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338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

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2分,答在答题卷上)

读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完成1—3题。

1.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B.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缓慢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3.在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芬兰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甲B.乙C.丙D.丁

4.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江苏英语教师到澳大利亚进修学习英语2个月B.加拿大人到中国定居

C.到欧洲、澳大利亚“十日游”D.空间移动距离在100千米以上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5~6题。

 

 

5.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6.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

7.在如右图所示的三角坐标图中,以下四个国家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的是

A.KB.NC.MD.P

8.日本的季风水田农业区别于亚洲其他国家,主要表现在

A.劳动力投入多B.机械化水平高

C.商品率低D.单位低

9.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合理容量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相同的

B.发达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

C.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D.人口合理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

10.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占城市用地面积的一小部分B.在工业化之前城市住宅区就已存在

C.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部位D.低级住宅区一般布置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11.关于城市商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商业区只分布在城市中心,呈块状分布B.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

C.商业区内只有商业活动D.中心商务区的昼夜人口数量差别不大

图中R1、R2、R3三个圆分别表示三个不同等级的城市,且R1<R2<R3,据图完成12-14题。

12.三个城市服务职能符合规律的是

A.R1—小学,R2—中学,R3—大学B.R1—小学,R2—大学,R3—中学

C.R1—中学,R2—小学,R3—大学D.R1—大学,R2—中学,R3—小学

13.与三个城市服务半径相对应的可能是

A.R1—地级市,R2—县城,R3—集镇B.R1—新郑,R2—开封,R3—郑州

C.R1—省城,R2—县城,R3—乡镇D.R1—北京,R2—上海,R3—重庆

14.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的地位不断丧失的原因

A.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B.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多

C.农业结构调整D.粮食种植面积增多

下表为四个不同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据此回答15~16题。

15.近20年中,上述四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①国与②③④三国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

A.①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①国农村劳动力比重比②③④三国大

C.①国第二、三产业比②③④三国发达 D.①国人口增长率比②③④三国低

读伦敦城市地域发展示意图和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据图中信息可知,伦敦及附近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标志是

①城市占地面积扩大②城市人口增长③城市绿地增加④城市功能区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8.伦敦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18世纪 B.19世纪 C.20世纪中前期 D.20世纪后期

19.20世纪中后期城市人口减少较多,主要原因是

A.城市过度扩张,中心区居住环境恶化,城市居民向外迁移B.战争的影响

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

D.经济危机导致了城市经济的衰退

20.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产—气候B.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

C.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的“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市场

D.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水源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21—22题。

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86%

14%

20%

45%

55%

90%

8%

92%

89%

21.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季风水田农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种植园农业

22.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B.四川盆地C.大自流盆地D.墨累—达令盆地

读某地区发展变化数据表,回答23—24题。

项目年份

1950年

1980年

城市数目(个)

1

3

工业总产值(万元)

12

176500

城市人口(万人)

12

65

城市人口比重(%)

2.7

38.6

23.表格中不能直接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数据是

A.甲B.乙C.丙D.丁

24.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

A.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C.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D.城区与郊区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25.读图,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过程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右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

据图完成26-27题。

26.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势平坦B.气候优越C.距城区近D.水源充足

27.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区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便利的交通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28.关于世界季风水田农业正确的叙述是

A.季风水田农业是劳动密集型农业B.亚洲的主要水稻区是世界经济最发达地区

C.亚洲水稻生产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D.亚洲水稻生产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高

29.亚洲水稻主要分布区种植水稻的区位优势有

A.全年高温多雨B.都可以一年三熟

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D.种植历史悠久,科技水平较高

30.潘帕斯草原上发展大牧场放牧业有利的区位因素是

①水热丰富的热带草原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③交通便利,距海港近 ④历史悠久,印第安人最早在这里经营大牧场放牧业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生产的共同条件是

A.人多地少B.土地租金低 C.便捷的交通 D.高度发达的工业

32.兼有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的南半球国家有

A.澳大利亚B.新西兰 C.南非 D.美国

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回答33~34题。

33.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地中海式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热带种植园农业

34.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不具有的条件是

A.自然条件优越 B.交通便利

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技术装备好

下表为“2009年广东省某县农产品产值构成表”,据此完成35~36题。

35.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市场D.劳动力

36.该县提出大力发展城郊“都市农业”,与此规划不相适宜的农业类型是

A.观光农业 B.乳畜业 C.花卉园艺业 D.季风水田农业

(注:

此图为第39题所用地图)

地理答题卷

班级:

高一()班姓名: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答案

二、综合题:

(3大题,共28分)。

37.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分)

(1)从城市功能区看,甲处最有可能形成__________区。

(2)下列最能够反映从A到B一线地租变化情况的是________。

(3)该城市周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乳牛业、果林业和谷物农业。

请将①、②、③地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及其理由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地区代码

农业类型

理由

38.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读下图回答问题。

(9分,最后一空2分,其余每空1分)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________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_____地区。

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__地区与_________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_地区向______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读试卷第4页下方的世界地图,回答问题:

(11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

A:

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C:

_________D:

_________E:

_________

(2)E处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主要分布于城郊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字母_____。

(4)生产中可以做到闲时和忙时错开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字母_______。

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D

B

A

C

C

B

C

D

B

A

B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C

A

D

A

D

B

C

A

C

C

A

C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答案

C

A

B

C

C

D

37.

(1)商业

(2)b(3)①果林业;坡度大,土地租金低

②乳牛业;靠近公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③谷物农业;地形平坦开阔,土地租金低。

38.

(1)东部;中部;中部;东北

(2)西部;中部;东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任写两点得2分)

39.

(1)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C季风水田农业D混合农业E大牧场放牧业

(2)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

(每点1分)

(3)B(4)D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