷惑的地方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对于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了很大的启发。

第三章《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中提到关于培养孩子优秀品质的问题。

对于孩子说谎的问题,书中明确提出“孩子天生不会说谎”。

那么说谎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模仿大人,二是迫于压力。

所以我们大人千万不要给孩子制造说谎的条件。

在《可不可以批评老师?

》这个小案例中提到了要鼓励孩子有独到的见解,在任何事情上不要人云亦云,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真诚的、尽量有高度的看待问题。

注意培养孩子的批判的意识。

我们当下的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孩子的个性,但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大一部分孩子没有个性,没有主见,这让很多家长很头痛,担心孩子走入社会之后会怎么办。

无论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应该在这方面深入思考一番,毕竟我们担负着教育祖国未来的重任,祖国的未来如何,掌握在我们每一位父母每一位教师手中。

最后,把本书序言中的一则寓言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

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实际上他是在告诫父母们当孩子来到身边时就如同手捧一块美玉,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可以让美玉成为无价之宝;

错误的教育方法是一柄锄头,只能让美玉失去原有的价值。

引申到我们老师身上,我觉得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一把精美的刻刀,雕琢好自己手中这块美玉的同时,还要雕琢自己的学生,让他们也尽可能的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