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8875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5.乡愁是中国诗歌自古以来的一个普遍主题。

6.汉乐府民歌表达上主要以抒情为主。

7.《短歌行》一诗,较好体现了诗人深沉雄壮的风格。

8.《春江花月夜》千百年来为世人所传诵,有“孤篇压倒全唐之说”。

9.《从军行》<

其一、其四)两首诗的共同特点:

诗人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概括富有典型意义的画面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感情活动。

10.新诗指的就是自由诗。

四、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且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D)

A.《古诗十九首》B.《楚辞》  

C.《乐府诗集》D.《诗经》

2.诗句“啊,我年轻的女郎”<

《炉中煤》)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喻体“年轻的女郎”的本体是<

A.妻子B.情人 

C.朋友D.祖国

3.《湘夫人》中,通过描述举止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诗句是<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鸟何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

C.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D.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4.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B )

  A.陶渊明 B.李白 

C.李商隐 D.陆游

5.关于诗歌的起源众说纷纭,正确的是<

D) 

A.上帝创造 B.高人发明 

C.外族传入 D.生产劳动

6.《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景物的重点是<

C.)

A.江 B.花 

C.月 D.夜

7.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是<

A.新安吏 B.春望  

C.登高  D.《秋兴八首》

8.对《无题》<

锦瑟无端五十弦)主旨的理解,尽管众说纷纭,但大多倾向是<

A.爱恋说 B.悼亡说

C.音乐境界说 D.自伤身世说

9.被称为“七绝圣手”的诗人是<

B)

A.李白 B.王昌龄 

C.杜牧 D.张若虚

10.李白的《行路难》<

其一)受鲍照《拟行路难》<

其六)影响较大,而体现在具体的诗句是<

A)

A.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B.丈夫生世会几时?

安能蹀躞垂羽翼!

C.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D.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11.《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用典的诗句是<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2.《秋兴八首》<

其一)的主要情感内容是<

A.家国之思B.羁旅之苦 

C.老病之忧D.前途之虑

13.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D )

   A.清新淡雅 B.豪放飘逸 

C.深婉华美 D.沉郁顿挫

14.《龟虽寿》的中心是<

A.神龟虽然高寿可还是难免一死。

B.形老体衰的千里马却仍有驰骋千里的豪情。

C.乘云驾雾的“腾蛇”最终都会变成土灰。

D.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

15.曾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的诗篇是<

A.王维的《少年行》<

其一) B.杜甫《绝句四首》<

其三) 

C.李白的《望天门山》    D.王昌龄的《出塞》

16.讽刺诗在白居易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代表作是<

C)

A.《卖炭翁》 B.《琵琶行》 C.《长恨歌》 D.《花非花》

17.《春江花月夜》的线索是<

A.春 B.花 C.月 D.夜

18.在唐代其诗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并有“诗史”美誉,这位诗人是<

A.王之涣 B.高适 C.岑参 D.杜甫

19.《杜陵叟》中最有讽刺性的诗句是<

A.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B.三月无雨汗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C.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D.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20.《闺怨》中体现主旨的诗句是<

A.闺中少妇不知愁,B.春日凝妆上翠楼。

C.忽见陌头杨柳色, D.悔教夫婿觅封侯。

五、简答

1.诗歌有哪些特点?

答:

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其特点具有高度的概括、强烈的激情、丰富的想象、精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等五个方面。

2.诗人创作诗歌为什么要借用“想象”这一手段?

结合教材的篇目谈谈它的作用。

诗人在创作诗歌的构思中,要将积累的生活素材提炼出诗歌形象,创造感人的意境,就必须借用想象这个“媒介”。

没有想象这个“媒介”,诗人积累的素材永远成不了诗歌形象。

想象对于诗歌创作者来说,是完成诗歌创作的首要艺术手段。

3.现实主义诗歌有哪些特点?

举例说明之。

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要求按现实生活本来的样子来描写,也就是要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

所以具有细节的真实性、形象的典型性、描写的客观性。

如杜甫的“三吏”、“三别”。

4.律诗与新诗有哪些区别?

律诗具有形式排偶、声调和谐的法则,以及整齐化和音乐化的规格。

它们在字数、音律和平仄上都有严格要求。

新诗则是用白话写成的,它分为自由体、梯形体等等。

如自由体,一般是句无定字,篇无定句。

其字、句长短完全视诗人抒情需要定,故参差错落。

5.你怎样看曹操“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人才观?

略。

六、简析题

1.阅读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请回答:

A.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抒发了人生苦短、功业未成的焦虑;

渴望招纳贤才,完成平定天下的雄心壮志。

B.简析诗歌的层次。

  

全诗可分为四层,四句一层:

第一层感叹人生寿命短暂;

第二层表示他延揽贤才的迫切和热诚接待贤才的意愿;

第三层写延揽贤才而不可得的苦闷以及对朋友远道而来所表示出的兴奋之情;

第四层用乌鹊比喻贤才寻找归宿。

C.诗人如何巧妙使用典故、比喻?

 

诗中以“朝露”来比喻人的生命短促;

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贤才不怕多。

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寓意深刻。

诗中用典来抒情言志。

如对于远道来的朋友,求贤若渴的诗人就用《诗经·

小雅·

鹿鸣》的成句,借诗中欢快的情调表达对贤才到来的欣喜。

“周公吐哺”典故的巧妙运用,更是与诗人的远大志向结合得天衣无缝,而且还扣住了延揽贤才来统一天下大业的全诗主旨。

D.将本诗与作者的《龟虽寿》进行对比阅读,然后联系实际谈谈个人理想、抱负与成就事业的关系。

2.阅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A.本诗中诗人是怎样将《春江花月夜》这一旧题推陈出新的?

《春江花月夜》虽是乐府旧题,以前有较多人写过,但都太空泛。

而张若虚却推陈出新,不但写出了春江月夜的迷人景象,还以此为背景抒发了游子思妇的愁苦情怀,并进一步表达了深沉的人生感慨。

B.分析本诗的结构层次。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展示了一幅明月初升到月上中天的自然美景,为游子思妇望月生情奠定了背景基础;

第二层,由描写自然之景转向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探究,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第三层,多侧面地描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思离别之苦。

C.诗人在景物描绘上有什么特点?

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为一体。

在月光的照耀下,将春江、沙滩、天空、原野、青枫、花林、流霜、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鸿雁、鱼龙等景物组成丰富的诗歌意象,抒写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D.诗中怎样体现“生死”这一人生终极命题?

通过将人生与江月对比,凸显了人生的短暂无常和江月的永恒长存,表现出诗人对于生命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对于宇宙的深邃思考。

3.阅读闻一多的《死水》:

A.分析本诗的层次。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一节,诗人描绘了一幅粘滞不动、腐烂发臭的“死水”景象;

第二部分为二、三、四节,诗人用翡翠、花、绿酒、珍珠白沫、青蛙等对死水世界进行了色、声、静、动的描绘,用极美丽的比喻来反衬其肮脏,以达到人们对死水世界的反感,期望早日促成其“新生”;

第五节为最后一部分,诗人在概括全诗时流露出对祖国的深沉忧虑: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B.为什么说《死水》是新格律诗的成熟之作?

从诗人的“三美”主张,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中可以看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成熟之作。

C.举例说明象征、反语、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巧妙运用。

诗人用翡翠、花、绿酒、珍珠白沫、青蛙等对死水世界进行了色、声、静、动的描绘,用极美丽的比喻来反衬其肮脏,以达到人们对死水世界的反感。

期望早日促成其“新生”。

D.将本诗与诗人的《七子之歌》进行对比阅读,并分析其思想内容。

《死水》以一沟粘滞不动、腐烂发臭的死水比喻在军阀统治下满目疮痍、令人窒息的祖国:

揭示了当时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社会现实;

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七子之歌》,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诗歌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又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

七、作文题<

自选其一)

1.按有关要求创作诗歌一首,旧体诗和新诗均可。

然后写一篇创作感想。

2.读《行路难》<

其一)有感<

篇幅约1000字)

 

词和散曲

一、填空题

1.词是随着燕乐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原名叫曲子词。

2..苏轼冲破了冲破了“词为艳科”、“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

3.以风格看,词大体分为豪放和婉约两大类。

4.以字数多少看,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大类。

5.散曲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韵文体式,可分为两大类:

小令和套数。

6.散曲的小令又称为“叶儿”,又可以分为寻常小令、重头小令和带过曲三种。

7.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州。

8.温飞卿之词,句秀也;

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9.词人晏殊没有摆脱晚唐五代以来形成的婉丽词风。

10.柳永原名三变,后改名为永。

他创作了大量的慢词。

11.“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中“尘满面,鬓如霜”的人是指苏轼。

12.曲律包括宫调、曲牌、曲谱和曲韵几个方面。

1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14.意象是意与象的结合。

2、词语解释题

1、词:

词是一种新兴诗体,是中国诗歌的重要形式。

词原是配乐的诗,在隋唐时期,由西域传来的音乐和中原地区的音乐融合,而生了一种新的音乐,即“燕乐”,词就是配合这种音乐的歌词。

2、花间派:

中国晚唐五代词派。

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

10卷),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

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

3、易安体: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4、散曲:

是一种新的韵文体式,属广义上的诗歌。

这种与诗、词相提并论的曲是由北方少数民族的胡曲、番乐与中原原有的音乐相结合所孕育出的一种新乐曲。

5、次第:

转眼。

6、东风:

比喻封建家长。

3、判断题<

<

√)1.词又叫长短句。

×

)2.“满城春色宫墙柳”写出了唐婉的美丽动人。

√)3.温庭筠的词很多被收入《花间集》。

<

)4.“江上柳如天,雁飞残月天”是李煜的名句。

)5.柳永写词的速度较慢。

)6.苏轼的词只有豪放,没有婉约。

)7.秦观的词典故用得很多。

)8.“才华信美多骄,看千古词人共折腰”是毛泽东的另一名句。

)9.少游有词才而无词心。

)10.宫调就是宫廷演唱的歌曲。

4、单项选择题:

1.除宋代以外,词坛出现中兴景象的是<

A..元代B.明代C.清代D.现代

2.小令的字数在<

A..30字以内B.40字以内C.50字以内D..58字以内

3.温庭筠词的风格特点主要是<

A.浓艳细腻B.明朗疏快C.慷慨激烈D..爱国向上

4.藕丝秋色<

D),人胜参差剪。

A.嫩B.远C.黄D.浅.

5.李煜的词被王国维称为<

A.深宫词人B.爱情词人C.主观词人D.客观词人

6.柳永被称为<

A.女性词人B.豪放词人C.专业词人D.爱情词人

7.苏轼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A.明丽俊爽B.险怪奇特C.清新豪放D.隐晦朦胧

8.《踏莎行》<

雾失楼台)的写作重点是<

A.爱B.梦C.愁D.恨

9.李清照的作品多采用<

A.铺陈手法B.白描手法C.比兴手法D.对偶手法

10.李清照的词集是<

A《易安词》B《漱玉词》C《李清照词集》D《樊南词集》

11.辛弃疾词的主要内容是<

A.爱国词B.羁旅词C.爱情词D.田园词

12.毛泽东的词具有<

B)之美。

A.伤感B.崇高C.童话D..缠绵

13.当年鏖战急,弹<

C)前村壁

A.穿B.破C.洞D.扫.

1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写的是(D>

A.菊花B.梨花C.桃花D.梅花

15.《花间集》收录了<

A)的作品。

A..温庭筠B.秦观C.李清照D..陆游

16下面属于马致远作品的是<

A.汉宫秋B.长生殿C.桃花扇D.窦娥冤

五、简答题

从艺术和感情上比较陆游和唐婉的同名《钗头凤》词。

艺术上,唐婉词与陆游词一一呼应,写情,陆游是“东风恶,欢情薄”,而唐婉是“世情薄,人情恶”,写泪,陆游是“泪痕红悒鲛绡透”,唐婉是“晓风干,泪痕残”;

写花,陆游是“桃花落,闲池阁”唐婉则是“雨送黄昏花易落”;

写语,陆游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而唐婉则是“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情感上,唐婉词比陆游词在任何一方都显得更加沉痛激烈。

1.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B.你怎样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句中的哲学思想?

  

用变幻莫测的宇宙规律,说明人间聚少离多的自古已然的事实,意境一转豁达,聊以自慰。

C.人们都说苏轼的词“一改词的婉约,开豪放先河”,结合本词谈谈你的认识。

离别相思之情本属于婉约的传统题材,苏轼却能用豪放之语来表达,这正是苏轼开创豪放词风的贡献。

八、作文

1.选择一个词牌名,不论平仄格律,按格式和字数创作词一首。

散文

1.我国現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真正标志着我国散文得到初步发展的是《尚书》。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论语》中的名言。

“上善若水”是老子说的名言。

3.秦代虽然四海一统,但散文成就不大,名篇只有《谏逐客书》。

4.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史记》。

5.曾引起极大轰动,一时为之洛阳纸贵的是左思的《三都赋》。

6.“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这句名句出自《前赤壁赋》。

二、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A.《春秋》B.《国语》

C.《左传》D.《战国策》

2.主要表现谋士们纵横捭阖的言谈论辩,展示战国时代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的著作是<

3.反映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开创了笔记文学先河的是<

B)

A.《搜神记》B.《世说新语》

C.《颜氏家训》D.《论衡》

4.下列作家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刘禹锡B.杜牧

C.曾巩D.范仲淹

5.下列句子中词语释义正确的是<

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河:

河流。

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处:

接受。

C.他日,公享之。

享:

享受。

D.夫唯不争,故无尤。

尤:

尤其。

6.下列文章,不属于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是<

A.《小石潭记》B.《钴鉧潭西小丘记》

C.《喜雨亭记》D.《始得西山宴游记》

7.《随想录》的作者是<

A.萧乾B.孙犁

C.巴金D.张洁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

随。

有的解释为同“纵”。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国君像个国君,大臣像个大臣,父亲想个父亲,儿子像个儿子。

3.道可道,非常道。

道:

称说、说明。

4.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

事:

侍奉。

5.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

阴:

私下、暗中。

6.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

像对待客人一样地。

7.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重射:

押重金赌射。

8.乃斫大树白而书之。

白:

刮去树皮使白木露出。

9.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既望:

农历每月的十六日。

10.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旋:

掉转。

望洋:

迷茫地样子

四、翻译题<

将下列句子和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

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

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普遍的道理。

3.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孔子说:

“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缺乏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接受的;

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若没有正当的方法摆脱,君子是受而不避的。

君子内心离开仁的修养,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望?

君子的内心不会有一顿饭的时间违背仁,即使在最仓促急迫的时刻也一定能够保持仁者的风范,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能够保持仁的修为。

4.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论语•为政》)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

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

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

五十岁,得知天命;

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

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

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

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心胸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说话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动要像水那样抓住时机。

正因为他<

像水那样)与世无争,才不犯过失。

五、名词解释题

1.诸子散文

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

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主要著作有《论语》、《老子》、《墨子》。

《论语》战国中期,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

战国后期,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诸子散文对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