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8960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

劝学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

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

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

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

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

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

圣人生于疾学。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

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

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

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①,非说之也。

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

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同“缒”zhuì

)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②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同“循”)理,在于行义。

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

凡遇合③也,合不可必。

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

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

“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

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

”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

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

“无乃畏邪?

”曾点曰:

“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

”孔子畏④于匡,颜渊后,孔子曰:

“吾以汝为死矣。

”颜渊曰:

“子在,回何敢死?

”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

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选自《吕氏春秋·

孟夏纪第四》)

[注]①说:

说教。

兑:

悦。

②堇:

毒草,根有剧毒。

③遇合:

师徒相遇而和洽。

④畏:

被拘禁。

前一个“畏”,躲藏。

6.对下列语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彰:

彰显、显著

B.圣人生于疾学疾:

疾病。

这里是动词,患病

C.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释:

丢弃、抛弃

D.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益:

更加

7.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说明“劝学”和“劝师”的一组是()

A.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

B.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C.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

D.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凡说者,兑之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君、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臣下、子女都希望求得“显荣”,而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学习。

B.作者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尊敬老师。

“师尊”是搞好教学的前提,“胜理”、“行义”是做老师的要务。

C.文章称颂“忠孝”、“显荣”,并把曾点、颜渊和孔子作为尊师的楷模,这些都反映了本文作者的儒家思想。

D.文章提出“圣人生于疾学”,这无疑是对圣人“生而知之”的否定,也给唐代韩愈作《师说》以借鉴作用。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9-11题。

万章曰:

“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

“否。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

“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

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

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

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敢问:

‘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

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天下诸候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

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泰誓》曰: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

万章上》)

9.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谆谆然命之乎命:

命令

B.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示:

显示

C.践天子位焉践:

登上

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受:

接受

10.下面的句子,加点的字在意义及用法上相同的一项是()

A“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此之谓也

B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

C谆谆然命之乎夫然后之中国

D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11.与“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B.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C.此之谓也

D.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35分)

(一)翻译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二)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1分)

(1)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3)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4)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7)、好仁不好学,

(8)、临渊羡鱼,。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17题。

夫子当路于齐

公孙丑问曰:

“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

“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或问乎曾西曰:

‘吾子与子路孰贤?

’曾西蹙然①曰:

‘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

‘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

’曾西②艴然不悦,曰:

‘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

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

功烈,如彼其卑也。

尔何曾比予于是?

’”曰:

“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

“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

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以齐王,由反手也。

“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

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③洽于天下;

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文王何可当也?

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

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

又有④微子、微仲、⑤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

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虽有镃基⑥,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

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

‘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节选自《孟子·

公孙丑上》,有删改)

注:

①曾西:

名申,字子西,曾参之子,蹙然:

不安的样子。

②艴然:

发怒的样子。

③洽:

遍及。

④微子、微仲:

纣王之兄。

⑤王子比干、箕子:

纣王之叔。

⑥镃基:

锄头。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子当路于齐当路:

当政

B.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许:

答允

C.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流风:

传统作风、教化

D.今时则易然也易:

容易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文王何可当也?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C.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孙丑觉得是管仲使齐桓公称霸诸侯,晏子使齐景公名声显扬于诸侯。

所以管仲、晏子是值得学习的。

B.公孙丑称赞孟子可以和管仲、晏子相比较,孟子听了很高兴地接受了。

C.孟子认为应在齐国推行“王道”政治,靠实施“仁政”来统一天下。

而且,他认为目前都是实施王道的最好时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作为儒家“王道”政治的推行者,孟子不屑于与“霸道”政治家相比,这正如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他不予回答一样。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或问乎曾西曰:

“吾子与子路孰贤?

”(3分)

译文:

②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0题。

(14分)

年知乡愁

像一缕风跟随一片云,像一脉溪流怀抱一座山川,像一把稻谷眷恋腥香的泥土,像一杯烈酒缠绵一副心肠,像一挂鞭炮喜庆一个节日,年被一副副吉祥的春联拉出来,在时间醇厚的地窖中发酵成一坛坛芬芳的美酒。

  在游子缺席的盛宴上,每一抹清瘦的云都是忧郁的,每一双筷子都是木讷的,每一缕炊烟都是惆怅的,每一个酒杯都是失重的。

高高挂在屋顶上空的大红灯笼是一双深情的双眸,在时空高处守望远走他乡的游子,清点他们挂在脸上的清澈泪水。

一副副对联红光满面,幸福地偎依在门框上,那些浓缩希望和祝福的汉字,浑身散发着年意味深长的光芒。

母亲斜靠在黄昏巷口的一棵老树上,望断天涯……

  年关将近,口袋里的车票像一面风帆,汹涌在胸口的思念载着乡愁这沉沉的航船,在夜幕下披着月色划呀划,驶向梦境深处。

分别只是割断空间距离的河,决不是割断心灵相约的刀。

思乡的泪水被风干成一粒闪着银花的盐,挥手之间的深情一瞥在心灵与故乡遥时空间划下一道厚实的孤线,像一座桥,一头连着家园,一头接通乡愁。

飘过故乡上空的每一朵云,落在原野上的每一片雪花,覆盖回家之路的每层厚霜,都蓄着有股乡愁。

覆盖家园的大雪迟早会化去,给游子腾出归心似箭的路径;

封锁河流的冰凌也必将散开,为乡愁让出足够通畅的河道;

每一个白天,每一个黑夜,高高在上的灯笼不肯合眼,就连在家门口奔跑的牲畜也期待着久别重逢的欣喜。

节日只是披在故乡身上的一件朴素古典外衣,而情感的所在和连通才是我们行走人生的全部魂魄所在。

一个人出生在一个地方是一种命运,而一个人给自己的故乡带来荣耀是一种幸福。

你可以忘掉自己在尘世中博得的风光,但不可以忘记故乡的水土赐予你的思想。

  年,不仅仅是一种时间图腾,也不仅仅是一种简单象征,它是时间让我们伸向故乡的一双蕴含巨大力量的温暖手掌,拉近了我们与故乡的心灵距离,这手掌就像母亲推进土炕里的一堆炭火,驱散我们漂泊的疲惫,温暖我们一生。

  年,像一根时间发出的射线,以故乡为圆点,拉长我们的思念,年知乡愁,就让这一串串激情的鞭炮引燃我们积蓄很久的眷恋,就让这一朵朵忧伤的白云,以雾的形式,雪的形式,大气的形式降落在故乡的脊梁上,深入故乡的腹内,把乡愁的种子扎在她宽广、仁慈、博大的胸怀,长成一株大树,生生息息,无论外界的风云有多繁华耀眼,因为年的熏陶,脚趾如根,今生今世,再也不肯分开。

  一天天一年年都会过去,旧的去新的来,意义却不同。

或许,年就是乡愁的壳啊,乡愁就是年的魂。

有了年,游子就有了一种对岁月的浣洗,就有了一种从容而又绵长的呼吸,就有了从容而又幸福的欢笑。

18.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文章中的画线句。

(4分)

19.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分)

20.从全文看,作者主要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六.(18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

回答问题。

①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

颜渊》)

②孟子曰: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离娄下》)

2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以礼来规定仁;

认为克制自己、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B.仁就在自己的身心上;

修养仁德,既在于自己,也在于别人。

C.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

D.君子践仁存礼,是一个基于仁和礼的人,也就是懂得爱与敬的人。

22.结合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和孟子在“仁”和“礼”的关系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二)语言文字运用(13分)

23.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2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在2月6日落下帷幕的“汉语盘点2009”年度字词网络征集活动中,“被”字与“民生”“浮”“金融危机”一起,分列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第一。

“被×

×

”成为一种万能句式:

“被自愿”、“被增资”、“被小康”、“被就业”……“被”这个新兴于2009年的网络热字表达了人们太多的复杂情绪。

“被就业”:

部分高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以证明自己已就业。

有些高校甚至包办填表盖章,在毕业生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就业”了。

“被自愿”:

某县教育局要求读某重点小学的孩子必须缴纳9000元的“慰问金”,该县教育局长在接受采访时称这是家长的“自愿”行为。

K^S*5U.C#O%

(1)根据以上材料,用一句话解释“被”字的含义(3分)

(2)入选2009年年度字的为什么是“被”字?

谈谈你的看法。

(150字左右)(7分)

七、作文(5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毛遂自荐”,是主动推荐自己,从而脱颖而出;

“负荆请罪”,是主动承认错误,终于化解矛盾;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是主动追求,以达到更高的目标……是啊,生活中许多事情,只要我们主动一些,往往会出现新的局面。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以“主动”为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

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金台区高二年级语文学科第二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参赛试卷

参考答案

1. 

C(A施yí

B铎应念duó

D食应念sì

2. 

C(A.①与②反B①知②归C①食D.①由②指)

3.B(A无所不能:

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都能做。

改为“无恶不作”或“无所不为”。

C罚不当罪:

罚,处罚;

当,相当,相称。

处罚与罪行不相称,多指处罚过重。

改为“罪有应得”。

D死得其所:

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改为“死有余辜”。

4.A(B不合逻辑,“为此”应删除。

C成分残缺,缺宾语的中心语。

应在“理念”后补“的途径”。

D成分赘余,“多年以来”与“夙愿”意思重复,应删除“多年以来”。

5.C(《中庸》)

6.B(据上下文,应是形容词,“努力”之义。

7.B(A项上下句均说的是“尊师”;

C项上句说的是“劝师”,下句说的是“尊师”;

D项上句是说的是“尊师”。

8.C(文中把颜渊侍奉孔子作为尊师的楷模,曾点派曾参外出属于“事父”,不属于“尊师”的内容。

【参考译文】

在先王的教化中,没有什么比孝更荣耀,没有什么比忠更显达。

忠和孝,是做君主和做父母十分希望得到的东西;

显达和荣耀,是做子女和做臣下十分愿意获得的东西。

然而,做君主与父母的,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忠孝,做子女和臣下的,也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显荣,这是由于不懂得理义造成的。

不懂得理义,是由于不学习的缘故。

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并且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

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会治理得好。

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地方,那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

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

像这样,(这个从师学习的人)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

所以,老师施行教诲时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接受理义。

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没有不行。

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

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贤士名人的,还没出现过这样的人。

努力学习关键在于尊重老师。

老师受到尊重,他的话就会被人信从,他的道义就会被人称道了。

因此,(别人不尊重他,没有请他)而自动前往教人的老师不能教化他人,(不尊重老师,随随便便)呼唤老师来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

自卑的老师不会被人听信,轻视老师的人不会听从教诲。

老师如果采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会被人听信的方法去勉强教育人,尽管想使自己的道义施行,使自身尊贵,不也差得远吗?

从师学习的人采取不愿受教化、不听教诲的态度,自己随意行事,想使自己名声显赫,自身平安,这就如同怀揣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却厌恶沾湿一样。

凡是进行说教,应使对方心悦诚服,而不是生硬地说教。

当今世上的说教者,大多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反倒生硬地进行说教。

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却硬要说教,这就像拯救落水的人反倒把石头绑在身上让他沉下去,这就像救治病人把毒药给他喝一样。

(这样)使世道越来越乱、不贤达的君主越发昏惑的情形,从此就出现了。

所以当老师的首先要做的事情,就在于明辨事理,在于推行道义。

事理明辨了,道义确立了,那么老师的地位就尊贵了,王公大人们就不敢怠慢他们了,直到至高无上的天子,去朝见这样的老师也不会感到惭愧。

凡是君臣际遇,相互间的和谐不可强求。

如果丢掉事理放弃道义,去追求不一定能得到的东西,却想要别人尊敬他,不也太难了吗?

所以老师一定要依循事理,推行道义,然后才能尊贵。

曾子说:

“君子在道路上行走,谁有父亲可以看出来,谁有老师也可以看出来。

对于那些不孝敬父亲不尊重老师的人,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是说尊师应如同侍奉父亲一样。

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

“怕不是躲藏起来了吧?

”曾点说:

“他虽然躲起来了,但我还健在,他怎么敢躲藏起来了呢!

”孔子被围困在匡地时,颜渊落在后面,孔子说:

“我以为你死了。

”颜渊说:

“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

”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尊敬啊。

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

9.A(A项,命:

任命委派)

10.B(都表顺承,“然后”,A代词/提宾标志,C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D介词“把’/介词“用,凭借”)

11.D(D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定语后置句。

12.

(1)、以天下人的快乐作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像这样却不能称王天下的,从来没有过。

(2)、办好各级学校教育,反复地向学生讲明孝顺老人、敬爱兄长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用头顶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3)、不培养品德,不讲习学问,听了道义不能照着去做,不好的东西不能去改正,这是我的担忧呀。

13.略

14.B(许:

振兴)

15.B(A为:

认为/成为,变成;

B均表反诘语气;

C代词,指纣王/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D取消句子独立性/这,此)

16.B(晏子管仲是以霸道来施政的。

17.

(1)曾经有人问曾西:

“你和子路相比,谁更贤德?

(2)(在当时的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要实行仁政,百姓的高兴与拥护,就如同解救了他们被绳子倒挂着一样的那种痛苦。

18.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年的外在表现------大红灯笼对思念家乡的游子的抚慰(2分)。

19.

(1)说明了年对游子的重要意义,使游子不再孤独寂寞。

(3分)总结全文,使文章的抒情更加强烈(2分)

20.主要抒发的是游子对年的赞美(3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2分)。

21.B(行仁在于自己)

22.孔子认为,“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

“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表现形式。

(1分)(或仁比礼重要。

)孟子认为,“仁”和“礼”都是非常(同样)重要的。

只有把“仁”和“礼”存在心里,才能成为君子。

(1分)(语言表达准确1分)

23.A(容易误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