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8780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大兴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

A.将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B.将含有少量HCl的Cl2通入水中以除去HCl杂质

C.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证明乙烯具有还原性

D.将蔗糖溶液和少量稀H2SO4混合加热后,加入新制的Cu(OH)2检验蔗糖是否水解

【答案】C

【解析】将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证明SO2具有还原性,故A错误;

将含有少量HCl的Cl2通入饱和食盐水中以除去HCl杂质,故B错误;

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乙烯被氧化,溶液褪色证明乙烯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

将蔗糖溶液和少量稀H2SO4混合加热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后,加入新制的Cu(OH)2检验蔗糖是否水解,故D错误。

4.酚醛树脂材料具有绝缘、隔热、难燃等性能,合成酚醛树脂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程式中水的化学计量数是2n-1

B.常温下

更难溶于水

C.1molHCHO与银氨溶液反应最多可以生成2molAg

D.

的单体是

和HCHO

【答案】D

5.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Y的核外电子数是W的2倍且同主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X<

W<

Z

B.W、X、Y元素形成的盐溶于水,溶液一定呈中性

C.W与X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

2

D.1molZ的单质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1NA

【解析】X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X是Na元素;

Y的核外电子数是W的2倍且同主族,则W是O元素、Y是S元素;

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是Cl元素。

简单离子半径:

Na+<

O2-<

Cl-,故A正确;

Na2SO3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

Na与O形成的常见化合物氧化钠、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

2,故C正确;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1mol氯气转移电子数1NA,故D正确。

6.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装置

实验现象

结论

铜丝

稀硝酸

②中出现红棕色气体

稀硝酸与铜生成了NO2

③中需要碱溶液吸收尾气

Fe2(SO4)3溶液

②中溶液黄色变浅

Cu与Fe2(SO4)3溶液

发生置换反应

铁丝

饱和

食盐水

③中导管内液面上升

铁钉发生吸氧腐蚀

浓硫酸

无明显现象

铁与浓硫酸不反应

7.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

将CO2与含少量CO的H2混合,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O2(g)+3H2(g)

CH3OH(g) 

H2O(g),图1是在两种投料比分别为1:

4和1:

6时,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2是生成的甲醇/过氧化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值大于c点

B.图1中a点对应的H2的转化率等于30%

C.图2中电极M上发生还原反应

D.图2中电极N的反应式:

H2O2+2e-+6H+=2H2O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8.A和a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可用于制备安眠药苯巴比妥Q,合成过程如下:

已知:

(1)A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3)D→E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F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①遇Fe3+溶液显紫色②发生银镜反应③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两种

(5)J与

在催化剂作用下既可以生成Q,又可以生成G,写出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E与M互为同系物b.B水解酸化后的产物可以发生加聚反应

C.用试剂b制备乙烯的条件是NaOH的醇溶液、加热

d.Q的结构简式是

(7)试剂c为酯类,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吸收峰,与M反应生成I和a,此反应为取代,则试剂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8)写出以CH2=CH-CH=CH2和E为主要原料制备

的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机试剂自选)

【答案】

(1).羧基

(2).

(3).取代反应(4).

(5).

(6).

(7).cd(8).

【解析】

子G,可推J为

试剂c为酯类,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吸收峰,与M反应生成I和乙醇,此反应为取代,则C是

根据J和尿素反应生成Q及Q的分子式,可知Q为

解析:

根据以上分析,

(1)乙酸的官能团名称为羧基。

(2)乙酸→

氯原子代替乙酸中氢原子,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3)

与乙醇生成→

的反应方程式为

(4)①遇Fe3+溶液显紫色,说明含有酚羟基;

②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

③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两种,说明酚羟基与醛基位置对称,符合以上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有

(5)

在催化剂作用缩聚生成G,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

a.E与M酯基数目不同,不是同系物,故a错误;

b.

水解酸化后生成羟基乙酸,可以发生加聚反应,故b正确;

C.用试剂乙醇制备乙烯的条件是浓硫酸、加热,故c错误;

,故d正确。

(7)试剂c为酯类,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吸收峰,与M反应生成I和乙醇,此反应为取代,故c的结构简式为

(8)以CH2=CH-CH=CH2与溴水发生1,4加成反应,结合题干流程,料制备

的流程为

【点睛】分子中含有1个羟基、1个羧基的有机物能发生缩聚反应。

9.氨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原料。

催化合成氨是氮循环的重要一环。

(1)目前工业上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①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H3和PH3的分解温度分别是600℃和500℃,热稳定性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2)工业合成氨主要经过原料气(N2、H2)的制取、净化、压缩合成三大过程。

①天然气蒸汽转化法是目前获取原料气中H2的主流方法。

CH4经过两步反应完全转化为H2和CO2,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1molCH4(g)通过蒸汽转化为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O变换过程可由Fe2O3催化完成。

将下述催化过程补充完整:

i.3Fe2O3+CO=2Fe3O4+CO2

i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醋酸铜氨液可以吸收原料气中CO等少量杂质。

吸收CO反应为:

Ac(aq)+NH3(aq)+CO(g)==Ac(aq)△H<

0。

右图表示压强和温度对醋酸铜氨液吸收CO能力的影响。

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

i.X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_。

ii.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化学法也可合成氨。

下图是用低温固体质子导体作为电解质,用Pt-C3N4作阴极催化剂电解H2(g)和N2(g)合成NH3的原理示意图:

①Pt-C3N4电极反应产生的气体是NH3和______。

②实验表明,其它条件不变,逐渐增加电解电压,氨气生成速率会逐渐增大,但当电解电压高于1.2V后,氨气生成速率反而会随电压升高而下降,分析其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N2+3H2

2NH3

(2).N、P都位于VA族。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3).CH4(g)+2H2O(g)=CO2(g)+4H2(g)△H=+165.4kJ/mol(4).2Fe3O4+H2O=3Fe2O3+H2(5)..压强(6).L1<

L2。

吸收CO反应放热(△H<

0),当压强一定时,温度降低,醋酸铜氨溶液CO吸收能力增大。

(7).H2(8).电压高于1.2V后,2H++2e-=H2↑(H+得电子生成H2)反应使生成氨气速率下降。

③i.根据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根据x增大,醋酸铜氨液吸收CO能力增大分析。

ii.根据吸收CO反应放热(△H<

0),当压强一定时,温度降低,醋酸铜氨溶液CO吸收能力增大判断L1、L2的大小。

(3)①根据Pt-C3N4电极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Pt-C3N4电极反应产生的气体是NH3和H2。

②电压高于1.2V后,发生2H++2e-=H2↑反应,所以。

(1)①用氢气和氮气高温高压合成氨气的方程式为N2+3H2

2NH3。

②N、P都位于VA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所以NH3和PH3的分解温度分别是600℃和500℃。

(2)①根据第一步反应的图示,CH4(g)+H20(g)=CO(g)+3H2(g)△H=+206.4kJ/mol;

根据第一步反应的图示,CO(g)+H20(g)=CO2(g)+3H2(g)△H=-41.0kJ/mol;

根据盖斯定律,CH4(g)+2H2O(g)=CO2(g)+4H2(g)△H=+165.4kJ/mol;

②总反应减反应i可得反应ii的方程式,所以反应ii的方程式为2Fe3O4+H2O=3Fe2O3+H2;

③i.Ac(aq)+NH3(aq)+CO(g)==Ac(aq)△H<

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图示x增大,醋酸铜氨液吸收CO能力增大,x表示压强。

0),当压强一定时,温度降低,醋酸铜氨溶液CO吸收能力增大所以L1<

(3)①根据Pt-C3N4电极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

②电压高于1.2V后,发生2H++2e-=H2↑反应,使生成氨气速率下降。

【点睛】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半径减小,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金属性减弱。

@#¥¥

10.

(1)银作为催化剂,主要用于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甲醇氧化制甲醛等。

目前银催化剂的市场需求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请写出甲醇在银催化下制备甲醛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银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催化活性逐渐减弱、选择性降低,一定时间后必须更换。

某工厂对失效银催化剂进行回收并实现再生,工艺流程如下:

银催化剂主要成分(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

元素

Al2O3

Ag

MgO

SiO2

K2O

Fe2O3

含量%

82

14.8

1.4

0.9

0.5

0.1

资料:

经X射线衍射仪检测,其中氧化铝的晶型为α型,难于酸。

①操作a和操作b的名称是_________。

②请写出过程Ⅰ中银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滤液2中含有多种金属离子,请简述检验其中K+的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化学用语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过程Ⅲ中用氨水将氯化银沉淀溶解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程Ⅳ采用肼(N2H4)作为还原剂,具有不混入金属杂质、还原性强、得到银纯度高等优点,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利用过程Ⅴ实现银催化剂再生,其简易装置图如下:

写出催化剂再生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CH3OH+O2

2HCHO+2H2O

(2).过滤(3).3Ag+NO3-+4H+=3Ag++NO↑+2H2O(4).用稀盐酸洗净铂丝,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与酒精灯火焰颜色一致;

用铂丝蘸取滤液2,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利用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呈紫色,证明滤液2中含有K+(5).AgCl(s)

Ag+(aq)+Cl-(aq),Ag++2NH3=Ag(NH3)2+,导致Ag+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氯化银转化成为溶液,有利于过程Ⅳ用肼进行还原。

(6).4Ag(NH3)2Cl+N2H4=4Ag+N2↑+4NH4C1+4NH3(7).Ag++e-=Ag

(4)AgCl(s)

Ag+(aq)+Cl-(aq),Ag++2NH3=Ag(NH3)2+,导致Ag+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

(5)(N2H4)作为还原剂,银离子被还原为银,肼被氧化为氮气。

(6)催化剂在阴极再生;

(1)甲醇在银催化下是甲醛和水的方程式为2CH3OH+O2

2HCHO+2H2O。

(2)①作a和操作b都是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操作名称是过滤。

②银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NO、水的方程式为3Ag+NO3-+4H+=3Ag++NO↑+2H2O。

(3)用焰色反应检验K+的方法是用稀盐酸洗净铂丝,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与酒精灯火焰颜色一致;

用铂丝蘸取滤液2,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利用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呈紫色,证明滤液2中含有K+。

Ag+(aq)+Cl-(aq),Ag++2NH3=Ag(NH3)2+,导致Ag+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加入氨水后氯化银沉淀溶解,加快用肼进行还原的速率。

(5)(N2H4)作为还原剂,银离子被还原为银,肼被氧化为氮气,方程式为4Ag(NH3)2Cl+N2H4=4Ag+N2↑+4NH4C1+4NH3。

(6)催化剂在阴极再生,方程式为Ag++e-=Ag;

【点睛】用焰色反应检验钾离子,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

若直接观察火焰焰色,没有紫色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钾离子。

@#¥

11.碳酸亚铁(FeCO3)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盐。

某学习小组对用FeSO4制备FeCO3

资料显示:

FeCO3:

白色结晶,难溶于水;

干燥品在空气中稳定,湿品暴露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红棕色的水合氧化铁FeO(OH。

(1)实验探究Ⅰ

操作

现象

1、混合后出现白色絮状沉淀,振荡,部分沉淀呈灰绿色,无气泡产生

2、放置5-8分钟,灰绿色沉淀逐渐增多,最终变成红褐色

①生成FeCO3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生成Fe(OH)2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取沉淀离心、充分洗涤,加足量稀硫酸,沉淀溶解且有气泡产生,证明白色沉淀中含有CO32-;

此时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Ⅱ

实验Ⅱ

操作

1、混合后,试管中出现白色颗粒状浑浊,片刻后有大量气泡产生

2、振荡,粘附在试管内壁的白色颗粒状浑浊变红棕色,且越来越多;

20分钟后,白色浑浊明显沉降

①经检验,试管中白色颗粒状浑浊是FeCO3,请结合化学用语从平衡角度解释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现象认为:

实验Ⅱ所得固体中FeCO3的含量比实验Ⅰ多。

支持该结论的操作及现象如下:

分别两种沉淀离心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取等质量的两种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则结论成立。

(3)实验探究Ⅲ

2、一段时间后将带有气球(排尽空气)的胶塞塞紧试管,振荡后放置5小时,气球膨胀,试管中沉淀物始终保持白色

实验改进的意图是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用NaHCO3制得FeCO3纯度高的原因之一是因为NaHCO3溶液碱性弱

B.用1L1.0mol/LNaHCO3与足量FeSO4溶液反应理论上可制备116gFeCO3

C.湿品FeCO3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的方程式为4FeCO3+O2+6H2O=4Fe(OH)3+4CO2

D.工业上用NH4HCO3和FeSO4反应可制备纯度更高的FeCO3

【答案】

(1).Fe2++CO32-=FeCO3↓

(2).白色絮状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3).Fe3+Fe2+(4).NaHCO3中存在电离平衡:

HCO3-

H++CO32-,加FeSO4,Fe2++CO32-=FeCO3↓平衡右移,H++HCO3-=CO2↑+H2O(5).加足量稀硫酸沉淀均溶解,实验Ⅱ中产生的气体比实验Ⅰ中产生的气体多(6).反应放出CO2,给反应创设无O2的环境(7).ad

②根据碳酸亚铁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多少分析。

(3)反应放出CO2,给反应创设无O2的环境,防止亚铁被氧化。

NaHCO3溶液碱性弱,氢氧根离子浓度小;

B.反应中是二氧化碳气体,用1L1.0mol/LNaHCO3与足量FeSO4溶液反应制备FeCO3的量为0.5mol;

C.湿品FeCO3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不能放出二氧化碳;

d.NH4HCO3溶液氢氧根离子浓度更小。

(1)①碳酸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FeCO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Fe2++CO32-=FeCO3↓;

②Fe(OH)2在空气中,能由白色絮状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所以根据白色絮状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可判断含有Fe(OH)2。

③含有白色沉降物,说明含有FeCO3,沉淀变成红褐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铁,用硫酸溶解后溶液中含有Fe3+Fe2+;

(2)①NaHCO3中存在电离平衡:

H++CO32-,加FeSO4,Fe2++CO32-=FeCO3↓,HCO3-

H++CO32-,平衡右移,H+浓度增大,H++HCO3-=CO2↑+H2O,放出二氧化碳。

②碳酸亚铁与酸反应能放出二氧化碳,所以放出的二氧化碳越多说明含的碳酸亚铁越多。

(3)改进的意图是,反应放出CO2,给反应创设无O2的环境,防止亚铁被氧化。

NaHCO3溶液碱性弱,氢氧根离子浓度小,生成氢氧化亚铁的量少,故a正确;

B.反应中是二氧化碳气体,用1L1.0mol/LNaHCO3与足量FeSO4溶液反应制备FeCO3的量为0.5mol,故b错误;

C.湿品FeCO3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不能放出二氧化碳,方程式为12FeCO3+3O2+6H2O=4Fe(OH)3+4Fe2(CO3)3,故c错误;

d.NH4HCO3溶液氢氧根离子浓度更小,所以生成氢氧化亚铁的量少,故d正确

【点睛】在碱性较强的溶液中,亚铁离子容易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所以制备碳酸亚铁时把碳酸氢钠滴入硫酸亚铁中比把硫酸亚铁滴入碳酸氢钠中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