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8967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1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方案Word下载.docx

4、青浦区保护站负责本次监测项目中所涉及各项经费的落实与支出;

监测固定样带、样带和样方的确认与维护;

监测数据的收集汇总及其它后勤保障需求。

四、组织保障

1、成立淀山湖湿地监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及保障本次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初步审核。

领导小组由如下人员组成:

组长:

汤福明

副组长:

孙余杰

组员:

吴利荣、薛程

2、成立淀山湖湿地监测技术顾问组,顾问组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有关专家组成,负责为淀山湖湿地监测提供技术咨询和年度评审会的主持及监督;

负责《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报告》的修订和把关。

顾问组拟由如下人员组成:

组长:

徐宏发

组员:

王天厚、赵敏

3、成立淀山湖湿地监测工作组,工作组负淀山湖湿地监测的日常组织;

统计汇总资料及原始数据保存;

监测质量的监督;

推进会、评审会的召集;

监测总报告(初稿)的编制。

工作组拟由如下人员组成:

吴利荣

唐晓东、钟晨威、袁琳、童春富、袁庆

五、质量和安全管理

1、为确保监测成果准确可靠,由监测技术顾问组负责监测质量把关,抽查和验收野外调查和内业数据统计分析工作。

2、确定淀山湖湿地监测一年两次例会制度。

会议由工作组召集,调查队队长及队员参加,会议由技术顾问组专家轮流主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青浦区农委和市绿化市容局。

3、为确保淀山湖湿地监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有必要对淀山湖区内设置的样带、样带和样方开展必要的边界标示管理和维护。

4、为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和野外调查人员的人身安全,由监测工作组为每一位调查队员发放统一的“淀山湖湿地监测”工作证件,并为野外调查人员购买有关安全保险。

六、年度工作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

时间:

2013年9月—2014年3月

1、编制《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工作方案》和《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技术方案》

2、完成《监测方案》的专家评审

3、完成监测队伍的组建和培训,明确各监测小组的调查职责与联系人

(二)调查实施阶段

2014年4月—2015年4月

1、开展野外监测工作和数据收集工作

2、开展数据统计和汇总工作

(三)报告编制和成果提交阶段

2015年4月至6月

1、编制《2014-2015年度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报告(初稿)》

2、顾问组专家修订《2014-2015年度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会

3、成果报送青浦区政府和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七、经费保障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项目2013-2014年由市林业局部门预算专项支持。

今后项目的长期开展建议由市区两级共同负担。

技术方案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技术方案

因此在这个区域开展湿地修复工程,发挥湿地涵养水源提高水质的生态服务功能意义重大。

根据《上海市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09-2012年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修复工程已完成4.6平方公里湿地修复。

因此,长期开展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以下简称“淀山湖湿地监测”)对进一步掌握该区域湿地生物状况,评估湿地生态修复效果以及提高该地区湿地保护管理水平十分必要。

二、监测目的和任务

1、落实《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总体方案》和《上海市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目标及任务要求。

2、掌握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及其生物的变化状况,为淀山湖区水环境治理和湿地修复成效提供评估依据和发展建议。

2、固定样带(方)监测湿地植物群落、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变化情况。

三、监测范围与监测周期

(一)监测范围

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修复示范项目实施范围(4.6平方公里)。

(二)监测周期

本方案监测周期为2年一次,第一年为开展各项野外调查及数据收集工作阶段,第二年为内业整理和报告撰写阶段。

四、监测对象

(一)湿地监测

Ø

湿地斑块、面积、水位、水深

(二)动物

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种类、数量

重要保护对象的种类、数量

(三)植物

湿地植被分布、面积

湿地植物群系、植物种类、植物典型生物特征(盖度、高度、密度等),重点调查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其生物特征。

(四)水质及富营养化指标(水文站收集)

水质、富营养化程度

五、监测方法和样点样带设定

湿地监测采取卫星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卫星遥感数据采用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和中分辨率影像数据。

1.湿地类型遥感与地面判识

(1)根据国家林业局《湿地分类》标准,全国将湿地划分为5类34型,根据各湿地类、型及其划分标准来确定淀山湖湿地类型,确保与国家和上海湿地划分标准、界定以及湿地编码保持一致。

(2)遥感数据源的选择

遥感数据的获取应在保证调查精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特定的数据源。

本次对大莲湖及周边区域采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米左右,云量小于5%,选择时相最为5月-10月靠近丰水期的遥感影像资料。

(3)遥感数据源处理

对遥感数据要以湿地资源为主体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并根据1:

1万地形图进行几何精校正。

经过处理的遥感影像数据,按标准生成数字图像或影像图。

2.湿地斑块和面积变化监测

(1)湿地解译标志建立

通过对遥感假彩色像片识别,利用GPS等定位工具,建立起直观影像特征和地面实况的对应关系。

主要依据野外调查确定的影像和地物间的对应关系,借助有关辅助信息(湿地图、水系图、湿地分布图及有关物候等资料),建立遥感假彩色影像上反映的色调、形状、图形、纹理、相关分布、地域分布等特征与相应判读类型之间的相关关系。

制定统一的解译标准,填写判读解译标志表。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判读类型的定义、现地景观形成统一认识,并对各类型在遥感信息影像上的反映特征的描述形成统一标准,形成解译标志,填写判读解译标志表。

不同遥感影像资料或遥感影像资料时相差异大的,应分别建立遥感解译标志。

(2)人机交互判读

判读工作人员在正确理解湿地类型和分类定义的情况下,结合现场地面调查,在GIS软件支持下,将相关地理图层叠加显示,全面分析遥感影像数据的色调、纹理、地形特征等,将判读类型与其所建立的解译标志有机结合起来,准确区分判读类型。

以面状图斑和线状地物分层解译。

建立判读卡片并填写遥感信息判读登记表。

(3)图斑判读要求

图斑判读最小面积为1公顷,以图斑为基本单位进行判读时,采用遥感影像图进行勾绘判读或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进行勾绘判读为主,GPS野外定位点为辅。

每个判读图斑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编号,作为该判读单位的唯一识别标志。

并按判读单位逐一填写判读因子,生成属性数据库。

(4)面积求算

遥感影像解译完成后,在GIS软件中,将面状湿地解译图、线状湿地解译图、分布图和边界图进行叠加分析,求算各图斑的面积,面积单位为公顷,输出的数据保持小数点后四位。

3.湿地水域面积及水量监测

利用中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监测湿地水域面积,通过计算机自动识别湖体水边线,计算湿地水域面积。

可供选择的有Landsat、SPOT、风云气象卫星、我国环境卫星系列。

同时,野外现场使用测深杆、测深锤等测深仪器测量湖区某点水面至水底的垂直深度,并通过多点测量计算平均水深。

通过公示:

水量(万m3)=水域面积(hm2)×

平均水深(m),计算湿地区水量。

(二)动物监测

图2.1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态修复区鸟类及两栖爬行类动物监测样线

1.鸟类监测

鸟类监测方法参照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林业局)2011年8月印发的《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技术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同时结合区域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1)监测频度

分四个季节进行监测,每个季节(至少)进行1次调查,全年(至少)共调查4次。

每次调查历时2~3天,保证每次调查重复观测3~5次。

(2)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路线调查与定点观测相结合,进行鸟类的现场调查。

鸟类观测路线长度在1000m左右,两侧观测范围为25m。

区域鸟类观测路线设置情况如图2.1所示。

全区域共设置4条鸟类观测路线。

调查时以步行为主,借助于单筒或双筒望远镜进行。

在比较开阔、生境均匀的大范围区域可借助车辆行进。

如果鸟类群体数量极大,或群体处于飞行、取食、行走等运动状态时,可以5、10、20、50、100等为计数单元来估计群体的数量。

记录到的数量即为鸟类的种群数量。

每次调查进行3~5次重复观测。

以记录到的鸟类最大个体数作为该次调查该鸟种个体数量的记录。

每次调查结束后,填写表2。

2.两栖爬行动物监测

两栖和爬行类调查宜在夏季和秋季入蜇前进行,全年进行1次调查。

(2)监测方法

采取样线法进行实地调查。

每条样线长200米。

调查时沿样线行走,记录观测到的动物种类和数量。

样线设置情况如图2.1所示。

全区域共设置10条两栖爬行动物监测样线,包括湖区及进出水河道。

根据以往历史资料,淀山湖区域内可能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虎纹蛙分布。

因此需要对区域内的虎纹蛙进行专项调查。

专项调查与样线调查相结合,采取样方法进行。

每个样方大小为200米×

5米。

记录样方内虎纹蛙数量(包括鸣叫),计算样方内虎纹蛙的密度。

每次调查结束后,填写表格3。

(三)植物监测

1.监测频度

湿地植物调查在植物的花果期(5-9月)进行,全年(至少)进行1次调查。

2.监测方法

湿地植被监测:

在搜集和了解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植物分布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遥感解译与野外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监测淀山湖湿地修复示范项目实施范围(4.6平方公里)内湿地植被及外来入侵物种分布、面积及年际变化等特征变化。

湿地植物监测:

在搜集和了解淀山湖(大莲湖区)植物群落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样带样方法,通过野外现场调查,记录监测样区内湿地植物群系、植物种类、植物典型生物特征(盖度、高度、密度等),重点调查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其生物特征。

3.样带样点设定方案

(1)样带样点设置

在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修复示范项目实施范围(4.6平方公里)内,参考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中植物样线的设置,根据植被分布情况,设置2条贯穿于调查单元的样带(图2)。

其中一条样带位于大莲湖内,另一条样带贯穿大莲湖外的人工湿地。

调查样带确定后,按照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均匀布设样方,逐一分层调查,并且填写调查表格(样方位置、样方大小、植物群系、植物种类、株高、盖度、密度等)。

每一个植物群系布设样方数量不少于10个。

确定调查样方位置时要考虑以下原则,典型性、代表性、自然性和可操作性。

(2)样方面积的确定

按照植物类型和高度设置标准调查样方。

湿地植物平均高度≥2米,样方面积4m2(2m2m);

湿地植物平均高度在1~2米范围的,样方面积为1m2(1m1m),平均高度1米的样方面积为0.25m2(0.50m0.50m)。

图2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态修复区植物调查样带及样点布设

(四)水质及富营养化指标监测

主要从区环保局或区水务局年报及附近的水文站和生态监测站等收集相关资料,注明该站的地理位置(经纬度)。

主要收集以下因子:

1.湿地水文监测

(1)水源补给状况:

分为地表径流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人工补给和综合补给5种类型。

如数据来源于资料,注明资料出处。

(2)流出状况:

分为永久性、季节性、间歇性、偶尔或没有5种类型。

(3)积水状况:

分为永久性积水、季节性积水、间歇性积水和季节性水涝4种类型。

(4)水位(m):

地表水位包括年丰水位、年平水位和年枯水位,采用自记水位计或标尺测量,或从水文站和生态站获取。

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

(5)水深(湖泊、库塘,m):

包括最大水深和平均水深,从水利等部门获取有关资料。

(6)蓄水量(湖泊、沼泽和库塘,万m3):

从水利等部门获取有关资料。

2.地表水水质监测

从区环保局或区水务局年报及附近的水文站和生态监测站等收集地表水水质指标,注明该站的地理位置(经纬度)。

具体的指标为pH值、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硬度、挥发酚、总砷、总磷、总氮、叶绿素a、透明度共12项。

参照环保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GB3838-2002)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六、湿地评价指标

在掌握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及其生物的变化状况的基础上,利用野外调查结果及搜集数据,获得以下十个评价指标结果(表1),为今后定期开展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态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表1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评估指标体系

目标层

指标层

单位

湿地资源及格局

自然湿地保有率

%

景观破碎化程度

-

水环境

湿地蓄水量

万m3

地表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植被

湿地植被覆盖率

湿地植物生物多样性

植物优势种数量特征

高度:

cm

盖度:

密度:

株/m2

动物

动物物种多样性

动物优势种数量特征

重要保护对象种类、数量及变化特征

1.自然湿地保有率(%)

自然湿地保有率(%)=监测样区内自然湿地面积(hm2)/监测样区面积(hm2)×

100%

指标解释:

自然湿地及湿地内植被为淀山湖区提供了独特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自然湿地保有率是淀山湖区发挥涵养水源和改善水质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

通过长期监测“自然湿地保有率”可以有效评估监测区自然湿地面积的年际变化,为该区域湿地保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栖息地景观破碎化程度

景观斑块密度=类型斑块数/景观面积

景观斑块密度指景观中包括全部异质景观要素斑块的单位面积斑块数,用来描述研究区内栖息地景观破碎化程度,与湿地内鸟类栖息地质量密不可分。

景观斑块密度越大,则景观类型被边界割裂的程度越高,表明该景观要素类型或该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越高;

反之,景观类型保存完好,连通性高。

通过长期监测景观斑块密度可以有效评估栖息地景观破碎化程度,为该区域湿地修复和栖息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湿地蓄水量

蓄水量(万m3)=水域面积(hm2)×

平均水深(m)。

通过定期监测固定样点水位变化定量评估监测样区蓄水量稳定性。

水是湿地存在与否的关键因子,湿地蓄水量及稳定性与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长期监测“湿地蓄水量及稳定性”可以有效评估监测区自然湿地的稳定性,为该区域湿地保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4.地表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式中:

T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Wj为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

Tj代表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

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

1)Tchl=10(2.5+1.086lnchl);

2)TTP=10(9.436+1.624lnTP);

3)TTN=10(5.453+1.694lnTN);

4)TSD=10(5.118-1.94lnSD);

5)TCODMn=10(0.109+2.661lnCOD)。

叶绿素a 

chl单位为mg/m3,透明度SD单位为m;

其它指标单位均为

mg/L。

参照环保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GB3838-2002)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收集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共5项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指标,计算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估监测样区地表水质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现状、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从而进一步评估监测样区生态修复效果。

5.湿地植被覆盖率及年际变化

湿地植被覆盖率(%)=湿地植被覆盖总面积/监测区域面积(hm2)×

湿地植被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生态服务功能。

淀山湖区湿地植被丰富,从湖岸到水域都有分布。

通过遥感和实地监测,调查分析监测样区湿地植被覆盖的现状,计算湿地植被覆盖率和年际变化,为评估监测样区生态修复效果及湿地保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6.湿地植物生物多样性

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Index)生物多样性指数:

H=-∑Pi•㏑Pi

其中,H为群落的多样性指数,Pi为样品中属于第i种的个体的比例。

湿地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初级生产者,为其它生物提供栖息地的同时还发挥着重要的水体净化功能。

通过定期调查记录样区内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种类的变化,通过计算计算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分析监测样区内湿地植物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群落均匀度,评估监测样区内植物物种的年际变化及生态修复效果。

7.植物优势种数量特征

(1)盖度(%)=某种植物的地表垂直投影面积/样方面积×

(2)株高(cm)=随机测定样方内n株某种植物的高度/株数(n)

(3)密度(株/m2)=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样方面积

通过定期调查监测区内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典型优势种的数量特征参数,如株高、盖度、密度,评价监测样区内植物优势种的生长现状及年际变化,从而进一步评估监测样区生态修复效果。

8.动物物种多样性

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

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

D=(S-1)/lnN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H’=-∑PilnPi

Pielou均匀度指数:

J’=H’/lnS

其中,ni为第i种个体数;

N为总个体数;

Pi为第i个物种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Pi=ni/N;

S为物种数。

通过定期调查记录监测区内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种类、数量,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监测样区内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相应类群的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特征。

9.动物优势种数量特征

通过定期调查记录监测区内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种类、数量,确定相应类群动物的优势种及其数量特征,包括密度、优势度等,评价监测样区内动物优势种的现状及年际变化特征。

10.重要保护对象种类、数量及变化特征

通过定期调查记录监测区内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类、数量,筛查区域重要保护动物及其数量特征,评估监测样区内重要保护动物的现状及年际变化。

七、监测数据收集、汇总和分析

1、数据收集

每次野外监测结束后,各监测队应及时将监测数据进行汇总,认真填写《湿地斑块现状调查表》、《鸟类监测记录表》、《两栖爬行类监测记录表》、《湿地植物监测记录表》和《湿地水文水质监测表》,并在一周内将该四表的电子稿反馈至青浦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

青浦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应定期收集监测区域水文和水质数据,并填写《湿地水文水质监测表》,并经常与各监测队保持联络,以确保数据收集的及时性。

2、数据统计分析

监测工作组根据调查数据按照湿地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并分析监测数据,编制各指标的年度分析报告。

3、数据的管理和保存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负责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监测项目原始调查数据的管理和保存。

原始数据不得删除或修改,除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湿地管理系统服务器内保存调查原始数据外,需季度另备份2份原始数据保存于市绿化市容局和青浦区农委指定电脑内。

4、监测成效的专家评估

为了确保监测成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拟在每年监测完成的9月,召开一次监测成效专家评估会。

监测工作组在总结半年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听取专家意见,对监测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修正。

八、成果与报送要求

(一)成果内容

1、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报告。

2、上海淀山湖(大莲湖区)湿地生物监测调查数据表、数据库。

3、相关照片和视频资料

(二)成果要求

1、由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与青浦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共同负责年度监测报告初稿的编制。

2、由湿地生物监测技术顾问组专家对年度监测报告进行修订和把关。

3、监测报告应包括各监测指标数据、湿地评价年度指标分析、湿地威胁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