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9056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8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四第一讲水循环讲义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城市地面硬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城市地面硬化后,地表水渗不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也不能被蒸发上来,对自然界水循环影响很大。

1.水循环类型的主要环节及特点

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

主要环节

及示意图

特点

例证

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

再生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

陆地

内循环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海上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

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海洋上的狂风暴雨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输送。

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最主要的影响方式是地表径流。

改变地表径流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

布状态

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

的渗透方向等

影响局部地

区大气降水

如人工降雨

影响蒸发

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影响下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

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1.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③⑤D.②④⑤

【答案】C

【解析】[伏尔加河流域纬度较高,蒸发弱,①错误。

虽然距大西洋较远,但仍然会受到西风带来降水的影响,②正确。

伏尔加河是内流河,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③正确。

伏尔加河落差小,流速慢,冬季结冰,不会影响东欧平原总体上的高低不平,④错误。

伏尔加河流入里海,会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⑤正确。

]

练习1.“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

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A.减少雨水下渗B.增加地下径流

C.减少地表蒸发D.增加水汽输送

3.两种城市水循环模式的差异是()

A.“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

B.“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相仿

C.“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

D.“海绵城市”提高了城市抗旱防涝能力

【答案】2.B3.D

【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增加雨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地表蒸发,对水汽输送影响很小。

故本题选B项。

第3题,“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差异较大,减少了城市的可用水量,A、B项错误;

“海绵城市”减少了城市地表排水量,增加了雨水下渗量,提高了城市抗旱防涝能力,C项错误、D项正确。

水循环类型的判读方法

一看发生的领域:

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

二看水循环的环节:

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植物蒸腾这一环节;

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

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4.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

5.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答案】4.D5.B

【解析】[第4题,树皮覆盖层位于最上层,远离根系,显然不是为了提供养分;

雨水渗漏速度最慢的是种植土层,因此树皮覆盖层不能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树皮覆盖层与其他各层都有水体净化作用,但不是其主要作用;

树皮覆盖层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故选

D。

第5题,雨水下渗后,密度较大的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起到净化过滤作用。

雨水经

过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时下渗速度快,净化效果差。

故选B。

]练习1图3是亚洲沿某一方向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题。

图3

图示

A.①地河流结冰期短、多自南向北流

B.②地各河流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C.③地流水和冰川侵蚀地貌广布

D.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温差约为36℃

【解析】①为中西伯利亚高原,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河流结冰期长;

故A错。

②地也有外流河,能参与海陆间循环;

故B错。

③地位于青藏高原,是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由于冰川广布,冰川侵蚀地貌广泛分布;

故C正确。

图中最高点海拔8844.43米,最低点为0米,温差约为53摄氏度;

故D错。

1.存在形式:

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

2.陆地水体的主要类型:

冰川、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流水、生物水等。

3.关系:

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1.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间相互补给的示意图

(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

补给季

补给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

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

变化示意图

①时间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一般以

集中

雨水

夏秋

②不连

两季为

续性

③水量

变化大

①较稳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

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湖泊

水补

全年

②对径

普遍

流有调

节作用

①稳定

①地下水补给区

地下

②一般

降水量

与河流

②地下水位与河

有互补

流水位的相互位

作用

置关系

季节

性积

有明显

①气温高低

雪融

春季

的季节

②积雪多少

东北地区

③地形状况

永久

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①太阳辐射

雪和

主要在

②气温变化

西北和青藏

冰川

夏季

③积雪和冰川储

高原地区

融水

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A.1~2月B.3~4月

C.6~7月D.11~12月

【解析】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

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

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

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湖泊水,长江处于丰水期。

6~7月长江流域处于梅雨季节,降水量大,为丰水期。

练习1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A.冰川、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

【答案】B

【解析】甲水体和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

地下水与长江水、

洞庭湖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

冰川水可以补给长江水,但是长江水不能补给冰川水;

长江水可以补给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补给长江水;

雨水补给长江水和湖泊水,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也都可以经过蒸发补给雨水。

注意水体之间相互补给关系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

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读图,回答9~10题。

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B.地下水

C.冰雪融水D.沼泽水

【解析】从图可知,气温、降雨量与径流深度基本呈正相关,且最大值均出现在6、7、8三个月,说明河流流量除与夏季降水有关,还与气温影响的冰雪融水有关。

练习1亚欧大陆36°

N到46°

N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昆仑山等众多名山,都盛产优质矿泉水,被誉为“世界黄金水源带”。

昆仑山脉玉珠峰北麓海拔6000米的雪线之上,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形成优质的雪山矿泉水。

据此,回答第下题。

昆仑山的雪山矿泉水

A.水源主要来自太平洋

B.水源地将随全球变暖海拔降低

C.补给依靠江河、湖泊

D.由冰雪下渗经过滤和矿化形成

【答案】D

【解析】根据相关知识可知,昆仑山雪山矿泉水来自青藏高原海拔6000米昆仑雪山,由冰雪下渗经过滤和矿化形成,故无污染。

注意西北地区的内流河补给都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河流特征类题目

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个角度,无论是哪一个角度,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解答。

(1)命题角度

角度一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三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比较,其答题思路为:

(2)答题术语

①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要素

特征描述

影响因素

水位、径流量

水位:

(夏/冬)季水位高/低、水位季节变化大/小

径流量:

年径流量大/小、(夏/

取决于补给类型及流域面积

①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由降水量的多少决定

冬)季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大

/小

②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大,一般

流量大

汛期

汛期出现在夏季/春季(冬季)、

汛期时间长/短、出现几次汛期

河流补给类型

含沙量

大/小

植被覆盖情况、土质状况、地形

坡度、降水强度和人类活动

结冰期

有/无、长/短

最冷月均温<

0℃有结冰期。

温时间长,结冰期长

水能蕴藏量

大(丰富)/小(不足)

地形落差、径流量

河流航运价值

地形、径流量、结冰期、含沙量

河流凌汛

有/无

有结冰期,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②水系特征

要素

满分术语

长度

多大江大河;

河流短小等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

支流

支流多(少)

弯曲度

河道弯曲(平直)

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表述了河流径流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它是由纵、横坐标组成的坐标图。

常考图示

图1流量变化曲线图图2某次长江洪水过程中洞庭湖入、

出湖径流量的变化图

图3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图

阅读技巧1.判读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属坐标图,它符合坐标图的基本判读方法。

(2)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

①流量的大小。

②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④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3)从流量过程曲线图中分析河流补给。

①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②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③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④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⑤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

流。

2.此类图的判读技巧

(1)读横轴,看时间与径流曲线的对应状况

横轴指示了径流变化对应的月份,从中可以看出河流径流变化的时间分布特点。

图1

中径流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冬季的几个月份没有径流。

(2)读竖轴,看流量的数值大小

竖轴上标明的流量数值大小可以反映河流的流量大小。

图1中的最大流量在220立方米每秒左右,说明该河流量较小。

(3)读曲线,看径流的变化特点

从径流曲线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看出其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长短分布状况。

图1中河流的丰水期从6月份持续到9月份。

(4)看组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该河的径流变化基本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说明该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

11.读图,回答问题。

图1图2气候统计图

据图1、图2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

请答出三项。

【答案】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

水位季节变化较小;

含沙量较小;

流速较缓;

汛期较长。

(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解析】

区域图

河流流量、含沙量、流速等特征

地形特征、植被特征

―→―→

降水特征

气候图

河流流量、汛期、水位等特征

练习1图1为古代《西域水道记卷二》中的罗布泊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博斯腾湖

天山山脉

图1中

A.罗布泊和博斯腾湖都是咸水湖B.罗布泊和博斯腾湖都是内流湖

C.罗布泊参与了海陆间循环D.博斯腾湖地势较罗布泊地势低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罗布泊没有水流出咸水湖,博斯腾湖有湖水流出是淡水湖,A错。

罗布泊湖和博斯腾湖湖水都没有流入大海,都是内流湖,B正确;

罗布泊湖属于内陆湖泊,参与了内陆循环,不是海陆间循环,C错。

波斯腾湿地位于天山上,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波斯腾湿地地势较罗布泊地势高,D错。

注意区分咸水湖和内流湖的区别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完成下题。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解析】从图中可知,甲水文站位于湖泊①上游,湖泊对其流量无调节作用,A错。

从图可知,乙水文站位于湖泊②下游,湖泊对其流量有调节作用。

④地位于甲水文站上游,暴雨后洪峰首先到达③甲水文站,后经过湖泊,最后到达乙水文站。

故D正确。

练习1下图示意某一河流的某一测站在2008年7月18日至20日测得的降水量和径流过程曲线。

读图,完成1~2题。

1.测站附近出现泛滥洪峰的时间约是降雨停止后的()

A.9小时B.18小时

C.27小时D.36小时

2.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雨情况下,该地河流径流过程线的“洪峰”点却呈现向左移动的情形,这最可能是由于()

A.测站下游开始修筑堤防

B.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C.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

D.测站上游兴建大型水库

【答案】1.B2.C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降雨止于18日12时,而开始出现泛滥洪峰的时间为19日6时左右,故降雨停止后的18小时左右开始出现泛滥洪峰。

第2题,在相同的降雨情况下,洪峰点却向左移动,这说明出现洪峰的时间提前了,这显然与测站上游径流汇集的速度加快有关,这最可能是由测站上游的植被遭受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导致的。

练习2和田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是昆仑山北坡最大河流。

下图为

40多年来新疆夏季0℃层平均高度变化和河流径流变化趋势图。

1.由图示信息可知,和田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冰雪融水B.湖泊水

C.雨水D.地下水

2.下列有关和田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下游水量比上游大

B.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大

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D.冬季不存在断流现象

【答案】1A2C

【解析】[第1题,依据每上升1000米气温降低约6℃的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夏季0℃层

平均高度越高,说明近地面气温越高,而图中显示河流平均流量与夏季0℃层平均高度呈正相关,说明河流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再结合新疆地处内陆而降水稀少,可排除雨水,则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

第2题,河流径流量受气温影响大,而该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温季节变化大,故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内流河是消失在内陆地区的河流,故下游水量逐渐减小。

注意湖泊对河流径流量有调节作用。

在课上由老师根据时间,在配套演练方阵为学生针对性选择题目即可

针对本次课内容,有关学习方法类可以分条进行总结

老师从演练方阵学生版中挑选题目或是根据学生情况针对性布置即可,可在此手写标记是什么作业。

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自己填加题目或是从课课练挑选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