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260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

(必修三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选择题

1.(2016·北京卷·2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

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知识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试题解析】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①不选;文物承载看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就是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它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②正确;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其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③正确;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并不能使国

家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答案】C

2.(2016·天津卷·11)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

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从中看出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知识点】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试题解析】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A不选;用4D技术来展示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有效地吸引观众,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B项正确;C的说法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不选D。

故本题答案选择B。

【答案】B

3.(2016·江苏卷·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

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

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B.相对的稳定性C.时代的先进性D.强大的包容性

【知识点】传统文化的特点

【试题解析】“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变,仍被人们所运用,这说明了传统文化的“稳定性”,“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体现了“礼”的基本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性”特征,故材料整体是想体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B项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本题答案选择B。

【答案】B

4.(2016·江苏卷·23)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

这说明

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知识点】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试题解析】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这说明中西方文化各有其特点,文化是民族的;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中西方文化又有共通之处,文化是世界的,结合起来,材料体现的知识点就是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B项的说法不科学;创造力的源泉应该是实践,C的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D。

【答案】D

5.(2016·江苏卷·24)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

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①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④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知识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试题解析】认为精神力量决定看社会的发展,这是历史唯心主义,①不选,②的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集体主义,不是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重视优秀村规民约、家风祖训是因为它们属于优秀文化,在文化传承中仍发挥看重要作用,也对社会治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③④正确;故本题答

案选择D。

【答案】D

6.(2016·全国Ⅰ卷·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

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

“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知识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试题解析】“华阴老腔”的成功说明传统文化要不断创新,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才能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①②适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③是错误的;传播手段和形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但不是前提,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A

7.(2016·全国Ⅱ卷·1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

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

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知识点】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传播

【试题解析】我国杂技加入了音乐、舞蹈等元素,体现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故③符合题意;这些时代元素和效果是我国运用现代技术展现民族文化的表现,故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现代传媒的作用,故①和题意不符;现代流行艺术能够融入传统艺术之中,但是不能说取代,故②错误。

故选D。

【答案】D

8.(2016·全国Ⅲ卷·19)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

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知识点】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

【试题解析】材料中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体现文化创新要看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而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造力的源泉,②的说法不正确,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③的说法不正确,故本题选B。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9.(2016·北京卷·41)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鲁迅和雨果分别是中国和法国的伟大作家,虽然相隔万里,但是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

下文为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在“鲁迅对话雨果”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讲话的部分内容。

“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说:

‘只要本世纪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

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换句话说,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愚昧和困苦,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

’鲁迅先生以他高度浓缩的小说、精美绝伦的散文和浩瀚滚烫的杂文,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和同样的意志,正如他那首《无题》绝句所言: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

(3)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

(8分)

【知识点】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建设文化强国

【试题解析】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本题可先分析鲁迅与雨果文化作品的共性,这种文化上的共性是交流活动开展的基础。

接着再具体分析这种文化交流的意义,可从文化交流有利于增进文化的合作与发展,有利于文化创新、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等角度具体论述。

【答案】鲁迅和雨果都关心社会历史的进步,关注下层百姓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各自民族精神的代表,也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巨人。

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增进中法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两国文化合作与发展,也有利于增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在中法文化的交流中推动文化创新。

10.(2016·全国Ⅲ卷·39)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

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

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10分)

【知识点】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建设文化强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试题解析】

(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属于启示类试题,通过阅读材料和审读设问可以发现,本题可以从立足于实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其世界影响力等角度回答。

【答案】

(2)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3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

(3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1.(2016·浙江卷·40)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

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

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

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1)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

(12分)

【知识点】文化创新、文化自信

【试题解析】

(1)本题是启示类问答题,“启示”一般指的是怎么做,有什么看法和想法,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又有哪些教训值得吸取。

材料已经给出知识点的限制是“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那答案要点就是围绕“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实践对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有什么经验值得借鉴,以后应该怎么做来写。

英国BBC2电视频道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

全球最大的盛会熟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引发了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

这种做法给我们的文化创新方面的启示就是:

要坚持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纪录片的播放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

这给我们文化自信方面的启示是:

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答案】

(1)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通过中英联合摄制纪录片《中国春节:

全球最大的盛会》并在BBC2播放这一新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文化“借船出海”;纪录片通过叙事视角、结构处理等的创新,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

这一成功事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我国的文化是有价值和生命力的。

纪录片的播放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

因此,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